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是什么呢?明天就是新年了。
年味是什么呢?在人们的眼中,年味就是一家人吃饭团圆饭,大人们给小孩发压岁钱、放鞭炮、拜年等。
在我的记忆里,年味已经成了很遥远的时候了。
记得小时候,过年是一件十分热闹的事情。在过年前,我们一家人都会合力将家里的一切打扫干净,这么做都是因为要扫去坏的运气。之后,就会去商场进年货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妈妈要去晒咸鱼干了,妈妈都是买回来一大堆的黄鱼,用盐泡鱼了,再加一大堆的香料下去涂抹,后就经常要拿出去晒一晒,就大公告成了。之后我都会帮妈妈手去送些咸鱼给亲人们。每一次,闻到那咸咸的咸鱼就知道要过年了,这就是年味了。
过年前,还要得将家里打扮成“红堂堂”了,当然就是要贴挥春了。贴挥春时,先要选择一对漂亮又有意头的对联了。然后将联放在桌子上,将糊在背上涂上对联。但贴对联是都要小心又要开心,因为嘴里要唱着新年的歌,一边要贴对联。瞧,贴对联是多么开心啊!
在家里,不必说奢求些高贵的玫瑰花,也不必说要放些高雅又气质的百合花,单是朴素清香的水仙花就能飘满整个屋子,春意融融。闻,清淡的味就像预说春节的热闹了。
光阴似箭,昔日春节的热闹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似乎是一块白白的冰,在回忆里不知不觉地融化掉了。
超市里循环的音乐告诉你要过年了,学校的放假通知告诉你要过年了,各种广告大气的煽情牌也告诉你要过年了……年味就是这样随着春节的临近,越来越浓,好像一碗淡茶,在变成甜甜的清酒,最后又融入母亲的瓦罐里,变一碗浓汤。年味就是一种生活的快乐,是中国人崇拜的味儿。
年味,融在舌尖。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贴福字;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这是老一辈们的年,也就是“吃”年。中国人喜欢年糕,哈,现在手上还拿着一块。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满足好舌头,又有好彩头。
有句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饺子是中国人特有的食物,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包饺子,虽然我包的难看,自己都不想吃,但还是有感受到那种快乐,也许这便是年味吧!一锅饺子出炉,在我面前的瓷碗里,一个个可怜可爱的饺子冒着热气布满了眼镜又充满了心窝。我知道,妈妈又偷偷地把我包的那些都盛到她的碗里了,如果不是过年,这样的“吃”年味,这样的感动,怎么会有呢?
年味,贴在门上。
当你走进省实验高三教学楼,你不难发现,每个门上都贴着一副对联,红纸黑字,装饰以金色墨点;比喻对仗,寄托以深深期望。年味儿,贴在各家的门上。有人说福字是一种人们快乐幸福的符号,只要贴着自家人看着舒服,有暗示幸福的作用,怎样贴都是年味儿。
不是“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都包含着中国人对未来的希望,都给人以快乐的正能量。
年味,贯穿在人群中。
过年,即是团聚。我喜欢看到春运时人们忙碌的样子,嘴是哈着热气,脸上流着汗水,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与年货,脸上挂着笑,握紧的回家的车票……冯骥才是文化名人中最会过年的,他告诉人们,人情味是最深的年味,年,或许也就失去了意义。
“新年好”,“恭喜恭喜”以前以为这都是人们挂在嘴边的客套话,现在细细想来,这些话原来带着一种真心的祝愿的。爷爷奶奶盼过年,因为他们可以见到大半年没见的儿孙,虽然重逢时的笑脸布满了皱纹,但那种快乐,却如同新生儿一般纯真。
中国人崇拜生活,中国人崇拜年。现在的我们,只需要在家人热闹的谈天里,美滋滋地喝下年味儿十足的浓汤了……
盼呀盼!终于盼到了过年。此时我的心情格外的高兴。伴随着我的兴奋,天空中响起了各种各样的鞭炮声。
这几天,我充分体验到了年的“味道”。
大年三十早晨,外公忙来忙去。将近中午,外公从柜子里拿出一副,打开后对我说:“知道吗?每逢过年家家都要贴春联、挂灯笼,这是我们的传统习俗。”我仔细地读着大红纸上的鎏金烫字,上联是:人与家顺福星照;下联是:心想事成鸿运开,横批是:万事如意。预示着癸巳蛇年好运多多,万事如意。
贴完对联后,外公又拿出一个大红灯笼,可是一试验灯泡没亮。外公让我下去买一个灯泡重新安上,这一切都准备得十分妥当。
爸爸出车跑长途,三十早晨四点钟才赶回来。爸爸、妈妈与我一起在外公家吃团圆饭。席间,大家有说有笑,畅谈着一年中的趣闻趣事,其乐融融……
夜间十一点钟,我们又来到奶奶家吃年夜饭。每年奶奶都要给压岁钱。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奶奶给的压岁钱是以往的好几倍。吃着年夜饭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解放前,有一个叫刘二爷的',家境贫寒,孤身一人。每逢春节都吃不上一顿饺子,邻居很同情他。每逢过年都给他端过来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如今,每家每户的餐桌上,美酒飘香,菜肴丰盛,人们尽情地享用美食。享受太平盛世的幸福生活。我感到中国年是世界上最好的节日。
“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火红的春联打开了一年的喜气,浓浓的年味儿传遍了大街小巷,声声祝福道不尽年的新意。
序曲
白晶晶的糯米好似一颗颗圆润的珍珠,在竹篾打造的篮子里畅游着。厨房里,热气腾腾,空中漂满了一滴滴小水珠。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响,蒸笼里是另一个世界,面团在慢慢膨胀、成熟……不久,蒸笼被端下了灶台,年糕也最终出炉。包上保鲜膜,闻着这充满米香味儿的一切,仿佛看到了今年的丰收,这就是过年味儿。
