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将全面投入到学习中。站在这个新的起跑线上,我决心要提高我的语文成绩。我要用潜藏的毅力去填空那一片明朗,用持久的耐心去构建梦的模样。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是湍急的河流,而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所以,我会用行动证明一切,用行动实践一切。我们会以饱满的精神,无限的激情,不屈的斗志,昂扬的自信,开启明天的辉煌。
我决心做到:
一、认真学习课文,反复地熟读课文,练习分段、写段意,归纳中心思想,细心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做到融会贯通。当然,为了巩固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认真完成书面作业是必不可缺的,做作业要一丝不苟,工整准确。
二、除了认真上好语文课,多读课外书对提高成绩也大有益处。好文章得下功夫背熟,精彩的语、句、段要摘抄在笔记本上。语文知识就能越积累越丰富。自己特别喜爱的文章,背熟了还不算,要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把它的特点真正学到手,变成自己胸中作文的典范,牢牢记住。
三、要读写结合,多读多写,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多写也很重要。要认真写好老师指定的每篇作文,写一篇有一篇的效果。老师批改后,要好好的誊清一遍。要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事物,抓住,写下来,时间久了,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就会提高,思路也会变得开阔。
四、还要在“苦”字上下功夫,在苦学中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苦的`精神,再有好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成绩一定能提高。
我坚信:只要认准目标,鼓起勇气,让青春赋予我们的生命力发出耀眼的光芒,肆溢于我们的每一个部位,迎刃上前,突破重重的压力。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定能挖出泉眼。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学习,我们定能“滴水穿石”。只要我们永无止境地拼搏,我们定能迸出火花!我这根纤弱的幼苗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前两天学《陈情表》的时候,汤老师说,读李密的《陈情表》而不落泪者,视为不孝。当时,落泪者寥寥无几,多半是不理解文章意思之故。
学罢,我感触很深。不管李密不去做官是不是真由于其祖母的病,从他的文笔,足以见他对祖母的孝顺。
这使我想起了外婆,我可敬可爱的外婆!
我一出生,母亲就病了,因为我是女孩,奶奶是不曾理我的。爸爸要照顾母亲,我自然就交给了外婆。
我小时侯多病,经常感冒、发烧。外公身体也不好,每次都是外婆背着我跑医院。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发烧得厉害,额头上滚烫滚烫的,外婆喂我吃了药,一点也不管用,她只得背着我往医院跑。冬天的夜晚是寒冷的,外婆的额上却冒出了汗珠。
那一阵子,父亲很少来看我,我认为那是因为我给他们带来了不幸,大概都把我当成了灾星。外公那微薄的退休工资,不仅要养活他们自己,还要养活我这个刚落地的娃儿。
后来,母亲出院了,我离开了外婆,但我还是还是经常去她那儿,我永远不会忘记外婆待我的好。
现在,我已进入重点中学上高中,也算圆了外婆的一个梦。她自己没有读书,但希望自己的外孙有出息。每次回家,我都要去看一看外婆,和她聊聊天。
外婆,谢谢您对我的照料,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宋代赵与时常言:“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且百善者孝为先。
李密初任蜀国尚书郎,蜀国灭亡以后,晋武递征招他为太子洗马。他上《陈情表》致谢,恳请晋武帝同意他辞不负命,供养祖母,直到祖母死后他才出仕。《陈情表》廖廖数语就说了至孝,孝是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春秋的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到礼学三纲五常,孝道无不贯彻其中。古时有一有人,幼时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幼时胆小,每至夏季雷雨天气电闪雷鸣时,总母亲怀里。弱冠以后进京赶考中进士。回乡做官。而母亲已年老体衰。一次他犯错,母亲像小时候一样打他。他却跪下来哭泣。说道:“母亲再也没有以前的气力了。不久,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因悲痛很久。他辞官为母亲守墓。每逢大雨之夜,总要跑到母亲墓前陪着,害怕母亲孤独。这个故事出自《二十四孝图》,虽无吞声呜咽之态,而催人泪下。其孝只,其孝至,其孝坚,其孝专,其孝执。古有李密,今有孟佩然,他是全国道德模范。他因带着母亲上大学,独自照顾母亲,她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却毫无怨言。其孝深切,胜千尺之飞流。醒醒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陈情表》一文虽然是在说辞官回乡,但是有很多伏笔,以下是我个人的见解。
刚听说李密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脑中冒出了另一个李密——《隋唐英雄传》里那个一开始拒绝当瓦岗寨皇帝,后来抢了程咬金混世魔王宝座又用一座城池换美女的那个李密。虽说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我在他们身上却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读书人的矜持。
李密拒绝做官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口中的“终祖母刘之年”,也就是我们说的“至孝”。然后在这里我要钻一个牛角尖,就是字典里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注意,是父母。因而我们心中的大孝子貌似就跟我们观念上的孝有所不同。他的孝只是报恩,只是报答祖母刘的抚养之情。而且文中还描述了作者自身幼年的悲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老师说这是反衬出祖母刘的善良,但是我不这么想。我就不信“舅夺母志”里能没她这个做祖母的参与。而作者特别纠结他自己悲惨的出身,对这个在他丧父后强嫁他母亲的祖母心里怎么能没有怨言!
而作者不止一次提到祖母刘病情危机,命在旦夕。第一段: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比较长: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第四段说的更直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说到这里,要是还死心塌地的认为李密真的无心仕途只为祖母那是在是强人所难了。要我说,他对于祖母的百般只是个借口,或者说,是一个缓冲垫,是一个挡箭牌。挡谁?挡世人的流言蜚语。古者贤不侍二主,李密作为前蜀旧臣,国破家亡,理应以死殉国,即便不死苟活,也至少对西晋斜个白眼,批评两句。但是晋武帝的糖果政策一下把他心中的所谓忠义洗得一干二净。在他心中,前蜀成了“伪朝”,为官前朝也成了“不矜名节”之事。他一边极力撇清与前朝的一切关系,极力讨好晋武帝,一边推辞不仕,婉言拒绝,还打出祖母刘这一张亲情牌以封住世人之嘴。好一出欲擒故纵!而我开始怀疑他对祖母刘一系列的病危描写是怕晋武帝是文盲,不能理解他的言外之意,急切的想要告诉皇上:皇上你有点耐心,我需要点舆论优势。这老太太马上就挺不住了,到时候才能名正言顺的做你大晋朝的官,为你效力。
这篇传世的“至孝之作”,记载的竟是如此一出现实的闹剧。瓦岗寨的李密之所以被推举做皇帝,因为他是前隋旧臣。而西晋的李密之所以被提拔做洗马,也是因为他是前蜀旧臣。因此这两场闹剧的始作俑者——瓦岗寨集团和晋武帝,才是真正的主角。晋武帝之所以向李密抛出糖果政策,无非是想用任用前朝老将的行为来创造他任用人才的舆论假象。但时间久了,人们也就忘了这茬,因此作为棋子的李密由中央被外放、免官、直至孤死家中的悲惨命运也就被注定了。
其实李密也挺不容易的,如果他所述属实的话,一个没爹没娘,单由祖母,也就是奶奶抚养长大的孩子是很可怜的。或许他小时候被人耻笑,不屑,忽视,所以他对于所谓传统道德的概念淡漠,甚至,是仇恨的。他向往权利,却始终被当作棋子,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虽然不认同他的行为,但是对对他的命运深表同情。历史便是如此无情,却也有他自己独特的公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