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真好呀!我们一附小全校同学去森林动物园秋游。到了那里之后,同学们就进去看动物表演。
表演可真精彩!有威猛的老虎跳火圈,可爱的小猴骑自行车,还有聪明的小狗玩杂技呢!更有趣的就是小猪跳水。小猪们一只只扑通扑通地往水里跳,真好玩!同学们都乐得哈哈大笑,还为它们鼓掌了呢!
今天我过得非常快乐,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秋游活动呀!
《民国风度》中的79位人物,可以大概归结为三个序列。一是大学校长,如梅贻琦、蒋南翔、蒋梦麟、马寅初、傅斯年、张伯苓、马相伯等。他们的风骨、精神各不相同,但其个人风采以及对学校的影响,都令今人在追慕之余不甚感慨。二是近代以来各学科在中国的奠基人,如考古学之李济,现代语言学之赵元任,物理学之叶企孙、吴大猷,地质学之丁文江,经济学之何廉,社会学之陶孟和等。他们对自己安身立命之学科的关注与倾心,真非今日许多学科之“权威”所能比拟。三是其他文化业界的前辈,如大公报社之张季鸾,商务印书馆之张元济,编辑界之孙伏园,新闻界之邵飘萍、黄远生等。他们的责任担当、社会敏感等等,都展现出那个时代的品质与高度。
民国那些人体现着民国风度,他们虽然千人千面,个性迂狷狂痴,但内里不失风骨、风雅与风趣,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士”乃知识分子的本色,它要求知识分子必须对家国、社会、历史有所担当,对自我的生命有所担当,对学术本身有所担当。因拒收张作霖30万元封口费而遇害的邵飘萍有一座右铭: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可以概括为民国那些人的担当之“志”,是他们对自我在社会、历史中的角色、立场的选择与认定。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们代表的,不是某个利益集团的利益,更不是一己之私利,而是社会公共利益,是时代的正义和良知的代表。
钱理群先生在该书的序言里谈到,知识分子对家国、社会、历史的担当,在两个时刻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民族危难时刻,可举一例:曾任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的陈垣先生在北平沦陷时对启功说:“一个民族的消亡,从民族文化开始。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保住我们的民族文化,继承下去。”二是在社会道德失范的时候。危难时刻显本色,越是社会道德失范,知识分子越要承担起精神坚守的历史责任,大学也越应该发挥“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的精神圣地的作用。这其实是知识分子的自觉意识和天然责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分子的使命是否发生了变异?周有光先生在其“百岁口述”中说,一代有一代的使命,他们那代知识分子的使命是“还我河山”,那是民族危难之际的呐喊与担当。那么今天,知识分子的使命是什么呢?不好回答。
什么是对自我生命的承担?时下热衷于报项目课题的教授们可能也不好回答这个问题。《民国风度》中,费孝通对自己的老师潘光旦有段评价:我们这一代很看重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潘先生比我们深一层,就是把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看重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在意的是身外的评价、地位,说白了,就是虚名;而“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在意的是自己对不对得住自己,是自我生命能不能不断创造与更新,从而获得真价值、真意义。费先生说他们那一代已经不能与潘先生那一代相比,那么我们这一代、我们教育出来的下一代呢?真让人惶恐不已!
