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
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我学会: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大风吹,把头摇一摇,风停了,又挺直腰大雨来,弯着背让雨浇,雨停了抬起头站直脚……”每当听见这首歌,我就会想起那默默无闻永远长在人们脚下的小草。
那是一个暴风雨之后,我站在院子里大口吮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一低头,一棵枝残叶败的花椒树和一些七零八落的野花儿映入我的眼帘。我摇摇头,又看了看一棵棵倒在地上的小草,叹息着风雨的无情。
我打扫着院子里的这片狼籍,正当我弯腰拾落叶的时候,发现一棵小草居然慢慢地挺直了腰!接着第二棵,第三棵……不到10分钟,几乎所有的小草都重新站直了!我目瞪口呆。再看看花儿和树,它们却还是老样子,再也没能恢复原样。而一种对小草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几颗晶莹的露珠停歇在小草的身上,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映得小草更加青葱碧绿。
从今以后,我不羡树的高大挺直,不恋花的娇嫩艳丽,独爱小草的顽强坚韧,它让我感受了生命,感受了希望,激励我奋发向上。
春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人间,迎着旭日的朝晖,我来到了景色秀丽宜人的北坛公园。
走进公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巍峨的史公塔。它又名"八大塔"。史公塔共有7层,每一层都有8个塔角。每个塔角上挂着一个小铃铛。当微风轻轻拂过人们的面颊时,总能听到铃铛那清脆悦耳的响声。塔窗上有一个白蓝相间的青瓷佛像。塔顶竟然长着一棵令人称奇的树。
顺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向东走,一片茂密的小树林便展现在我眼前,刚刚抽出绿芽的小树,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略带羞涩。树枝随风飘荡,好似一位正在梳妆打扮的闺中小姐。
穿过小树林,向北走,就来到了人工湖,湖水微波荡漾。湖底几条小鱼在自由地"玩耍"。湖面上,几条卡通人物小船在行驶着,人们坐在船上聊天、观光,好不逍遥自在。看哪,一座汉白玉石拱桥架在两岸,连接南北,多壮观呀!
公园的西侧是我们儿童的天堂——儿童乐园。这里的娱乐项目很丰富:骑马场啦,碰碰车啦,蹦蹦床啦……这里人很多,欢声笑语不时传了过来。游乐场的老板,周围的小商贩们忙也忙不过来,尽管如此,他们脸上仍然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离开北坛公园,我浮想联翩……我很想变成一朵娇艳的花儿,点缀它;也很想变成一只小鸟,用动听的歌喉赞美它。很想很想……
小草感受到春风的爱抚,缓缓地睁开了眼睛,似乎一冬的沉睡并没有改变什么:溪水又开始流淌了,小鸟又开始歌唱了,树木又开始发芽了,鲜花又开始盛开了……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我喜欢春天的小草,她是那样的单纯。单纯得只有一身嫩绿的`外衣,面对与自己一路走来的艳丽的鲜花,她毫不羡慕,依旧在春风里舒展着自己柔弱的身躯。连成片的小草更是我的最爱,她们你推我挤,热闹非常,共同组成了一片片绿色的地毯,是那样的柔软、舒适。
我喜欢春天的小草,她是那样的谦虚。春风吹来,她招手致意;鸟儿飞来,她热情招待;她还邀请爱美的姑娘在自己身上休憩,邀请活泼的孩子在自己身上踢球。人们赞美春风的柔和,吟咏春花的灿烂,称颂春水的澄澈,描绘杨柳的婀娜,小草点点头,送上美好的祝福。
我喜欢春天的小草,她是那样的乐观。当我生活中遇到了不顺,心情沮丧时,常常倚窗欣赏小草风雨中快乐的舞蹈。你看,她纤细的腰肢灵巧地扭动,柔弱的身体欢快地摇摆,舒展的双臂像是在热情地跟我打着招呼。她那忘情的动作很快就会感染你,带你走出烦恼的阴影。
我喜欢春天的小草,她是那样的坚强。田野间,小路旁,高山上,戈壁中,只要有那么一星半点的土壤,就会有她们坚强的身影。她们不怕土地的贫瘠,她们不嫌环境的偏僻,她们不惧风雨的洗礼,她们顽强抵抗着脚踏、车碾,在她们的生命里,从没有出现过屈服的概念。
我喜欢春天的小草,我要放声为春草歌唱!
