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玛,是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却拥有着一个伟大的.理想,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上的好学校,以后报答祖国。天刚蒙蒙亮,小卓玛跪在花毯上,她身着一身漂亮的蒙古服,头上戴着一条湛蓝、光洁的彩带,一双求知的眸子放着光,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着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屋子旁,四周开满了牵牛花,花朵儿张开小嘴,吮吸着晨露,绽放出美丽的小脸。它好像在告诉小女孩: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不能放弃。小卓玛望瞭望牵牛花,仿佛看到了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卓玛一直勤奋刻苦地悬系,丝毫不懈怠。周围的牵牛花枯了,开了,又枯了,又开了……终于有一天,小卓玛考进了理想的学校,她可开心了,围着牵牛花转圈圈,还兴奋地唱起了歌,她摘下一朵开得最茂盛的牵牛花,插在头发上,又拿了一片树叶,夹在扉页中,她轻轻地对着花朵说:“小花,谢谢你,让我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从此,小卓玛一遇到困难,就想到牵牛花……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可以创造如此丰富、精美、细致。富含道理的艺术品,这就是我们中国独特的一种艺术—剪纸。
介绍法师鸠摩罗什一生,小说写得比较写实,贴近历史所介绍的历史背景以及人物事件。只不过巧妙地把穿越的女主人公安排在书中,成为法师一生爱恋的女人。个人觉得小说因为女主人公的出现,把历史中的法师一生中真实存在的结婚、生子两件事给巧妙地维护了法师的尊严,让我为之感动。
每次看完小说,都会找相应的贴吧寻一寻,找找志同道合的感觉。这次也不例外。
在刚看时,就迫不及待地上网查了有关鸠摩罗什的生平介绍,发现其中所提到每个事件,包括历史中所记载的法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在小说找寻到。作者应该是说尽可能地贴近史实。在这部小说中,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十六国那时的历史,以及鸠摩罗什。
正因为后世对他所不屑的垢病,即结婚与生子之事,才让我个人觉得他是个人,真实的人,不像《西游记》中唐僧那样,没有七情六欲的那种远离一切的'冷冷的感觉。
被迫的结婚,因为他是人,尽管是高僧,但在凡间还是受统治者的压迫,无法逃脱权利的迫害。
生二子之事,在刚看到他的生平简介时,觉得法师是个很随性之人,看完小说中的情景,受到小说的影响,坚信法师这么做,肯定有他的用意,因为这部小说,对法师的崇拜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也坚信法师的人品、定力。
看这部小说,同时还了解了有关佛教的浅显知识。知道了不是所有僧人都可随便称号为“和尚”,了解了沙弥、比丘、和尚之分;小乘是可吃肉的,这是第一次知道的,而现在所信奉的大乘才戒肉等等。
总之,这部小说即满足了我穿越、言情的爱好,又增加了历史、佛学知识,真的受益匪浅。
青春年华,当有一股子“锐气”。王勃在众人迫于压力推脱不做文章时,奋笔书毫,以一腔青春豪气为笔,以满腹文学诗韵为墨,书写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弱冠之年便满负盛名。霍去病年少为将,却破敌如破竹,势不可挡,锐不可抵,使蛮夷之人闻风丧胆,早早地便立下了赫赫战功,闻名于国。他们都是将出名趁早诠释得淋漓尽致的人,他们都有着这么一股子锐气,他们都在最美的年华奋进直上,终扬名于世。用年轻人的锐气、潇洒去践行人生,这些早早成名的“王勃”们,“霍去病”们,即使到了首皓齿豁之日,内心深处必定还珍藏着一段明丽而永不锈蚀的青春,他们的名字也必将永远闪烁在历史长河中。
莫让青春仆从于暮气,莫让“大器晚成”成为你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借口,“啃老族”“拼爹族”“米虫族”袭卷全国,多少年轻人成为他们忠实的信徒,把“大器晚成”作为浑噩度日的安慰,失去了青春的锐气,空余迟暮的老气,不懂得用趁早出名来激励自己奋进,有的只是过早的沉沉暮气,让自己的`青春白白流逝,自己也淹没于历史长河,到了晚年已是后悔莫及。
早早地出名,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因此止步。莫扎特曾被誉为音乐神童,八岁创作交响曲,十一岁写第一部歌剧,早年出名的他身披光环,像一颗灿烂的流星般划过音乐的天空,永远被人们牢记。曹冲七岁便可称象,司马光年幼便凭借机智救了小伙伴。他们都是人们公认的神童,年纪轻轻就广受瞩目,在年少成名的压力下,他们需好好调整心态,戒骄避躁,如果疏忽了历炼,最终也会像仲永一样泯然众人。
青葱岁月,让我们都拥有一番趁早出名的锐气,在人生瀚海乘风破浪,谱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