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可以忘记那一簇簇绿油油的水草,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畅游的大海;鸟儿可以忘记沿途见过的山川,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自由的天空;花儿可以忘记那些给它带来快乐的蝴蝶,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安定的大地……
而我们人类,岂不是如此吗?
我们可以为忘记金钱,忘记荣誉,忘记朋友们的音容笑貌,但是我们能忘得掉我们的根,那块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
茫茫人海中,我们都在寻找那些似曾相识的陌生人,他们穿着家乡的衣服,这样的装束让我们感到欣慰;人声鼎沸时,我们都在寻找那些熟悉的家乡土话,听着那些与标准普通话格不入的家乡方言,我们觉得安心;去书店的时候,我们都在寻找有关描写家乡的书籍,读着那些朴素干净的话语,我们感到由衷的喜悦……
这些再平凡不过的细节,无时无刻都不体现着人类最本能的归宿感。寻根,不错的,自始至终……
伟大的音乐天才肖邦每到一个国家演出,他总喜欢带一瓶装着自己国家的泥土。他说:“闻着这泥土的芬芳,让我无时无刻地想到我的祖国波兰。”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旅居异国多年的俄罗斯太太托她的一位回乡探亲的朋友带一份家乡的报纸。当她看到这些多年不见的熟悉的俄罗斯文的时候,她不禁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此刻,那种根的归属感,在她心中猛然爆发。
每个人的一生中,他可以去很多地方旅游或者居住,但他们的心中还是惦记着自己的家乡的。当他们年老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回到自己的故乡,那最初的原点,根的起点,也是终点……
记得一位在巴黎留学的朋友,他说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在心里给自己的家乡道晚安。然后才能入睡,尽管法国的时间和中国的相差8个小时,然而这却是一种在他心底生长出来的情愫,一种寻根的思念,一种可以横跨时间与空间的力量,使他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
路在我们的脚下一直延伸,寻根,从我们背上行囊的那一刻起,在远方,在心里,抑或在梦境……
学习是一个枯燥且艰难的过程,但是熬过了这段过程,你一定能够看到属于自己的彩虹。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孩子能够在小时候就学到一些特长,不管是唱歌跳舞也好,又或者是绘画文字也罢,多多少少得会些什么。这并不是多余,这只是让孩子还有充分时间且不怕吃苦的时候能够比别人掌握更多的技能。
年幼的时候,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小脑袋里是白色的,需要家长和老师来为其增添颜色。那时候,无论是学习也好,做其他的事情也好,孩子们多数都是带着好奇的,都是去享受的,仿佛是在攻克一款游戏,只是难易程度不同。可当你长大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件很苦的事情。学习不但要浪费你的时间,更要让你投入精力去做一件事情,这对于年龄越大的人来讲,是越难以接受的。
我们年龄的增长致使我们的事务越来越繁忙,不再像曾经那般少年一样投入精力。
我曾见到过一个小孩儿学习骑自行车,那时候他摔了好几次,可以在父母的鼓励下依旧是完成了学习。后来我也见过高中生学习骑自行车,那个时候那个同学总是找最偏僻的地方学习,他不太愿意让其他的人知道他连骑自行车都不会。当一个大人也不会骑自行车的时候,很大的几率他一辈子都不会去学习这项技能了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比较好的时代,这里物质丰富,人民安居乐业。如果将时光推流至五十年前,那时候的人们也才刚刚安定,吃的用的都不似现在这般。我们有了相对较好的条件,就应该学会利用,学会改变自己,学会让自己的能力变得更加的强大。
在某一堂数学课上,我记得我们的数学老师是这样的教我们的你可以看到一道题不会做,你可以做了一道题错了之后,受到别人的嘲笑,你甚至可以一张试卷只得个十几分,但是千万不要装作自己什么都会,千万不要欺骗自己。学的不好就继续努力,成绩差了,就慢慢改变,不能只是停滞不前。
越是随诊年纪的增长,我越是觉得我们老师说过的话十分值得揣摩。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是身外的,比如说金钱,又比如说房子。可我们的知识永远是我们自己的,我们的技能永远也是一直在自己身上的,这些学过的东西并不会丢失,只会随着时间的沉淀慢慢将那份作用显示到最大。
学会独立的去学习,就一定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更加的轻松。
一直以来,对于众多学生来说,学习就是为了考一个好学校,找一份好工作,简单来说,学习就是一个追逐名利的工具。可是,近期以来,人们对学习开始真正有了自己的看法。85岁老人安-斯科特攻读博士,96岁的老人艾米-克拉顿实现硕士梦想……许多类似的事情被挖掘出来,他们都已到了享受天伦之乐,无需追逐的年纪,但他们依旧没有放弃学习。由此可见,学习不应当与功利挂钩,而应当成为每个人终身坚持的信条。
学习,是补充精神食粮。有人会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尽头的目标,也有人会觉得学习是一个产生实际效益的工具。事实上,学习真正的内涵并非如此。学习提供的是人们内心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望,它无法真正产生看得见的效益,但长期的累积也会让它表现出巨大的价值。学习,会让人们的精神世界保持活跃,免受世俗的侵染。学习也并不是一个短期的目标,而是一个长期的输入。对于学习,我们不应当将它视作无用的枯燥动作,而应当真正深入探索所学习的知识的本质。
学习,是填补人生空白。古人曰:"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这不仅是因为它可以提供精神上的滋养,还因为人生需要它来填补空白。一个人如果不再学习,就注定会被时代所抛弃,淹没于暗涌潮流之中。大家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可见,学习是终身进行的。通过学习,我们能看到更广的世界,发现更多的不同,让人生变得多姿多彩。真正的学习,也向来不是靠别人的监督,而是自己真正的接纳与渴求。只有真正愿意学习,我们才能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才能将人生的空白逐步填补。
