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在书中也提到他在《物体系》中的观点: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因为“受到物的包围”而越来越成为“官能性的人”,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人们自己造出来的物不仅能够服务人,还能反过来包围人。在此基础上,社会成为了物包围人的社会,而不是人主导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人获得物的方式是依靠消费,所以鲍德里亚将目光转向消费过程。他认为,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已经不再是人和物品的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了,而转变成人作为“全套的物”的有序消费对象在这个关系中被强行控制的过程。
在这样的控制关系中,消费主义突出表现为“暗示意义链”。“橱窗、广告、生产的商号和商标在这里起着主要作用,并强加着一种一致的集体观念,好似一条链子、一个无法分离的整体,它们不再是一串简单的物品,而是一串意义,因为它们互相暗示着更为复杂的高档商品,并使消费者产生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动机。”也就是说,如今人们在消费某一个商品的时候,商品不仅仅包含着某一个使用功能,背后还拥有庞大的意义链条。比如购买一辆汽车,就需要配套的车库,那就需要带车库的房子,房子就需要一系列的装修等等,这个意义链是无休止的。在消费社会中,人是被一个看不见的意义链捆住并强制消费的,这种强制性并不是来自外在环境的强制力量,而是通过诱导,让人产生主动的动机。
如果说以上部分不经常出现在文化批判中,那么鲍德里亚关于符码操纵和制造消费的观点则经常出现在消费主义批判当中。鲍德里亚认为,在一整套消费品之间存在的必然有序性关涉中,其支配作用的就是由符号话语制造出来的暗示性的结构性意义和符号价值。因而,消费者消费时并不仅仅在意消费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其符号价值。同样是手机,OPPO和Iphone的符号价值就是不同的,在广告中就可以看出,二者针对人群也是不同。人们可以从人身上的消费品来定位其身份,反过来,人们也是用物品来定义自己。也就是说,真实的个人是被删除的,所以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的主体,是符号的秩序”。在这样的符号秩序下,消费逻辑成为了消费意识形态。“消费是通过某种编码及某种与此编码相适应的竞争性合作的、无意识的纪律来驯化他们;这不是通过取消便利,而相反是让他们进入游戏规则。这样,消费才能只身取代一切意识形态,并同时担负起使整个社会一体化的重任,就像原始社会的等级或宗教礼仪所做到的那样。”消费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成为整合生活的角色。无论是基本的生存物资,还是教育、休闲,无不依靠消费的方式,消费深深嵌入社会运转的各个方面。所以,消费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今时今日统治阶级实施非强制性同一的最有效手段。在这个意识形态中,只需要控制符号便可指导人们向着某一限定的道路走下去。
在消费社会中,社会阶层的分化依旧存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消费其实是一个差异性符码之间的交流体系,在消费中,人们获得某种特定的符号认同。举个例子,比如两个素未谋面的女生在街上碰面,确认过眼神,是一个色号的人。相同的口红品牌、色号,就意味着二人在品味上是一致的,又或者不是品味一致,而仅仅是一种利用符号的自我标榜。至少相同的符号,代表二人在消费能力上是处在同一阶层的。尽管每个人在商品的“使用价值”面前都是平等的,但在符号价值面前,等级分化明显。这种等级分化不仅是物品背后的符号差异造成,还是由人的消费选择多少而决定。比如休闲,可以认为是用钱或劳动购买的时间,这个消费品并不是人人拥有,只有某些特定的人群才能拥有。而这种消费品选择的差距其实也就是社会阶层的差距。
鲍德里亚特别举到广告的例子,来证明消费社会中,真实性是被忽略的,甚至是被牺牲的。在广告中,物品先被设计成一种伪事件,然后再通过消费者对其话语的认同而变成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比如马蜂窝APP,广告推出的时候,并不存在“旅游就上马蜂窝”这样的社会现象,但通过广告的宣传以及大量消费者的使用,就造成了“旅游就上马蜂窝”的社会现象。因此,广告本身是虚假的,之后才变为现实,而这种现实本身是可以不存在的,它来源于虚假。
