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国古代几千年封建统治时期,“言禁”、“报禁”等社会现象几乎贯穿整个历史。封建社会体制下人们的思想被压制,言论自由权也从未得到声张。直到近代,封建制度的彻底瓦解,西方自由民主思想迅速传播,才将人们对于言论自由的渴望正式唤醒。自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全面展开,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兴传播媒介的迅速普及,人与人交流的言论自由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由现实空间向虚拟化空间延展。开放性的空间与实时的互动性使得网络交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世界。网络的普及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可以畅所欲言表达个人想法的平台。然而,在网络平台上部分网名逾越法律界限,发表不当言论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现实正常生活,酿造了许多的现实悲剧。更有甚者,利用网络平台损害国家社会的公众利益。
书信是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文体。它是一种特殊的实用文体。长期以来,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固定的书写格式:一般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部分。
称呼:第一行顶格写收信人的名字与称呼(或只写称呼),有时还要加上“敬爱的、亲爱的”等词,表示对收信人的亲热与尊敬;接着加个冒号,表示下面的话是对他说的。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也就是书信的内容。正文部分通常先写问候的话。问候是一种礼节,问候语很多,有节日的问候,如“新年好”“春节快乐”等;有季节性的问候,如“夏安”“冬安”等。也有开头问候身体健康,工作与学习情况的,如“近来身体可好”“近来的学习好吗?”等等。问候语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段落。
正文是书信的主体部分,是写信的目的之所在,写信人要说的话,要办的事都写在这里。正文的内容在问候语下一行空两格写起,转行时要顶格写起。假如要说的话,要办的事多,应该分段写,每段写一件事,写完一件事,再写另外一件事。每段开头都要空两格写起。
结尾:正文写完后,要写上表示祝愿、尊敬或勉励的话,也叫致敬语。致敬语要根据对象不同而不同。假如写给长辈,可以写“敬祝健康”等;假如写给平辈,可以写“祝学习进步!”等。而“此致敬礼”是比较通用的,适合一般人的结束语。结尾的“此致”“祝”等可以紧接正文写,也可以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等祝愿之情,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下方。可以根据信纸剩下的多少,决定署名与致敬语的距离。署名时根据与收信人关系的亲疏,可带姓,可不带姓。习惯上,还按与收信人的关系,在名字前面加上“孙”、“弟”“老朋友”等称谓写在名字的左上角,字体小一点。
日期:一般写在署名的下边。日期最好是把年月日都写出来,便于收信人了解写信时间。
亲爱的爸爸:
您好!
您的爱是这么伟大,像高山,像大海,像天空,像森林……您是我们家,最勤劳、最辛苦、最宽容的爸爸。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家。
记得有一次,语文得了八十九分,您并没有打我骂我,一直在跟我讲道理:宝贝,你今天怎么会考成这样?是不是没认真?是不是太粗心?是不是没检查?是不是……我只是在旁边小声叹气。您继续讲:宝贝,你唉声叹气有什么用?你要自己去努力,自己去争取,凭自己的力量考到九十分以上。后来,我终于考到了九十四分,这里不光有我的努力,也有您的一份力量,是您安慰我、鼓励我,我才有现在的成绩。谢谢您,我亲爱的爸爸!
您在学习方面耐心地教导我,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宽容我。小时候与您一起睡觉时,妈妈说您碰到我,我就要打人。但是,每次我打您的时候,您都从无怨言,空调开着,您又怕我着凉,一次次醒来帮我盖被子。如果是妈妈,我打她,她就要骂我几句,离我远远的。还有,我每次想要吃什么,您都先考虑这些东西能不能吃,吃了对身体健不健康,让我吃上有益的食品。早饭、中饭、晚饭,我想去哪里吃,您就带我去哪里吃。爸爸我再次献上这句话:谢谢您,我亲爱的爸爸!
爸爸,是您养育了我,是您培育了我,是您教育了。要是没有您,也没有我的今天!
祝:
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您的女儿:XX
时间:
“网络暴力”已不是个例,其影响力波及全球,大多数网民或多或少都曾见证过“网络暴力”的巨大危害。为了防止自由言论权的肆意滥用,遏制公共与个人利益遭受权利侵犯的现象。我们都应该着手解决“网络暴力”问题,将“网络暴力”的危害减至最低。
(一)政府方面
1.加快网络立法进程:
全面落实我国宪法中所提到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最大限度的明确言论自由权的内涵. 修改宪法中所规定的言论自由权只为政治权利这一权利属性,还原其公民基本权利的属性。
网络立法可以调整、约束和规范公民的行为,针对虚拟社会立法是对网络暴力有效治理必不可少的首要工作。
2.引导树立正确的行业规范制度,全面构建实名制上网制度:
追究网络不良言行,明确责任,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对暴力信息查堵,营造一个清洁网络空间,对网民不当的言行进行相应的处罚。
3.构建透明政府,公开“网络暴力”治理方案:
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了解网民的现实需求,吸纳民众中好的建议或意见,形成公正、公开、公平的管理模式。
4.利用政府权威,构建网络文明的主流意识:
对公民进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网络道德规范以明确的赞同、鼓励、禁止、惩罚等规定,来约束公民的言行,倡导网络社会所提倡的道德价值,让民众都参与到自觉抵制“网络暴力”的浪潮中来。
(二)网络行业方面
合理借鉴国外网络行业较成熟的发展理论与,基于行业自律,使用互联网技术,将网络内容分级处理和并采用过滤系统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对外开设公众投诉通道。
(三)大众传媒方面
新闻媒体作为连接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肩负着宣传者、监督者和引导者的重要使命,其舆论导向作用越来越突出。在解决“网络暴力”这个社会老大难问题中,新闻媒体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及时引导网络非理性情绪。
2.开辟多元意见表达渠道,及时反映各界的需求。
3.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健康文明上网教育普及。
4.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引导舆论的功能。
5.准确及时解析政府相关政策,起到宣传作用。
(四)网民道德方面
一方面,网民应积极主动
遵守《文明上网自律公约》,文明上网,理性发言,不对他人使用“网络暴力”。另一方面,当遭遇“网络暴力”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不受侵犯。
在本文中,首先应明确一点,即“网络暴力”并不是公民对于言论自由权的正常行使。“网络暴力”是部分网友利用网络平台的便利,逾越了道德,甚至逾越了法律的界限,对其他个体、社会、国家采取辱骂、诽谤等不当的方式对其进行肆意攻击,对个体、社会、国家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网络暴力”是互联网迅速普及后的负面现象,造成“网络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的监管不力,也有互联网企业技术控制的不到位,以及部分网民滥用言论自由权。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的导致“网络暴力”事件的层出不穷。给社会安定和谐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网络暴力”并不仅仅是一起单纯的事件,而是一种已经在社会中频繁显现的社会现象。这种恶劣的社会风气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遏制,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政府掌握着丰富的社会资源,在治理“网络暴力”问题的过程中,政府掌控着绝对的话语权。
“网络暴力”所涉及的范围已波及全球,西方国家已被荼毒多年。网络暴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它需要政府、相关企业、全体网民共同努力,各司其职。政府立法引导,构建一个严谨完善的行业规范,明确各方责任,并用行政手段予以保证;企业技术控制,清洁网络空间,杜绝不良信息的出现;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网民文明上网。只有这四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彻底的使“网络暴力”无处遁形;才能充分的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让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添姿加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