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妇幼保健医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自己的一言一行,很好的诠释了“白衣天使”这四个字。每个月的保健日是妈妈最最忙碌的日子。今年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保健日,带孩子来体检的家长特别多,妈妈的办公室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感觉整个房间快要“爆炸”了。
妈妈一边有条不紊地为孩子们检查身体,一边叮嘱大家:“请自觉遵守秩序,排在后面的,如有事可以先去办事,没事的请到大厅休息等候,中午我也不休息,检查完今天的最后一个,我再下班。”一直忙到下午快三点的时候,妈妈总算可以坐下喘口气了。这时,来了一位问路的人,妈妈抬起手,给他指指方向,这人非常不满的边转身边小声嘀咕:“这个医生是哑巴。”妈妈无言的笑笑。当我知道这件事以后,真为妈妈叫屈,恨不得立即逮住那个人,给妈妈赔礼道歉。
他不知道我妈妈多辛苦,早晨七点左右就开妈上班,嘴没停片刻,手没歇半会儿,早饭、午饭没吃,水也没顾上喝一口,嗓子干得早就快冒烟了,肚子饿得也是前胸贴后背,毫无怨言,这人怎么能如此无礼呢?可妈妈却对我说:“儿了,你知道妈妈工作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吗?那就是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是的,每当有人告诉妈妈:“黄医生,我儿子的身体最近长好了。”“黄医生,我女儿学会走路了……”妈妈就会抑制不住内的喜悦,乐得像一朵最灿烂的太阳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妈妈就是这样,兢兢业业、作劳任怨地工作,她的好,我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在这儿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过,哪些带着满意的笑容从妈妈办公室离开的人们可以见证,家中哪些大大小小琳琅满目的荣誉证书更是最好的见证。妈妈,我心中永远的天使!我打从心底爱你!
表示议论思维的说法,先秦多用单个汉字,议、论、辩、述、说,偶尔也用两个汉字的,议论、论述、论说、讨论、辩论、论辩。近代引进西方逻辑之后,才有论点、论据、论证等等系统性的表述。
现代汉语关于议论思维的说法,已经受到形式逻辑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当西方学界反对理性主义,试图摆脱形式逻辑的羁绊而提出非形式逻辑的时候,现代汉语反而显得无所适从了,虽然众人的日常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并不严谨。
幸好人类的论证思想是相通的,示—告—断,这个论述思维程序也是可以有相应表述的:
观念—问题—观点(道理)
观念—论域—论点—论证(讲道理)
一个人静思默想,根据自己的观念,针对问题产生看法,形成观点,这就构成一种道理。在没有吭声之前,道理就静默在脑子里,旁人不知道。王充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文章尚未写出来,还隐藏在内心的时候,就好比美玉隐藏在石头里,珍珠蕴藏在鱼腹中一样,不为人所知。
要是这个人说,我发表一下我的观点,那就进入讲道理的状态。实际的问题情境于是转化为讨论的场域,称为论域,同样由观念引领,就论域里的问题产生看法,因为要表达出来加以讨论,所以这种看法就由观点变为论点,然后展开论证,这就是讲道理所蕴含的内在机制。
道理和讲道理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内在思维特征相同,外在表现形式不同,讲道理需要把内在思维用论述话语表达出来。
陈丽芬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她留着齐耳的短发,头发还有点卷,显得既干练又温和。
三年前,当我刚刚走进第二实验小学的时候,还是一个完全不懂事的小小孩。我来到当时的一年四班,陈老师成为我的班主任,也是我的语文老师。
陈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记得第一天上课,陈老师让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站起来作自我表现介绍,我从来没有在那么多同学面前讲过话,所以非常紧张。当我站起来的时候,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时,陈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鼓励我说:“别急,慢慢说。”可我心里越紧张就说不出来,最后,陈老师和蔼地对我说:“没关系。请坐下吧。”第一次上课,陈老师让我感到和蔼可亲,刚刚进入新学校的陌生感和紧张感都烟消云散了。在以后的学习中,陈老师就是这样不断地鼓励和耐心地等待,直到我慢慢适应了小学的学习生活。现在,我已经不再为上课发言而紧张了,是陈老师的鼓励给了我自信。
陈老师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老师。她教我们的语文,对我们要求严格,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地批改。如果做错了,她会要求我们认真订正,如果做得好,她又会在我们的作业本上写下鼓励的话。有些同学上课的内容没有掌握,练习册经常做错,陈老师就利用下课、中午或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来辅导他们。陈老师对学生非常有耐心,学生们碰到一些问题不懂,她就会一遍又一遍地教,直到掌握为止。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在陈老师的耐心教育下,我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这些孩子原来
