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的春天,叶还没有绿的时候,黄土依然惨淡的黄着,只是这片大地再也没有从新长出另一个春天的气力,裸露的树干,荒芜的农田,塞的满的发了霉的公社粮仓,看着自家碗里的观音土,4岁的蒹葭不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难道一切都这样了吗?
暮霭茫茫的早晨,蒹葭和大她十岁的姐姐垮着背篓去寻猪草,那是公社的猪,耽误不得。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早晨,蒹葭的爸爸吃完半碗观音土后再也没有醒来。十岁的姐姐搂着蒹葭哭的说不出话来,床上的妈妈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也在另一个月亮还没有升起的傍晚,静静的去了。
破败的草屋,冰凉的灶台,村主任赶走了公社的猪,蒹葭就这样每天依靠姐姐用公分换来的粮食,勉强的活着。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集体公社在群众沸沸扬扬的反对声中结束了,家里渐渐有了自己的粮食,乡里建起了小学,来了解放军老师,好心的舅舅让蒹葭和姐姐也去上了学,在课余之时,用割来的猪草去换粮食。日子渐渐有了生气,小小的蒹葭也学会了基本的\'算术和简单的生字。
在一个雾蒙蒙的寒夜,月亮勾出淡淡的晕,翠枝在月下秀出魅魅的影。随着一声狗叫,蒹葭出来小解,推开咯吱的木门,两双惊恐的眼在这淡淡的月色中似道闪电,凛冽的照着。一声惊愕,看着离去的解放军老师的背影,蒹葭看到了姐姐脸上的红晕。
一个月后,春天来了,这个春天迎春花很香,阳光却总是那么惨淡的照着,蒹葭的眸渐渐明媚起来,在这个傍水的村落,水墨般的炊烟,总是在这样一个个黎明渺渺升起,也在这样一个个黄昏中淡淡落下。
一季又一季,蒹葭以为这就是大人们说的宁静,也许这就是生活。
“跟我走吧。”这是蒹葭在这里听到的最后一句乡音。就这样,十四岁的蒹葭就跟着解放军老师和姐姐,在另一个惨白的清晨,离开了这里,离开了那茅屋旁馥郁的槐花。
一路的颠簸,蒹葭发现姐姐的眸如山前的水,越发潋滟。解放军老师的手一直拉着姐姐,就那样紧紧的拉着,如此坚定。老屋前的山如美人眉梢的痣一点,渐渐隐去了容颜,老屋前的水如玉箫上萦绕的翠带,也随着那潺潺的细语,随风飘向了远方。
灰黄的拖拉机,纷扰的人群,绿皮的火车,渐行渐远的翠色,渐行渐远的淅沥沥的霏雨。蒹葭不禁觉得被这愈来愈浓烈的干燥的风抽走了份秀气。
这里的苍穹蓝的空灵,水雄浑的厚重。在这座千年的古都里,解放军老师按照部队的安排,在这里安了家。蒹葭还是喜欢这里的,千年的城墙,朱红的城门,黛色的青砖,亭台雨榭中似看见武媚娘千年的朱颜,落窠的鸿雁,勒石的功勋,马革裹尸的古战场,霍去病的英颜,卫青的萧***,这里承载着荣耀和血迹。
从每个凛冽的清晨到黄昏,蒹葭在部队的工厂做着零工,一车车砖的装载,一车车砖的卸下,这就是蒹葭的工作。解放军老师在部队的安排下,在办公室里处理着一叠叠账单,一张张发票。
“蒹葭,叫我姐夫吧,不要再叫老师了。”当解放军老师把两张红色本子放在饭桌上的时候,姐姐高兴的僵滞了表情。看着姐姐和老师拥抱在一起,蒹葭看到了幸福,亦如一年前那晚在姐姐绯红的脸上洋溢着得幸福。
一衣红妆,一窗喜字,混浊的黄酒,西北的大饼,略显青寡的家常菜。姐姐的脸始终红盈盈,在一片片欢闹中,暮色渐渐升起,告别了白日的喧嚣,木门咯吱的关起,一切都变得安静,蒹葭在这夜的月光中,梦的笑出了声。
依然忙碌,挣得的工分尚可裹腹,日子就这样惨淡却恬然。在沥沥的雨夜,一声呱呱的啼哭,如春雷般炸破寂静。蒹葭看着皱巴巴的侄女,不忍用粗糙的手去碰他脸上的那抹粉红。在另一个飘雪的夜晚,蒹葭看到又一个小生命悄然来到这个世界,不禁想起母亲走的那个夜晚,夜色很沉,也如这个夜。
