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家君子德行作文(关于儒家作文的优美题目)

关于儒家君子德行作文(关于儒家作文的优美题目)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10-18 16:07:21
关于儒家君子德行作文(关于儒家作文的优美题目)

关于儒家君子德行作文【一】

我喜欢看书,喜欢以书知人,看过了书再去考究这本书的历史地位,作者身世等等。大概和现在好多人正好反过来。读《世说新语》这本故事集也是这样,以前学过的看过的都是选段,真的全面的看一下这本大概是中国最出名的故事书这还是第一次,下面我就记录下我读书的内容,就从它的《德行篇》说起吧。

说到魏晋人士的德行可能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清高,他们的价值观全都放在与权贵世俗的反方向这也许就是他们的性情。《世说新语》一开始就给我们讲了陈蕃礼贤的故事,陈蕃赴任不先去府衙,却要去拜访徐孺子,后来据说还在舍下只设一榻,徐孺子来了就放下利用,他一走就挂起来不让别人用,这就是“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故事。礼贤下士是不错,可陈蕃的做法有点太清高了,就对一个徐孺子好,不知道别的贤士看了会作何感想。

李膺为人高标于世外,清高的习气可以说是标榜到世人景仰的地步,已经达到了后进之士到李元礼门庭都有跃龙门之感。李元礼还是有学问的,后学们到他的门下如沐春风,如跃龙门,算是无可厚非。现代的人往往却是相反,腹内没装着一分一毫,却自以为是,硬要把自己的门庭装扮成龙门,殊不知龙门只是一个象征,真人才是关键。

清高有时候还真是有用,荀巨伯去探望病友,正遇见贼人攻城,友人劝其逃命,其大义凛然,贼人到了询问,如实回答。贼人不由得慨叹:“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于是退兵。看来古时候的贼寇也都是有义之人,否则见到有义之人也不会退去。当下看来,你越是所谓的有义,就越发得傻,越发的叫人欺负。而无义的人往往还以有义气自居,其实不过是一个以利益,纵乐相伴的俗士罢了。

有学识的人从来不对自己的子女有什么偏见,陈纪(元方)的儿子陈群(长文)与陈谌(季方)的儿子陈忠(孝先)都夸自己的老子厉害,争执不下到了爷爷陈太丘(陈实)处,陈实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对于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一碗水端平这应该是现在人最难办到的。对于中小学的教师只为了升学率,往往看到的是那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于一点妄下断言,实在是误人子弟。

阮裕置办了一辆十分华美的车子,人们纷纷来借,有个人家有丧事想借但又不敢说。阮裕知道了就把车子烧了。真是厉害,现在人很难理解了,喜欢把东西弄好借出去与人同乐,真是德行所在。

想必大家小时候就知道管宁割席这个故事,人们由此往往看轻了华歆,其实华歆大概只是不和管宁的性格一样而已。从后面的事迹来看,华歆的清高比起管宁的略显做作的清高仿似更适合社会。王朗也算是读过圣贤书的,他和华歆一起逃难,有人要结伴渡江,华歆不答应,王朗倒是通人情,可船行到中央,贼兵追至,王朗这时候怕船重,想要抛下来人。华歆说,曾经我不同意就是想到此,而今既然事已至此就不能抛下人家。华王优劣由此观之可见一斑。至于王朗学习华歆在秋天招来子侄宴饮,大概正是如张华所说:“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阮籍为人十分谨慎,从来不臧否人物。阮籍如此也是有原因的。据说一次一个人把自己的母亲***了,阮籍说,***了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还***母呢?!司马昭听到了大怒问其原因。阮籍战战兢兢的说,***父亲是禽兽,***了母亲不就是禽兽不如么。虽然巧妙的.回答了晋文帝的问题,但是自己却知道了祸从口出。我们今天很多时候都祸从口出,没有阮籍的聪明却还以为自己圆滑世故,被人害了都不知道,真是可悲。

