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游戏——看图猜成语。规则是:共20个图片,猜对一个成语加一分。除了猜对成语外,可以用准确的语言记录对方的表情和动作,动作的词语每个3分,表情的词语每个2分,最终分数最多的人获胜。游戏还没开始,我们就按捺不住了,都跃跃欲试,准备大展身手!
第一张图片出来了:一个眼睛从上面掉落下来。哇,太简单了!“大跌眼镜!”我脱口而出。老师微笑着说:“天明的反应速度真是让我们大跌眼镜啊!正确!”我激动不已。再看看对手王欣语,她有点急了,张着大嘴,伸着胳膊,指着黑板,就是说不出话来。
第二个成语出来啦!图上有很多“窍”字,每个字上面还有一片云似的。我仔细琢磨,心里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窍”?然后我灵机一动,就赶紧数起数来,“1,2,3,4”“7个!”我大喊起来。然后我环顾四周,发现另一张张嘴也在嘟囔着“7”我这是差点把煮熟的鸭子放飞啊。我赶紧大喊:“七窍生烟!”“没错!”我又猜对啦!
虽然我在比赛中所向披靡,但还是有很多难题。有一张图片画着一颗心,还有数字1和8个零。我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还是猜不出。算了,成语猜不出可以记录语言来加分。我三步并两步冲上黑板,写上“抓耳挠腮”,这正准确地表现王欣语的表情和动作。最后老师公布了答案,原来是“一心一意”,那1后面的8个零就是一亿啊!我恍然大悟!
游戏很快结束了。最后的比分是19比13。我赢啦!我觉得这个游戏让我积累了很多的成语,而且我的脑洞又一次大开啊!
今天早上,我们在学校里玩了一个“看图猜成语”的游戏,大家都很期待。
老师给我们出的第一张图片非常明确,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是“举一反三”。当然,这只是开胃菜,我们也排好了队伍,蓄势待发——比赛才刚刚开始。
第二张图片里有一条小河,一个小男孩拿着一根大棒,仿佛要把河中的两只动物打晕。大家都陷入了思考:有的皱眉不语,眼神微微低沉;有的闭上眼睛,好像已经想到了答案;还有的急得上蹿下跳,脑中有答案的影子却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这时,我大声地抢答道:“是棒打鸳鸯!”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道:“不错,下一题!”
说是游戏,有表扬自然有惩罚。我们说错了不仅会受到惩罚,还会惹全班哄堂大笑。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调动气氛的方法。例如:图片上是一张嘴唇,一把,一条鲜红的舌头,和一把又尖又长的剑。有一个学生抢答道:“是口枪舌剑!”全场先是寂静无声,第二秒就迎来响亮的笑声,有人甚至眼泪都快要笑出来了。老师笑着说:“那是唇枪舌剑,哪是口枪舌剑!”他笑了一声,便讪讪地退了下去。
有时遇到我们都不知道的成语,老师就会为我们解答。有一张图片就十分刁难我们——一个“秦”字,一个“晋”字,之前连着一条婚礼用似的彩带。老师见我们都不知道,便开始解释:“这是‘秦晋之好’,讲的是古代的秦国与晋国有了联姻,握手和好。”我们这才恍然大悟。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唉,你们要多多学习,记住成语,以后必将学有所成。”我们一同点头答应:以后一定要认真学习,积累知识,充实。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学好语文对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来说是最起码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最重要的路径?
