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还说“食在中国,味在四川”。
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鼎鼎大名享誉中华,更是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著称。而在川菜中最为著名的菜肴之一就是——回锅肉。回锅肉是四川人的名菜,基本是家家会做,人人爱吃。回锅肉肥瘦相宜,口味独特,色泽红亮,油而不腻。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煮的意思。主要是将煮好的五花肉小火煸炒至出油;再放入生抽、豆瓣酱;最后下青辣椒和青蒜翻炒片刻。这样一盘让人垂涎欲滴的精典菜肴端出来,让人闻起来香喷喷,吃起来爽口入味。
不过除了川菜,我们四川的小吃也是中外驰名。我最喜欢的要数蛋烘糕了。说起蛋烘糕,我可是殿堂级的粉丝啊。蛋烘糕因吃起来酥嫩爽口,口感特别好,遂成为四川名点。在平底锅上烘煎出的蛋烘糕香喷喷、金灿灿,绵软滋润,还可以夹各种食材。比如土豆丝儿呀,肉松呀,花生酱、巧克力酱、奶油呀,最传统的吃法还是夹芝麻白糖。趁着热气一口咬下去,松软香甜,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总之让人嘴不松口,爱不释手。
不过话说回来,咱四川最为著名的还数火锅。四川火锅可是以麻、辣、鲜、香著称。它来源于民间,升华呢,又于庙堂。还有一种类似于小火锅吃法的民间美食“麻辣烫”,也叫“串串香”,它是最平常也是最火爆的街头小吃,也最能代表“川味”的一种饮食文化。大大小小的麻辣烫店、摊,遍及大街小巷,可谓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它的吃法种类有现烫的,也有烫好的冷锅串串。麻辣烫看起来娇嫩欲滴,闻起来浓香四溢,尝起来辣气却是愈演愈烈。只要你不怕辣,不知不觉都会吃下上百串。我每次坐在街边,一根一根串串吃在嘴里,那叫一个爽,直至意犹未尽。
四川的美食还有担担面,麻婆豆腐等,并且远远不止这些。挑动你舌尖上味蕾的川菜等待着你一一去细细得品尝。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舌尖上的四川!
川菜派系初步形成于近代,近代川菜有上河帮、下河帮、大河帮、小河帮、自内帮之分。其中上河帮指岷江流域成都、乐山一带的川菜;下河帮指川江下游重庆、达州、万州一带的川菜;大河帮指长江上游泸州、宜宾一带的川菜;小河帮指嘉陵江和川北地区南充、绵阳一带的川菜;自内帮指自贡、内江一带的川菜。
当代川菜派系分本土川菜与海派川菜,本土川菜以三派论为主,分上河帮、下河帮、小河帮。河帮川菜以成都官府菜、乐山菜为核心,其特点以亲民平和,选材丰富,口味相对清淡,善用豆瓣与糖类调味,是流传最为广泛的四川菜。上河帮川菜讲求用料精细准确,严格以传统经典菜谱为准,其味温和,绵香悠长,同时集中了川菜中的宫廷菜、公馆菜之类的高档官府菜。小河帮以自贡盐帮菜、内江糖帮菜、泸州河鲜菜、宜宾三江菜共同组成,其特点是大气,怪异,高端(其原因是盐商)。下河帮菜系在抗战期间因为有各地名厨的碰撞融合有了很大的发展。下河帮川菜以重庆为中心,其特点为大方粗犷,善用泡椒与酸菜调味,以花样翻新迅速、用料大胆、不拘泥于材料著称称。
我住在四川成都,那是有名的“天府之国”。这里物产丰饶,文化底蕴深厚。地灵人杰,四川人大多心灵手巧。
奶奶和爷爷在我五年级以前都和我们分开住,我和爸爸妈妈几个星期去看他们一次。奶奶很会干活,虽然上了年纪,可手脚麻利得很,家里的衣服裤子破了,都会给她补;她也很会做菜,我会的第一道菜就是她教我的。那天是除夕,我们去时已是傍晚,奶奶正在准备饭菜。我缠着奶奶教我,奶奶一开始不答应,后来便由得我看,只不允许我出声。
最后一道菜是回锅肉,回锅肉是川菜的招牌菜之一,讲究不油不干,不嫩不老。太油让人心闷,太干让人口干,太老费嚼,太细又没嚼头了。上乘的回锅肉,每一片肉都肥瘦均匀,大小正好,最重要的.是要炒成小碗形状(灯盏碗碗儿)。这就不仅要求猪肉必须好(最好是二刀肉),而且厨子的刀工要好,火候要佳,时间要恰当。所以不是浸淫已久的厨师不会轻易烹调。
奶奶把肉摆在案板上,一刀一刀,菜刀切肉的声音像节拍一样有规律,和音箱里《常回家看看》的歌声相得益彰。她把切好的材料逐一倒进锅里,“噼噼啪啪”的油珠迸溅声与窗外的炮仗声相互应和,平添了许多新春喜气。小碗似的渐渐成形,最后,放盐,起锅。
端上桌的回锅肉色泽鲜亮,气味甜香,入口又香又辣。奶奶上菜时骄傲地宣布:“我好几年没炒回锅肉了,今天你们一来我就炒出‘灯盏碗碗儿’来了,说明我的手艺没退步嘛!”她说话的语气是那么自豪,仿佛天下最好的回锅肉也不过如是。确实,那盘回锅肉犹如一盘艺术,每一个“小碗”里都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奶奶是个好厨师,桌上的每道菜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所以我一个劲地吃,肚子胀得比我家装糖的糖罐还大。
作为一个没有经历太多离别的初二学生,我自然不太明白什么是思念。但我知道我羽翼渐丰后终会离开亲人和故乡。所以我把这种味道写在纸上,记在心里,让我在以后的旅途上回味品尝,难舍难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