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春秋时候,宋国有个农夫,播下麦种后,整日蹲在阡陌上,望着自家那一亩见方的麦田,希望麦子赶快成熟抽穗,可是麦苗仍旧慢慢地生长。一日清晨,他实在急不可耐,来到麦田里,把每株麦苗都拔高了一节。直到日落西山,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他兴奋地对儿子说:“今天把我累坏了,不过田中的麦苗,都长高了一大节。”儿子听罢,大惊失色,跑到田里一看,麦苗全都枯萎了。
植物生长是有规律的,首先,要适时下种,其次,要有足够的水分,适当的肥料,充足的日照和适宜的温度,只有遵从这一切,植物才能生长茂盛,违反了这些规律,植物轻则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可见,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我们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异,这其间同样有一定的规律,就是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每一节课都专心听讲,对每一个定义的含意和适用范围都能透彻理解,每一天都认真预习、复习,仔细琢磨定义之间的逻辑,关系,力求运用自如,学习才能获得“丰收”,如果诸如此类的.事情都不去做,只靠前的“临阵磨枪”,那即使得到“理想”的分数,知识也会象那被拔了节儿的麦苗一样,很快枯萎,如果为了得到“理想”的分数去抄袭他人的现成答案,就连心灵中智慧的禾苗也要枯死。
思想上的进步也是循序渐进的。“人恒过,然后能改”。我们对待有错误的同学,首先应当相信他能改,然后对他善意诚恳地提出批评,这种批评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实事求是的。不能认为批评越尖锐,言词越刻薄越好。如果急于求成,企图一蹴而就,或是脱离实际,只图一时痛快,反而会好心办了坏事,引起被帮助者的反感。这种类似拔苗助长的事情在社会生活中是常常发生的。
我们千万不要学那个农夫,只一味地求快,不按客观规规律办事。古语说:欲速则不达。我们只有认识事物规律,按照事物规律办事,才能取得胜利。
每个人都有着一定的人生规划和对未来的美好预期。可家庭、社会与个人之间的落差与错位总是阻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给人当头一棒,令人望而却步。在我看来,落差与错位并不可怕,以积极的心态接纳它们,方能成就自我。
也曾幻想如嵇康般于林间放歌,耿介一世;或如林逋般植梅养鹤,淡泊逍遥,但家庭的呼声每每使我回到人间。虽然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他人即地狱的名言如雷贯耳,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处在这一环境中的人必然要受到家庭与社会的审视。而不同个体立场与出发点,也导致了观点与评价的不同。
面对错位,有人选择全盘接受,在一日日无味的消磨中丧失自我;有人选择固守己见,将自我与外界彻底隔绝,与家庭背道而驰。但逃避和忽视从不能解决问题,唯有走向错位,直面问题,才能有所突破。首先我们应先考虑规划的合理性,它是流于形式还是心里真正的所思所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还是在符合实际基础上的深思熟虑?在对规划二次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也一点一点地剖析我们的内心,揭开它的本质。其次家庭与社会的期望与要求在我们个人塑造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受限于阅历和社会经验,我们可能无法准确评估自身而陷入迷茫的境地。而家庭与社会的有益经验在给我们的理想致命一击的同时,也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盏指路明灯。综合这两点,在审视自我中接受落差,在倾听外界中正视错位,如此,才能达到个人与外界的和谐统一;才能在缩小落差与错位的过程中,走向真正的自我。
公益律师郭建梅立志帮助弱势群体,在家人的考量与支持中,她无悔地从事着她的事业;ufc冠军张伟丽坚持格斗梦想,坚信自己的人生不应被刻板定义,在个人与社会的衡量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性的力量。当小我告别狭隘的个人立场,以更广阔的胸怀拥抱他人和外界时,自我也在这其中得到最真实的体现、最耀眼的表达。
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落差与错位难免存在,但只要以积极的心态正视他们,直面落差与错位,解决矛盾,才能在改变中收获独一无二的自我。
自《礼记·学记》谈扣鸣之术后,读书人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水平,一直是阅读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像孔子提倡不耻下问,对待不同学生的问题能够因材施教,显示了精妙的教学艺术。所以《说苑》曰:读书重问,可以顺成。(《说苑·建本》)
从更深的层次来说,读书质疑所反映的,实际主要是阅读者的思维水平,对此,历代都有教育家大力提倡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精神。《易传》已经有见仁见智的话,孟子不仅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而且强调君子欲其自得(《孟子·离娄下》)。汉代著名的教育家王充,是提倡实事求是、自主学习的典型,针对汉代盲目恪守师法的世风,不断倡议论贵是、事尚然。甚至说:虚妄之书不可信、儒书言有不实、信师是古为读书大病、《五经》之外还当知今古。
在读书可以全方位提高修养的理论前提下,衡量学习效果的首要标准,就是学习者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了。首先,读书会使人变得谦虚谨慎,这在道家的文章中多有论述,所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第四十五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第二十二章)在此基础上,儒家教育家强调读书人应该注意知言养气(《孟子·公孙丑上》),如孟子说:文人之异,在气格之高下,思致之浅深。1而通过读书所获得的进益,应该能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中,换言之,躬行实践才是读书最终的目的。像荀子曾经说:知之莫若行之。(《荀子·儒效》)朱子读书法中也将切己体察作为重要内容,强调应该将读书之获付诸于不断校正主体的言行。
科技发展的速度着实让人们大吃一惊,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电子产品了,尤以手机和电脑著称。昔日手机霸主大哥大,能打电话,能听收音,还能防身,可惜的是它只属于有钱人。现在的手机听歌游戏聊扣,什么不能玩?而且还是当今时代流行的通讯工具,几乎人手一部。往昔电脑还是那种大尾巴的,十分的笨重,而且功能单一,人机交往极不友好,操作繁琐。现在的电脑,商务本,游戏本,一体机机型多变,各持一家之长。之前电脑只是追求能用,现在电脑追求处理器显示器显卡等各方面的提高。手机电脑更新换代极快,隔两三年的电脑就算得上out了。
科技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将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步行,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轮船,飞机,人们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去更远的地方。播种机收割机等农耕机械的发明更新,愈加满足了人们对不违农时的需要,满足了人们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那种劳苦生活的需要。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道路桥梁席地卧水,这都离不开机械,离不开科技。电视机使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科技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将不可能化为可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