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姆洛甲女神峡景区位于龙江河上游,由天门峡、凉风峡、龙门峡组成,素来有“小三峡”的美称,从码头乘游船逆江而上,便是“小三峡”中的第一峡-----天门峡。两座高与天齐的山峰,壁立于绿水之中,宛若一扇碧绿天门,十分壮观。酷似母指的小山包、形如马鞍的山脉在两岸掠过,尽收眼底,游船上的游客不约和同地失声惊叹。
游船继续在河面上轻轻地行进,忽然间一股清凉的风从河水间迎面吹来,让人感到丝丝的凉意,这就是有名的凉风峡了。逆风而行,心肺仿佛被洗涤过一般,让人倍感神清气爽。两岸山峰斧劈刀削似的,有的石壁陡立,排列有致;有的巨岩蟒蟒,像是罗汉列阵,清澈的江水中尽映山峰飘动的倒影。
两岸崤壁山峰,斜拦江面,如同半开门扉,只露出一线青天,远远望去,两面大山似可随时开合,游船又进入龙门峡,峡谷内远山逶迤,秀丽的.姆洛甲女神峰就展现在眼前,只见她仰视青山,显得十分幽雅娴静,犹如万山绿水闺中一位绝世佳人。小三峡不仅山水动人,姆洛甲女神故事在导游小姐的娓娓讲述中更加凄美神往。
正当我们陶醉在小三峡美仑美奂的美景中时,游船已经悄然靠岸,我们就到了梦古寨民族村,可以畅饮原汁原味的壮家美酒,看到古老而朴素的农家用具,参加各种民俗风情活动,还有壮族民族的民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