人们的需要,在消费社会中也是被消灭的。前面说道,现代消费注重的是符号意义而不是使用功能,所以是存在一直消费的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需求究竟是什么?似乎广告并没有提及,商家也没有提及。他们做的就仅仅是把要销售的产品摆在人们面前,来制造需求的暗示,诱导人们消费。所以就存在双11过后,清空了购物车,购买的商品就只在拆开快递包装的那一刻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后就销声匿迹了。鲍德里亚认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正在被颠倒,生产塑形的目的不再是功能性的实用,而恰是为了商品在消费中的死亡。时尚的逻辑便是如此,每一种时尚的产生都代表着它必然走向死亡。只有死了的时尚才有价值,才能催生新时尚的消费。
就媒体而言,也是存在这样一种消费主义倾向。大众传媒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同样不可避免带有消灭真实的情况。这不是媒体主动消灭真实,而是整个消费主义氛围中,符号意义站在了显面,而真实自动走到了产品的阴暗面。例如之前讨论的江歌案,人们讨论这个事件的出发点可能是同情心理,但最终,大众媒介大量的报道和分析,以及夹杂其中的不专业的片面的分析,构成了一个场域,在这里,事情原本的面貌是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消费的是哪一种情绪,人们不是在用江歌案讨论法律、人性,而是在用江歌案来丰富自己的符号库。“后真相时代”恐怕也是消费社会带来的恶果之一。
就思想而言,依旧如此。当然也离不开大众媒介的功能。大量的深刻的思想文化被大众媒介当做商品兜售,例如女性主义,原本是多元的、复杂的,其本身也是存在大量矛盾的。但在文化产品中,就表现为简单的符号,大多也是歪曲的符号。这种符号,被夹杂在大众传播中,受众以此类符号作为划分群体的标准。这些符号可能并不是女性主义的特质,但发展到现在,倒是这些拥有这些符号的人开始质疑女性主义的内核了。因而,消费主义不仅仅是创造了符号价值,也代表思想文化本身的意义被消解。这就是消费主义内在的死亡逻辑。
上海市消费者协会:
本人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上海联通公司不明示消费者,强收通讯费的“霸王”行径,具体情况如下:
2011年1月,本人收到上海联通公司的缴费帐单,两千八百余元,惊愕之余向其查询帐单明细,才发现本人于2010年12月12日至17日赴新马泰旅游发生的国际长途漫游费。因为本人清楚地记得没有长时间的通话,怎么会发生这么多的话费?!联通公司客服人员的查询结果为:本人发生的高额话费是使用了卫星通讯,每分钟的收费近60元人民币!
本人向联通公司提出,在12月12日出国前,本人向联通公司提出开通短期国际漫游服务,其客服人员还特意提醒,替本人关闭转移呼叫、上网等相关容易发生高额国际漫游费用的项目功能,待回国后再开通恢复这些功能,本人为其为消费者着想的服务态度表示感谢;到达国外后,多次收到联通公司的短信提醒,告知本人在所处地区的通话及短信资费标准,正因为这些周到的提醒服务,使本人在使用国际长途漫游功能时,心中有数。但本人此次旅行是乘坐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的“海洋神化号”豪华游轮的海上旅行,在海上的通话资费变化并未得到任何的提醒,以致短短的几个通话,居然要发生两千七百多元的费用!本人表示对这种对消费者不进行明示告知的消费,联通公司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基于联通公司表示此项海上卫星通讯收费是代收代付的,本人表示愿意支付此次高额话费,但希望联通公司用赠送通话时间的方式,来补偿此次不愉快的事件,并希望联通公司今后能预先告知此项高额收费,或通过公众传媒的方式来温馨提醒,以避免先今流行的海上豪华游轮旅游,消费者很容易因不知情而发生此类高额海上通讯费用。
但经过两次与其客服人员的投诉建议,昨天本人接到联通公司客服的最后告知,联通公司对此事件不承担任何责任,要求本人限期缴纳此高额话费,并表示不会以任何方式向社会公众温馨告示。
本人认为,联通公司对此消费纠纷采取的态度极其恶劣,本人从联通公司成立前的国脉公司至今,一直是其大客户,在与其长达近二十年的商家与消费者的协议消费中,一直有着良好的关系,但此次的纠纷,让本人感受到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消费正受到冷漠的践踏!今年6月11-14日我又将和两千多名游客在上海登上“海洋神化号”豪华游轮赴韩国济州岛,联通公司的不作为,势必又将会有不知多少不知情的消费者蒙受此类经济损失!
