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年头过去了,转眼间我已从一个调皮的小顽童转变成一个快要步入初中的'女生。
那时,与母亲去买了水果回来的路上,走过一条接近于古老的巷子,那边摆着一些摊子,补鞋的,补衣服的,修家电的,都忙忙碌碌,看着他们手上的工具,布满了历史的痕迹。
我不禁陷入了无限的沉思。
小时候,家里做一些炖煮的食物时便会用上煤饼炉,所以煤饼也是我们家的生活必须品之一。“卖煤饼喽!卖煤饼喽!”听到这声音,我便知道卖煤饼的人来了,妈妈必然会去收购一些煤饼。“煤饼佬,等一等,这里要买!”妈妈吆喝住煤饼老人。“吱扭”一声,煤饼车便停了下来,妈妈赶紧下楼,我也一蹦一跳的跟着下去。老人穿着一件灰不溜丢袍子,戴着袖套,估计是不让煤饼沾上衣裳吧。老人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一看他的手,脏兮兮的全是灰,手指甲里还有黑乎乎的泥,我不禁有些厌恶。“老板,这煤饼怎么卖?”妈妈询问着,老人回答:“三角钱一个。”妈妈说:“那给我70个吧”。“好嘞。”话音刚落,老人便从车上把煤饼搬下车,放进妈妈的框子里。夏日炎炎,穿着长袍的老人,早就汗水滴答,拿手一抹,满脸都是煤灰。“好了,总共是21块钱,我就收你20吧,省得找。”煤饼老人说着。妈妈说:“算了还是给你21吧,你们赚钱也不容易,氡氡快去拿一块钱下来。”老人说:“不用了,反正也是一块钱,做生意嘛,就要大方一些才有客人的。”妈妈说:“那就谢谢了。”这时我已经拿着钱下了楼,只见煤饼老人说:“这框煤饼这么重,我帮你抬进车库吧。”妈妈说:“这怎么好意思,还是我自己来好了。”老人说:“没事,小意思,不费力的。”说着搬起煤框向我们家的车库走去。老人离开了,可是一元钱还在我的手里,妈妈便让我拿这这一元钱去买冰棍吃。
随着生活的改善,煤饼炉也是很少有人用,煤饼老人也是许久未见,也许他已经转行了,但是煤饼老人的吆喝声却烙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我忘不了老街上的煤饼老人,也忘不了那沁人心脾的冰棍。
我回过神来,看看这些老街上的那些人,他们并不是我的亲人,但是却见证着我的成长。
位于壶瓶山镇泥市的一条老街,是条名副其实的老街。
老街不宽,也不是用水泥铺成的,而是用大块的青石板铺砌成的;老街的房屋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钢筋水泥结构,是一块块木板钉成的木板房,老街不喧闹,不像大街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只偶尔有几位行人匆匆走过。
老街独自静卧在这个镇的一角,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老街的尽头便是我们的学校,在上下学的时候,同学们的嬉笑声便回荡在老街的上空,这时的老街最热闹。
下雨时,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青石路,把青石冲洗得非常光滑。老街旁的房屋上,滴着水,一滴、两滴、三滴……久而久之,石头都有了雨点留下的痕迹,“滴水穿石”的道理在此可见一斑!雨后,起了雾。雾轻轻地吻着老街的每一块土地,给老街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这时的老街是最美的。