主旋律
除夕,是该好好辞旧迎新的。一家人的年夜饭,从下午两点就开始着手准备。淘米,择菜,生火……充满农村气息的灶台是一顿年夜饭从开始到结束最为火热的一处。灶膛里的干竹子“噼里啪啦”地响,寓意着“竹报(爆)平安”,旁边是母亲娴熟麻利的动作,倒油、下菜、翻炒……又是一阵“噼啪”响。外面早早地响起了烟火鞭炮声,“噼里啪啦”。年夜饭完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祭祖,祈佑来年事事如意。然后就是一家人团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一顿年夜饭,讲述过去一年的收获,诉说新的一年的期望。
中国人一年一度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当然是不可错过的重头戏。这里有四世同堂共享天伦的欢乐,更有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气魄,还有游子在外泪沾青衫的思念……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感受这举国同庆的喜悦。
菜香味儿,烛火味儿,人情味儿聚合在一起就是过年味儿。
尾声
除夕的爆竹放了一夜。一大早刚开门,一切都是新气象,春联新人更新,所有都呈现出新面貌。熟人碰面都会说着“新年快乐”。不知不觉日近中午,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飘出炊烟,炊烟味儿中的年味儿别有一番滋味……
这是一首新年交响曲,这般浓浓的年味儿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中国人最重过年。于是便创造性地有了“年味”这个词。年味可能是奔波于一家又一家市场超市,可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可能是家人围坐共叙天伦。我觉得,年味就是,在那一刻,社会软化了。
在新年到来前许多天,电视上就开始播放关于回家团圆的广告。一个在炽热的非洲土地上工作的成年汉子,在回家的路上像个对妈妈穷追不舍的孩子。先是破旧颠簸的面包车,再是飞机,然后是拖拉机,身体追着自己跑得太快的心一路到了东北。当已经受了许多个太阳暴晒日子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到雪,故土北国的雪,哪里去管什么冰碴子疼,那汉子索性睡在雪堆上大呼痛快。接着家里的母亲正在问儿子回来没,饺子已经下了。最后的一句话最让我感喟、泪水盈眶:“我们每个人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相信许多人是一样的,像一群群候鸟在每年特定的时候集体迁徙。而若问为什么,大家的回答是一致的:家是心之所在。家是那个最柔软的栖身之所。
大到城市里的明争暗斗,小到学校里的激烈竞争,整个社会像个巨大的钢铁机器,这里那里轰响一片。每个人脸上也是钢板一般的,即使因趣事快乐一阵子,那也只能意味着事务越积越多,学业越来越重。于是社会像笨重的火车,喘息着、倾吐着,迈着钢铁般不容置疑的整齐步伐,裹挟着摩肩接踵、无处安身的人群突突向前。人们都很“忙”,“忙”意味着“心亡”。空虚的心装在棱角锋利的社会容器里,人们难受***。春节像是为人们预备好了的,它无私地说:“来吧来吧,将钢铁熔化。”于是人们意识到自己在茫茫漠漠的世界里仍有暂时的归宿。这一刻,心活了,柔软了。社会软化了,在人们兴高采烈的举觞交杯中,充溢着相互温柔怜惜的目光。
我认为这便是年味了。除夕夜我悄悄出门,大街上一个人没有,路灯此时似乎不再是为照明而用,它橘黄色的光温暖可触,像家里大家围着的火炉,是热的。偶尔几辆车过去,我会想任何人在此时都会在黑夜里健步如飞往家赶。商店都歇了业,在平时会感到冷清,这时我便欣喜更多人以不定的数目聚于一隅。整个城市,放眼看吧,有灯火的地方就有真诚的交谈,爽快的大笑,餐桌上人们边吃边评论着春晚有多难看。十二点,正是四下安静的时候,有个地方突然率先放起烟花,抢着要头个宣布新春来到。
以前每到年三十晚上,我们家会依循每年的惯例——在外打工的儿女们回家过年。只要爷爷住在哪个长辈家,那么其他叔叔、伯伯都会携着老小聚集在哪个长辈家。
大年三十,一家人团聚的时光。几杯酒下肚,长辈们聊得最多的就是那些旧时光。他们在以前受过什么罪,尝了什么苦,听得人一下就知道他们是想让我们这些小辈知道过去的那些年,日子有多难熬,也是要我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样的话题,在这样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更值得探讨。
这就是,年味。
记得小时候,也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奢望有一件新衣服,并且也只能在大年三十的那一天穿上。年夜饭总是一年里最丰富的一餐,吃饭时,亲人们互相交谈,敬酒。偶尔,长辈们会塞给小辈们一个大大的红包。那时还不会推诿,拿过来就往街上跑,心里乐得仿佛这红包里的十块钱能买下世界上所有东西似的。
这就是,年味。
过年,家里最常做得,就是***鸡。舍不得***自己养的,就会去挤满人的集市上借着过年砍半天价,买来一只,回来一家人动手***。有一次,每年都负责***鸡的爷爷突然让爸爸来***鸡。爸爸手忙脚乱折腾了一通也没***着。爷爷无奈,只能拿上菜刀自己动手——一刀见血。之后拔毛,清洗,掏内脏。也就是这时候,家里养着的几条大狼狗能吃到很多肉。
这就是,年味。
然而,这个年……
妈妈问我吃什么时,我道:“随便买点什么吧!”后来,我突然想到在老家时奶奶问我吃什么时,自己却恨不得把所有的食物名称都讲出来。可是,现在……
年味,哪去了?
