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银杏落叶自然是不同于南方的,除了季节带来的泛黄的沉淀外,那铺陈着记忆年华的痕迹,在秋冬之交的风霜中愈发的清晰了……
来过北京,却一直不曾领略过百年老校的历史,下午有这么一个机会贴近北大,亲吻这片知识的土壤,油然而生的一种敬畏与虔诚。下车伊始,全然不顾组长们的千叮咛万嘱咐,径自只顾着冲往了未名湖畔。
沿湖歪歪曲曲地伸展着的是一条暗黄色的石子小道,窄窄地藏在整个校园的侧边,被几抔人工堆成的精致的土坡掩着,分外清净。小道上没有什么人,间或一两个老教授模样的从身边碎碎地踱过,也是悄悄地,好像生怕坏了一湖的清幽。小道蜿蜒地匍匐向前,刚欲寻找那尽头的景致,冷不丁一抹苍翠横进了眼底,那道便显得无涯了。小碎石子路既然望不到头,姑且享受这秋冬之交的湖中味吧。
许是人工湖的缘故,岸边的轮廓很清晰,圆润地推出一道道的水痕躺进湖心,湖心的成片的浮萍便懒懒地晃了晃身子,应和着初冬的节拍。湖面有大捧的枯黄了的银杏叶,远远望去像是撒在银盘里的面包屑,又像满盛着菱角的玻璃瓷碗,还像一只只安静的精灵。风起了,这些精灵在水面跳跃、乱窜,没有了青翠欲滴的鲜活,却愈发多了些沉淀出成熟的喜悦,仿佛临湖轩上断续的钟声,细密到不见。
没有阳光,夜色便渗透得紧。湖面仿佛笼上了一层薄薄的雾,浮萍和银杏叶仿佛隔了一层细纱,少女般矜持着脸蛋,偶尔偷偷地瞄上岸边,又很快揉进了飘渺的仙境里了。而我仿佛能愈加清晰地看到那些叶的脉络,在不规则的细纹里维护着秋的最后一丝情意,渐而起伏向了远方。这时候最妙的便是来一阵风了,吹一树叶子,和着湖心的雾霭,旋转着跳跃着奔向远方,又调皮地转着圈回来,在脚下细细地铺开。倘有那一两片俏皮地吻一吻发梢,留给身体的便是迷醉了的满满的秋意。
未名湖的`四面有无数高高低低的树,踊跃地朝着未知的云端伸展,极奋勇又是极含蓄的。这些树将整个湖面围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形状,专等最后一缕冬的风过,便熏醉了一片天地。打破这番宁静的自然是湖对岸细细切切的读书声,轻声细语,仿佛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又仿佛西厢窗台下的暖语,仿佛呀呀学语的孩童声,又仿佛讲坛课桌旁的低声言论……悄言着的是他们,我只静静地聆听。
走过未名湖,捏起一片银杏叶深深地亲吻,我在布着苍黄的小石子道上轻轻地留下了一串脚印,让它们见证未来探索的你。
在当年那个电影资源匮乏的年代,有一个关于引进国外影片特色的顺口溜,叫做: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阿尔巴尼亚电影搂搂抱抱。
半个世纪过去了,当代的阿尔巴尼亚电影又是如何了?
这部20xx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参加展映的《等不到的黎明》,却给我们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当代阿尔巴尼亚电影观感。
影片讲述了一个看似琐碎然而结尾却有些惊悚的故事。
原本在医院工作的`单亲妈妈Violeta,因为帮助老公安乐死而被辞退失业,很快陷入了生活拮据的困难境地。
因为带着一个吃奶的婴儿,她所能找到的工作极其有限。她付不起托儿费,朋友也没办法收留她们母子,这一切令她的生活与工作更是应接不暇。
为了生计,她只得到一户人家做全职的保姆,看护一位濒死的老人;而正在此时,房东却因为她交不起房租,将她们母子赶到了大街上......
影片揭示了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贫困的单亲母亲,空巢老人,安乐死,昂贵而复杂的医疗服务,以及冷漠的城市人际关系。
同样是讲述社会边缘人物的失意人生,同样的故事起伏,同样以白描而不煽情的方式来展现人物与社会的冲突,类似的观影体验,不禁让人联想起法国新浪潮先锋人物弗朗索瓦。特吕弗,和他的代表作品《四百击》。
除了影片的情节,《等不到的黎明》的导演在影片的一些镜头运用上也颇具匠心。机位,运镜和光影看似平常,然而结合剧情的发展,常常令观众有直达内心的触动。
虽然只是一部电影,然而透过《等不到的黎明》,观众得以一窥这个居于南欧的山鹰之国不为外界所知的当代常人生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