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为人处世的底线,古往今来,围绕尊严发生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尊严呢?
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许多先烈志士视尊严如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千古美谈。西汉时苏武出使西域,身陷大漠牧羊几十年,但始终心系皇上,忠于汉朝,在威逼利诱之下,不为所动。文天祥面对劝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昂首挺胸,大义凛然,被喻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他们看来,国家、民族、信仰就是尊严,是置于自己的一切利益之上的,千万不能违反的。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能够脱颖而出,突显骨气,体现了人格尊严,绘出了动人的篇章。孙天帅,这个神州大地众所周知的青年,在韩国老板大发淫威,责令全厂职工下跪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高高昂起尊贵的头颅,宁失工作,不失尊严。在他眼里,一个没有尊严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已经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但也有一些人在名利面前放弃了尊严,胡**、成克*、程维*之流为了一己私利,出卖人格,出卖尊严,全然忘却了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基本底线。李真之流,放弃尊严,阿谀奉承,跑官**,无所不用其极。还有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出现几十万仰人鼻息的伪军,这些都是没有人格的猥琐小人,在他们眼里,名利高于一切。
但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也要灵活处理有关面子的问题,戒急用忍,有时为了更为远大的理想,暂时委曲求全,将以有为也。
当年韩信如果受不了胯下之辱,怎么会有后来名震天下的将兵多多益善的淮阴侯呢?司马迁如果受不了宫刑之辱,怎么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的《史纪》呢?而时下一些小青年,一句话不合,就大动干戈,为害他人,这不叫维护尊严,而是顾不必要的面子。我们千万要引以为戒。
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崇尚尊严是人心所向。我们还要大力提倡,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高贵的尊严,这样,就会使我们社会的道德风尚向好的方向转化,如果坚持下去,我们的民族幸矣,我们的国家幸矣。
寒风萧瑟,百花凋零,唯梅花独立于北风中,迎寒吐艳,香气袭人。
狂风暴雪,万木折腰,仅松柏傲立于风雪中,昂扬向上,威严森森。
寒冷的冬日,雪花迷茫了整个天地,西北风凝固了天边青色的云,整个大地便一片萧条冷落之景,但是梅花与松柏却不畏严寒,傲然伫立于风雪之中,这种气节,坚忍不拔。而人生,同样也有着这样可敬的气节。
历史浩如烟海,时间流逝匆匆,可是有个名字却在这渺茫的历史海洋中发出耀眼的光芒。“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历史不会忘记有志气的“瓮牖绳枢之子”,譬如陈胜,即便帮助别人耕田,即便被周围人嘲笑,但年轻的他却早已胸怀“鸿鹄之志”,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志气,才会“伐无道,诛暴秦”。“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这样的豪言壮语,有谁可以仰天长啸?莫不是陈胜的那份志气,他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豪语的,更不会有后来名垂青史的大举,他的气节显示在他的志气上,志气,乃是一个人成功的路基,有这样气节的人,方可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远远近近地,不知谁在低吟着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那样的低沉却又显示出无穷的豪情与壮志,这位写下《正气歌》的南宋诗人,他的那一腔爱国之情化作笔尖的力量,一字一字,有力地印在了宣纸上,宣纸为他的爱国之情作了最好的见证。我们反反复复的吟诵这首诗,在指尖触及书页时,是否陡然间觉得滚烫滚烫的?书页已经承载不下这样深厚的爱国之情,这样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淹没在书页的另一边,比书页还深。气节,气节,文天祥正因这样的民族气节而永垂青史。
人生因气节而可贵。风雨中僵卧孤村的陆游,心中还想着报国,直至临死还不忘嘱托儿女“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样的气节,难道不是一个国家最需要的支撑吗?那渴饮雪,饥吞毡的苏武,不畏匈奴贵族的压迫,心如铁石坚,这样的气节,难道不是每一个在逆境中迷茫的人所要学习的吗?岳飞面对敌人欲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可以匈奴血,他仰天长啸着“不破楼兰终不换”,这样的气节难道不是中华民族最璀璨的明珠吗?
……
人生也有气节,无论是志气还是爱国情怀,无论是不折不挠还是坚贞不渝,历史都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翻开书页,抚摸那些历史的印记,是否觉得肺腑间充满了豪情?然而历史不仅仅停留在过去,历史会走过我们,踏向未来,就让人生的气节走近我们,也以同样豪迈的脚步跨向未来!