长期以来,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用下学生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到短期可以见效益的学科上。于是,语文这门需要长期付出,厚积薄发的学科自然就被渐渐冷落。加上繁重的作业致使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阅读教学的低效也磨灭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教学的实际看,必须立足于语文课堂,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增加学生课堂的阅读容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含义,简而言之即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这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尽管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十分丰富,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离不开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很重要的途径。
“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举行了课前美文欣赏活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接收优美的语言,经过大脑的加工后,对听到的美文进行评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语感。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了“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会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
有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注意:只要一提起意大利民族文化,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绘画;提起俄罗斯民族文化,人们就会想到普希金的、托尔斯泰的小说;提起日耳曼民族文化,就会想到歌德、海涅的诗歌、剧作和贝多芬的音乐……由此可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都有一批能经受得起时间考验、长久不衰的经典。丢掉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自身的悲哀,也是人类文化的损失。同理,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内容在与时俱进,加强时代性,满足社会实际需要(实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其经典性,提高课程的文化含量。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教育,当前我们的语文课程尤其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包括革命传统文化,也就是需要大力加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创造和发展。这是因为,在当今世界上,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一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可以反映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依附于语言文字得以继承和发展。所以民族文化就蕴涵于民族的语言文字之中,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其深厚的民族精神的积淀。它直接与民族感情相联系,构成了维系民族成员的心理纽带,是民族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既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既包括悠久的古代文化,也包括近代和现代文化;而且弘扬民族文化也不排斥外来的优秀文化,因为任何一个开放的民族,它的文化发展都离不开学习和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在语文学科,民族文化主要表现为民族的文字文化和语言文化。语言文化,内涵非常复杂,大致说来,就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精神遗产,具体表现为两种类别,即文学和典籍。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文学和典籍方面的修养,这是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但问题又在于人的文学方面的修养和典籍方面的修养是内隐的,不像人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外化的,对象化的,可以通过一个外在的表现来进行评价。也正是由于不易检测评价的原因,文学方面修养和典籍方面修养的培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不受重视。而旧有的应试教育体系和语文考试模式,更为“不考就不教不学”的功利主义不断滋长和蔓延推波助澜,它的直接负面作用就是导致学生少读经典,甚至不读经典。这对语文教育来说,真是致命的一击。
今天课上发生了一件不太可能发生的事,大橙子老师带我们玩了“看图猜成语”的游戏。
当他宣布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心里感觉不大对劲老师怎么可能会让我们玩游戏呢,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
游戏开始了,老师先用手抹了一下他那多油而又稀疏的头发。PPT上已经放出了第一个图片:一个人右手拿着刀把鸡***了,左手上拿着一个蛋。同学们都把手举了起来,有的人嘴里还喊着:“老师,点我!老师,点我!”我有点懵,头脑里浮现出一个成语***鸡儆猴。可是图片里没有猴子呀。我心里不停地默念着:***鸡***鸡但就在我冥思苦想之时,已经有人答出来了:“***鸡取卵!”当时,我觉得遗憾,但并不可惜,因为这个成语本来就是我没学过的。
