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看过一篇报道: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用他那黑如煤炭的手敲开了一户人家的,向那户主人乞讨。心地善良地主人给了乞丐一些饭菜,乞丐满意地走了。然而时过不久,那乞丐竟在一座大桥底下饿死了。
乞丐为何会饿死在桥下?为何善良的人们赐予乞丐食物,而他却会饿死呢?难道乞丐没用,没能讨到食物?这件事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归根结底,是乞丐缺少必要的谋生手段造成的。这不仅让我联想到了另外一个故事:
在英国,一位理发店的店长,踏着晨辉去理发店上班的路上,他发现在大街一处不显眼的角落里,蜷缩着一个乞丐。店长见乞丐头发脏兮兮,灰蒙蒙的,便大发善心,将乞丐带回店中,帮他打理头发。乞丐受人之恩感激不尽,对店长说:“从来没人对我这么好,谢谢您!我想,我要走了。”
但是,店长却叫住了已走出店门的乞丐,对他说:“你不能就这么度过一生吧,至少你要学习一门谋生的手艺。”店长看了一眼吃惊的瞪大了眼睛的乞丐,接着道,“我这儿正好缺个学徒,你不如留下来做名学徒,不知你意下如何呀?”乞丐感激得热泪盈眶,连连点头:“我愿意!愿意!”
经过几年的学习,那个乞丐已经完全掌握了理发的技术。于是,他谢过店长,走了。
乞丐用店长这几年给他的生活费,开了家小理发店,凭着从店长那儿学来的高超的理发技艺,打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他终于成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理发师,自己做了理发店的老板。
我想,如果当初那位店长没留那乞丐做学徒,没去教他理发的手艺,只是给施舍点什么给他,那曾经衣不蔽体地乞丐还能成为相貌堂堂、事业有成的老板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位成为理发师并自己做老板的乞丐,不就是成功的例子吗?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纯真无邪的,不掺和任何杂质。但长大了以后,心中不免有些秘密,需要有人倾听自己的心声,也就是所谓的——知己。
友情是茶,飘逸着沁脾的清香;友情是酒,散发着浓烈的祝福;友情是咖啡,只有
细细品尝,才能着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是啊!友情坚固才能长久,友情长久才能快乐,友情快乐才能亲密无间。
在我的印象里,对知己的认识,遂凝固成一个如玉之润、如石之坚、如水之静、如海之深的永恒印象。他是微带甜味的糖果,他是使人快乐的'出发点,他是彩色梦幻的飞旋,伴着我迎着风雨走向彩虹。
我需要知己,更渴望知己。但,某种“物质”是可遇不可求的。往往在身边的可能是短暂的,而在远方的则是长久的。没有人能预知未来,更不知前方的路。说不定哪一天,上天赐给我一个最疼我、最关心我、最爱护我的知己,可说不定哪一天她又会离我而去。同样的徘徊,我已经承受不起了,弱小的心灵防护盾,你在哪里啊?我需要你的支持,你的鼓励,你的伴随。只能静静的等待着你的到来,和我一起玩耍,一起探讨,一起走向明天。
我渴望你——知己,希望你早点腾着风驾着云来到我的身边。
我们长大了,心事也越来越多了。也发现能懂自己的人越来越少了。即使是从小到大的玩伴也不在亲密无间了,于是我们开始沉思、开始寻找。然而结果的结果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我从小的文学梦在这个理科班里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显得那么痴心妄想。没人会在乎我的灵感、我的思想。她们眼中除了物理就是化学。我只有选择独处。于是我变得孤僻、怪异、格格不入。
偶然,我进入了她的空间,我无意中看了她写的那些文章,让我惊讶不已。那些文字在我心中激荡、跳跃,让我兴奋。仿佛心中那道尘封已久的门被打开了。于是我和她开始接触,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有好多好多共同之处。有相同的想法、思想法。 我们想到戈壁、荒漠去远足。去领略胡杨三千年美丽的传说,去看看戈壁无尽的荒凉。我们都很喜欢安妮宝贝,她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思维。她靠文字为生,以文字为伴。
我们对彼此说出了内心深处的话,原本行同陌路的两个人,一时间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这是不是就叫缘分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