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许多国家,因为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形成了阶级之差,使处在不同阶级的人们的思想也产生了分歧!
大家是否知道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所国际的学校中,一天,老师说:“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讨论一下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就其他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结果,同学们无言以对,当老师进一步追问的时候,美国学生说:“老师,什么叫‘其他国家’?”欧洲国家学生说:“什么叫‘短缺’?”非洲学生说:“什么叫做‘粮食’?”而中国学生怯生生地望着老师说:“什么叫‘自己的想法’?”
美国一个科技发达的国家,在那里,有各国的精英,它虽是由英国分出的,但是科技却领先于英国,在美国人眼里,自己的强大以满富余他们,他们眼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能与他们媲美由此理至于美国学生的眼里根本没有其他的国家,但他们可知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道理。
欧洲是富有的,在那里很少有会有年在街头饿死人,在那里人们的生活总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个人的钱包即使不是鼓鼓的,也不会有空的时候,看街上来来往往的小轿车,那一座座的摩登大厦,便可知道欧洲人的生活富裕。事物有利有畀,欧洲人永不会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非洲贫困地区多少人民饿死街头,在那里一粒米,一滴水都是如此珍贵,甚至是用血汗换来的,每个非洲人民可谓对珍贵体会的淋漓尽致。
以上不理解“其他国家”“短缺”“粮食”都是不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不理解“自己的想法”。
中国人不理解什么叫做自己的想法,也许是受封建文化的渲染,古代有个“夫唱妇随”嘛,如今要延续到改革开放,八零后的炎黄子孙们,也要学学,别人人口既开,言则对!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听话?
思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思想乃国家之魂魄。
每天早上我们朗朗的读书声在雨中萦绕,在微风中飘洒,在晨曦中回荡。
虽然我们没有更多的天资,但有坚持不懈的决心、认真品读的求学心,以及对《中庸》的喜爱之心。老师教我们用“121”的方法,一遍慢,两遍快,一遍慢,让我们能够在短时间里记住许多拗口的古文;还有歌诀体乐读法,让我们感受到诵读的快乐。
在这里,君子与小人在脑海里仿佛有了定义。我们一起读《中庸》、谈《中庸》、诵《中庸》,以君子为目标,以小人为戒律。虽然我们只学了十五章,却懂得了许多的道理。譬如从“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就不要要求别人去做,又与《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照应。“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告诉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分。我们不去东施效颦,我们学会了君子为人处世的方法。
在亭子里我们望着晨光读着典籍,想来那晨光哪能比得过《中庸》的风采?又怎能比得过我们对古典名著的热爱呢?
蒙田曾说过,“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这是人类全部的尊严”;蒋方舟,新青年一代领军人物,响当当的喊出了“忠于内心,清醒成长”的口号;大名鼎鼎的导演李安,更是用他十四年的时光拍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向我们诠释思想的力量……作为独立个体——人,我们得有自己的思想。
歌德说,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诚然如此,没有思想者,如同一具行尸走肉,飘飘然而无所依。在哲学的世界中,有思想力的人是时代的引领者。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智者运动中,普罗泰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而苏格拉底颇有见地地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可见,思想的重要性。
在列夫托尔斯泰临近暮年的作品中,有部很薄很感人的小说《伊凡—伊列区之死》。讲述的是主人公伊凡—伊列区的可悲人生。之所以可悲,是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追求别人心目中的荣耀,地位,权势而活,赢得了世界,却失去了自己,当他发现这一切时,为时已晚。在他拼命追求,拼命向上攀登的时候,他失去了自己的内心,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就如他的婚姻,他从未与妻子相爱过,只是别人觉得他俩般配,他便娶了她。当他奄奄一息的躺在病床上时,他是孤独无助的,他的妻子,他的所谓的朋友都抛弃了他。只有他自己明白这一切的缘由。跳出小说,社会中何尝不有许多这样的人呢?如果能有自己的思想,坚持内心,何故如此呢?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大处便是人类是有思想的。思想可以来源于信仰:少年派,就因着对生命的信仰,最终才能冲过一切苦关,获得新生;思想,可以来源于敬畏;生命是独特而宝贵的,当余华小说《活着》的主人公富贵经历过一切不幸后,活着,过他自己思想的生活就是最好。思想,可以来源于阅读。如当今很多人所说,阅读不应带有功利性,而是为静心,与自己内心对话,追寻内心的思想。那么,你就会有:天地之宽广,万物欣然之感了!
