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臭豆腐吧!提起它,大家一定很讨厌它的味道和模样,因为它很臭也很丑,但是它的好处大家有没有体会到呢?
有一次,父亲带我们一起去市场,一个老奶奶在一声又一声地喊着:“臭豆腐,不臭不要钱……”这时,有一个小妹妹走过来嘀嘀咕咕地说:“还敢在臭啊,再臭就熏死人了。”
爸爸问我们:“你们爱吃臭豆腐吗?”
我们着急地说:“爱”。
爸爸不紧不慢地说:“那你们知道臭豆腐有什么好处吗?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吃起来很香”。
父亲又严肃地说:“对,臭豆腐虽然很臭,但它存在着内心的美。比如:一个人如果只注重自己的外表,但是内心很恐怖的人,永远都成不了大器;相反,一个人外表不怎么好看,但是内心却很美丽,一定是一个有作为的人。臭豆腐就是这样一个外表不好看,而内心很美丽的人。”
我们都说是。
父亲告诫我说:“所以你们要像臭豆腐一样做一个具有美丽内心的人”。
从那以后,父亲的话使我一生受益。
盼啊,盼啊!终于迎来了去“青山基地”的活动日。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全体同学浩浩荡荡出发了。
来到基地,这里让我们大开眼界。想知道我们此行的活动内容吗?嘿嘿,不卖关子了,我来告诉你,今天第一项任务就是学做豆腐。豆腐大家都吃过,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绿色健康食品,老幼皆宜。可大家伙吃过,却没做过,今天就要亲自去体验一下。
首先要磨豆子,豆子指的是黄豆,要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一定的时间, 然后用泡好的豆子,一次10—13颗放入石磨的小口里,加一小勺清水,用力顺时针旋转石磨,一股乳白色的豆沫和豆浆从石磨下的小口流出,瞬间一股清香钻入我的鼻口,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左手放黄豆和水,右手旋转,其乐融融,陶醉在田园生活中。不一会儿一桶豆浆磨出。紧接着,捞出豆浆中的豆沫,把豆浆在石磨里磨上第二遍。 最后把磨好的豆浆倒入特制的布袋中过滤,两手各抓住布袋的一边,上下摆动,豆浆流入锅中。点火煮开锅中的豆浆,沸腾的豆浆“咕噜咕噜”冒泡泡,你挨着我,我挤着你,都想往外跳。关火,放入卤水,轻轻搅一搅,慢慢等待。时钟在“滴答滴答”转动,此时大家伙都在静静观察。奇迹出现了,豆浆神奇般地凝结成白花花的豆脑。再把热乎乎的豆脑装入特制的布袋里,用工具把豆脑中的水分挤压出来,时候差不多了,打开布袋一看,哇!一大块豆腐做成了,同学们欢呼拍掌。
望着大家伙齐心协力共同做出的豆腐,心中无比自豪。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你一口,我一口,多么开心。
豆腐本是一种极其平常的家用食品,制作起来较为简单,但过程稍微有点繁琐。需要提早把选好的优质大豆加水泡好,用石磨或机器磨成极细的豆磨。然后要用布将豆磨包装好,挤压出生豆浆来,取出无用的豆渣放置一边,将豆浆倒入锅中大火煮熟。这个时候总让小孩子感到很激动,一边询问还有多久好,一边帮着大人加柴火进灶,锅中散发出来的淡淡香味简直要把肚中的馋虫都勾出来。
待把煮好的豆浆放在早就准备好的大盆之中,用卤水或者石膏去“点”豆腐,不大一会儿就能看到原本洁白浓郁的豆浆凝成了固体的豆腐脑。这时可以舀出来一些试吃,余下的就能放进模具上包挤压出水。挤压的程度决定了豆腐的老或嫩,如果偏爱嫩豆腐就可以控制一下力度,不要挤压的太过,移开模具,一板板白花花的豆腐就算完工了。或待客或送人的是豆腐,又不仅仅是豆腐,这都是淳朴的村里人表达好意和祝福的独特方式。
起初,村中年纪较小的一辈人是不太会做豆腐的,打豆腐时就需要村中的老人来教。在这个过程里,其他不会的也凑到一起来学,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哪家打豆腐,其他人就自觉过去帮忙,好不热闹。这段时间总是记忆中最热闹和谐的时光,没有争吵也没有勾心斗角,大家都是真心诚意的帮助他人。现在想想,好像很久都没有见到过这样热闹的场景了。
过去豆腐总是和过年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年村里的人相继外出,开始时每逢过年还会回家,到了最后,过年的时候也不回来,就剩下几个老人。平时的东西都不能吃完,过年时又一直大鱼大肉,又怎么会再想起打豆腐呢?回老家呆了几天,在吃了快一周多的大餐后,我反而怀念起了豆腐的味道。
听我提起了想吃豆腐,妈妈买菜的时候特意买了一块。豆腐端上来时,我顾不得妈妈一叠声的“小心烫”,迫不及待夹了一块放到嘴里。虽然因为被烫,根本不清楚咽下去的那块豆腐是什么味道,心里依然感到无比满足。这不只是一块豆腐,更是一辈人一段永恒的记忆啊。
水嫩的豆腐装在白瓷碗里,更显得洁白、安详,它静静地躺着,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十年前,我最爱吃的是水煮豆腐。我觉得,让豆腐躺在温暖的水里,它一定会很幸福。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它无忧无虑,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纯洁与本色。水煮豆腐是我的幼年,它的滋味很纯、很透。