知恩图报的故事有很多,大都统一模式,其中顾荣施炙就是一个,顾荣把烤肉给厨师吃,于是后来有难厨子舍命相随,真是感人至深。受人点水恩,必当涌泉报,正是如此。

那个时候的人都讲孝悌,于是标榜出所谓的二十四孝。王祥卧冰就是其一,《世说新语》中又有了一则叫做王祥泣李。只不过把卧冰的主动改为替后母看守李树,母害之不得,以自己赤诚改变了后母之心。现在的后母,养子们不知道看没看过古人的故事,看过了可能也只是讥笑而已。

说到孝道,除了父母尚在的时候“事之以礼”,还有就是“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了。王戎、和峤均近亲亡故,“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魏武帝曹操就担心和峤了,担心他原因是“哀苦过礼,使人忧之”。刘仲雄却不以为然,和峤虽然备礼但是还是有意识的,是生孝,而王戎的却是死孝,以自己的性命为抵押的哭泣。(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现在的人父母死了倒是很愿意用“礼”的,父母为你做了一辈子,最后死后还真的能给你弄一批“礼”呢。

关于孝也有些机缘巧合的事,陈遗的母亲爱吃焦饭(锅巴饭),陈遗于是每次去打仗都收集焦饭,一次兵败逃入荒山,别人都饿死了,唯独他以饭得活。看来至孝还是可以感天动地的。

有了孝子自然也会有忠臣,范宣八岁的时候手指受伤大哭,人问,疼不疼啊!他说不是为了疼才哭的,是为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后来当官了洁行廉约。有人赠给他五十匹布,他不要,后来减半奉送还是不要,最后剩下一匹还是不要。最后对方乐了,撕下两丈说:“人怎么能让妻子没有东西做裙子呢”,范宣才笑而受之。现在的当官的不收礼,多不是嫌送得多,而是因为不够吧!

桓玄破荆州,要***荆州诸臣。罗企生与其有旧,他就暗暗的派人告诉罗企生:“要是向我谢罪,我就放了你。”罗企生说“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临行刑,罗企生又说:“昔晋文王***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于是桓玄还算是够意思没有***罗企生的家人。罗企生的母亲听说了,即刻把桓玄曾经赠给她的皮大衣烧了,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当然这最后一句我的评论人们大多喜欢反过来说,毕竟孩子比老子出名。

以上是世说新语的德行部分,在我读来上述文章颇有可读性。题目记作:《陈蕃礼贤》、《如登龙门》《难兄难弟》《有义之国》《管宁割席》《去之更远》《华王优劣》《王祥泣李》《戎峤俱孝》《洁行廉约》《罗母焚裘》《焦饭遗母》《阮籍至慎》《顾荣施炙》《阮裕焚车》。

关于儒家君子德行作文【二】

那则新闻说的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几个镜头抄袭BBC广播电台,然后央视澄清道BBC已经授权。看罢新闻,我又看了看下面的评论,只见一片讨伐之声震耳欲聋。相当部分的人在说天朝不就是会山寨么,山寨了之后还找借口振振有词云云。当然他们说的远不止我这么客气,这幅咄咄逼人,自轻自贱的德行图真让我真看不下去。想起了鲁迅的那句问话:“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要说有,我不敢相信。要说没有,怎么这么多人这幅德行。

