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始于产品,定位的对象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是你自己。但是定位并非要改变产品,而是要调整潜在顾客的心智,也就是说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对茶农进行定位。
定位的基本方法,并非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调动心智中已有的认知,重新连接以及存在的联系。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人们唯一的防御就是让心智极度简化,传播和建筑一样,少即多,我们一定要“削尖”我们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们的心智。
我们为解决某种商业及社会问题而对传播的过度使用,以及堵塞了我们的传播渠道,以至于只有极少量的信息能够被接受,在美国,平均每年大约有3万册新书出版,这听起来好像不多,但当你了解到几时每天24小时不断地读,你需要17年才能读完一年所出版的书,你就知道那并不少,谁能跟得上?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传播反而更重要了,有效的传播,是一切皆有可能,定位是一套系统的寻找心智空位的方法,它建立在传播需要恰当的时机和场景的观念之上。
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第一个在月球上漫步的人是谁?尼尔。阿姆斯特朗
第二个呢?
世界上第一高峰是那座?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第二座呢?
假如你想在爱情或者商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到第一个进入心智的重要性。
心智就像电脑的内存条一样,为选择存储的每一个单位的信息都设置了一个空位。但人类的心智没有足够的知识或者经验来处理这些信息,根据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博士的研究,普通人的心智不能同时处理七个以上的单位。
要想找到一个独特的定位,你就必须摒弃传统的逻辑思维,传统逻辑思维认为,你要从自身或产品中寻找定位概念,错,你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寻找。实践证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心智中的品牌所占据的产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品牌的2倍,是第三品牌的4倍,而且这种比例关系不会轻易改变。建立领导地位的关键是抢先进入心智,而维护领导地位的关键则在于强化原创的概念,建立标准,让竞争品牌以这个标准被人评判。
对领导者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跟随着,领导者往往可以通过拦截竞争对手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但是,地位的不同使得跟随着无法像领导者那样通过拦截获益,跟随着模仿领导者的行为,根本不算拦截,而是跟风,只有在一种情况下跟随着的行为才会偶尔奏效,那就是领导者行动迟缓,尚未建立定位。
名字就像钩子,利用它能把品牌挂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产品阶梯上,在定位时代,你唯一能做的最重要的就是给产品起名字,选择一个响亮,接近通用又带描述性的名字,可以阻击竞争对手跟风进入你的领地。
有些有抱负的聪明的人发现自己前途迷茫,这时他们通常会怎么办?
他们会更加努力,他们想用长时间的艰苦工作和投入来扭转局面,成功的秘诀在于埋头苦干,把工作做的比别人好,这样名和利自然会到你身上,对吧?
错误,更加努力很少成为通往成功之路,更聪明的努力才是更好的办法。
成功六部曲:
1、你已经拥有什么定位?
2、你想拥有什么定位?
3、你必须超越谁?
4、你有足够的钱吗?
5、你能坚持到底吗?
6、你的传播体现了自己的定位吗?
今天,“定位”一词已成为最重要的、使用最广泛而频繁的战略术语之一。本书出版于1981年,两位作者均以当时的美国社会作为背景对传播以及定位进行了分析。三十多年前的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已然是一个媒介众多、产品丰富、宣传手段层出不穷的社会,出现了传播过度导致信息大量流失的问题,宣传的产品想要在人们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已经很难,更何况是商品经济极度发达、世界市场愈发广袤的今天呢?因此,本书在出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提出了一个不仅仅在当时,甚至在今天和往后未来几十年都仍然适用的营销法则:定位。
