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它当做一本“数学学霸的成长反思”的话,还挺好看,建议和思考都很中肯,书中提到的数学学习小技巧也都很实用,反正我自己看的时候也不是都跟上了,感慨小时候没有好好学数学。
跟孩子一起玩数学的思路特别好,书中有不少小故事跟以前看《别闹了费曼先生》中费曼玩数学暗合,在生活中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哪怕是比别人算得快呢!这种成就感都会带来进一步的探索。反正吧,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倒是成功经验会引领我们重复、深化和反思。
这本书提到了很多儿童数学学习中的关键问题,比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需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具体的数,从自然语言到数学语言,是培养孩子的学术能力的很关键的一步,还有就是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感知和建立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答案,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不过呢,里面所讲的数学知识和技巧,确实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奥数了,毕竟这可能是作者本人比较熟悉的角色。
最后分享一个特别打动我的小细节,就是书中作者妈妈教给他的一些小技巧,后来作者学了数学专业,当了数学老师,发现是源于古代文化中的方法,这种不动声色但意味深长的家庭教育内容,让我特别感动。大概也是这本书想说的吧,父母在孩子学习和探索中的重要地位。
每到过节的时候,妈妈总是最爱包饺子给我吃,韭菜馅的,猪肉馅的,芹菜馅的,各种我都吃。有一天放假,妈妈拉住我说要教我包饺子,我正好闲着,就跟着妈妈学起包饺子了。
准备好猪肉,芹菜。将猪肉洗干净用刀切成肉泥,芹菜另外切成适当大小放入猪肉馅中搅拌均匀,加上适当的盐,香料和适当的香油,再切点蒜末放入其中,饺子馅就做好了。
最难的要数擀饺子皮了。和面可是个技术活,水和面的比例一定要控制好,不要太湿太干。用手揉好,放一段时间。
接着将揉好的面团,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用手摁扁。用擀面杖将小条擀平,厚薄适中,各部分都很均匀。
取适量的馅放入擀好的饺子皮中,然后将饺子皮对折,切记不要捏肚子,轻轻捏住半圆的饺子边缘,用手从饺子的一端捏到饺子的另一端,可以拧成带花的形状。注意一定要捏紧以免露馅。
包好的饺子要在面粉上滚一下,妈妈说这样放置的饺子可以不沾在一起,
我擀了好半天,也没有成功一个,而妈妈已经包好十几个了。想想以前我只知道吃,不知道怎么包,正是惭愧的很那。妈妈说还有好多种包法呢,我想等我先学会一种再说吧。从中我学会了一定要亲自动手,而不能只是谈论。
今天是周末,我们全家聚在一起包饺子。
爸爸先到市场上买回饺子皮和新鲜的猪肉,然后把肉剁碎。接下来就是包饺子了。
妈妈吩咐我们先把手洗干净,然后又把手擦干。妈妈开始一步步地教我了,只见妈妈把一块饺子皮铺在自己的左掌心上,然后用勺子舀一些肉放在饺子皮的中间。我一步步地跟着妈妈做。接着,妈妈又用手蘸了一些清水,涂在饺子皮的周围,妈妈示范着,她先把皮的两边合起来,把肉包住,再用两手的食指和拇指使劲把两边的皮粘合在一起,并打成漂亮的褶皱,这样,漂亮可爱的饺子就做成了。虽然我包的饺子还没有妈妈包的漂亮,但是我很有信心超过妈妈。
哈哈,下一步当然就是煮饺子啦。煮,也是有讲究的,必须先把水烧开,然后再放入饺子,这样,煮出来的饺子才不会老,皮也不会破。饺子煮好了,妈妈把饺子一个一个地捞出来放在碗里,我们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我终于学会了包饺子。
最近我看了《妈妈教的数学》这本书。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经历都以数字的形式来表现,比如下楼数楼梯,走路计步数,跑步看秒表……把数学自然而然地融入在生活中,而不是死记硬背地套用公式,更不是做大量的数学题目来巩固学过的知识。深入浅出地往下看此书,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它让我重新了解和定义了数学,并构起了我探知的***。
先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全让路,这是四则运算的规则。“1,3,5”,大调;“2,4,6”,小调,这是音乐调子的规则。数学和音乐两者之间天壤之别,本无关联。可是看了此书,我神奇地发现音乐的“美”和数学的“精”这两者之间奇妙的关系。比如音乐常用的和弦1、3、5,恰恰是数学的奇数组合;而音乐常用的和弦2、4、6,恰恰是数学的偶数组合。这些有规律的数字跳动在五线谱上就能弹奏出一曲曲美妙动听的歌曲,而跳动在数学书上它就是让我又爱又恨的数字精灵,两者合体,同步的节奏让我莫名兴奋。重新拿起奥数本再看题目,数字在我眼里就是跳动在五线谱上的小蝌蚪,而我提笔写下的解题过程,犹如自己填词作曲的歌,这让我兴奋不已,更让我源源不断地想去探索和深究数学的奥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妈妈”的影响下,日常生活中我早已习惯了上超市口算需支付的金额、买水果核对要找的零钱、写作文也要精算一下字数……久而久之这些数学原理、概念对我来说根本不需要理解就能很好地掌握,因为在生活中我早已把它们的规律用熟、用透、用烂了,而且在这些应用中让我明白了寻常的生活中竟蕴藏着如此美妙的数学原理。
神话来自神奇,不断延续这种神奇,不知不觉中挖掘的能力、探索的办法都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本能,从而在快乐中练就神来之笔。
今天,我和妈妈去游泳。
半路上,妈妈对我说:“我都15年没下水游泳了,都不会游了,过会儿你可要教我哟!”