今天我们很多人指责我们今天的企业没有创新,抄袭或是模仿他国的产品或其他……“山寨”一词也便从而层出不穷。至于“山寨”一词典出何处我并不深知,对于类似的含义我更喜欢用另一个词汇“拿来主义”。说起这个词那可是大名鼎鼎,鲁迅就写过同名文章。我们今天很多人都在批判我们去山寨日韩、欧美等等。实际上他们又何尝不曾“山寨”过。仅举一例——日本。日本两次崛起都伴随着拿来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何以重新兴盛?除了美国支持外,拿来主义占了很大的层面。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每年引进外来技术233项目,到了六十年代达到了每年1090项,七十年代每年2091项……“拿来主义,和体西用”成了那个时代日本的.标签。日本大量引进外国的东西,在日语中随处可见的大量的外来词汇的直音,就是快速引进后的成果。拿来主义就是拿来外国的东西,引进后自己改造被超越原作。到了80年代末的日本已经超越了世界很多国家,甚至买下了美国引以为傲的洛克菲勒大厦。拿来主义的功效可见一斑。

但令我不解的是我们很少有人去嘲笑日本的拿来主义,而是佩服他们的崛起。今天我们使用拿来主义了,我们却对自己冷嘲热讽,唯恐落后。还没等我们推陈出新呢,就已经被自己同胞的唾沫淹死了。对于这种麻木的国民心态,真让人担忧。韩国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大的有点变态的国度,但是它们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他们的国民性。在90年代末的金融风暴中,韩国一万多家企业***,政府被迫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条件的援助贷款。韩国人视这一天为国耻日,与日军屠戮韩国等同。他们还每家每户都捐款给政府……而再看看我们今天的一些人们,除了谩骂和鼓噪还会什么?这幅不会雪中送炭,只会火上浇油的图景中的人们又是什么样的嘴脸?此刻用以一个感叹的词汇,曰:“德行!”

德,是内在的修养;行,是外在的行动。一内一外构成了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精神。而当轻蔑地吐出这两个字时,便是对对方最轻蔑的描述。在央视得到授权后播出电视节目,人们侮辱之。若是没有经过授权的拿来主义呢?成吉思汗的铁蹄为欧洲送去了马镫,于是欧洲有了骑士阶级。阿拉伯的航船为欧洲送去了纸张、印刷术、黑火药。于是骑士阶级被摧毁了,文艺复兴了。我们天天歌颂他们了。可是,文艺复兴的后果是什么?是亚非拉美的人民被奴役、被屠***、被掠夺、被殖民了几百年。不得不说,我们的技术输出给自己造了孽。这里我要说的是这些没有人德行的野兽们学习我们的技术时候得到我们授权了么?造纸谁授权的?火药谁授权的?印刷谁授权的?指南针又是谁授权的?……不要说那时候没有产权体制。为什么要遵守保守主义的产权体制?就为了让一个几块钱可以复制的东西卖个几千美元,让人们买不起、让某人成为伪善的世界首富么?而且更为深远的是,产权体制是在西方有能力输出造福人类的技术时候,他们设定的。而我们在技术输出的时候,我们为的是全人类,毫不吝惜的输出。

不可否认,近代以后我们的技术落后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这里的拿来,当然并不是照搬,而是一切有益的,优秀的都可以加以辨别后的拿来主义。

遗憾的是,以今天人的德行看来,我们拿来外国的圣诞节、基督教、一神论、伪善的文明躯壳……是好的,是必须的,是必要的。可我们拿来真正有益于我们的技术,却是山寨的。要知道我们是5000年的文明的国度。在孔夫子讲内仁外礼的时候,在欧洲某棵树上,两个猴子早上在聊天。一个说古德毛宁,另一个回了一句古德猫宁。或讽之,今天我们不文明云云。我想说的是,永远记住是哪些手拄着文明棍的人让我们受了苦,也要记得我们要拿来他们什么。我们要拿来的不是他们的外在的“德行”,更不是他们内在的德行。

关于儒家君子德行作文【三】

我喜欢看书,喜欢以书知人,看过了书再去考究这本书的历史地位,作者身世等等。大概和现在好多人正好反过来。读《世说新语》这本故事集也是这样,以前学过的看过的都是选段,真的全面的看一下这本大概是中国最出名的故事书这还是第一次,下面我就记录下我读书的内容,就从它的《德行篇》说起吧。