紧接着,第二个成语开始了,图片上画着半个“事”字和两个“功”字。这令我一下子想到了成语事半功倍。我立马举起手来,当时几乎全班同学也都举起了手,有的人还拼命的把脚踮高,把手举高,全场一片沸腾。老师点到了我,我很激动:“是事半功倍。”“恭喜你,答对了!”
之后又出来几个特别简单的成语:对牛弹琴、拔苗助长、道听途说等等。但是最难的.成语还是最后一个。
图片上是这样画的,一本厚书的书脊上写了一个英语单词“book”,封面,写了“14”的数字。这让我发现了问题:之前我看到过一个谜题,是一本书上写着“book”和“11”,答案是“不可思议”。可是这个写的是“14”呀。老师就开始引导我们:“14分开怎么读?”“是一四。”大家抓耳挠腮还是想不出来,老师只好揭晓了答案不可一世。我们这才恍然大悟。
这堂课真有趣呀,不仅让我们积累了成语,还锻炼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是一篇论文写作,而不是一篇常规意义上的作文。严谨的概念辨析,专业的理论呈现,都使读者产生一种阅读论文、乃至教科书的错觉,会有一种膈应感。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借鉴本篇在对语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对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解读等重要观点的表述,这是理性思考的升华。但如果想写一篇得体宜人的作文,还应在观点之后,在文体选择、语言表达之上多加发挥。
漫步在我们这个城市,随处可见“欧郡豪庭”、“罗马花园”、“北欧小镇”、“奥古斯邦城堡”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洋名字。实际上这些小区与外国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毫不相干。开发商给小区起个响当当的洋名,无非是想抬高身价,暗示自己小区的环境好、档次高,潜意识中流露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崇洋心理。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中山窃糟”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中山国酿造的“千日之酒”闻名遐迩。有个在当地做官的鲁国人财迷心窍,偷了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酒浸泡,逢人便说是地道的中山酒。鲁国人都信以为真。终于有一天,那位店家闻名前来品尝,结果吐而笑曰:是予之糟液也。
我们城市里花里胡哨的洋名字,究其心理,不是崇洋,就是趋俗,甚至媚富。自认为沾上点洋气,“糟粕”就变成“精华”了。其实不然,这只能说明“肉食者鄙”。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完全可以用我们的民族文化起个很好听的名字。仅以号称北京老三大药铺的名字为例:同仁堂,同仁之名取自《易经》,意为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讲究的是一个济世的医德;鹤年堂取《淮南子》中“鹤年千岁,以极其游”之句,祈福之意境高远;千芝堂取“世有千芝,天下共登仁寿”之句,来自千芝堂留存老药目中的话,一样道出了对生命与道德的尊崇。其古风悠悠,文化与道义同在,经时间风雨淘洗而常新,魅力至今依然健在。
无论是酿酒,还是起名儿,我们都不该自欺欺人。“拿来”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有所取舍,要“求其方”,而不要“窃其糟”。否则,把无知当有趣,把糟粕当美酒,只会贻笑大方。
处处留心皆学问,世事洞明即文章。愿世人多一些鲁迅先生的“拿来”,少一些鲁国人的“窃糟”。这也是我在生活中学到的语文。
网友作文:
今天,我在学而思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带我们玩了一个游戏,叫看图猜成语。
我们先分成了两组,一组叫聪明队,一组叫智慧队。我属于聪明队的队员之一。
接着我们就进入了紧张的抢答中。刚开始我们队还遥遥领先,老师出示了一个不好猜的图片,我们都不会了,我们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有的向家长求助,有个查字典,最后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想出了答案。每个人都把手举得高高的,非常想让老师叫他回答。可老师叫的是智慧队的队员回答。自从老师提完这个问题以后,智慧队每个问题都能回答出来,渐渐地,他们和我们打平了。慢慢的,他们还比我们领先了好几分,我们有点灰心,又有点忐忑不安。后来我们队又追上了几分,他们只比我们领先一分了,正好也到了最后一题。我们又一次把手举得高高的,因为他们要是答对了就比我们领先两分而且胜出,要是我们答对了就能和他们打平,要是我们答对了就要输了。我为了不让我们队输,所以我也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叫了我,别的组的人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我很高兴,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就像一根弹簧把我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一样,特别的快,我答对了!我们组的队员们都长舒了一口气,因为这次比赛我们没有输。
我觉得这个游戏特别有意义,因为不但能学到知识,还能告诉我们要团结和坚持到底,真是一举两得!
除夕之夜,我们家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猜成语”迎新年活动。
活动开始了,妈妈在白板上写出了一道“9寸+1寸=1尺”的等式。“得寸进尺!”我和爸爸异口同声地说道。妈妈又写出了“1%”。“这不是百分之一吗?”,可惜妹妹的答案被妈妈否认了。“1%也就是从100里拿出一个,那应该是‘百里挑一’!”在一边的姐姐淡定的说道。接着妈妈在白板上写下一串数字:23456789。“缺一少十!”妹妹抢着说。“请写出它们。”妈妈要求道。很快“缺一少十”四个字就在白板上呈现了。我们笑得前仰后翻。我一边笑一边说道:“这串数字中确实是缺一少十,但猜成语时应该取‘一’和‘十’的谐音。”并在白板上写下了“缺衣少食”。
决赛开始了,妹妹自然被淘汰了。“3。5”出现在了白板上。“三五成群!”可怜的爸爸忽略了小数点,自然被淘汰了。“3。5既不是3也不是4,应该是‘不三不四’嘛!”我和姐姐一起说道。“终极PK赛最后一题。”妈妈激动地说着,并在白板上飞快地写下了一串数字:333555。“这才是三五成群!”,我还没来得及思考,姐姐就抢着说,她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数字猜成语”这活动既考验了我们的成语积累水平,也考验了我们的数学分析能力,真的很有趣味性!希望明年春节我们还能再玩一次!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