青年男子看了看无赖,最终弯下腰拾起地上的钱递给无赖说:“先生,您的钱丢在了地上。”无赖接过钱,重新扔在青年的脚下,再次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无赖,深深地对他鞠了个躬说:“先生,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弯腰为您捡起,现在我的钱掉在了地上,麻烦您也为我捡起!”无赖最终捡起地上的钱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有的时候,弯下的是腰,但拾起来的,却是你无价的尊严。
自尊不代表尊严。
尊严,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是志存高远的境界。说简单点,尊严就是你走在任何地方,都被当作一个人物而不是一个东西来看待。
自尊,即自我价值感,对自己的综合价值的肯定。受社会比较、他人评价以及自己做事成败的自我肯定的影响。
我们可以放下自尊,但不能放下尊严。
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我们有许多地方都需要放下自尊。比如家人、爱人、朋友、兄弟、姐妹、同事,有时候和ta们之间闹矛盾了,这个矛盾可能就是永远的事情。这时候我们为什么不抛开对与错,主动的放下身段,放下自尊和对方和解呢?
这不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去做这个决定呢?也许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去这样做,导致最终失去了他们。上述故事中青年男子就是因为放下自尊去卖艺。被学院的导师看到了他的行为,最后成为了学院的学生。有时候放下自尊也许得到更多。
当别人把你踩在脚下,你成功站起来了。你丢弃的只是你的自尊,你还可以有尊严的活着。而你没有站起来,丢弃的就是你的尊严。失去尊严的人,内心是黑暗的,会渐渐的迷失自己,成为社会的奴隶。因为没有了尊严,别人都不会把你当作人。请不要随意的丢弃,不要随意的去践踏别人的尊严。这是善良,也是一种大度。
没有自尊我们或许会活的像只狗,但没有尊严我们连只狗都不是。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和各色各样的人擦肩而过,这当中的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他们在我们身边的每分每秒都在发生变化,而从某个角度俯瞰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所有的人无一例外,同样的脚步,同样表情,同样的动作,同样的衣着,同样的话语,看似稀松平常,毫无例外的我们,到底哪里不一样,哪里和别人不同?
是人表皮底下的人性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模式,还是我们通过日积月累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模式。经过日月轮转,荆棘坎坷,我们会形成自己的道德底线,自己的行为原则,一些无论落魄到何种地步都不允许他人侵犯的原则。
陶渊明,本名陶潜,自渊明,东晋名臣陶侃的曾孙子,曾写过《五柳先生传》,以把自己比喻成‘五柳先生’来表明自己的原则,既‘不与恶俗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他祖父虽然是大官,等传到陶渊明这代的时候已经落魄了,后来被任命为彭泽县令,上任后下令在公家的田地里全部种上可以用来酿酒的粘稻,他的妻子坚决要求种上更适合食用的粳稻,于是就用50亩地种上粘稻,50亩地种上粳稻。
郡守派督邮到彭泽来视察,县吏告诉陶渊明应该穿上官服,束紧衣带前去拜见,陶渊明气愤的说:“我不能为了每个月五斗米的俸禄而去向那种田野小人弯下我的腰!”当即人掉官服,解下官印,辞职回家了。
可见,原则对于一个富有正派的人是多么的重要,他是在我们做人做事时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在人生低谷时段去恭维,献媚那种世界观不完全的小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不理会这些精神方面的‘残疾人’,就事论事,如果想要做朋友的话,可以等他变成熟了,明白事理的时候在做朋友。
现实是残酷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但物极必反,凡是有好的一面也会有坏的一面,能不能禁得住诱惑,受得起考验,全看个人的原则够不够牢固,如果你的心只是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那不用多说,河水一冲就倒了,如果你的心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那也不用多说,你不会死在成功的前一天晚上,迎接你的将会是灿烂的朝阳。
花花世界,百态人生,金钱阻挡着我们的视线,利益冲着我们的耳膜叫嚣,面对缤纷的世界,面对眼花缭乱的生活,面对诱惑,我们需要挺起腰板,守住气节。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是陶渊明远离官场的独白。为了生存,为了五斗米他曾委屈自己。但当看透了世间的纷纷扰扰,他在心与生存之间,选择了守住自己的一颗心,守住一份气节,“种豆南山下,采菊东篱下”,他用快乐与自由驳斥了世人对他的不满与贬低,跟着心的方向,跟着凛然的气节行走在充满花香的小径上。远离浮华,就能活得很漂亮。
羊鞭不改,旌旗不倒,是苏武用血泪守住的忠贞,用痛楚守住的气节。面对磨难,面对权势,面对着孤立无援的大漠孤烟,他流着血却不曾掉下委屈的泪;面对胁迫,面对背叛,他的心中只在呐喊:大汉在,我在!他的渴望不是权位,不是金钱,只为守住心中的大汉王朝,守住对天子对国家的承诺。他也曾伤得很痛,他也曾走在生与死的边缘,但他守住了自己,守住了气节,就算等不到功名利禄却早已心满意足。大漠孤烟直,苏武腰板硬。如此忠贞,如此坚定,就连历史也为他笔锋一转,起舞翩翩。守住气节,你就是英雄!