连汉语拼音“a、o、e”都不认识,而现在却能津津有味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书。每一次想到这些,我心里都对陈老师充满了感激和崇敬之情。
现在我已经上四年级了,陈丽芬老师也不教我们班了,我和陈老师在一起的时间少了,不过我对她的那种感情没有变,我常常在上完室外课时去陈老师现在的班级瞧瞧,我喜欢看她和蔼可亲的笑脸,我喜欢听她充满鼓励的话语。
陈老师是我心中的好老师。
小草能茁壮地生长,是因为有肥活的土壤;小鸟能自由地飞翔,是因为有辽阔的天空;鱼儿能幸福地畅游,是因为有宽阔的海洋;而我能快乐地成长,是因为有你——妈妈的付出。所以,我心中的天使就是一个很懂得付出的人——妈妈。
妈妈的爱是与众不同的疤痕。当我快要出生,接触这美丽的世界时,就与其他小孩不同,我那时很重,足足有八斤半,使妈妈不得不得不剖腹把我生出来。刀子在妈妈的肚子上割开了五指宽的口子,我才顺利的来到这个世界,从那以后,妈妈的肚皮上留下了一道与众不同的疤痕。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大的痛苦,所以妈妈是我心中的天使。
妈妈的爱是从难以下咽到可口的菜。以前,妈妈做的菜非常难吃,每到吃饭时,妈妈看着我难以下咽的表情时,心里就十分内疚难过。于是,妈妈便买了很多菜谱,每天不停地练习,上班时,还要请教会做菜的同事。后来,我发现妈以做的菜越来越可口了,现在,妈妈每看到我吃饭时狼吞虎咽的样子时,心里就十分欣喜。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辛苦,所以妈妈是我心中的天使。
妈妈的爱是冬天早晨温暖的汽车。去年冬天,我家搬到了离学校很远的地方,妈妈每天只好开车送我上学。早晨,天气很冷,妈妈为了让我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每天早早地就去发动汽车,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在车中等我下楼。妈妈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妈妈是我心中的天使。
妈妈的爱是与众不同的疤痕,是从难以下咽到可口的饭菜,是冬天早晨汽车。
世上有一些很懂得付出的人,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妈妈,妈妈永远是我心中的天使。
由观念出发,对具体问题形成看法,然后加以论述,一切都有序展开,王充有一个生动的说法:及出荴露(敷陈表露),犹玉剖珠出乎!烂若天文之照,顺若地理之晓,嫌疑隐微,尽可名处。且名白,事自定也(《自纪》)。等到文章一经出于胸中展露在外,就如同美玉从石头里剖出珍珠从鱼腹中取出一样了!它的光辉像天上的日月星辰一般灿烂,条理像地上的山脉河流一样清楚,凡是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全都能说得清清楚楚,况且事物的名目一旦表示清楚了,所论述的事情也就确定无疑了。
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很多人来说,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其最终学历,以后读专著写论文,都是在此基础上的自我摸索。而高中议论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恰恰是对观念的塑形作用缺少足够的认识。
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用一个明确的判断句说出自己的观点,再从观点追索其背后的观念,此时的观念总是以评判标准的姿态出现的,相对比较容易把握。组织辩论是比较好的具体方式,双方针锋相对的观点,更易凸显深藏的观念。
从观念出发,论证的程序变得清晰可见,接下来《理》要对论证的展开机制进行讨论。
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她高挑的身材,清瘦的脸庞上总是带着微笑。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眼神中透露着淳朴、温情,她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时时刻刻关爱着我们。
记得一年级刚开学,高老师任我们的班主任,那时我们对老师十分陌生,非常胆小,上课举手的同学几乎没有。我更是胆小,低着头一边想问题,一边担心着:会不会叫到我呀?“周烨能!”老师恰好点到了我的名字,我把头埋得更低了,几乎快碰到桌子,脸红得像个苹果,但是“军令如山”,我还是慢慢地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回答着,声音小得像蚊子叫似的,我似乎成了一只受惊的小鸟。
这时,老师不但没批评我,还亲切地对我说:“回答得很正确,声音再响亮些,不要紧张,就更好了。”我看着老师那充满鼓励的目光,鼓足勇气,响亮而流利地回答完了问题。老师树起大拇指表扬了我!就是这课堂上的第一次,使我们感受到宽松的课堂氛围,以后都能积极地举手发言。
高老师,您讲的课,是那样的精彩,吸引着我们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又是您,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导着我们,用您的知识浇灌着我们,您为我们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啊!