吃紧的粮食,蒹葭更加努力的工作,姐夫偶尔会不吃饭,姐姐的肩逐渐瘦削,两个孩子却以另一种姿态诠释着生命的成长。
一个昏暗的早晨,蒹葭折好母亲的手帕,掩进了自己的衣袖,她包好的衣物,决绝的离开了这里,姐姐哭了,姐夫无奈的叹了气,继续回去整理那泛黄的账本。蒹葭看着这里红漆的木门,熏黑的砖瓦,一如反顾的走了,难过的没有说出一句话。蒹葭想,也许自己应该也有个家吧,姐姐说那个人不错,只是远了点。
黄沙漫野,龟裂的土地,茫茫的远山没有一丝绿,窗外奔跑的羚羊追逐着生命的旋律。昏暗的黄飞舞在整个天气,蒹葭突然想起那水墨的村庄,那翠绿的菥蓂。
一个平凡的大他十岁的男子,一套还算规整的平房,几盆嫩绿的植物,这就是家。一袭红衣,几桌酒席,觥筹交错中,蒹葭心里没有半丝涟漪,这样的夜和一年前得夜没有区别,只是蒹葭以泛不出姐姐脸上那抹红晕。
一年后,蒹葭的大女儿出生了,丈夫对她不好,偶尔醉酒后的拳脚,偶尔的粗言恶语。不久,小儿子也出生了,现在,蒹葭已被叫做母亲。
在一个炽热的午后,蒹葭亦如以往在这里买家庭的用品,一道凛冽的光射过,蒹葭看见了那山前的翠带,看见了老屋前馥郁的白槐,看见了自己脸上的红晕。也看见了那道目光后的惊恐和局促。
不久,蒹葭亦然把那张绿色的本子放在了桌前,看了看熟睡的孩子毅然走出了家门,那个大他十岁的男人没有让他带走属于这个家的一丝一毫。
蒹葭走着,走过了暮色,走过了黄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有她的那份绯红,有她的那副水墨乡村,亦有他。在这里,蒹葭找到了真正的家,真正的水湄家乡。不久,另一个小生命出生,叫做水莲。粉嫩如脂,蒹葭看着,想起了第一次看见生命的诞生,仿佛看见了在水一方的白莲。
这样一年年过去,那个男子对她很好,生活淡淡的幸福着。
在一个这样的黄昏,没有红霞,没有风,蒹葭在屋前默默的踱着,从黄昏踱到了星子点点,踱到了暮霭茫茫。在这样的黎明,蒹葭仓皇的跑着,寻着,问着,最后在还是在那门前的黄砖地坐下,无力的流不出一滴泪水,那副属于江南的水墨画,那山前的翠带,那萦绕着烟气的双眸就这样永远的不知去向,亦如不知何时来到蒹葭的生命里。
一年,两年,三年……日子就这样漂白着生命,蒹葭和水莲在大西北的洪荒中默默的生活着。
“妈妈,爸爸在哪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解放军老师念给姐姐的诗句,蒹葭一直记得,一直记得。
雪夜。世界混沌。天地一派的死寂,有如一幅萧***的画。万径泯灭,无人交语,唯有寒风呼啸有如旁白。如此暗夜,残破木屋里,是谁在凝眉思索?体若寒冰,心犹不死,孤独又落漠。是谁的残年有如那风中的烛火,摇曳闪烁。又是谁在苦苦追问:这世间,还有谁人知我?除却这几卷残破诗书于枕畔默默呤哦。…
如此光景,有谁能相信这位倒卧于残榻之上,苟延残喘的老者,竟是名噪一世的仗剑诗人陆游?遥想当年: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到如今,却是功名梦断,独醉了余生,望秦关何处?流年又成虚度妒……唉,怎不教人嗟叹,这造化玩物,人何以堪!
伴随着破窗在风中悲泣,陆游的思绪起起伏伏,硝烟、剑光、狼毫、竹笺……在脑海中光怪交错,一时又忖起这段时间听到百姓们被遗弃而惨遭***戮的传言,不由的一阵悲愤,挣扎想要坐起挥毫,一泄胸愤,然而心有余而力难逮,稍微一动,换来的只是一阵猛似一阵的剧烈咳嗽。
住在隔壁一直未敢深睡的\'儿子陆子虞听见父亲痛苦的喘息,匆忙披着衣服跑来,将父亲缓缓扶起,轻抚其背,低声劝诫:父亲,何苦再纠结国事。您为国家百姓倾尽了心力,到头来却是如此凄惶,谁人来问?际遇如此,父亲还是放眼当下,好好保重身体,安度晚年吧!
