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供肌垛可艹玖讹雪番磨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谈骨气人人常说“行道之人不吃嗟来之食”这是骨气的体现,可我并不赞同。人理应有骨气,不向困难低头,可是骨气不能乱体现。
古来贤人文天祥,多么伟大的人啊,“富贵不能淫”可是最后还不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过他为了不背叛自己的国家,我还能理解。
可是贫者我就不懂了,你都快死的人了,别人的施舍为什么不要呢,别人不就是横了点儿吗,再说你自己的处境已经是如此的不堪了。
过分重视骨气骨气等于爱面子,如果在面子和生命中间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我想这样的问题应该不需要回答,因为谁都会选择生命。
就算你怕你吃了别人的东西,被别人利用,那起码你先要把自身问题解决了,你再去报恩,到时别人要你做坏事,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干,到那时你自***也行啊,那才叫骨气。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那么多年。到最后东山再起,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他才算的上是有骨气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我此时语重心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要能屈能伸。
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立世界之林而不倒,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即骨气。
徐悲鸿曾今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骨气,骨气是一个人可以在他人面前堂堂正正刚正不阿地挺胸抬头的资本。我们中华民族上至尧舜下至当今,从不乏有骨气的仁人志士。
中国人的骨气,体现在不屈于外侵,忠于自己的民族。古有“识时务者为俊杰”多少人打着如此的幌子,在国家危难之际,弃国而去,另择所谓明君。然也不缺一些矢志不渝坚贞不屈的有骨气的中国人。明末明家黄道周,不受清朝高官利诱,至死也未屈服于满族,用人生书写了“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皇恩浩大,未曾报国反成仇”的千古名句。他们的骨气,不再单单属于自己更是象征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气节,不凌的骨气。
中国人的骨气,也体现在不附权贵,对人格的尊重。东晋时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绝然地罢官回乡,绝不肯对乡里巴人颔首低眉。他便是有骨气的。不愿只为生活而降低自己的人格,敛起自己的骨气。现在,在平等的关系下,仍有人一味攀权附贵,早将自己的骨气抛弃了,仍至放弃了人格,与陶渊明相比,他们的屈服是屈辱的,可耻的,更是没骨气的。
中国人的骨气,还体现在不违与灵魂,对国格的维护。骨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便是一个国家整体的气节的体现。广州的孙天帅。为了自己的骨气,更为了国家的国格,宁愿放弃自己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也要坚决拒绝向韩国女老板下跪。他的行为,便不知是只滞与个人的骨气,更是提升了整个中国的高度,从而体现了所有中国人的坚贞的骨气。
两千年前,孟子有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两千年来,作为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总是在不同的时代已不同的方式体现着中国的相同的骨气,让世界上所有人都看到——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