太阳光下,老街仿佛披上了一件金黄色的风衣,让太阳拥抱它的每一寸肌肤。被雨水冲洗得发亮的青石板反射着太阳的光辉,映照在每一个路人脸上,给他们带去欢乐。这时的老街是富有活力的。
每当我独自走在老街,我便会用心地享受这少有的宁静与恬美。只有在这儿,我才能忘却人世间一切忧愁,一心去欣赏老街令人永不厌倦的美。
古镇的老街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现在可能谁也记不清了。听爷爷说,有好几家店铺,在他小的时候,就早已有了。
老街傍河而建,两岸多是面河而设的酒馆、饭铺、茶肆。3米多宽的街面,全用青石铺成。铺面大多有翻檐,这里,自然就成了过往的行人遮风避雨的地方。
打我记事时起,爷爷三天两头地总要带我到街上逛逛,或给我买些泥人、玩具,或到饭铺中吃碗馄饨。所以,老街是我从小就喜爱的地方。
我渐渐地长大了,对老街的感情也随着岁月而加深了。要是逢上个休息天,我总爱一个人到老街上去走走。
早上的老街可真热闹,那些来自四邻八乡的水乡人,使本来就显得狭窄的街道更拥挤了。这时候,就连老街前面的一条河道,也变成了一条“街”。大小船只,犹如车水马龙,往来穿梭。勤劳的水乡人,用船载着刚刚捕来的鲜鱼活虾,或者自种的蔬菜瓜果,靠河设摊,沿岸排开,用甜甜的乡音叫卖起来。这些来自农家的土产,带着露珠,带着水花,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河草的清香,莫不让人赏心悦目。这时,漫步街头,在嘈杂的叫卖声里,你一定会领略到水乡集镇那特有的一片温馨。难怪有人说:“古镇是河在街中,街在河里。”
到了下午,集市散了,忙碌了整整一个上午的街面才略显清静。这时,老街成了外乡人的游廊,他们或手挎相机,或肩背画夹,转来转去地搜寻着创作灵感。你就算有事无事地在那里散散步,或观雨景,或赏夕阳,也颇具情趣。
晚上,老街成了人们汇集信息的地方。大伙儿三五成群,或坐在茶馆里,或坐在石桥的栏杆上,说东道西,蛮有劲儿。这时的老街总要到深夜才会静下来。
它的旁边是一座彩虹桥。我想,到了夜晚,彩虹桥灯光闪烁,无比靓丽。广场四周是花坛。鲜花盛开,用万寿菊、一丈红、青草构成了“庆祝国庆”的图案,让人看了非常显眼。还有供人休息的石椅,装扮一新,老人们喜欢在这儿聊天、下棋。这儿又是儿童的乐园。孩子们在玩碰碰车,玩得开心极了!爸爸赶紧给我拍了一张相片,留作纪念。我们在广场上休息了一会儿,来到新街服装城。这儿是服装的海洋,有羽绒服、夹克衫、西装、运动衫、牛仔服、毛线衣、唐装等等。出了服装城,来到购物中心,只见许多人排队买家电商品。还有进城的农民,他们来买电磁炉、豆浆机、冰箱等,脸上笑盈盈的。现在农民的.生活赶上城市了,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哇。下午我们来到了屯溪最大的广场——世纪广场。
这儿可热闹啦。广场上,喷泉四射,在阳光的辉映下,变得金光闪闪。伴随着美妙的旋律,人们的心情顿时开朗起来。草坪上,摆放几千盆鲜花,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许多人在广场上活动,有骑车的,有做游戏的,有荡秋千的,有钓鱼的,有登上高塔观风景的……总之美不胜收,人们有时间共度这美好的时光,记住这良辰美景。我们快快加入活动的队伍,玩得真开心!