那么何谓“定位”呢?我们常常觉得定位无非是公司和企业本身对于自己所在位置的认知,却忽略了公司和企业在预期客户心目中的地位,而这恰恰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本书为“定位”做出了一个概念性的解释,即: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事实上,正是由于信息流通速度大大的加强,人们接受信息过多,才更加需要一个鲜明而简短的定位来稳固企业的位置。在大脑备受***扰的情况下,人们会在脑中有意识地形成产品阶梯,将脑中记得的产品分为一二三等。例如可口可乐是可乐中的龙头老大,百事与七喜排名二三,而其它并不鲜明的汽水品牌则淹没在众多产品里无出头之日。
因此本书提出,要想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占有一席之地。这个一席之地不仅包括企业的短处和长处,还包括其竞争对手的优点和弱点。争当第一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人们永远会记得第一,第二却极其容易被视而不见。除了书中所举的第一个飞越太平洋的例子外,今天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子。“真功夫”是我国第一个定位为“蒸米饭快餐”的,它也许不是第一个蒸米饭快餐品牌,却由此占领了预期客户心目中第一个蒸米饭快餐的定位。这正对应了书中所点明的,不需要事实上你是否是第一,只需要人们认为你是第一即可。这也正是本书反复提出的,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在中国的典型案例。
能够成为领导者自然是最佳选择,然而领导者也并非凭借第一的名气便能处处得志。如书中所说,在任何产品类别中,第一品牌的销量总是大大超过第二的品牌,然而一旦在营销中领先的公司在新产品类别中没有争得第一,该产品通常就会败在别人手下。好比可口可乐虽然已经是汽水的领导品牌,它旗下所推出的运动饮料却无法和“第一”的运动饮料品牌竞争,正是由于人们不仅对品牌有其相应定位,也对该品牌所代表的一类产品有相应定位导致的。肯德基和麦当劳是数一数二的快餐品牌,但它们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米饭和粥却十分不受欢迎,因为这不符合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顾客心中“美式快餐”的定位。这也是许多企业存在的一个误区,认为企业的实力决定了产品的实力,事实上这种由内而外的思维是行不通的,企业必须更加重视思维的客观性,形成一种“由外而内的思维”,必须明白企业的实力来自产品的实力,来自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的地位。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宣传。
对于追随者来说,它们则要更见缝插针地寻找人们头脑里还未被定位的部分,或者想方设法为竞争者重新确立定位。不需追求人人满意,只要预期客户明白你能够给与他们什么就够了。例如五谷道场将自己定位为“健康的、非油炸方便面”,不仅简单明了,且将其它油炸方便面都重新定位为了非健康食品,达到在方便面市场中突出重围的效果。
归根结底,定位的关键还是在于简单化、明确化、客观化。企业不能将自己的愿望当作定位强加于顾客头脑中,那只会使预期客户产生排斥心理。
许多企业依赖自己建立起的品牌地位进行产品延伸,大多数企业都将产品延伸看作良好的战术,本书却把产品延伸归类为“陷阱”,归类为短期有益长期不利的下策。因为产品的实力决定了企业的实力,在人们头脑中拥有巩固地位意味着某个品牌变成了通用名称的代名词,过多的产品延伸只会让人们混淆而产生厌烦。一个合适的名字便尤为重要。一个含义不好或是会与原产品混淆的名字,很容易使产品走上销售的下坡路,因为名字就是把品牌挂在预期客户头脑中产品梯子上的钩子,实际上打入人们头脑的是产品的“名字”。而坏名字自然会产生坏名声,一个坏的产品名字极有可能影响到企业本身。
定位不只是对产品而言,在本书看来,对公司、对国家、对服务甚至对一个人自己都可以进行定位。以个人来说,定位要求我们职业专长化,选定某个具体的位置与自我联系起来,树立专家地位。其次要勇于与竞争对手搏斗,然而要尽量避免与领先者正面交锋。其三树立坚持的理念,确定基本定位战略之后就要坚持下去。最后是懂得限制创造性,这是定位思维的重点。这些不仅是个人通往成功的关键,更是企业、社会、国家成功的关键。
“创新精神本身毫无价值可言,它只有在为定位目标服务的时候才能发挥其效应”,广告也许需要的并不是彻彻底底的创新,而是与现实相联系的定位。定位定义了一种崭新的传播方式,即在纷乱嘈杂的传播环境中,简介明确地确立在客户头脑中的地位。定位,实则定义的是存在在客户头脑中的对产品的概念。
对于个人而言,定位就是对自己的认知,只有足够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定位。
《定位》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解决了我们思维上的很多困惑。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公司在发展运作过程中一些至关重要的策略。
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那产品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