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用坚挺的笔杆去拯救民族。鲁迅就像是一把钥匙,为乌烟瘴气的中国开一扇门,解救出一批批被困其中的百姓。什么是鲁迅的气节,民族与国家就是他的气节。他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掷下有力的炮弹,他将人民的心灵擦得锃亮,让更多人得到救赎,看清前方。如果是为了声名鹊起,他不必四处碰壁,做一个优秀的医生便可以,但他选择做个战士,用精神作武器,用尖刀插进敌人的胸膛。守住民族气节的鲁迅是自信的,是坚定的,是为人敬仰的。
还有“头可断,血可流”的谭嗣同,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屈原……随心而奔跑,守着气节生活,他们或困苦,或悲壮,但都死得其所,流芳百世,成为人民的英雄,永远的正义者。
生与义,有人选择了生,有人守住了义。不同的选择换来的就是不一样的人生,苟且活着,不如壮烈死去,手捧金钱,不如心中充满正义。
守住气节,守住自己,花花世界,拨开纷扰,做好勇敢、坚定的自己!
“大丈夫不为五斗米折腰!”
气节,多么尊贵而不可玷污的一个词语,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子汉大丈夫,最重要的不过就是气节了。于谦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气节的话:“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得气节就体现在粉身碎骨浑不怕,都要留下一丝清白在人间。
气节像一种人生准则,有了它,一个平庸之辈,便可以成为一个君子,成为一个民族英雄,就如同鲁迅,如同陶渊明,甚至是一个我们甚至的少年英雄:“王小二。”他们都是有气节的人,同样的,他们也曾平庸过,也曾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一个只会在大难临头是,卷起铺盖逃跑的路人甲,但是,他们有了气节,从那一刻起,他们已不再是平庸之人了,他们就成为了真正的民族英雄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慌失措,以至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
这种精神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它需要培养!然而这培养又不是“修心养性”,用主观的“毅力”,“决心”之类来驾驭自己的行为所能办到。因为气节并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上。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彭泽做一个小县令的时候,有一次督邮来检查工作,说要是陶渊明低头哈腰的服侍好,便可以得到五斗米的报酬,但陶渊明毅然脱下官袍,一句“大丈夫不为五斗米折腰”震天动地,他立马辞职回到家。
在这一则材料中,我们发现,陶渊明是极有气节的。五斗米在当时看来是多么棒的报酬啊!但陶渊明为了自己的尊严与气节,没有接受这种低声下气的工作,这是君子的一种勇气,一种洁身自好的精神,不为人玷污的高贵气节,在当今社会呢?我们能做到吗?20世纪40年代,日本人想要齐白石先生为他们画一幅画,但是齐白石先生毅然拒绝了,这也是一种气节,冒着生命危险,面对日本鬼子恶狠狠地逼问,齐白石先生硬是不肯低下头,对一个可恶的鬼子。
白石老人的高风亮节一直被后人称道。可见气节是一个人品质的最完美展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我们不能让比我们富有的人践踏,就算是自己贫穷也不能没有气节,威吓和武力不会让我们屈服。因为我们有气节,我们有尊严,我们有自己的原则,任何人不能改变我们,不能向别人低头“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就算有大雪将青松狠狠的压将下去,青松会挺直腰板,不会被大雪所压垮,等到大雪化掉的时候,不然它就会一直挺立在那里,永远不低下自己的头,大雪就像恶势力,而青松则像有气节的君子,永远不向恶势力低头。
跟随着阅历丰富的时间,我接触到了历史上许多的人和事,对“气节”也不断的有新的认识。最终,我明白了“何谓气节”。
它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出卖的.、无论如何都不能丧失的尊严、品质。
尊严,使人不在丑陋,尊严让美丽成为永恒。在我出生以来,度过了9个春秋。在这些日子里,我曾看过无数张面孔,而这些面孔,许多都被时间渐渐冲去了,可有一张面孔让我无法忘记……
记得有一次,我去暑假补习班补课回来时,已经很晚了。突然路过一家面包店。面包店发出的争吵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便走了过去看了看,一个老乞丐求着店主说:老板,你行行好。给我一些面包吧,我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给我滚。店主是一个大约30来岁的男人,正瞪着那个乞丐。这个乞丐看上去像是60岁了。脸又瘦又黄,嘴唇***像是裂开了一样。似乎没有一点血色,那双枯柴般的手微微颤抖的伸向店主。店主白了他一眼,用手抓了一个面包往地上仍,店主就说叫花子,快去吃吧面包在地上滚了好几个圈,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跟店主理论起来是哦:"你怎麽可以这样!店主是哦没有尊严的人,不是狗是什么?我无言以对,只好走了。第二天,我上学时,才到一个硬梆梆的东西--是那个面包!猛地,我感到一阵暖流涌上心头。我明白了什么是尊严。
尽管这是已经过去很久了,这件事似乎告诉我尊严无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