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却节那天,我与父亲一起去登山。由于我的学习压力过大,所以父亲决定陪我去大自然中散散心,爬爬山,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炎阳高照,那山没有什么地方可避荫。我们一步一步艰难地爬着。在山脚时我信心满满,心想自己一定可以轻易登上山顶然后高声呐喊。开始时脚步轻盈,两三级台阶跳着跑上去了,还不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因为我想一鼓作气登上高峰,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到山腰时,脚步变慢了些,人也有点气喘,但依旧精力充沛,一直向上攀登着。我可不管这些,不就是一座山吗?刚开始爬的豪情还没有散去。在小鸟与阳光所奏成的和谐乐曲中,我口哼着小曲儿,还是坚定信心往上爬着。
一会儿,我额头上已是汗如雨下,满脸通红,上气不接下气,大口大口地牛喘。这时抬头望下太阳,感觉是那么的残酷,正诡异地对着我哈哈大笑,再望一下通向顶峰的阶梯,感觉就仿佛是通向天国的阶梯,永远都不能到达。我的斗志快要摧毁了,一心只想回到车里享受那冷气。
这时爸爸看出了我的处境,他对我说:"不要着急,现在你不要想着到终点会有多远,你只要告诉你自己,每次只走一个脚步,走一步再走一步,你试试看。"我听了爸爸的话,不再去管前面还有多远,只是专注于面前的一个脚步,走一步,再数新的一步,一步一个脚步地往前走着。
终于,我攀上了峰顶,从山顶向下看刚才走过的路,我忽然发现,竟然走了那么远。
是的',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你一个脚步一个脚步地前进,最终也可到达顶峰。这就和我们实现目标一样,不要希望可以一飞冲天,也许你将你的目标定为一个脚步,你便可以到达了遥远的目标。不是吗?
站在山顶上,太阳不再猛烈,心中不再惶恐,我要向我心中的目标继续前进。记住,积累脚步,就会走得更远。我对自己说。
二十年后的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为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讲课,望着那一双双渴望得到新知识的眼睛,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在课堂上我是一名严厉的老师,而在课外生活中我会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当他们的大姐姐。
转眼间,暑假来临了,我匆匆地背起行囊,坐上飞机回到了我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秀了,母校更美了,“丽雅前进小学”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引人注目。高科技的校门还没等我说话,就知道我是谁。电子眼识别器就在说:“老同学欢迎你回到母校。
故乡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深深的,浓浓的,扯也扯不断的情感牵系……即使隔着二十年的时光,即使带着泪,含着笑,故乡的角落里面也会留下我们思念的脚步。
耳闻初三,是无边的苦海,唯有挣扎是岸;目睹初三,如前沿的阵地,半步不能退;进入初三,才深切地感受到初三是一把张紧的弓,背负千斤又不可松懈,可谓既苦又关键。说日子苦,毫不夸张,说作业多,毋庸分辩。一天到晚,无时不跟笔打交道。早晨饥肠辘辘,中午疲惫不堪,晚上还要挑灯夜战。瞌睡时,头碰着桌子叫苦不迭。一周下来,消瘦了一圈,苍白了许多。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奋战在前线,为理想而拼搏。
科任老师火冒三丈,让人不寒而栗;班主任瞪着眼睛,让我们毛骨悚然。初三的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得不全神贯注。最讨厌黑色的星期五,最盼望周末胜利大逃亡。最高兴的事莫过于远离那令人心悸的上课铃声。
有道是“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于是,我对自己说:“苦吧,不过一年。泅过苦海,你会发现苦的尽头将是一片更广阔的天空。那里有怒放的鲜花等待我们去采摘,那里有闪亮的珍珠等待我们去拾取。在那里,我们放飞理想,大声歌唱,把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
进入初三,我们开始脚踏实地的生活。
进入初三,我们第一次有了生命的责任感。
进入初三,我们自信、我们奋斗、我们坚持。学海虽苦,但也有岸。正如有位诗人说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为理想而尽情奔跑吧!
我在黑暗中默默地前行着,只求能独自走下去,走到那黑暗的尽头。依稀听见阵阵脚步声,近了,近了,内心的呼唤使我缓缓抬起头,是谁?是一抹天边的彩云,是一首昂扬的歌,是一个熟睡的婴儿,天空被她渲染成亮丽的彩色,枯草被她拂来青嫩,那绿色,是垂涎欲滴的春。整个世界,都亮了。
心花怒放,我陶醉了,沉浸在这妙曼的天地,无法自拔,幸福与快乐将我整个包围,笑从双脸生。
就这么走着,走着,起风了,你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就这么笑着,笑着,梦碎了,我醒了,醒得失魂落魄。
天空又黑了,河水又结冰了,雾霾又聚拢了,我又停留了。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我什么都看不见,万籁俱寂,又隐约地听到你离去的脚步声,依旧轻盈如雪,远了,远了,你渐行渐远的脚步声告诉我:不必追。累了,哭了。
轻轻地你来了,正如你轻轻的离去,像个丢三落四的孩子,你只记得来时带给我的快乐,却忘了走时带上我的哀伤。
尖尖的月牙露出在天空的一角,那是你的笑容呀,星星也若隐若现的,那是你的眼睛呀,北斗星指的是北方啊,那我为何还要苦苦寻觅你远去的方向?精神一震,我要带着这残酷的月光,带着你给的哀伤,继续前进,直至飞翔,在这洒满星星的天空迎着风飞舞!