成功企业的成功确实有许多借鉴之处,但它们很荣幸能在比今天简单得多的环境中就已成长为巨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仅来得更加容易,而且对有效和无效因素也将得出更透彻的分析了解超级品牌的盛衰沉浮,我们将更清楚什么是最普遍的错误。从风风光光落到难以度日的企业,最近还真是不乏其数。我们说的太多,听的太少,老一套做广告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老式的广告词也是一样。现在你只能听到比较级形容词,而不是最高级。
通俗易懂地定义一个品类,实在是非常有必要。首先必须回答“产品是什么”
如果你描述的品类已经引起困惑,那么你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机会几乎等于零,试图改变消费者对你已有认知的错误。心智认知就是品牌的事实,因为营销是认知的战场,而非产品的战场,营销过程是与心智认知发生作用的过程。在
营销世界里,没有客观的现实,也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一样东西:现有的潜在顾客心智中的认知
如果其他竞争者已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某种认知,这时你才想去占有它—完全是做无用功
沃尔沃抢注了“安全”概念。许多其他汽车生产商,包括奔驰和通用,都曾围绕“安全”大做文章。但除了沃尔沃,没有一个品牌以“安全”的诉求成功进入消费者心智
因为其它汽车宣称安全的缘故,而使得消费者愈发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沃尔沃凭此超过了奔驰和宝马,一举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豪华车。
你不能与竞争者采用相同的字眼或定位。你得找到另外一个字眼,寻找其他属性
成功导致自大,自大导致失败,人一旦成功,就很难保持客观,他们常常以自己的判断代替市场需求。公司规模越大,首席执行官就越有可能与前线部队脱离联系。这可能是制约公司成长的最重要因素。成功的人往往疏于客观,常以自己的判断替代市场需求。
品牌能成功,是因为企业做了正确的营销决策,根据营销基本法则,步步为营。他们第一进入消费者心智,缩小焦点范围,抢先占有一个最强势的产品属性,对品牌名或企业的名字越认同,就越容易掉进品牌延伸的陷阱。建立品牌初时,自大可以是有效的推动力。然而一旦进入营销阶段,自大就是敌人,成功的营销者能思消费者之所思,站在消费者角度看问题,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任何情况,营销过程中唯一有价值的,就是消费者认知
小公司在精神上比大公司更贴近营销前线,宁愿在一处强势,而不愿拉长战线,处处挨打。如果产品已有一个清晰、表达准确的区隔概念,再去制造更多版本只会使它越来越混乱。
要想在定位时代获得成功,你必须心怀坦荡,在决策过程中努力排除一切虚荣心,因为它只能掩盖问题的实质。定位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要能够客观地评价产品,并且了解顾客和预期客户是如何评价这些产品的,只有一目了然的点子才能行得通。过量的宣传反而 会妨碍除宣传之外的'任何其他事情取得成功。如今行得通的简单点子,即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加 以应用的、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出来的简单概念。解决问题的方祛往往简单得让成千上万的人对其视而不见,
通过对公司的定位认识和定位研究,对从事证券分析行业的人员来说,了解品牌公司和未来的发展极有帮助,对制定策略分析和研究打开思路,有很大的可读性。
1.三次生产力革命:
(1)特勒“科学管理”——“更聪明的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者的生产力。
(2)德鲁克“管理”——通过管理来提高组织的生产力。
(3)特劳特“定位”——通过“定位”这一新的生产工具,大幅提升品牌生产力。
2.定位四步法
(1)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过多的选择、有限的心智,决定了经营方式已从顾客导向转向了竞争导向。)
(2)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的蕴含的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3)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4)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3.品牌成主体、夺取“心智资源”、定位激发品牌生产力、定位提升运营绩效、定位客观存在、所有组织都需要定位。
蝴蝶经痛苦破茧而出,才美丽地飞翔,而困难也像一个个茧,只要破开就会有进步。
我喜欢自由,喜欢懒惰,不喜欢背书,成绩经常偏科。我以为我可以一直这样,可一次考试之后,我后悔了。我光荣的退步了,也被老爸训斥了,也被老妈骂了。
从那时起,我开始逃避,开始封闭自己,就像自己的周围缠上了一层层茧,手脚都无法自由,像木偶一样,被人操控着,每天睡觉,吃饭,看书,学习,写作业。生活失去了光彩,变得黑暗。
可想到他们每天也玩,成绩却很好,为什么?我开始反思,才发现我是没有喜欢学习,可为什么不能喜欢上它呢?