说到魏晋人士的德行可能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清高,他们的价值观全都放在与权贵世俗的反方向这也许就是他们的性情。《世说新语》一开始就给我们讲了陈蕃礼贤的故事,陈蕃赴任不先去府衙,却要去拜访徐孺子,后来据说还在舍下只设一榻,徐孺子来了就放下利用,他一走就挂起来不让别人用,这就是“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故事。礼贤下士是不错,可陈蕃的做法有点太清高了,就对一个徐孺子好,不知道别的贤士看了会作何感想。

李膺为人高标于世外,清高的习气可以说是标榜到世人景仰的地步,已经达到了后进之士到李元礼门庭都有跃龙门之感。李元礼还是有学问的,后学们到他的门下如沐春风,如跃龙门,算是无可厚非。现代的人往往却是相反,腹内没装着一分一毫,却自以为是,硬要把自己的门庭装扮成龙门,殊不知龙门只是一个象征,真人才是关键。

清高有时候还真是有用,荀巨伯去探望病友,正遇见贼人攻城,友人劝其逃命,其大义凛然,贼人到了询问,如实回答。贼人不由得慨叹:“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于是退兵。看来古时候的贼寇也都是有义之人,否则见到有义之人也不会退去。当下看来,你越是所谓的有义,就越发得傻,越发的叫人欺负。而无义的人往往还以有义气自居,其实不过是一个以利益,纵乐相伴的俗士罢了。

有学识的人从来不对自己的子女有什么偏见,陈纪(元方)的儿子陈群(长文)与陈谌(季方)的儿子陈忠(孝先)都夸自己的老子厉害,争执不下到了爷爷陈太丘(陈实)处,陈实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对于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一碗水端平这应该是现在人最难办到的。对于中小学的教师只为了升学率,往往看到的是那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于一点妄下断言,实在是误人子弟。

阮裕置办了一辆十分华美的车子,人们纷纷来借,有个人家有丧事想借但又不敢说。阮裕知道了就把车子烧了。真是厉害,现在人很难理解了,喜欢把东西弄好借出去与人同乐,真是德行所在。

想必大家小时候就知道管宁割席这个故事,人们由此往往看轻了华歆,其实华歆大概只是不和管宁的性格一样而已。从后面的事迹来看,华歆的清高比起管宁的略显做作的清高仿似更适合社会。王朗也算是读过圣贤书的,他和华歆一起逃难,有人要结伴渡江,华歆不答应,王朗倒是通人情,可船行到中央,贼兵追至,王朗这时候怕船重,想要抛下来人。华歆说,曾经我不同意就是想到此,而今既然事已至此就不能抛下人家。华王优劣由此观之可见一斑。至于王朗学习华歆在秋天招来子侄宴饮,大概正是如张华所说:“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阮籍为人十分谨慎,从来不臧否人物。阮籍如此也是有原因的。据说一次一个人把自己的母亲***了,阮籍说,***了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还***母呢?!司马昭听到了大怒问其原因。阮籍战战兢兢的说,***父亲是禽兽,***了母亲不就是禽兽不如么。虽然巧妙的回答了晋文帝的问题,但是自己却知道了祸从口出。我们今天很多时候都祸从口出,没有阮籍的聪明却还以为自己圆滑世故,被人害了都不知道,真是可悲。

知恩图报的故事有很多,大都统一模式,其中顾荣施炙就是一个,顾荣把烤肉给厨师吃,于是后来有难厨子舍命相随,真是感人至深。受人点水恩,必当涌泉报,正是如此。

那个时候的人都讲孝悌,于是标榜出所谓的二十四孝。王祥卧冰就是其一,《世说新语》中又有了一则叫做王祥泣李。只不过把卧冰的主动改为替后母看守李树,母害之不得,以自己赤诚改变了后母之心。现在的后母,养子们不知道看没看过古人的。故事,看过了可能也只是讥笑而已。