清晰地听见自己跳跃而有节奏的脚步,如释重负的人终会懂得:你临近的脚步本身就是个美丽的错误,人在经历过后,才能更加坚强。
有人喜欢骄阳似火的夏天,有人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还有人喜欢寒冷的冬天,可是我还是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
天空瓦蓝瓦蓝的,飘着几朵白云。这些白云瞬息万变,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只小绵羊。小鸟们成群结队地从南方飞来,停在电线上,叽叽喳喳的.讨论着,好像多年未见得老朋友。太阳将盖在身上的白云轻轻地拨开,露出了一张笑脸。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到处鸟语花香。
我蹦蹦跳跳的来到田野,农民伯伯正在给庄稼浇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金黄的油菜花从远处看去,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麦田也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农民伯伯脸上洋溢着笑容,心里一定想着今年会有好丰收。
我向果园走去。桃花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盛开的桃花羞答答的,只露出半边脸,像个害羞的姑娘。
梨花也盛开了,娇滴滴地。像一位身穿白衣的公主,远远看去,像一座银山,还散发着阵阵的清香,引来一群美丽的蝴蝶。
而苹果花呢,它不像桃花一样娇艳,不像梨花一样雪白。可是很谦虚,不骄傲,从来不与别的花竞相比美。苹果花由五片花瓣组成,颜色红白相间,美丽极了。还散发出阵阵清香,香味沁人心脾。
我又来到小河边,小河河面映着湛蓝的天空,小鱼和小蝌蚪在水里欢快的游着,绕过一根根水草,多么祥和的景象。
最后,我充满期待的来到公园,公园里,有红似火的海棠,粉似霞的樱花,赛黄金的迎春花,白如雪的白玉兰。它们像是在比美,在讨论变美的秘籍。公园里,有小朋友们在放风筝、玩游戏,处处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啊!春天是美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欢乐的,我爱美丽的春天。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题记
有一个故事讲道:有一个整天碌碌无为的小男孩,因为在一次放学回家的途中,看到太阳在缓缓地落山,便从中的到了启示。从那时起,他不再无所事事了,而且每天放学奔跑回家。因为--他在和时间赛跑,和太阳比赛。
是的,在和时间比赛。我在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时,我并没有这样的感受,我认为只不过是“夸父逐日”罢了。怎么可能把逝去的光阴追回来呢?
我是个不会珍惜时间的人,我不懂得“光阴似箭”是怎么一回事,我也无法体现到“日月如梭”的速度。我只是每天都这样重复地过日子,就这样度过了十三个春秋。
一直到我上初二。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一条人生的跑道上,我有无数的.对手不断地向前方跑去。他们似乎在争夺着什么。还时常回过头用疑惑的眼光看看我。原来我正慢悠悠地散步。就在一瞬间,我的心像被一把剑刺了一下,那个小男孩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后悔了,我开始后悔了,但又被一种声音打断了,那是朱自清的《匆匆》中“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了。”对,不要在逗留在过去,而是要继续前进。
就在这一天,我开始奔跑起来了,我开始与时间赛跑,弥补逝去的十三个春秋,弥补流过的光阴。
就在“这一天,我开始仰望星空发现,星并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我从此,不再彷徨不再腼腆,张开双臂,我们一起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时间的脚步总是那样地匆匆,谁也无法将它挽留。
——题记
小心翼翼地翻开那破旧的相册,钻进泛黄的相堆里,我细细寻觅童年的足迹,品味美好的回忆。一个个特写镜头捕捉了童年那幼稚的我,从四岁时的一脸无助,到五岁时的天真浪漫,每一张照片,每一个表情,都充分地显露出了小孩儿那天真无邪的笑容与无忧无虑的内心世界;再翻翻十二、三岁时的照片,显而易见,那时的我已收敛了灿烂的笑容,剩下的多半是那浅浅的微笑与莫名的淡淡忧伤、无奈。是啊,时间一去不复返,那个成天无所牵挂,悠闲自在的童年时光何时再回来?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匆匆的时光,匆匆的脚印,带我飞快地度过了十四年短暂的时光,尽管未来的路还长,但光阴像那调皮的孩子,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从你手指缝间溜走,从你的脚底下滑过,那样残酷地悄然而去。也许正当你还在为“未来的路还长”而得意洋洋时,它已无声无息地从你身旁掠过了。
我感慨,因为时间的脚步总是迈得太快:当我正沉醉于书中的美文佳作时,它便轻悄悄地从字里行间溜走;当我正在球场上尽情奔跑时,它便随着那飞快地滚动着的足球一闪而过;当我正惬意地挪着脚步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它则迈着更快的步伐超越了我。时间就是这样,来去匆匆。山珍海味无法使它驻足,黄金珠宝也同样不能挽留它的脚步。
时间的脚步总是那样地匆匆。倘若人生是一张空白的考卷,那我们是否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给这张考卷作出最满意的答复呢?尽管我们无法取得满分,但我们是否应该尽量让自己那不平凡的人生历程接近于完美,接近于满分呢?
“长江一去无回浪,人老何时再少年”?我坐在窗前,静静聆听时间永恒的脚步声——“滴答,滴答……”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