我开始静静地努力地让自己喜欢它,开始努力的奋斗,在这几天里,我哭过,累过,也流过汗。
最后,我终于见到了一丝丝光明,我用尽全身的力量向光明跑去,就如蝴蝶在茧里挣扎想要破茧而出,想要飞翔。
又经过了几个星期,我迎来了退步后的第一次考试。在考试时,我在题海里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层层高手中***出了一条血路,我进步了。
在刹那间,我感觉我像一只蝴蝶一样在厚厚的茧中,挣扎出来了,开始美丽地飞翔,也见到了期盼已久的光明,我成功了。
在这一次破茧中,我尝到了苦,尝到了咸咸的眼泪,尝到了懒惰带来的后果,同时也尝到了成功破茧而出后的甜。
从那一次以后,我把蝴蝶,一个我学习一生的榜样。因为她让我知道了打败困难时成功的滋味,那个在努力时苦不堪言的滋味;那个……但让我最深刻的是像蝴蝶那样破茧而出的滋味,难以忘怀的滋味。
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两人提出的“定位”理论,对美国的营销观念影响巨大,也引起了全行业的轰动。之后定位成了营销界人人谈论的热点话题,也由此开创了营销理论全面创新的时代。
首先,作者介绍了什么是定位:由于在社会的传播过度、头脑的过分简单,那些传播方法变得效率低下,而我们何不把注意力放在预期客户身上,而不是产品身上,简化选择过程,还要学会那些有助于大幅提高传播效率的原则和概念。公司必须在于其客户头脑里建立一个“地位”,她不仅反映出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也反映出竞争对手的有时和劣势。定位思维的精髓在于,把观念当作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观念,以达到你所希望的境地。
对于美国这个传播过度的国家,大量传播的信息,只有小部分才是真正有用的,大量的信息反而阻塞了流通通道,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些对我们的大脑一次次地进攻,我们的大脑备受***扰,我们现在也能切身地感受到,周围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与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们应接不暇,所以有时我们就要学会过滤,从而了解最突出的信息和最好的产品。就像书中所说:为了应付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人们学会了在头脑中的小阶梯上给产品打分排级,例如,在租车行业,大多数人把赫兹公司放在第一层,把艾维斯公司放在第二层,把全美公司放在第三层。你在对任何东西进行定位之前,必须知道他在头脑子小梯的哪一层上。对于后起步的公司来说,他们想宣传自己,应该怎么办呢,首先知道自己是哪一层的,其次还要学会改进与创新,有着具有很好影响的形象代言,有自己独特的销售主张,还有质量优异的产品。
在“你不能由此及彼”的那一章中,定位则显得尤为重要,就像文中所举出的RCA与当时的龙头老大IBM的竞争,明显RCA并没有明确定位自己,在盲目的竞争中,去追求根本无法达到的目的,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最终导致了RCA欠下了无法偿还的巨额债务,所以我们有时并不能很直接的由此及彼,也许可以另辟一条蹊径,然后静待时机的到来。
有时作为行业的领导者来说,可能会更轻松些,因为消费者并不知道去同情落后者,他们更喜欢市场份额占有多且非常流行的商品,喜欢一种人人明白且接受的等级制。如果两个品牌地位相当,过不几年,其中一个很可能会占上风并且在市场上独领风***。对于处于领导地位的公司,总对自己的产品与广告很满意,在对手推出新产品或新广告时,他们往往会嗤之以鼻,其实领导者应该恰恰相反,应该不漏声色,有时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而对于领导者认为自己的企业是很有实力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恰好相反。企业的实力来自产品的实力,来自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的地位。所以一旦其他企业抢走了客户头脑里占据的地位,即使再有实力的企业也没有“实力”很快挽回这个局面,所以对于领导者,就要有敏捷的反应,一旦对手推出了一个十分新颖的概念,管理者就要主动上前迎战,做出有效的拦截行动,可以用多个品牌去拦截对方,每一种品牌都有一个独特的定位,以便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占据一定的位置,年复一年,新产品来来往往,公司不再花气力去改变其定位,层出不穷的新产品代表的是技术的发展和口味的变更。所以说,多品牌战略实际上就是单一地位战略,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更可以用更广泛的名称来拦截你的对手,以达到领先的地位。定位行动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在某个产品类别里取得领导地位。一旦有了这种领先地位,公司就可以在今后的许多年里放心地享用领先带来的果实了。
对于跟随者的定位,仿效领导者的做法可能会有些用处,但是那是拾人牙慧,不能使自己的产品达到合理的销售目标,所以还不如用仿效别人的时间去改进、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寻找空当,在切合时机的时候实施战略。这些空当,比如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有:汽车尺寸上的空当、高价上的空当、低价上的空当、工厂空当等等。
