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全社会对“减负增效”形成了共识。“减负增效”是指通过减轻同学们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减负增效”对于青少年的学习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减负首先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如今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误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找到一个铁饭碗,才是最好的出路,因此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就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压力。而青少年本身的承受能力并未得到全面的锻炼,十分脆弱,极易造成心理发育不健康。前不久发生在浙江金华的中学生徐力因不堪忍受母亲的苛刻要求,心理失衡而将其母打死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能不给人们敲响“减负”的警钟。
减负还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如同紧箍咒,使得学校教育成为一种短期行为,只是把精力集中在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上,因而布置了许多机械、重复性的作业,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课业负担繁重,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减少了,想闯一下“第二课堂”,却没有时间。妨碍了学生拓展兴趣爱好。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中美两国学生的最大差别之一,便是中国学生兴趣比较狭窄。据报载,美国小学生日平均劳动时间为1,2小时,在新加坡学生每周至少要下一次厨房,而在我国,学生的日均劳动时间竟不足12分钟,这与课业负担过重有着密切关系。长此以往,过重的课业负担将影响到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及青少年的生存能力与社会竟争力。大半个世纪前,鲁迅先生就呐喊过“救救孩子”,今天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正成为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
如今,不少同学对“减负增效”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认为减负后就一点儿压力也没有了,可以无拘无束地玩了。于是放学后便出入于游戏厅,回家把书包一扔就看起电视来。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是有悖于“减负增效”初衷的。要知道,减负是形式,增效才是最终目的。倘若减负后我们失去了上进心,失去了动力,哪里还谈得上提高学习效率?新世纪的祖国建设需要大批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减负”的情况下,能够自我加压、自我激励,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课后自觉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掌握更多更新的本领。我们还要利用充足的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多思考、多锻炼,开拓“第二课堂”,拓宽兴趣爱好,全面发展自己。
总之,我认为“减负增效”是减量不减质,减压力不减动力。现在,“减负增效”已逐渐深入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心中,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它为青少年创造了“天高任鸟飞”的.大好条件,我们要把握时机,“大鹏同风起”!
压力是人通往前方的一重门。其本意是好多的,即对人涂脂施粉。问题的根本是量的问题,所谓量变导致质变嘛,就是这个道理。
压力是书桌上一摞摞的书本,一张张的卷纸,一夜夜的`秉烛——换来的是一副副的近视镜,一道道的红叉号,一滴滴的伤心泪。于是,生理上倦了,心理上殆了,双重的压力让我们有些无奈。眼前那座本就令人心惧的高山,此时更显得神圣不可登攀,眼睛眩了,心胸闷了,便有了逃避的念头,待回头却又庆幸不曾是现实。当然了,这压力源自内心,正如“你快不快乐取决于你心中的标准”。所以,那些不甘于生活重压之下的朋友自可任己堕落,于纷繁的现实中享受嘈杂抑或于无时无地中享受心灵的寂寞。然而,这一切又不是易求的,除非你无血无情亦无念,因为那压力本是寄予你的俗愿,自有它不可泯灭的被动性、现实性。倘若那完全始于个人的追求,自无压力可言,应是心灵的动力吧。
高三是秋晨淡淡的雾,朦胧而真实着。微风过处,雾浓雾淡,信手在半空中拈来一片落叶,放在唇间,冰凉而气息着。倏忽,折射来一束光线,串着玉珠,落在地上湿润润的。平日忙里偷的那片刻的悠闲,不妨到大街上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晒晒那颗久已沉郁的心。兴许一天的好心情也会就此开始。不过,好的心情需要用心呵护才能持久。所以,轮番中没有必要为一次的胜利欢天喜地,正如不要为失败而哭泣,毕竟这不能决定什么,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就不能只争一朝一夕。
如果压力注定不可避免,那么就让我们坦然面对;如果正面压力过大,那么就让我们换一种姿势,侧身而过。或许,你会惊奇的发现有压力的的生活会别有一番情趣!
