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我们班,张筱宸同学被同学们推荐为“书虫”,她以书为友,所以,我想推荐她成为我们班的阅读之星。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尽情的玩耍,有的在嬉戏,还有的在谈笑风声。只有张筱宸一位同学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对于外面的喧闹,她根本无动于衷。不过,张筱宸倒是什么书都爱看,她曾经说过:“只要有书,我就有把它读到最后一页的***。如果一本书我不读到最后一页,我除了不甘心,还有不懂这到底是不是一本好书。”就是因为这样,张筱宸才有了现在的“积蓄”——一书柜的书。这些书中有小说,有童话,有名著,还有奥数……总之是五花八门。记得有一次,我和张筱宸约好下课后去跳格子。可是,那时的张筱宸正在看商晓黎作家的科幻小说:《我把班长变小了》。我可不管这些,兴冲冲地跑到了操场上。咦?张筱宸人呢?还没有下来吗?我等了她好久,可是张筱宸还是没有下来。我没有办法,只好无精打采地回教室,看看张筱宸到底在干嘛。可是当我回到教室时,却发现张筱宸还在津津有味地看书,瞧她那样儿: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书,就像那字会趁她不注意逃走似的`,那眼睛,恨不得钻进书里。而我却怒气冲冲地问张筱宸:“张筱宸,你忘记我们的约定啦?”这时的张筱宸有些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她问我:“什么约定啊?”我生气极了,气愤的对她说:“跳格子!”张筱宸才明白过来,她感觉到了我的生气,可是却斩钉截铁的地说:“我不跳了,我舍不得这书。”我当时真的很生气,可以用火冒三丈来形容了,可是,在这件事之后,我却越发地佩服张筱宸了。后来,我另外找了同学,跳起了格子。只是,我会时不时地看看“书虫”——张筱宸。
我衷心推荐张筱宸同学为我们班的阅读之星,因为她当之无愧。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观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
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观后能感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