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拥有思想,生命便多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这是中庸中的第一句话,而其含义就是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
而其表现的就是天道与人道合一,天性与人性合一,理性与感情合一,鬼神与圣人合一,外内合一。
他的主要思想就是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现在的我们可能不能像以前那样!但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
高考,是为高等院校选拔合格的学生,是为国家选拔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考,重在选拔,重在考察,对考生进行德才两个方面的考察。文化素质之外,还要进行政治素质的考察,而政治素质,通过知识性的题目,是很难考察得出来的,也只有少数几科可以进行考察,而语文则能进行较为深入、较为全面的考察。
古人说,言为心声,诗言志。正因如此,我们通过语文考试、作文考试,就可以含而不露,不动声色地对考生进行考察。
在过去的高考中,语文科的题目,尤其是作文题目,对考生政治素质、思想观点考察的分量显得重一些,明显一些,直白一些,机械一些,但是这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在今后的高考中,决不会因为过去的考题中存在着缺点、不足,而放松或者放弃对考生政治素质、思想观点的考察。相反,有关部门、有关人士会对此更加重视,巧妙设题,灵活发问,在不经意中,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考生全面、综合的考察。
事实上,高考作文考试,强调对考生进行思想观点、政治素质的考察,对考生是有利的。强调,意味着提醒,意味着警示。高考,尤其是高考作文,不对考生进行思想观点的考察是不可能的。如果如某些人言,作文考试就是作文考试,作文考试不是政治考试,也不是伦理道德考试,它主要是检查学生的作文能力,那样,恰恰会害了考生,贻误了考生。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过作文对考生进行政治素质的考察是必然的。
当然,一些同志会担心:你要进行政治素质、思想观点考察,考生不暴露他的思想观点,你又如何呢?
在过去的考试中,也确实存在着个别考生揣摩考官意图,隐瞒个人观点,说假话、大话、空话,以华丽的文字取得较好成绩的现象。
但是是,诗贵言志,如果考生隐瞒个人观点,违心按考官意志作文,相信很难作出优秀的文章来。作文是将个人的知识、思想、观点、情绪流注于笔端,物化于纸的过程,一味隐瞒、矫揉造作,终会露出马脚来的。
20XX年,以至于以后的高考作文题目设置,相信在总结往年经验,吸取过去教训的基础上,会更科学、更巧妙、更策略。
所以广大考生在应考的过程中,要审清题目,吃透题意,认真作文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是要切切实实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品德修养,先做人,后作文,以个人的人格魅力照亮自己的文章,照亮个人的前程。
足球场上,进球是精彩的。但是精彩的进球来自于平日的艰苦训练。没有坚实的基础,娴熟的技艺,一心想投机取巧,相信不会有精彩的射门。
高考备战,备在平时。
作文应战,应在思想。
各位考生,切切!
读了中庸,我看中庸是有三层含义的,一是中不偏,庸不易,二是指中正、平和,三是指中用的意思。
在中庸中讲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因为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一个人要保持中正平和,需要从容淡定,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过喜过忧,不能过怒过哀。七情六欲本来是人的正常反应,但不能反应过头。无论在什么场合,如果都将这些情绪表现到“中正平和”的境界,既不过分,也无不足,不管遇到了什么状况,都能够保持一种淡定的态度,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情怀,那么就做到了中庸。做到中正平和似乎有利于自己的成功。
在现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随波逐流,肆意妄为,没有原则,没有持之以恒的目标,越来越少的人做到不偏不倚,中正平和。我们需要多注重提升自己的内在涵养,学习中庸思想中的优秀部分。虽然中庸很难实行,但是也不是不可实行的,“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要实行中庸之道,也需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现在人们在物质的侵蚀下,在多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容易行为失据,离中庸渐远,以致于常常心理失衡,痛苦绝望。所以保持平常心,把心摆正,回到中庸上来,何尝不是消除烦恼,赢得快乐的一种途径呢?
人生匆匆,白驹过隙。似为流水流淌。却不过世事轮回,年华方逝。
人其实也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人是有思想的,纯洁与善良而分出高低。细细观察,你便能在生活中找出不同之处。例如,走路时,有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他急忙说对不起,然后你说没关系。或者他说对不起,而你把他骂了一顿。由此显而易见真正的高尚与卑劣。
生活中的俱细都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他思想的纯洁关乎他的道德品质。不是光看外表就可以反映出的。有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人外表不出众,但内心却不为五斗米折腰。灵魂的高洁才是真的高尚。爱因斯坦不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而能充塞我们灵魂的,却只能在书中去寻找了。
思想就是品质,精神就是尊严。一个男孩子要坦然,要大气,要学会绅士,不干违法的史,不为小事大打出手。一个女孩子不把脏话整天挂在嘴上,不穿的太过拘谨或太过奔放。这严重反映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然而却极少有人做到。然而人这一世最为重要的便是尊严。没有尊严的灵魂,哪怕你在世人眼里多高尚,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尊严不是你在失利时的.利用手段反扑而是正大光明的挑战。尊严甚至超过了生命。它不仅仅是自尊自爱,更是一种骨气。最多的恐怕是在共产党的身上能见到这种完美的气质。其实我们只需不违背自己和国家的原则,也能心安理得。
不是人人与生俱来都有好的品质。不是雾里看花,走马观花地做事便能具有良好的修养。它们都是一点一滴从生活中感悟出来的。朋友,这是我最真挚的话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