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师说要教大家叠衣服,我心中不禁暗喜,叠衣服对我而言太容易了,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丁老师叫同学们迅速扒下外套,让我们一起体验起来。同学们有的衣服没有铺平,有的衣服拉平了但是没有拉拉链,有的衣服叠成了“油条”,有的衣服叠成了“包子”,有的衣服叠成了“牛粪”。
丁老师看着我们笨手笨脚,连连摇头说:“让我来教你们吧。首先让我们把衣服平铺在桌面上,正面朝上,把衣袖伸展开来,然后拉好拉链,把衣服的角拉直对齐,接下来把衣袖在手肘的地方对折,再往中间对折,最后再对折,这样衣服就叠好了。你们自己试试吧!”
然后我就开始叠了起来,我先把衣服袖子对折,又对折,再把衣角拉直,把衣服往上翻,对折,最后再对折,我的衣服就叠好了。
这次,我不仅学会了叠衣服,而且还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不灰心,认真去做,就一定能做好,做成功。
20xx年9月29日我校开始了新教师教学视导,我在二年级6班进行了《一封信》的课堂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写“封、新、今、写”等10个生字,并且会认读“削、锅、朝”等17个生字。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预习,学生对认读的生字基本都会读。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篇幅较长,而且改编自外国文章,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不同于母语课文,给教和学都增加了不少难度。
我首先从课文的生字入手,解决了基本的生字才能够读通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生字教学我一部分采用了随文识字的办法,另一部分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笔画顺序以及书写等问题。接着我让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是围绕露西给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写的两封信展开的,我首先从为什么要写信给爸爸的问题引导,接着让学生回答文中主人公写了几封信,从第一封信开始讲解。我让学生分析第一封信的内容,并试图让他们总结出露西写第一封信的心情——伤心、难过。学生们可以从文章中的话语感觉出主人公的心情,然后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谈一谈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边心情会怎么样,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出现曾经学习过类似的句子,我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内容,并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较为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但也还是有个别同学有坐姿不端正的问题,我也走到身边进行了提醒。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也留下时间让孩子们进行生字的写字练习。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在黑板上用田字格写生字的时候,板贴的高度不够,可能后面的学生会看不到。另外在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我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弥补不足,积极向各位前辈老师求教。
《一封信》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一封信》第一课时学习《一封信》生字词,熟读课文,书写生字。第二课时我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先对比两封信,换位思考,读懂人物内心的想法,明白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然后共同阅读绘本故事,练习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最后连结生活,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尝试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备课时觉得文本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文中两封信的不同。初定以“以读代讲”的方式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两封信的不同,弄懂露西改变信的写法,体会到信中表达的亲情。无意中看到曹海棠老师的教学设计,她采用“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的.方式阅读、理解、区别两封信的不同,理解主人公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这样的处理方式给学生的思考指引方向,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方法,也给今后的阅读提供了方法,乃至影响到生活,学会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理解他人。
不论是生活,还是阅读,我们往往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比如,我们会理解对方的想法,我们会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既是一种理解对方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这种“换位思考”阅读理解文本的方式,其实人人在读书中都在使用,我们常常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在课堂中常常让孩子站在文中角色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换位思考”。我们常常在使用这种方法而不自知,什么是学习方法?就是先发现学习中的认知规律,从而理出的广泛适用的手段或方式。它就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一封信》这一课在我备课时觉得“让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这种方法本身在生活中常用,只是把这种方式运用到了阅读中,学生很容易学会,把重点放在了学习方法上,教后我认为重点应该是通过这种方法理解课文。对于现在特别“自我”的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首次了解这种思维方式,只需让他们知道,初步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即可,主要是让他们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人物行为转变的原因。相信在今后的生活和阅读中他们一定会把此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自如得法。
初次尝试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我感动于自己的勇气。这将激励我在教学中继续大胆尝试。教无定法,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方法,让学生爱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就是好的教育。
星期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王洪起床发现爸爸和妈妈不在家。她想:我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也该自己做了。于是,她决定叠被子。
开始叠被子了。王红先把被子抖开,然后铺平。这时,她急得抓耳挠腮,是因为她不会叠了。她忽然想:我可以学妈妈叠呀!于是,她学着妈妈的样子来叠,她先把 被子的一边对折,另一边也一样,然后把被子的两端又对折了一遍,心里一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可是,她叠的被子像一个松软的“大面包”没有冷和脚。她 想:妈妈在这个时候总要拍几下。于是,她也拍了几下。“大面包”变成了“豆腐块”,她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却乐开了花。
我们要向我王红学习,做一个自立的好孩子。
“叮铃铃”清脆的铃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王老师在黑扳上写下了几个大字“叠衣服”这三个字。王老师转过身来,清了清嗓子说:“这是今天的习作!”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原本鸦雀无声的教室,马上热闹起来。
只见老师拿起一件外衣,将两边对齐,两边对折,然后拉直,领口对齐,袖子向右折,再把衣服对折三次,就这样老师三下五除二就把一件衣服叠好,让我看得眼花缭乱,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只要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
我听完老师的话,信心十足拿起一件外衣。我学着老师的样了,将衣服的背平放在桌子上,两边角对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两边一折慢慢拉直,领口对齐后,再把袖子对折后,再折三次后,却不知折成了什么鬼样子。我垂头丧气的,有如斗败的公鸡。
原本以为这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没想到却比登天还难。我气乎乎地把衣服一扔。突然,我又想起老师对我说的话,我又打起精神来。
我再拿起那件被我扔出的衣服。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扑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将衣服后面的两个角对齐,折好。再把衣服的两边往内折。再扑平,拉直。最后把袖子向衣服的正面对折,把衣服平均分成三份再对折起来。就这样折好了第一件。
望着这些被叠得好好的衣服,我心里乐滋滋的。我从中体会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的道理。
今天早上,爸爸和我穿好衣服。爸爸去买饭,我呢在家里做作业。做完作业可爸爸还没回来。无意中我想起了被子还没有叠。我三步并两步跑到床边,开始叠被子。
我先把被子的一边抖平,再把另一边抖平。(没有力气一次把一张被子抖平)接着,把那边折一下,再抖平。接着再把中间给挤出来,再把那边翻过去,再搞平。而且要正正方方的。如果一边斜掉的话,那这床被子就很难看了。后来我又把毯子拉得特别特别平。如果不平的话也会很难看的。正当我搞好时,爸爸回来了。爸爸看我做得那张试卷全对,高兴得眉开眼笑。这是爸爸也想起被子没叠。也跑上去,看见被子叠好了。
我两看了对方一眼,都高兴的笑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