民国那些人中,有些人只是一个学者,他们仅为学术而生。在曾昭抡同时代人的回忆中,有关曾先生的怪癖传闻很多。说他曾站在沙滩红楼前,和电线杆子又说又笑地谈论化学上的新发现,让行人不胜骇然;带着雨伞外出,却在暴雨中提伞走路,任衣物全湿;吃晚饭时心不在焉,拿着煤铲到锅中添饭;忙于工作,很少回家,有次回去竟被保姆视为客人。如此等等。费孝通先生曾对这些怪癖如此评价:在他心里想不到有边幅可修,他的生活里有个东西比其他都重要,那就是“匹夫不可夺志”的“志”;知识分子心里总要有个寄托,曾先生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化学上,他为化学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开创与成长而付出的辛苦,犹如父母之于儿女。这种对学术的痴迷,显出呆傻的状态,但没有这种状态,钱理群先生认为,是不可能进入学术,登堂入室的。现在的许多学者聪明过人,自然也就与纯粹的学术相去甚远。这固然可以说是时代、体制之弊,然要说其中个人全然没有责任,未免也是托辞。反观当下诸多“过度社会化”的知识分子,只能让我们仰望前贤,追慕逝者。
徐百柯本人在后记中说,写完14位大学校长,回首望来,不禁感叹:一校之长,今安在?很显然,当代大学校长优秀者不乏其人,徐的感叹不过意在惋惜一种“长校”精神之流逝。当年全国各地的报纸猛烈批判《新人口论》,马寅初却拒不,依然笑眯眯地出入燕园,“圆圆一张脸像弥陀”。他说:我总想以行动来教育学生,希望北大的10400名学生在他们的时候和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要知难而进,不要一遇困难便低头。“匹马单枪”之北大校长言行之中展现的风格气度与精神追求,让人敬仰,更让人深思。
傅斯年在1949年后出任台湾大学校长。某日冬夜,傅斯年穿一件厚棉袍伏案写作,其夫人俞大綵坐在一边缝补他的破袜——第二天学校有两个大会,校长不能太寒碜。夫人催他早点休息,他说正在为一份杂志赶写文章,想早点拿到稿费买条棉裤,“我的腿怕冷,西装裤太薄,不足御寒”。这温馨夜色下的天方夜谭,真令我辈感叹!傅斯年是何等人物?是敢在委员长面前叼着烟斗翘起二郎腿的人,却竟为一条棉裤如此周折!
这是徐百柯行文的高处,他写傅斯年这样具备种种传奇的大家,却只从平常处说起,雕刻平凡细节之中的伟大。他写冯友兰也是这样,只提冯的“两束雄文”:一是冯友兰代表西南联大致函教育部抗议其训令,此文被后人赞为铭刻了一所大学“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的光荣品质;一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此文被史学大家何炳棣称为融古烁今的“不朽文章”。30年后,冯氏重读碑文,竟然“感慨系之”。原因何在?何炳棣有言:此碑永存,而它所代表的学术自由精神未数载即开始消逝。
此外,书中杜涌涛的序言、钱理群的再版代序,还有“延伸阅读”及作者的后记,都与“民国那些人”相得益彰,从不同角度诠释着民国风度。徐百柯认为,“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他又希望通过种种努力,来对抗断裂、遮蔽与遗忘,培养一些建设的力量。
但逝水悠悠,这样的努力,不知成效几何?
今天我非常激动,因为爸爸妈妈早就说好要带我到杨家营去玩儿,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我早早得起了床,吃过早饭就跟爸爸妈妈出发了。跟我们同去的还有三家人,这下我就不愁没有小伙伴和我一起玩了。我们坐着面包车不一会就到了杨家营,一路上我们几个小伙伴叽叽喳喳的闹个不停,非常兴奋!
车门刚一开,我和小伙伴就急忙跳下车向前跑去。我们边走边观赏路边的景色,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到处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树叶变黄了,树上结满了金黄色果子,农民伯伯都忙着采摘丰收的果实,啊,好一幅秋收的景色!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下次我还要到杨家营去玩儿。
早上,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我们整装待发,坐上了汽车,一路上,同学们像刚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兴奋极了,有的同学正眉飞色舞地讲着什么,好像在说去了以后玩些什么,有的`同学正在看窗外风景,好像在想下午回家后玩些什么,有的同学端正地坐着,好像在想回家后该怎么写,有的同学……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青青世界,老师整理好队伍,我们就走到了青青世界的长廊里,长廊是用竹子做成的,上面用很多的叶子盖着,只透进来几缕阳光,长廊顶上还挂着几只灯笼,很漂亮。
走过了长廊,就来到了青青世界的里面,青青的竹子,就连空气似乎也新鲜了不少,同学们开心地走着,就连平时板着脸的老师,也变得笑眯眯的。走了一会儿,导游叔叔带我们来到了教育基地,里面可好玩了,有独木桥,单杠……同学们玩得可开心了,瞧,那位玩单杠的同学,他好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走过去,一步,两步,三步……终于走过去了,他开心地跳了起来!
导游叔叔又带我们去了山顶上,他发给我们每人一只袋袋,让我们去种植实践基地,去摘橘子,我拿了袋子,去了橘山,一只只橘子犹如一盏盏灯笼,在阳光中闪闪发光,摘一只尝尝,嗯!酸甜可口,甜甜的汁水映入了心脾中,回味无穷!好吃极了!我还摘了好多回家呢!
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我们要回学校了,不过,我会记住这次秋游,记住这个快乐的时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