八年前,我更爱吃香葱豆腐。当它进入油锅时,它就明白自己要经历血与火的磨练,才能变得更出众。慢慢地,油锅里飘出豆腐的味道,它也由乳白色变成了淡黄色,更由于香葱的有力加盟,它的人生变得更绚丽。香葱豆腐很香、很润。
六年前,相伴在灯下的是麻辣豆腐。它的辣味让我那疲惫的眼睛再次睁开,继续学习。雪白的灯光下,金黄的豆腐闪闪发光。那时候,吃在嘴里的是辣,品于心中的是苦,空气中却充盈着爱。
四年前,油焖豆腐闯入了我的生活。它的制作是所有豆腐中最难的。首先要用佐料入味,油焖之后,揭开锅盖,香飘满屋,但是稍不注意,就会很苦。可这苦的味道,是我自己制作时吃出来的,而在我不劳而获时却从未尝过。
两年前,进入高年级的我很少再能见到那方方正正的摆在桌上的碗筷了。
星期四的下午,我们在青山教育基地中,做了许多让我记忆犹新的活动,其中,最认我喜欢的.活动就是-------,先不告诉你们。
我们先拿出阿姨事先准备好的黄豆,接着,用汤勺挖出了几颗黄豆,倒进了磨盘里,然后,我抓住把手,按逆时针的方向旋转起来。这时,在磨盘底部出现了一道又一道的白色的“浪花”,一浪推着一浪流进了一个小隧道里,同学们赶忙用那仿佛能照出人影的勺子将它刮入了“大部队”里,就这样,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第一轮的小长征就结束了。接着,手戴黄色手套的阿姨,拿走了好似棉花糖一般的白沫,馋得我直流口水,由于我是一个“小馋猫”,所以便情不自禁地尝了一口。啊!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一股生生的味道弥漫在我的口腔里,我顿时眉头紧锁起来,然后赶忙把白沫吐了出来。真是难吃!我心里不禁埋怨起来。
接着,一位阿姨把刚刚煮沸的豆浆,倒入了一个装有化学物质的桶里,顿时,周围烟雾弥漫,我走过去,仔细地瞧了瞧,哇!原来雪白雪白的豆浆,全都变成了豆脑。白花花的豆脑,好像海底的软体动物一样,一动桶就摇摇晃晃,怎么也分不开。
品尝完了美味,我们就开始进行了下一轮的任务,也就是最后一轮的任务。只见老师将一块纱布放在篮子里,将它铺平后,然后又将豆脑倒入,接着,再把纱布铺好,使劲一抬,把它放在两个木板之间,用磨盘压上几分钟,它就诞生了。最后,老师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它的由来。
嘿嘿,现在你知道它是谁了吧!它就是豆腐,别看它是我们身边最平常的菜,做起来还是很难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粮食。今天我也玩累了,拜拜!
腊月二十九,老家做豆腐。
我们一家急忙忙开车回家。还好,刚做成豆浆。对了,从豆子变成豆腐会经历四种形态,豆子,豆浆,豆腐脑,豆腐。
先把豆子放在冷水中浸一夜就会发胀、变软,就开始磨豆子了。可以石磨,也可以用机器磨。外公在灶台上方的屋顶吊下一根绳子,系住一块四方大纱布的角,把磨好的豆碎舀进大纱布,然后往里面加水,同时搅动豆碎,豆浆就源源不断地流到灶台的锅里面。等它不往外流了,外公加上半瓢水和外婆一起挤,又有许多豆浆流了出来。这叫洗豆浆。
这道工序完了,外婆就在灶里生火烧豆浆。等豆浆烧开冷却,安静的躺在锅里,我就用瓢把豆浆一点一点舀进碗,加了些糖,哈,味道还真不错。味道比街上卖的浓一些。喝下去感觉那里面还有一些豆渣。豆浆表面还会形成豆皮,味道也不错。
等一碗豆浆下肚,我们才进入下一步,做豆腐脑。所有的豆浆都被外公用瓢舀到一个大缸里。那缸比我的膝盖还要高,里面空间特别大。那么一大锅豆浆也只有半缸多。石膏已经被磨成了石膏粉,兑了些水,盛在瓢中。外公把它倒入豆浆里,盖上盖子。等待了一会儿,奇迹发生了。刚才的豆浆已经变成了固体,果然是豆腐脑。我连忙又盛了几碗,加上糖,喝了两口,真是好味道,比街上买的要香得多。豆腐脑很嫩,量也多,几碗下肚,已经吃不下了。
最后,也是最隆重的时刻来了,做豆腐。外公拿了两张长凳,把大缸抬到院中,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木头做的无盖的长方体,四边的木头很矮,只有我手掌的一半那么高。又拿出一张黄色的、四四方方的布,斜着放在那长方体上。那正方形的布比那长方体的底还要大些,布的四角就露在外面。外公耐心地铺平布,一瓢一瓢的把豆腐脑搬到长方体中间的布上面去。终于搬完了,外公把布的东西两个尖拎起来,缓慢又费力地系了一个结,让我拿着。又把南北两个尖立起来,也系了一个结。满意的看了看,说:“这回豆腐做得肯定不错。”外婆也说:“这是我今年做的最好的一回。”外公搬了一大块木板压在上面,又拎了一大桶水,压在木板上。这样就行了,等豆腐脑中的水出干了,只剩下***纯豆腐脑,豆腐也就好了。原来豆腐就是豆腐脑去了水呀,我以前一直以为豆腐就是豆腐,豆腐脑就是豆腐脑,两不相关。现在才知道,原来豆腐是这样做成的。
过了一会儿,外公取下那桶水和木板。把那布上的两个结系了更紧了些,加上木板,整整加上三大桶水。静静的等着。
几个小时过去了,豆腐做好了。外公连着木板称了称,足足有三十一斤呢!又用刀把豆腐分成不均匀的好几块。最大的那块留着过年吃。五块做豆乳,其余放在水中浸着慢慢吃。
这次我知道了做豆腐的步骤,下次做豆腐我也能帮忙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