说到孝道,除了父母尚在的时候“事之以礼”,还有就是“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了。王戎、和峤均近亲亡故,“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魏武帝曹操就担心和峤了,担心他原因是“哀苦过礼,使人忧之”。刘仲雄却不以为然,和峤虽然备礼但是还是有意识的,是生孝,而王戎的却是死孝,以自己的性命为抵押的哭泣。(仲雄曰 :“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现在的人父母死了倒是很愿意用“礼”的,父母为你做了一辈子,最后死后还真的能给你弄一批“礼”呢。

关于孝也有些机缘巧合的事,陈遗的母亲爱吃焦饭(锅巴饭),陈遗于是每次去打仗都收集焦饭,一次兵败逃入荒山,别人都饿死了,唯独他以饭得活。看来至孝还是可以感天动地的。

有了孝子自然也会有忠臣,范宣八岁的时候手指受伤大哭,人问,疼不疼啊!他说不是为了疼才哭的,是为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后来当官了洁行廉约。有人赠给他五十匹布,他不要,后来减半奉送还是不要,最后剩下一匹还是不要。最后对方乐了,撕下两丈说:“人怎么能让妻子没有东西做裙子呢”,范宣才笑而受之。现在的当官的不收礼,多不是嫌送得多,而是因为不够吧!

桓玄破荆州,要***荆州诸臣。罗企生与其有旧,他就暗暗的派人告诉罗企生:“要是向我谢罪,我就放了你。”罗企生说“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临行刑,罗企生又说:“昔晋文王***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于是桓玄还算是够意思没有***罗企生的家人。罗企生的母亲听说了,即刻把桓玄曾经赠给她的皮大衣烧了,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当然这最后一句我的评论人们大多喜欢反过来说,毕竟孩子比老子出名。

以上是世说新语的德行部分,在我读来上述文章颇有可读性。题目记作:《陈蕃礼贤》、《如登龙门》《难兄难弟》《有义之国》《管宁割席》《去之更远》《华王优劣》《王祥泣李》《戎峤俱孝》《洁行廉约》《罗母焚裘》《焦饭遗母》《阮籍至慎》《顾荣施炙》《阮裕焚车》。

关于儒家君子德行作文【四】

《大学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经典书籍,虽说这本书很难读懂,但是我借助电脑的力量觉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让我领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大学 中庸 孝经》这本书教育意义很深,令我受益匪浅。

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给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书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是: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时,应当尊敬他们,使父母高兴,父母生病时,应当表现出焦虑,他们死后,应当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时要严肃,这样才算孝敬。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两句话,那么人人都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德、端正的态度,那家族就会兴旺起来,国家就会强大起来,那国家之间将很友好,天下就太平了,这是多么美好,希望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关于儒家君子德行作文【五】

读了中庸,我看中庸是有三层含义的,一是中不偏,庸不易,二是指中正、平和,三是指中用的意思。

在中庸中讲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因为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一个人要保持中正平和,需要从容淡定,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过喜过忧,不能过怒过哀。七情六欲本来是人的正常反应,但不能反应过头。无论在什么场合,如果都将这些情绪表现到“中正平和”的境界,既不过分,也无不足,不管遇到了什么状况,都能够保持一种淡定的态度,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情怀,那么就做到了中庸。做到中正平和似乎有利于自己的成功。

在现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随波逐流,肆意妄为,没有原则,没有持之以恒的目标,越来越少的人做到不偏不倚,中正平和。我们需要多注重提升自己的内在涵养,学习中庸思想中的优秀部分。虽然中庸很难实行,但是也不是不可实行的,“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要实行中庸之道,也需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现在人们在物质的侵蚀下,在多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容易行为失据,离中庸渐远,以致于常常心理失衡,痛苦绝望。所以保持平常心,把心摆正,回到中庸上来,何尝不是消除烦恼,赢得快乐的一种途径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