依稀记得周再生主任在培训课上对我们这一批新学员说过这样一句语重心长的话:“做事一定要认真,但做人不要那么认真。”又依稀记得课本上有这么一句至理名言“向前走一步就是谬误”这两名话讲的就是要把握好度,令我深受启发。
“没错,做人要适度。”我对自己说。想想人生路漫漫,人不能无度,做人要适度。“度”在《新华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度量,能容受的量。\"而我认为度就是目标,人失去目标则迷失方向;度就是方法,做人要审时度势,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度就是节制,无度则放纵。想想世界上那么多人之所以无法达到人生的目标,要么是目标不明,要么是方法不当,或许两者皆有之。我们常说,做人要适度,就是要把握好人生的底线,这条线就是度。做人的目标不要太高,过于偏离实际情况;做人的方法不要过于勉强;做人的原则不要过于松弛,毫无节制。我们作为活生生的一个人,做人不能无度,也不能过度。过度就是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自不量力,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办法或规章。过主虽然让人看起来感觉很好,目标美好,但往往是无法达到理想的目标,目标如同水中捞月,竹篮打水——一场空。人的目标若太过于遥远,就会让人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就会让人丧失心志,是对自身的催残,最后不但目标没达到,还落得个身心两空,损夫人又折兵的下场。人有时候,过度与无度的效果是一样的。人最难而且最重要的就是适度。适度,体现了一个人做事的水平,体现对事物的判断,体现对事态发展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自身能力的衡量。
做人要适度。如今想想周主任以前说过的那一句话是多么富有哲理性。我们是属于刚脱离学校的新人,缺乏工作经验,医疗技术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不可对待遇抱于过高的要求,要正确衡量自身目前的价值,不可一蹴而就就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医护人员,要一天比一天适度的提高,一天一天制定适度的目标方可。而人要做到适度,最关键的还是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方可。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希望;没有希望,就没有成功,请别让自己一无所有。
不在绝境中爆发,就在绝境中坠落。人往往在被逼的没有退路时,才会释放心中那份巨大能量,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潜能这么大。当你选择堕落时,你会看到无尽的深渊,深渊也会凝视着你。不要自甘懦弱,否则笼罩你的是“黑色”迷雾,等待你的是“死神”而不是天使。压力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终究是成功还是失败,取决你自己的选择。
仔细想想哪一位名人不是承受过巨大压力,经历了人生悲剧,才迎来最后的喜剧。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打击,最终他竟创作出了《生命交响曲》,那时,很多人认为贝多芬的职业生涯到此结束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反而走上了人生巅峰,名留青史。“宇宙之王”——霍金,1963年,21岁的他不幸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细胞病。霍金全身瘫痪,不能说话,仅有三根手指可以动。就这样,霍金“顶着命运的巨大手掌”提出了奇点定律和霍金辐身,为今后探索太空作出巨大贡献。物理学之父——牛顿,牛顿小候学习不好,只喜欢做手工。所以老师和同学认为他是个笨孩子。一次牛顿拿出他做的风车在同学面前表演,却被一位优异学生嘲笑他是一个不懂原理的机器。
此后,牛顿开始发奋图强变成了现在我们认识的牛顿。牛顿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论,微积分等等。以上这此例子无疑是向我们说明:经历了风雨才会看见彩虹。他们所承受的压力远远在于我们之上,人生的价值也远远在我们之上。
让压力成为你向上攀登的垫脚石,而不是你前行路途的绊脚物。有些人被压力所奴役着,有些人让压力给他们提拱能量。学会作压力的主人,这很关键,普天之下都遵守着一个规律——物极必反。高中是一个压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你能感受到很多的苦和累。我仍然记得我的老师给我讲过的话:懒是一种心病,舒服是留给死人的。”从那时起我便努力学习,没日设夜的学习,不分场地的半习,但事实没有我想的那般美好。成绩不进反退,上课控制不住的想睡觉,我的姐姐用了一句话形容我这种行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此后我并没有像之前那样用功,只是做到课上认真学,课下高效复习。让我吃惊的是成绩竟然上去了,此所谓世间万物,势化其反。只有承担他人承担不了的压力才能享受他人享受不了的待遇。这样,你的一生才会“应有尽有”。你也才能改变压力,使变成你前行的动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