到了游泳馆,换好衣服,我们准备下水了。我“扑通”一声跳了下去,看着妈妈。她小心翼翼地踩着梯子到水里,试了试水温以后,她对我说:“这里的地好滑呀,我站也站不稳!”她还扶在池边适应了好久。开始游了,妈妈鼓起勇气用蛙泳游了起来,我跟在她身后,仔细地看着她的动作。游了三四下,我给妈妈纠正动作:腿收的时候要伸直,还要并拢;手抱水的时候只需要升到半臂的距离就够了。我让她再游一次,果然她比上一次游得好多了,速度也快了许多。只要妈妈再游一段时间,就可以超过我了。我心里不禁暗暗佩服妈妈:都15年没有游了,现在还可以游得那么好……可是妈妈却对我说:“今天要不是你教我游,我可不会这么快就恢复过来。”“没什么,你本身就游得好,你可是宝刀未老啊!”我对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在这短短的两小时里,妈妈不仅复习了蛙泳,连自由泳也学会了。啊,我一直很想和妈妈一起游泳,现在我终于可以和妈妈一起自由自在地游泳了!
转眼间,又到大年三十了。平时用“包饺器”包饺子的我也想向妈妈那样手工包饺子。
吃完了晚饭,妈妈、爸爸开始准备起“饺子宴”来,妈妈和面,爸爸拌馅儿。我看着正在和面的妈妈,问道:“妈妈,你能教我包饺子吗?”“可以啊如果你愿意学的话。”妈妈回答说。我高兴得蹦了起来。
妈妈先从面团上揪下一块面,捏成一个个小圆饼,妈妈告诉我这叫作“记子”。只见妈妈把一个“记子”放在面板上,左手握住它的边缘,右手拿起擀面杖用力擀起来,每擀几下转一个方向,一会儿一张圆圆的饺子皮儿就擀好了。我也照着妈妈的样子试了试,可不是把这地方擀薄了,就是把那地方擀破了。最后妈妈让我今天先学包饺子,以后再学擀皮。
这时候,爸爸的馅也拌完了。妈妈拿起一张已经擀好的皮,用筷子放在饺子皮儿中央,再把饺子的皮儿对折,在边上捏几下一个的饺子就包好了。可是我手中的馅总是不停我使唤,按住了左边往右边漏,按住了右边往左边漏,有好几次还差点儿掉在了地上。好不容易把馅儿完完全全地堵在了里面,可是我勉强把皮儿捏上之后却发现,我包出的饺子很奇怪,总是躺着。
妈妈说:“别着急,你先看看我是怎么包的。”我又看了一遍,发现如果先把饺子两侧封住馅儿就跑不掉了。果然,我包的饺子终于想饺子了。
我又照样包了几个饺子,虽然不算完美,但总算说得过去。接着,妈妈让我把一个饺子里放上果仁,说吃到果仁的人这一年都会幸运。
快到新的一年了,饺子们“扑通”、“扑通”跳下了锅。我们一家人开心地吃着饺子,而我还幸运地吃到了果仁!看着我辛勤的劳动成果,我心里可真是比吃了蜜还要甜呢!
买的时候以为是“妈妈应该这样教数学”,翻开看了以后才知道是“我妈妈这样教我学数学”。这不是一本讲如何教孩子数学的书,至少涉及学前数学的学科本质和教学法的部分并不多,更多的是经验介绍和有趣思索。
如果把它当做一本“数学学霸的成长反思”的话,还挺好看,建议和思考都很中肯,书中提到的数学学习小技巧也都很实用,反正我自己看的时候也不是都跟上了,感慨小时候没有好好学数学。
跟孩子一起玩数学的思路特别好,书中有不少小故事跟以前看《别闹了费曼先生》中费曼玩数学暗合,在生活中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哪怕是比别人算得快呢!这种成就感都会带来进一步的探索。反正吧,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倒是成功经验会引领我们重复、深化和反思。
这本书提到了很多儿童数学学习中的关键问题,比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需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具体的数,从自然语言到数学语言,是培养孩子的学术能力的很关键的一步,还有就是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感知和建立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答案,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不过呢,里面所讲的数学知识和技巧,确实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奥数了,毕竟这可能是作者本人比较熟悉的角色。
最后分享一个特别打动我的小细节,就是书中作者妈妈教给他的一些小技巧,后来作者学了数学专业,当了数学老师,发现是源于古代文化中的方法,这种不动声色但意味深长的家庭教育内容,让我特别感动。大概也是这本书想说的吧,父母在孩子学习和探索中的重要地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