这个冬天始终不太冷,别说雪花,雨滴都没有过几滴!天晴的日子虽然带来生意上的萧条,但过得好像比往年还要快,转眼就是小年。星哥天还未亮就赶赴湘潭参加培训,年底比平常更忙。他起床我也只好起床,看看表比平常早了半个小时,虽然始终也指向了七点,但冬日的天空似乎也还没大亮。心里想着时间还早,要过年了先去市场转转,买点年货也好。
于是说走就走,好在市场离家不远,几分钟就到了。虽然时间还早,但可能正是因为过年的缘故,街道的两边的很多店子都已开门 ,特别是批发部几乎都开了,门庭若市,好不热闹!马路的两边也早早支起了地摊,卖炒货的,卖小食品的,还有卖对联和年画的,当然还有大红的灯笼。进去入场就更热闹了,***猪声,宰羊声,剖鱼声,声声入耳,人挤人,人挨人,一片混杂!我好不容易挤进一个卖羊肉的摊位,一问价50块钱一斤,这也太贵了一点吧?正在犹豫着要不要买点时,旁边的一位老大爷挤进来,举着三张红票子,扯着大嗓门;''老板,老板给我来六斤,来六斤,我儿子孙子今天都要回来过年了,已经在路上了。''''老板,老板我也要一腿。''另一位大妈马上把一腿羊肉,提到手里好像怕谁抢了似的;''我的孩子们也要回来过年了。''接着便是这个说三斤,那个说五斤,这么贵的东西,这下好像不要钱似的,一下分光了,而且还远远供不应求。我呢?因为住在镇上,跟老板也算是熟人,好说歹说给了一斤。不过想想我家客也不多,过年这天是要回家陪老人的。回去就是吃现成的,也不要我们操心,一斤应付我们的小日子也够了。提着那一斤的羊肉,慢悠悠地走着想着应该再买点什么?肉嘛,母亲每年都喂了猪,过年总要***一只,昨天告诉我今年的年猪阴历的26***,一再叮嘱我记得回去吃晚饭,回去拿过年肉。鱼呢?母亲家也有塘喂了一塘的鱼,早几天就开了''***戒''最大的草鱼有17斤的,母亲早就帮我准备好了,回家拿就是。至于鸡鸭就更不用说了,年前的最后一天父亲总会帮我搞得干干净净拿过来;小菜更是不要买的,转了一圈后来就买了一斤牛肉,两个大红椒;牛肉虽然比羊肉便宜了十块,但也是比平常贵的,美中不足的是没有买到我想吃的牛肚子,红辣椒两个5块钱,嘻嘻,年关的素菜真是吃不起,好在只是年关!
从市场出来,去了一趟超市,买了准备回老家用的日用品;本来想买点零食,想着这些平常都是婆婆从市里帮我带回来,从来没要我操心,而婆婆前天就带着儿子去市里了,这次一定也不会例外。想来我们还是 享了两边父母的福,吃现成的不说,回来时还是大包小包的提回家。正想着母亲的电话响了过来告诉我天气预报说今天又是大晴天;母亲一早就打扫了我们的房子,她问我是盖家里的棉花被呢?还是我自己买的蚕丝被?母亲说天气好拿出去晒晒,这样被子里就有阳光的味道,而我此刻正享受着阳光!
从超市打道回府,又在路边的小摊买了一副对联,两个灯笼,鞭炮嘛,等着儿子回家再买,因为他是喜欢放烟花的,过年了这个小愿望得满足他!嘻嘻,我的年货也买齐了,不多几张红票子而已!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