前几天,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仿效课文中说的那样,为母亲洗一次脚。于是我回到家里,便对妈妈说:“妈妈,老师让我给您洗脚。”妈妈诧异地看了我一眼,便镇定地说:“那你去吧,烧水!”
盛好热水,我请妈妈坐在凳子上,挽起她的裤筒,然后把她的双脚放进盆里。我用手掌在母亲的脚掌上抚摸,用指尖在母亲的脚趾之间摩挲。我神圣地做着这些,像宗教里虔诚的信徒进行着伟大的仪式。母亲的脚掌坚硬而粗糙,却给我一种温暖的感觉。我一边为妈妈洗脚,一边心中无限感慨:若不是老师布置此次作业,身为儿子的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摸到母亲的双脚!
父母也曾有过健康的身体、白嫩的肌肤,一如现在的我们。然而经过风雨的吹打,经过岁月的“冲刷”,他们已经与那风华正茂的岁月告别,不可抑制地老去了。我们的胡须长了,他们的头发白了;我们的个子高了,他们的脊梁弯了;我们的学识增长了,他们的记忆模糊了;我们的脚步稳健了,他们的步履蹒跚了……
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安乐窝,他们每天匆匆地来匆匆地走,匆匆的背影和我们渐行渐远。所以,当我们在计较父母还能给我们多少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想一下,我们还能陪他们多久?
从现在开始,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开始,为我们的父母尽一些微薄之力吧!当他们风尘仆仆地归来后,为他们端上也许并不可口的饭菜;在他们疲倦地躺在床上时,为他们捶捶背,按摩按摩肩膀吧!
古话说得好:“鸦知反哺,羊知跪乳。”父母的养育是人间最深厚的爱,我们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报答父母那伟大而无私的爱,就像那花草感谢春风。
这是一株卑微的小草,再和煦的春风也吹不生她的花儿。她不知多少次梦到自己有松柏的高大身躯、挺拔枝干,也不知多少次幻想自己有牡丹的艳丽富贵,让翩跹蜂蝶飞舞身边。但这一切终究是幻想,面对造物主的她是如此渺小,以至于对改变自己的现状无能为力。
一度认识自己
草就是草,如何幻想都无济于事。松柏的高大,牡丹的富丽,莲花的高洁,菊花的淡雅,梅花的'清正……这些可遇而不可求,因为都是本性使然。作为一株小草,沐浴春风,饱吮甘露,披一身绿衣点缀大地,自成一种别致的风景,这便是自身价值所在啊!试想一个没有青草的世界,该有多么的单调啊。你看那高山失去了大部分绿色,黄色泥土面目可憎;那万里草原没有了碧浪,狂沙漫天;那路边没有了绿草,顿时失去了几分诗情画意……草啊,你看看自己吧,有什么可卑呢?为什么不能接受那无法改变的事情呢?谁说怀揣着绿满大地的愿望不也是美丽而有价值的梦想?
正如古诗所云:“天生我才必有用”,为什么要轻易否定自己呢?为什么不学学苏公子瞻“竹杖芒鞋轻似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胸怀呢?
再度认识自己
“存在即合理”。这是哲学家黑格尔的话。作为宇宙中的一个体,再小也有其自身存在的理由。不开花的小草,你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也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也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当你认可自己后,没有什么奇迹是不能创造的。“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以桃花一处开”这等直肠豪气便是你前行的榜样;“耕田好,读书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这等朴实坚守便是你低头耕耘的警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等生生不息便是你挺起胸膛的铿锵誓言……只要你相信自己,总能扬起成功的帆,顺着海风,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正如草根王宝强多年甘当替补,跑龙套,但他始终坚信着自己有着扎实的演艺功夫,有着自己的演艺特色,终有一天自己也能做回主角。最终他做到了。因而电视荧屏上从此活跃着众人所熟的许三多、傻根、顺溜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三次认识自己
坦然接受自己,相信自己,要活得精彩,你得学会正视自己,勇于抬起骄傲的头。所有的梦想,没有付诸行动,终是美丽的泡影。雄鹰能翱翔万里,必经过折翅断骨的习过程;江河奔流万里,必经过千辛万苦的积蓄;兽王威震百兽,必经过千万次的搏***……所以你得把根扎向大地,汲取其中的养分,你得迎头风雨,才可茁壮成长……每一点滴,都需要你踏实勤奋的追逐自己的梦想,才可活出美丽的人生。
认识自己,小草不再自卑,她将自信的抬起头,踏实的追逐她的人生理想。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