但有时也许会找不到空当可钻,所以这是就需要你创建你自己的空当,而对于消费者头脑中已占有竞争者时,我们就要重新定义一个新理念或新产品把那些原有的理念和产品排挤掉,这些观念必须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并喜欢上,这就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制定那个新的观念,也许某个时机忽然成熟,我们把握住了契机,就轻而易举的推翻了消费者头脑中竞争者的陈旧的观念。作者在文中也举了许多重新定位的例子,比如:阿司匹林重新定位、为雷诺克斯重新定位、为美国伏特加重新定位、为“品客”重新定位、为里斯特灵重新定位等等。但作者有提到重新定位是否合法、合乎道德的问题,当然这样的竞争是公平的。
名字在这个定位时代,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何选名字呢?起名字就像开赛车一样,要想取胜,就得抓住机会。你得选择那些近乎通用但又十分通用的名字。如果你一时偏离赛道,进人了通用名称地带,那就随它去了。没有一个赛车世界冠军在最后取得胜利之前不偏离几回赛道的。起一个有分量、近似通用的描述性名字可以防止效仿你的对手挤进你的领地。好名字是长期成功的最好保障。而对于那些没有意义的文字,一般早已先入为主地进入了人们的印象。然而许多名字起得让人感觉不合乎情理,一些坏的、不合适的词语却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在之后的章节里,作者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公司使用简称的原因,并且说明只有公司很有名气时,才能成功地使用简称,是人能够立即想到这个简称就是代表这个公司,所以想要使公司的名字变成让人能够耳熟能详的简称,只有让公司变得成功,在成功之后,公司的名称自然而然地变成了简称,而先前的名字,也许已经少有人知道,或者早已过时,此时的简称,使公司树立起了崭新的现代公司形象,把自己定位到了未来。但是要提醒的是,一定不能对简称太急于求成,否则会有适得其反的结果。对于一个新产品,一定要有它自己的新名字,在管理上会有很大的好处。
有时公司想要图一时的方便或很好的销售结果,往往会把一个现成产品的名字用在一项新的产品上,顺便打了个便车,这就是产品延伸。但是产品延伸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对于消费者,他们总会最关注市场销售量最大的产品,会期待这一产品以后是否会进步,而不是去了解与名称相同的其他产品,所以效果可能不太显著,由于消费者与生产商看问题的方式完全不同,消费者注重产品的性能,而对生产商来说商品只是他们在公司工作的产物,所以生产商要注意多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产品的销售。作者又在文章中举出了一些由于错误使用“搭便车”或“产品延伸”的失败例子,让我们真确地衡量了这些方法的利弊作用。之后也直接地给我们讲了产品延伸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首先在短期上,它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长期上会有不利之处,因为消费者在一开始认可产品延伸品牌之后,会弄不明白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产品,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也会对名称所对应的产品类型感到困惑。
作者在之后的篇章中又举出了一些公司定位、国家定位、产品定位、服务定位等的案例,对定位各个环节和一些具有代表的案例都进行了方法说明和详细地分析。而对于银行的定位就有不同之处,金融销售的是服务而不是产品,它是一项区域性服务业务,作者也专门对长岛的一家银行做了定位,就是运用了此书所阐述的方法,先对长岛的银行业市场进行了解、分析,再定位自己在客户头脑中的位置,知道客户到底需要你做什么,然后制定明确的战略与目标。
作者通过对定位的解释与举例说明,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使我明白:
1、在竞争中不要盲目争排名第一,只要旗鼓相当,总会要机会战胜对手的时候。如果做不了最好,那就做最特别的,给消费者一个特别的印象。
2、不要一味试图改变他人的观念,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的方法可能会花费你太多的精力而没有好的效果,所以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制定自己的观念。
3、取个好名字,有一个好的名字,回事企业的将来能有更好的延伸与发展空间。
4、不断玩新花样,推出新品牌,不断巩固自己在消费者中的地位。
5、为自己的人生定位,定好一个目标方向,更好地准备与把握企业与自己的未来。
虽然Mike一上来用一句话就概括完《定位》:讲述心理学常识——人由此及彼的偏见。之后就再也没聊书的内容,但他却以精巧细致的解析,加上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趣闻,完美诠释了“定位”如何应用在当下互联网商业里。
《定位》这本书用大量的案例分析来解释一个道理:人们的思维定势是很难改变的,而一开始种下的理念几乎不会主动替换。成功的新兴公司所能寻找的就是在人们不断变化增长的需求里抢先挖掘占领一片新领土,而不是以同样的发展方式和原来的领先者正面对抗。即使是老二,而得有不一样的发展模式,完全照抄第一名基本必死。当然,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领先者有时也会糊涂,而商业环境变化太快会让整个局势不断逆转——所以书里有不少增补的地方,是作者出来给自己打脸,承认当年的“预测“错了。但大体上,这个理论还是挺实在的。