在日益兴起的豪华游轮海上旅游的热潮中,作为通讯行业中的弱势群体的消费者,因为这些通讯服务商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必将造成更多消费者的不明损失,并不断制造不和谐的社会消费矛盾纠纷。
为此,本人希望市消费者协会能与联通公司协调此事的`正确处理方法,并通过有效的渠道告知消费者,帮助消费者减少此类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和谐社会创造一个和谐的消费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常常觉得自己过于感性,总爱凭着一时的感觉做事,内心的脆弱不得不让自己生活在脱离现实的象牙塔中。我渴望开朗,却害怕放任;渴望自由,却害怕彷徨。但有时候,生活的经验告诉我,感性不是错。
人有笑、有泪、有悲、有喜、有恨、有爱,这是因为人有感性的一面。试问,如果人不懂得感情,不懂得爱与被爱,世界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因为感性,我们体验了爱的责任和被爱的幸福;因为感性,世界才有了色彩。生活有了欢快的旋律。感性,是小鸟的一声啁啾;感性,是山泉无声的涌现;感性,是惊涛拍岸时的澎湃;感性,是藤蔓无休止的缠绵……
虽然一个人的头脑是不能只装着数理化公式,需要感性对人生的充实,但真正在成功人士,为了长远的目标,绝不会只凭感情去谋事。一个清醒、理智的头脑,才是谋事的关键。许多人往往在感性跟理性之间踯躅,而又往往在不经意间倾向感性的一面。他们常常情不自禁间失去了自制力,只凭着一时的冲动与好奇放任自己,做了一些明知不该却太想去做的'事。这时,他们应该对自己说,感性已走远,理性快跟上。
人知于世,必须要理性地去接受或放弃一些不该拥有或太想拥有的荣誉或地位。就拿情窦初开的青少年来说,我们叛逆,我们渴望自由,追逐时尚是我们的热衷。但为了对得起青春,对得起岁月,对得起自己短暂的花样年华,我们必须沉下这颗躁动的心,在如梦似幻的年华里努力去拼,去搏!生活中,谁没有为他或她心中一颤的瞬间,但理性告诉我们,未熟的苹果虽然长得好看,味道却又酸又涩。也许你会说,哪个少男少女的心不会在春光中蠢蠢欲动?的确,这是青春必然,谁也无法将它抹***。但是,请你理智地在无奈中放弃,日后,你一定感激那份所谓的“无奈”。放弃,因为它给予了丰富的经验,使你在人生旅途中走得又平又稳。
让我们不时向前方看一看,感性是否已走远,理性是否已跟上。只有这样的人才,才会拥有永恒的幸福、亘古的爱……
《消费文化》一书作者将研究的个体人以社会等级、性别、种族和年龄进行了区分研究,根据人体在社会群体中的不同地位进行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的研究,得出了社会地位对个体人消费观念影响的系统理论,创造性的提出了消费文化提供了创造社会和政治身份的新方法的命题。并系统归纳总结了如今买卖市场中日益凸显的消费风格化倾向。
研究消费文化对更好的了解市场经济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意义重大,作为经营者不光要了解学习经营理念,还要注重消费者的研究,对自己所经营的经营项目有一个消费群体定位至关重要。消费文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终将会走进社会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给自己的消费观一个合理的消费文化层次上的定位,对促进一个人理性、合理消费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