要去黄山,必经屯溪,到了屯溪,必定要去看看屯溪老街。
屯溪是黄山的南大门,老街是屯溪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屯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色秀丽。是一座古朴幽雅近似山庄的古镇。相传三国时,吴国威武中郎将贺齐,为了征伐当地少数民族“山越”,曾屯兵溪上而得名。又因宋徽宗移都临安(杭州)之后,外出的徽商回原籍后,均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而大兴土木,所以屯溪老街又被称为“宋城”。
洗去一路风尘,饭后,偕友步行约20分钟来到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高大、飞檐翘角、华彩照人的石砌牌坊。此牌坊构筑精致、庄严宏伟,两尊石狮蹲坐两边。牌坊横额上书“老街”二字。街道狭窄而幽深,地铺红褐色麻石板,纹理清晰,洁净如画。街道两旁朱阁重檐,店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多为三层或两层砖木结构。粉墙黛瓦,窗棂门楣砖雕木刻,精巧玲珑。花纹图案镂刻精美,匠心独运。屋与屋之间全为高高的马头墙,小青瓦,覆盖着双坡屋顶。保留着明清时代的街市风情。是一派别具徽州风情的建筑群体。店面门楣上布满徽派木雕,戏剧人物栩栩如生,新安山水淡淡隐现;楼上临街木栏与裙板安置有各种花窗,十分典雅;两边店铺宽敞明亮,茶号林立,酒幡飘拂,书画墨莊,文房四宝,各类作坊坐落其间,多数店铺保留了“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结构格局。店铺招牌匾额,黑漆鎏金,古色古香,门楣上大都悬挂着八角玲珑挂灯或大红宫灯。充满古风神韵。街道上行人熙来攘往,人头攒动,操着不同口音的客商和外地游客,用新奇的眼光欣赏着老街的独特风情。领略着十五世纪中国街市的遗风余韵。有人称屯溪老街是一幅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和“东方的古罗马”一点也不过分。
我们徜徉在繁华的老街,像进入一条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长廊。目不暇接地浏览着老街的徽州风情,出入于茶楼、酒肆、书场、墨莊。品尝着徽州香茶,观赏着“徽墨”、“歙砚”及各种流派的.国画、版画、碑帖、金石、盆景,和有名的徽州砖雕、木雕、石雕、竹雕……。
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徽州“歙砚”。一位工艺师向我们介绍:由于这里出产一种稀有的天然石材,石材质地较硬,易于发墨和韵墨,墨在上面研磨得又快又黑又细。尤其在南唐时期徽州的“歙砚”受到皇室宠遇,后主李煜更将“歙砚”视为“天下之冠”。由此,徽州歙砚的名声扶摇直上,身价倍增。到了宋代,对于歙石的开采不断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其名色之多,雕镂之精细均为诸砚之冠。令随行而来的两位书法爱好者爱不释手。精品是买不起的,只好拣最便宜的每人买了一台,算作徽州纪念。
在一家茶楼的二层楼阁我们坐了下来,这里是茶的世界,不仅品种多,各种茶的工艺形态也非常奇特。女服务员热情地送来一壶“屯溪绿茶”先请我们品尝一下徽州名茶的滋味。她说:“听口音你们是北方人吧?我们徽州的名茶很多,最有名的有祁红、屯溪绿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这些都是茶中名品,是世界名茶王国中的茶王。既是古代帝王钦点的贡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上乘佳品。到屯溪来,不品尝一下徽州茶味是最遗憾的。你们尝,它口感鲜爽醇和,耐冲耐泡,茶味独特。”姑娘地道的徽州口语和不紧不慢的叙说,让我们未及饮用就已闻到茶的滋味了。
下了茶楼,漫游于老街的街头巷尾,见有不少农妇、村姑、挑夫,或席地设摊,或肩挑箩筐,向游客兜售着徽州的特产:石耳、香菇、笋干、笋衣等地方特产。你只要和他(她)们搭上腔,他(她)们就会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地向你介绍这些产品的性能、特色。食用或药用价值。如石耳,属徽菜中的上等名菜,形状虽和普通木耳相似,但比木耳肥大,肉厚,鲜嫩。他生于深山阴坡崖缝间,需六七年才能长成。既可作羹汤,又能炒菜、煨肉、炖鸡,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其性甘平无毒,还可以明目益精、养颜。久食者面颜细嫩玉润,人说:徽州出美人,黄山姑娘赛天仙,大概就缘于此吧!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夕阳的余晖映照在老街的层楼瓦屋之上,使老街显得无比壮观。随着太阳的渐渐隐去,沿街的万家灯火一起亮了起来,老街又以它新的姿容,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这时,我们站在新安江、横江、率水的三江汇流处的老街大桥头,浴着江面上吹来的习习晚风,望着远处游动着的点点渔火,听着欸乃的桨声,感悟着徽州老街的过去、现在、预感着它更加美丽的未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