这就是商业上的基本哲学问题: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里去——定位就是在解决一个公司作为独立个体所需要思考的哲学问题。当然,比自然人思考更加实际一点的就是:公司思考这些问题,有个必须的检验指标:生存下去。自然人可以在忙里偷闲想这些问题打发时间,如果这些问题有答案,那么人就可以容光焕发地打好鸡血应对眼前的苟且;如果没有答案,人也可以萎靡不振地混下去等待诗的远方。但公司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生存单位,思考这些问题只有一个目的:如何在当前的环境里找到生存发展资源。以前很多公司无论地域还是行业内都是在很小的范围,而互联网所带来的连接/互动/协同(引自Mike的PPT)正在渗透和打破这个“范围“。在不同的地域或者领域里,波及的速度和进度会不一样,但这个趋势无可避免。在国内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下,本土互联网商业非常给力。
对于个人来说,思考哲学问题也越来越现实——随着多样化的发展,群体划分也越来越细,随着我们身上的社会属性逐渐增强,自然人越来越像个公司。当我们思考这些哲学问题的时候,很难再像古人躲在被遗忘的清静角落,让脑袋一日千里地奔袭——现在我们更多地是走向即时表达与互动。而公司也不能再用一种模式吃天下,企业文化越有人性的公司,生存能力也越强——那些看似务虚的无用之事,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人说,我怎么还感觉像个螺丝钉?前面不是说了么,波及速度和进度会不一样。另外,只是感觉像个螺丝钉,事实上呢?
定位始于产品,定位的对象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是你自己。但是定位并非要改变产品,而是要调整潜在顾客的心智,也就是说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对茶农进行定位。
定位的基本方法,并非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调动心智中已有的认知,重新连接以及存在的联系。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人们唯一的防御就是让心智极度简化,传播和建筑一样,少即多,我们一定要“削尖”我们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们的心智。
我们为解决某种商业及社会问题而对传播的过度使用,以及堵塞了我们的传播渠道,以至于只有极少量的信息能够被接受,在美国,平均每年大约有3万册新书出版,这听起来好像不多,但当你了解到几时每天24小时不断地读,你需要17年才能读完一年所出版的书,你就知道那并不少,谁能跟得上?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传播反而更重要了,有效的传播,是一切皆有可能,定位是一套系统的.寻找心智空位的方法,它建立在传播需要恰当的时机和场景的观念之上。
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第一个在月球上漫步的人是谁?尼尔、阿姆斯特朗
第二个呢?
世界上第一高峰是那座?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第二座呢?
假如你想在爱情或者商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到第一个进入心智的重要性。
心智就像电脑的内存条一样,为选择存储的每一个单位的信息都设置了一个空位。但人类的心智没有足够的知识或者经验来处理这些信息,根据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博士的研究,普通人的心智不能同时处理七个以上的单位。
要想找到一个独特的定位,你就必须摒弃传统的逻辑思维,传统逻辑思维认为,你要从自身或产品中寻找定位概念,错,你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寻找。实践证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心智中的品牌所占据的产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品牌的2倍,是第三品牌的4倍,而且这种比例关系不会轻易改变。建立领导地位的关键是抢先进入心智,而维护领导地位的关键则在于强化原创的概念,建立标准,让竞争品牌以这个标准被人评判。
对领导者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跟随着,领导者往往可以通过拦截竞争对手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但是,地位的不同使得跟随着无法像领导者那样通过拦截获益,跟随着模仿领导者的行为,根本不算拦截,而是跟风,只有在一种情况下跟随着的行为才会偶尔奏效,那就是领导者行动迟缓,尚未建立定位。
名字就像钩子,利用它能把品牌挂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产品阶梯上,在定位时代,你唯一能做的最重要的就是给产品起名字,选择一个响亮,接近通用又带描述性的名字,可以阻击竞争对手跟风进入你的领地。
有些有抱负的聪明的人发现自己前途迷茫,这时他们通常会怎么办?
他们会更加努力,他们想用长时间的艰苦工作和投入来扭转局面,成功的秘诀在于埋头苦干,把工作做的比别人好,这样名和利自然会到你身上,对吧?
错误,更加努力很少成为通往成功之路,更聪明的努力才是更好的办法。
成功六部曲:
1、你已经拥有什么定位?
2、你想拥有什么定位?
3、你必须超越谁?
4、你有足够的钱吗?
5、你能坚持到底吗?
6、你的传播体现了自己的定位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