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自唐朝中期以来,元宵节发展成为了我国全民性的狂欢节,因此元宵节是把传统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
大部分地方元宵节习俗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还有擂鼓、舞龙、舞狮等活动,但南北各地风俗也有独特之处。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
这三年,我学会了很多。不仅是学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丰盈、灵魂的强壮。跌倒了,我不再哭泣,默默地站起来,继续前进,一路向北,因为男儿有泪不轻弹,更因为我要试着学会坚强,所以就算疼痛,就算受伤,也会咬着牙站起来,凭自己的力量站起来。红尘百丈、俗世沉浮,不会有人关心在意一个小小少年的一次小小的跌倒,一个人在这个随着自己的成长而越发陌生的世界里,要学会独立与自强。人们来来往往,大多拥有着一颗冷漠而丑陋的心灵,就像那皑皑白雪明明是最肮脏的东西,偏偏用洁白的'外表来欺骗整个世界。三年的时光流逝,犹如化茧成蝶般,我迎来了成长。成长,或许并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随着成长,你会越发洞察到人生的缺失、俗世的困顿、人性的丑陋。然而,我却不得不成长,每个人也必须成长,必须学会面对现实,那些逃避成长的人注定会有一天被无情的社会所淘汰,而他们那些所谓不染尘埃的纯洁心灵更因为过于脆弱而彻底粉碎。我选择成长,不为别的,只为让自己的心灵更强壮,在经历挫折时不用遍体鳞伤。
回首三年,我笑过哭过伤过痛过,回忆一点一滴渗透进我的人生。我想我最感激的是我的朋友们,他们带给了我欢笑与泪水,我想在回忆中泪水也该是甜蜜的,悲伤也该是幸福的吧。我似乎也萌发过对异性的好感,然而未来得及壮大便被我生生掐灭,我知道这是青春期必然的现象,我非神魔难以避免。但我却更知道,这样的情感没有结果,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怎能儿女情长?我明白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爱情二字不再成为小说中的文字。我也曾伤春悲秋,当那缤纷的落英埋葬了整个春天,当那烂漫的落叶终结了整个秋季,我怎能不对岁月的无情、天地的冷酷而心生悲凉?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是天地的玩偶,只不过徒有自我意识,却大多难逃过命运的操弄。
三年以来,我想,我对自己应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我并非天赋异禀,也没有才惊鬼神,我不过是碌碌苍生中普普通通的一员。或许有点小聪明,小才智,但也不过萤火之光。我曾以为自己看淡了生死,看开了人生,喜怒哀乐、人间情感都难以在我生命的湖泊中翻起浪涛。但我怎可能拥有如此慧根,不过十几年的光阴竟抵过禅门无数高僧一生苦修。我无法抗拒情绪的起伏,世间一草一木的枯荣都能引起我万斛闲愁。我也曾以为自己自己信念坚定,矢志不移,不畏坎坷。但可笑一点小小的烦恼都可以令我心烦意乱,一片薄薄的迷雾都能令我迷失方向。我不过是一个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在寂寥的红尘里孤独地摆渡,在孤独的岁月中将自己放逐,在那些天之骄子面前黯然失色。或许平凡点也是好事,至少可以拥有一份美丽的平淡。岁月无情, 任你风华绝代,任你惊才绝艳,到头来不过一捧黄土,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帝王将相,多少红颜祸水,只是因为他们生的绚烂,所以死时更加悲凉。不若守着一份平淡、一份真实,在静默人世中默默守候,等待着超脱的一日。
初中,再见吧!日后但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愿与所有我认识的人天涯比邻,但愿这已逝的三年会永远沉淀在我生命的岩层。最后,愿这纷芜人世的万千生命永远安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