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梧桐细雨瑟瑟其叶,随风摇记忆。
手捧一卷古书,端一杯清茶,如今于我已成为了一种享受。
《三字经》、《大学》、《论语》、《笠翁对韵》……怎能不感叹,中国国学,实在是博大精深。“人之初,性本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知止而后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晴空”……莫道不消魂,却不禁想起初识“国学”二字时,是怎的另一番模样。
那时年纪小,约摸五、六岁光景。外祖母不知从哪寻来一个“国学诵读班”,连哄带骗地把我送了进去。说是对小孩子的将来有好处。可怜我那时,《三字经》对于我来说无异于天书,虽说因从小就开始认字所以认得来,但我哪知道“人”哪里“本善”、“性”哪里“相近”而“习”又哪里“相远”呢?都是些枯燥无味的无用东西吧!哭着闹着不愿去,自打上第一节课后便开始了。父母亲没办法,只好让我不去上课。但外祖母不知怎么知道了,大道理小道理说了一堆又连带着将父母亲骂了一顿,便担起了“押送”我去上课的担子。没办法,迫于外祖父的“淫威”,我只好屈从,哭哭啼啼不情不愿去上了课。一直到小学二年级时,那个幼儿园搬迁了,国学诵读课也没有了。但国学的意蕴我未曾忘却。
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对于那些国学经典我已不再厌倦。而对于他们的意思,我也方能略知一二。如今再想来,倒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国学,如“逃之夭夭,灼灼其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其意味,便都蕴在其间。
与国学结缘,而今已近十年。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十年,我从一个稚气的小丫头片子长至如今这番,对于国学的理解也方能更深一个层次。国学,让我回味无穷。一个句子,能体味出千百种情千百种感,看你有的是哪般心。
其实,国学也像一杯清茶,刚入口时,你不懂它,便感觉到十分苦涩。但细细品尝体会后,诗茶香化开,弥漫在舌尖上的就是无尽的甘甜。余味袅袅,茶香不断。回味,便也无穷。
国学,让我回味无穷。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身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的成长需要磨练,需要痛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得到磨练,才会得到的更多,明白的更多。
春秋之时,吴越交兵,勾践战败,臣服于吴。他忍做吴王的奴仆,卧薪尝胆,告诉自己不要忘记自己身负打败吴国的重任。他回到越国后,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他的'雄心日益增长,宏图不断扩展,最后,越国的金戈冲进了吴国的都城,他反败为胜!
贝多芬,一位众所周知的大音乐家,他的成绩举世瞩目,可谁又知道这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磨难经历。贝多芬的父亲是个音乐家,在贝多芬小的时候父亲就发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天分,总是把他当作神童一样关在屋子里逼他练琴,时时还有拳脚相加。后来母亲去世,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到了贝多芬的肩上,这时他不禁心力交瘁。再后来,贝多芬在他最得意的时候患上了耳疾,这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但他并没有告诉任何人,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创作出了音乐史上流传千世的美妙乐章。正是他的磨难成就了他的成功。
但是,成功者是不会在意物质上的虚名,相反,他们追求心灵上的富足。
得过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过无数个化学领域奖项的居里夫人,并没有讲奖章视为珍宝,而是学会了舍弃,将他们送给孩子,成为孩子手中的玩乐之物。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做任何事,都要有所选择,有所舍弃。
舍,是一种智慧。梅花在夏天舍弃了与百花争艳的机会,却在冬天凌寒开放,于是得到了“一任群芳妒”的美名。
舍,是一种呵护。树叶在深秋之际,舍弃了相依相伴的大树,他并非无情,而是为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追求。
舍,是一种磨砺。沙粒舍弃了骄阳,寄身于蚌中,饱受蚌无尽的磨砺,最终成为了璀璨夺目的珍珠。
总之,成长需要的不是环境与鲜花的追捧而是自身磨砺和自我舍弃的根本要求,只有经过人生磨难的洗礼和利益舍弃的决心,才能成就大我。成长,成功。
我喜欢吃糖果,那丝丝甜蜜让我感到快乐,母亲对我的爱,也如同这糖果一般,丝丝香甜,丝丝润滑,让我回味无穷。
母亲她很疼爱我,她知道我喜欢吃馒头,便会在星期五的时候为我蒸一些,好让我再回家的时候就可以吃到。每次,我回到家,第一时间就奔向厨房,捧着母亲为我蒸的馒头吃起来。不过,奇怪的是,我竟然在里面吃出了甜味,我知道母亲并没有放糖,那这是怎么回事呢?哦,原来是母亲在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把她对我的思念放了进去,你想想,一位母亲五天都没有见到自己心爱的宝贝女儿,她会有怎样的感受吗?我在母亲做的馒头里吃出了思念的味道,幸福的味道,真是让我回味我穷啊!