对于学习,我们唯有坚持与热爱,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内在。一个人,只有将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准则,才能让人生更有价值。
今天是假期的一天,由于疫情缘故,得上网课。可是啊,爷爷奶奶总以为我一觉睡到了大中午才冒头,因为隔壁邻居家装修房间,噪音十分的大,还调侃我真是心大,这都能睡着。我也是默默地一笑,开口便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知识所能带来的可不只只是死板的文字,更有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力量,这些都能够在你不自觉之下帮你提高修养,增加生活里的质量。
在古代,便有着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言语,其意义不正是为了激励年轻的儿郎们要趁着有限的时光抓紧读书学习么?而我们所熟悉的《送东阳马生序》中也有这样的描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这钟精神是值当当今的每一位学生所学习的,而我们的条件对比起来就是优越太多了。
而现代的代表自然也是很多的,就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他就是位读书人。书上写他曾在闹市读书,也只是为了锻炼自己的精神,能够专心致志融入书中的世界,不被世俗所侵扰,能够聚精会神的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我想,这就是读书人的典范吧。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此刻的他在人群中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衣着并不华丽,尽管行为行为略显怪异,可是却有一种不一样的气质萦绕着他,仿佛此刻他才是这人群中最为出众的一位。
至于我们身边的简单例子那也是不乏少数啊。于我,最近一次感受到的就是取快递的时候。拥有知识和礼节的人是能够清晰分辨的。
你哩快递给你放那儿了,记着去取。
您好,您的快递到了,如果方便,请您来领取一下。
总会有股书香萦绕,或是同一个场合,同一个职业,但是所表现的素养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学习知识不也正是如此么?它不一定会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或者权利。只是我们能从书海中读出进步的方法,如何生活,如何对人。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抵上也是这个道理。
我的老师时长教导我们,无聊的时候就多读书,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时常在脑海中思考这句话,特别是迷茫的时候,谁又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就是一部美丽的小说呢?而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我是不太明白我的故事会不会那么的美好。不过,至少我可以主宰我自己的生活!
在自己有限的时光里,我很乐意沐浴在暖阳之下,手捧一本经典,缓缓的翻阅,此刻的我仿佛便是握住了命运的脉搏,正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前行着。
优美的旋律,无论中间怎样跌宕起伏,总是要回到定下的基调;翱翔蓝天的雄鹰,无论飞的再怎么高,总是保持着矫健的身姿;航行大海的帆船,无论撞上多么汹涌的浪头,总是坚定地冲向远方。人生也是这样,在不断前进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平衡点。
人生的平衡点是一个人的理想。有了理想,人们才会在重重困难面前不改自己的前进方向;有了理想,人们才会做到“泰山崩于眼前而不惊”,保持自己的本色。司马迁虽遭奇耻大辱,仍奋笔写下“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霍金虽只能活动在轮椅上,但他的思维早已飞到宇宙尽头;刘翔在伤痛缠绕之下,仍咬紧牙关,冲向冠军的光环。如果他们没有一个坚定的理想,又如何能够做到在困境面前坚守自己的心灵?如果他们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又如何能够在重重打击之下挺直自己的脊梁?如果他们没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又如何能够在残酷的现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没有理想,他们的人生可能无法平衡,更别谈取得成功了。
人生的平衡点也在于一个人的奋斗,有了理想,而不去奋斗,那理想只能是一种空想,从另一方面说,他也就失去了平衡。许多学子高呼各种名牌高校,却整天懒于拼搏;林书豪胸怀NBA巨星之梦,不断地努力练习,终于他成功了;马云渴望成为世界巨头,不断地开拓市场,终于他也成功了。假如,林书豪与马云只是将梦想放于口中,恐怕他们也会像那些庸庸学子碌碌一生。假如他们只是成天做着美梦,恐怕他们早已被残酷的社会所淘汰。假如他们只是人们口中的“狂人”,恐怕他们永远也不会成为行动上的“巨人”。不断的奋斗,让他们的平衡点不断提高。站得越高,离理想也就越近。此时,你也不需担心会丧失平衡,因为,在你的脚下,是用奋斗不断夯实的平衡点。
人生的平衡点同样在于一个人的坚持。如果只是三分钟热度,理想同样无从谈起,贝加尔湖边,十几年的牧羊生活,苏武找到了人格的平衡点;迢迢丝绸之路,阵阵驼铃,张骞找到了民族的平衡点;哥本哈根会议,声声讨论,各国总统找到了自然界的平衡点。正因为苏武的坚持,中华民族脊梁上烙下了他的名字;正因为张骞的坚持,大唐与西域从此远离战火;正因为各国总统的坚持,世界看到了和谐稳定的曙光。他们在不断坚持中,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并作为自己奋斗的起点,同时,他们又将这平衡点扩展到很大很大……
树立高远的理想,保持不懈的拼搏,支持自己的位置,才会将人生的平衡点不断拔高,才能在人生的平衡点上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