高老师不但对我们和蔼、可亲,而且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关心着我们。
有一次在体育课上,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突然,我们听到一阵叫声,大家都跑了过去,原来是孙宏宇摔倒了,摔得挺严重,额头触到了石头,破了2、3公分的一个口子,顿时鲜血淋淋。一些女同学被吓哭了,有一位同学火速去报告高老师,另一位同学想把孙宏宇头上的沙子冲洗掉,就小心翼翼地扶着他来到水龙头旁,正要拧开水龙头时,高老师三步并两步地赶到了,着急地说:“千万不要冲洗,水中有细菌,容易感染,快!快!我送你上医院!”然后果断地用手按住鲜血直流的伤口,把头抱在了自己的胸口。鲜血顿时在老师的胸口开了花。此时,孙宏宇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泪水,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
是啊,刚才在摔疼的一爱间,他体现了男子汉坚强的一面,没掉一滴眼泪,而此时,缺少母爱的他被老师的真情和亲情包围着。更让他感动的是,在以后的日子里,高老师主动承担了送他上医院继续治疗的任务,直至伤口痊愈。
其实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已经深刻地揭示了形式逻辑自身的困境,要不然就不会有非形式逻辑的兴起。事实上人类的思维,在逻辑形式化的形这里面有几种关系还需要说一说。
观点,是具有某种观念的人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看法。论域,是议论的范围,是在一定的文句或在一定的对话中所论及的问题,近似于通常说的“话题”。论点,是一定论域中的观点需要论证以期获得他人认同时的话语表达形式。所谓论题,只是论点的不同说法,它是论证中需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显而易见,它们之间既紧密地互相联系着,又有着或大或小的区别。
观念不等同于观点。观念一旦形成,可以相对独立地存在于脑海里,它常常是模糊的、不自觉的,尤其是那些集体无意识的积淀。象阿Q对革命就天生地存有偏见。观念只有当被某种具体的问题情境触发时才起作用,从而形成观点,当革命来临时,阿Q就觉得革命便是与他为难。
按照立象尽意的'原理,为了尽意才需立象。因此先得有意,然后再为尽意而立象,意动成象,意在象先。因此象思维的出发点是“意”,当然这个意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才会获得此意。不过,作为表达的开端则是意。在议论场里,意在笔先,就是观念先行,先有观点再讲道理,观念是汉语论证的起点。
进入议论场,面对的问题情境也就是论域,所以论域是观念的用武之地;而观念在论域中用武的结果便产生论点。因此,论点必须存在于某一论域中,而且它必须是明确的、自觉的。在同一论域中,不同的观念在论战时就会形成不同的论点。例如,对于柯瓦连科和华连卡骑自行车一事,别里科夫就认为: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而布尔金却觉得: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因为两人的观念差异实在太大了。
观点也不等同于论点。观点形成以后,可以是潜在的,只存在于思维之中。假如当别里科夫与布尔金在议论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是否有失体统时,有个旁人在场,那他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却未必要说出来,这时断不能说此人没有观点。但是论点必须是外显的,存在于言语形式之中。当你的观点发表出来,加以论述,以期引起他人注意时,便构成论点,因此,论点是待论的观点,是观点的物质外壳。观点与论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其表现形式是不同的,讲道理必须用明确的判断句把观点表述清楚,从而使论点鲜明有力。
至于论题之不同于论域,本是毫无异议的,但还是有人借用论题来代替论域。殊不知论题就是论点,只不过前者是逻辑学的术语,后者是文章学的术语罢了,它们的意义还是同一的。为明确起见,还是不要以论题代替论域为好。但是论点(论题)与论域的关系倒是需要重视的,因为论点要是离开了论域便不复存在,而在同一论域中又可生出形形色色的论点来。论域里的论点就像鱼缸里的鱼,一只鱼缸可以养多条颜色不同的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