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诠释了一个道理:环境改变事物。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
杰克嗜酒如命且因***人罪入狱,但他却有两个命运迥然不同的儿子:大儿子“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传统”;小儿子成绩斐然,品行优秀。同样的环境为何造就了性格迥异的两人呢?我认为是思路决定出路。
大儿子选择了与她父亲同样的堕落,在他的人生路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坑洞。小儿子选择了与他父亲相反的积极,在他的人生画卷上,蘸写了一笔又一笔的辉煌。思路之于人生,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性。
思路编织着人生。
陶渊明厌弃污浊的官场生活,他选择了隐世归野。重回田园,他的生命力美丽绽放。他享受“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恬然,他流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他在青山碧水中雕琢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拂晓,踏朝露,披晨雾,耕田锄草;日暮,放舟楫,荡绿水,漂流青山;夜深,放长歌,啸胸怀,余音袅袅。过的是花的生活,绽放于光天霁月之下,生长微风细雨之中;过的是鸟的生活,游息于白云高山之上,寄身于佳树芳草;过的是水的生活,快乐地一心奔流;过的是风的生活,随性地四处游走;过的是云的生活,自在地八方漂游。溶溶月,淡淡风,看窗外风停风起,雁来雁往,闻窗前花香弥漫,他抒写着自己内心的一份朴实。他的诗具有农人的淳朴,具有放纵的自由,具有天成的清闲----他的诗流传千古。
思路牵连着未来。
柳永,一位翩翩少年,自小便立下了入仕的.决心。可偏偏天意弄人,一首才情横溢的《鹤冲天》硬是给宋徽宗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于是,龙手一挥,柳永的名字永远被剔出了金榜。名落孙山,仕途坎坷,他万年俱灭。他把失神的目光定格在凌乱的宣纸上,一个信念在他脑海中愈发的坚定。他成了一位专业词人。于是,有了缠绵悱恻的《蝶恋花》,有了忧伤悲痛的《雨霖铃》,有了脍炙人口的一首首新词。
思路决定出路。脑海里丝丝缕缕的线路就等你用双手来编织人生,牵连未来。环境不能改变人格,真正能锻造人格、操纵人生的,是你的思路!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耍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些,做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就是并列式。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写作时,根据需要,大体有两种情况:
1、是为了论述方便,说理清楚透彻,把文章的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
2、是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
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可以灵活,但是应该考虑并列关系的几个方面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一般的说,应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当然,有时几个并列的方面并没有程度的差别,安排顺序时只要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就可以,不一定有严格的次序。
从形式上说,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可以在前面标以“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