陆游直视着儿子,语气凝重道:我儿,凡事都要以国家为重,无有国,安有家?男儿当世,就当报效朝廷,为民请命!只恨,我再也不能为国尽忠了……
陆子虞叹息一声,低头不语。
陆游看着窗外漆黑,忽然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那黑暗呀,它已恭候我多时了,我想我要去了”。陆子虞悲泣道:“父亲!”陆游看着儿子,笑意犹在,却有泪珠落下,他轻轻地说道:“儿啊,我知道人死之后万事皆空,但纵是死也心有不甘啊。为父此生最大的恨事就是没有等到国之大统的日子,北边的领土已被贼兵所占,尚未光复,遗憾啊……我儿,我命不久矣,尔等不必悲伤,来年朝廷定能驱逐残寇,收复江山,尔等在我祭日之时,一定不要忘记告诉为父江山一统的大好消息!”
陆子虞落泪不止:“父亲,您就放心吧,儿定会牢记您的话的……天已渐亮了,休息吧!”陆游紧紧拽着儿子的衣襟,轻轻的、一字一字的呤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寒风无情呼啸,世界仿似已经凝固,唯有一声悲鸣将之穿透。作为这悲怆世界唯一的亮光,那苦苦支撑了一夜的蜡烛,终于流完了它最后一滴眼泪,化作云烟飘散开去……
看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深有感触。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
故事的主人公保尔是一名革命战士,也是一名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年轻人,他也做过傻事、错事、犯过军纪,在生活中也有过失望和悔恨,在生命陷入绝境时,他也曾经想过自***。但是,保尔那钢铁般的精神,使他重新站了起来。无论保尔的病情有多么严重,他还是时时刻刻地想着党,都在学习、看书。为党出力,为党做一点事。后来,保尔的病复发,导致右脚瘫痪,双目失明。但他竟然写了一本书,这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是多么困难的事,但不幸的事发生了,稿件在邮递的时候丢失了,保尔很痛苦,但他没有恢心,又重新写了一遍,终于,他获得了成功。
而我们这些青少年,天天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幸福生活。经受不了一点困难,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可是谁又想过,保尔的生活非常艰辛,是我们这些平常人无法忍受的。
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每天早上必须要奶奶喊着才能起床。妈妈嘴里也不停地叫着“快点、快点”,学习总是漫不经心,写作业时总是粗心大意、拖拖拉拉。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上学四年了,还没有改过来。困难来临时我就只会退缩,就会选择逃避。我很佩服保尔,他面对那么多的挫折,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都战胜了,这都值得我去学习、去深思。我要学习保尔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快点改正这些缺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主要人物:保尔·柯察金
主要内容: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生在一个十分贫穷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苏联小男孩,但他坚强、自信,顽强地与命运抗争,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一次次战争和挫败之下,从一个在沙皇统治时代中的平凡少年成长为一名苏维政权里的优秀青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读后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
好词好句:聚精会神、黑黝黝、沉甸甸、慢腾腾、骨瘦如柴、咬牙切齿、生死关头、拳打脚踢、睡眼朦胧、心烦意乱、骂骂咧咧、眉飞色舞、忧心如焚、大祸临头、一塌糊涂、含含糊糊、翻来覆去。
高处,草地背后,是一片松林;低处,悬崖脚下,有一泓湖水。环绕着湖水的峭壁,投下阴影,使湖边的水面暗幽幽的`。
砰!有人放了一枪。接着,两群野狗厮打起来,扭成一团。女人全吓坏了,像猪崽似的尖声吼叫,四下奔逃。
副官帕利亚内查一枪打掉那只一千度的大灯泡。全场顿时漆黑。在咒骂声、吆喝声、尖叫声中,帕利亚内查活像一条泥鳅,从后门溜出去,直奔戈卢勃的司令部。
我的感悟:人不可能生下来就是天才,鸟也不可能在破壳而出之时就可以展翅高飞,甚至非常愚笨,但只要努力奋斗,就有可能成功。天才,不努力便是蠢才;蠢才,努力奋斗了,就有可能成为天才中的天才!我们也应该努力奋发起来了,像保尔·柯察金一样,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我是嗅着芦苇的清香长大的。
乡下孩子对它再熟悉不过了。家乡的春天总是如期而至。寒食节后,一场沥沥的小雨,唤醒了沉睡中的芦苇。它破土而出,嫩如柔荑。田畦上,水塘边,芦苇那青芜的苇杆,竖立风中,不卑不亢。采一根嫩嫩的芦芽含在口,如咀嚼着春天的味道。
芦苇,古称蒹葭。没有长穗的谓之“蒹”,初生的谓之“葭”。它的根,潜滋暗长,抱土缠绕;它的茎,节节拔高,挺直俊俏;它的叶,苗条俊秀,婀娜多娇。
盛夏时节,每根芦苇从秆到叶都是鲜绿的,绿得闪闪发亮,嫩得每片叶子都要滴出水来。临风摇曳,不倒不伏,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蒲草一般和芦苇结伴于水中,让人难以分辨哪是芦苇,哪是蒲草。颇有“我是我,似我非我”的味道。苇塘中有白鸟起伏于碧波之上,偶尔在苇间盘旋,扑棱棱飞走,叶尖摇曳,一幅轻淡的水墨画。