当然,这种甜蜜蜜的母爱并不是时刻都有的,有时,也会变成苦涩。
有一次,我和母亲吵架了,我很固执,很倔强,怎么也不肯向母亲认错,一直把自己反锁在屋里。最后是母亲先妥协,让我把门打开,不再追究这件事了。可我还是不愿意,不听话,死活都不开门。这样一直挨到了下午,我突然觉得饿了,但又不想打开房门,最后实在是坚持不住,就小心翼翼的将门打开一个小缝,发现没人,便走出来,发现旁边的凳子上放着什么东西,走进一看,原来是一碗面条,里面还有两个荷包蛋。我知道这是母亲为我做的。
捧起碗,我狼吞虎咽的吃着,这次,我吃出了苦味。我想,这里面一定有母亲的泪水,是我伤了她的心,都是我不好,母亲是爱我的,我却……。
母亲的爱以不同的味道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每一种味道都让我回味无穷,每一种感受都让我感悟深刻。
本影片讲述的是一个17岁的意大利少年艾利奥与一个大他6岁的美国留学生奥利弗的故事。两个少年相互吸引,不断试探,打破了性别和年龄的桎梏,最终陷入一场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爱情。尽管只有短短6个星期的相处,但是萦绕在少年之间甜蜜与着迷让观众们惊叹不已。我没有看过原著,导演巧妙的镜头语言仍然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每一个镜头都让我不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电影里。
故事发生在夏天。炎炎夏日,扑面而来的夏日气质让人煎熬,少年的心也容易躁动。家里突然来了一个自信有想法、外表出众且充满魅力的陌生男人,少年的目光、少年的心总是不受控制的飘向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会去关注那个陌生男人,会偷偷进他的房间,会在房间等着他晚上回来,会做点什么也想引起那个男人的注意……幸好,他喜欢的男人也喜欢着他。他们恋爱了,那段时间是短暂的,那段时间也是幸福的。在一个宁静美好的夏夜,情欲得到了宣泄,男人说:“用你的名字呼唤我,我也用我的.名字呼唤你。”男人要走了,他们一起去旅行,即使旅行结束象征着感情的结束,少年对这一切还是甘之如饴。年少的喜欢啊,就是这么的奋不顾身,不计后果。
让我有所触动的,不仅仅是这个少年单纯炙热的爱恋,还有少年父亲在少年失恋后对他的开导。父亲并没有一味劝说少年去忘记,去放手,而是让他把这段超越友情的禁忌感情好好珍藏。如果一切能在分崩离析前停留在幸福的时刻倒也不是个太糟糕地结局。那些相处的点滴还是可能会留下阵阵余痛,时不时地从回忆里跳脱出来拉扯下神经。
除此之外,两位演员的卓越演技也是电影成功的原因之一。这两位演员不用张开嘴,就可以传达出角色之间复杂的感情、期许和想法。最后少年带着哀伤但依旧迷人的面孔对着壁炉中的火焰哭泣,“一会儿落泪,一会儿抿着泪水笑了,一会儿眼睛里又恢复了冷漠,仿佛在短短几分钟内,他把那个夏天又度过了一次,且此生还要度过很多次。”长镜头凝视让人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就像是自己也跟着他一起失恋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