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规律洗练,实践详实。复旦名班,且行且学,故人才辈出。唯有思行合一,才能让知识、阅历、思想无力提升。
若“思”为水,则“行”为舟,欲行千里,缺一不可。行未必是游学,而是实践与运用,让智慧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思行合一,智莫大焉。
思行合一,让知识鲜活贯穿。 新课标之改,重在实验操作。知识依旧,但学法不同。强其感性即强其理解与记忆。对比国外的教育,提倡的是操作与实践。也只有思行合一,才能让知识鲜活,让思路明朗。
机械记忆的谬误,在于死读书。思行合一,灵动了知识,充实了智慧。 思行合一,让阅历成熟深厚。
人活于世,所谓老成,无非阅历深、见识广。人愈广博,越易成功。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工作之余,坚持四处游学,尽领风土人情。这对他的公司的发展大有裨益。阅历的丰富让他更有预见性,更知道行业的目标。于是,他对机遇把握得更加得心应手。这就是阅历的作用,这就是思行合一的作用。
不出门的秀才不会成熟,多行一处,多一份阅历。 思行合一,让思想广阔深刻。
古代孔子,万圣之圣,一生游学,读万卷圣贤书,行万里山河路,起智慧的精深无需多言。再如王 阳明,苦思五年,行路十载,阅风云变幻,悟人世沧桑,有陆五心学留世,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
再如我们所知,雅典和希腊的智慧是伟大的,这是因为他们城邦之小,人口流动之大,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在不同城邦的文化中找到不同并思考本质与真理,才有了不朽的西方文化。
装在匣子里的人永远不会有思想,思行合一,思想才会辉光普洒。
我们就像山洞里窝着的人,昏昏(厄厄)噩噩地听着外边的消息,妄想知天下事,自作聪明。只有当你走出山洞才会知道自己的愚钝并感叹知识的美丽。并不是说只行不思,要两手并重,用知识充实行程,用行程激活知识。
思行合一,你会发现知识的鲜活,阅历的多彩和思想的美妙,你会赞叹生命的多姿,自然的变幻的美好。于是,思行合一,枯燥变得有趣,无聊变得灵动。
思行合一,原来,学习是一生的快乐;原来,求知竟是永恒的美丽。
让人类走向智慧巅峰的,绝不是漫若星河的幻想臆造,而是黄沙阵阵的驼铃古道上,那一排倔犟的脚印,他们用踽踽独行,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无畏无惧的先驱者。躬行苦旅,方能寻觅正道,摩挲大地方能洞晓天机。
躬行即实践。在思想的国度里,只有实践才能让人充满笃定和信念地把自我的旗帜立在曾经的荒芜之上,只有那些沾着探索者和实践者鲜血的思想之花才开得最惊艳。
在文化的苦旅上,唯有躬行,才能感知那深沉的脉搏。
古有苏轼,被贬黄州后,从庙堂之上跌入江湖之远,他却把漂泊的一生寄托在寒山秋水,用被世俗侮辱的高尚心灵与生活的本质之美直接对话。最终在仕途最坎坷的时候,仰天大笑,纵笔泼墨写就传世名篇《赤壁赋》。今有国学大师余秋雨,为了寻根的执念一路寻去,足迹遍布九州大地,向那古老而美丽的文化基因真诚叩拜,最终把一部《文化苦旅》虔诚地捧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文学即人学,只有在与人民,与自然最贴近的位置,才能感受到那强烈的人文共鸣。好文章不是等出来的,更不是熬出来的,而是找出来的,在实践的苦旅中拾起点滴真切的文思,在山水阡陌之中随手撷取新鲜的感动,连缀成一篇暖烘烘的人文关怀。
在思想的苦旅上,唯有躬行,才能谛听那哲学的钟磬。
老庄哲学讲:道存于下。就是越微末的部分往往是真理最闪耀的所在。明代王守仁,政治失意,远谪边疆。穷山恶水,蛮荒寂寞让他不得不拿起犁杖亲自生活,体察生活的苦辣与悲喜,他和贫穷抗争,在失望里挣扎,在痛苦里拼命呼吸,在野性的生命冲撞里坚毅的站立着。他没有被命运窒息,却低头看见了如故的强大的内心。他提出了“心学”之说,开程朱理学之后的蔚然新风。
哲学如同观景,站得越高,看到的定是模糊的烟景。而亲自深入生活的细节,打开心灵的桎梏,让自由的灵魂匍匐在大地之上,在生活的点滴中寻找指引,在世事沉浮中体味感悟,在千帆过后的一片白蘋秋水间沉淀自己练达成熟的内心,这才是哲学的态度。
在国家复兴的苦旅上,唯有躬行,才能实现那雄浑的大梦。
在战火纷飞之时,中华大地上有过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刻讨论。中国的有识之士没有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用血肉模糊的手掌托着刻线磨灭的指南针,在荆棘之间艰苦开路,耳闻外寇野狼嗜血的嚎叫,眼观四周凋敝的世道,却从未***过行路难。他们实践,他们探索,他们成功,他们失败,他们血洒法场,他们凯旋归来,他们终于在成败云烟散尽后,把一份留着血迹和泪痕的泛黄地图交给中华雄师。
国家发展要符合国家的特质,要与文化同气连枝。顺畅协调的政令来自于对本国的悉心观察和准确的把握。优秀的政治家一定会在寻常百姓家中为国冥思苦想。因此中国腾飞的力量就潜藏在神州沃土之下,等着我们每一个人躬行着寻觅,虔诚地挖掘。
勿使奇思成笑谭,躬行苦旅踏千山。一脉执念长情,定须踽踽独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