八九月份,芦苇开花了,一种沧桑的白色,在瑟瑟的秋风中摇摆。让人想起《琵琶行》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东汉经学家郑玄笺云:“蒹葭在众草之中,苍苍然彊盛。至白露凝戾为霜,则成而黄。”苇叶枯黄,其花扬雪,有一种凄美的悲壮,总会让人联想到硝烟和秋声,乃至荒凉。
芦花,是秋天第一场雪。芦花烂漫的时节,正值晚秋,草木萧疏,万艳同悲。那纷飞的芦絮,是秋天的葬礼。
芦苇美在诗词里。《诗经。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极尽婉转凄凉之美。余亚飞《咏芦苇》的“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写出芦苇朴素之美。谢逸《青玉案》中“芦花飘雪迷洲渚”,写出芦花流风回雪之美……
水中的芦苇有一种绝世独立的美。湖中没有芦苇,就像少女的眸子没有睫毛,少了神韵和灵动。世人说“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可惜谁也没有轻易地见到哪一株芦苇在墙头上苟活着。芦苇,属于浩瀚的湖水,属于苍凉的荒野,属于不知名的野鸟。
美好的环境才会造就美好的事物。
芦苇,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芦苇,在《诗经》的相思中兀立,在如烟的意境中迷离。
芦苇是北方的竹子。芦杆可用来造纸、编织、建筑等。芦花可以做笤帚,芦根还可以做中药。但总体上经济价值偏低,所以人为破坏极少,它的家族得以世代繁衍。如庄子所说的介于“有才于无才之间”,才能“得终其天年”。
芦苇的繁盛与它的守弱理念也是息息相关的。弱者一般都能屈能伸。 那易折的芦苇,一生中,每当风雨袭来,皆低下头去,疾风过后,便又重新挺立。它不与鲜花争宠,不与劲松攀绕,无欲、守柔、退让,自然,无为。亘古不变,在历史的硝烟中,以一种昂然的姿态,见证着世事变幻,沧海桑田。
芦苇喜水,故是智者。一根芦苇,应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的,无力的。也许芦苇深知自身之弱,它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就是一个家族,一个部落,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成林成海,风吹不断,浪打不倒。这时候,你一点也不会觉得芦苇弱小,倒是觉得它有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竹子是花中四君子,品格的象征,它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为画师手中不可或缺的题材。芦苇登不上大雅之堂,是粗劣鄙俗之物。班固在《汉书·中山靖王传》中有“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皇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元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芦苇的卑微可见一斑了。就是这种卑微,才得以持久。
帕斯卡尔是一位天才的哲人,他曾说:“人是一枝会思想的芦苇”。这是多么诗意而形象的比喻?人的生命如芦苇般脆弱,但因能低头沉思而坚韧……我们单薄得像一枝风中邂逅苦雨的芦花,可是无论如何,在浩渺无垠的宇宙空间,高贵的人总该比芦苇多一点思想和智慧。如果连思想也消弭、忘却,岂不连芦苇也不如了?
看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我深有感触。它是前苏联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他年幼家贫失学,做过小工,参加过红军打过仗,负过伤,后来双目失明,全身瘫痪。
理想,是一个人一生的向往和追求。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大海中一条无舵的小船,随波逐流;一个人有理想,然而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失败,甚至祸国殃民;一个人有理想,同时目标明确,就会对国家,民族,人类作出很大的贡献。保尔·柯察金的理想是:“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准确地说明了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一个人不应虚度年华,也不应碌碌无为,总应该为社会、为大家,甚至为你自己做一点儿事,哪怕是一点点,也不能虚度此生,这样才能算是“活着”。
俗话说得好:“一切皆有可能”。在保尔·柯察金写作的时候,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把这部作品写完,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贝多芬说过:“人应该扼住命运的咽喉!”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人不应该屈服于命运,应该奋斗终生,顽强拼搏。保尔·柯察金在他这一生不停奋斗、拼搏。在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保尔·柯察金永远不放弃,总为别人做事,而且为社会付出了很多。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可是谁又想过,保尔·柯察金生活非常艰辛,是平常人无法接受的。
现在的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所以,从现在起,我们都要学习保尔·柯察金这种勇敢、坚强不屈、永不放弃的精神。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