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人物,提起笔来,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写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其实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写活、写真,最重要的是写出他的个性来。比如鲁迅《故乡》:“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文中作者对杨二嫂从头到脚进行了描写,却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浮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样的肖像描写,不但做到了“神似”,还为情节增添了不少新颖和情趣。
苏州有一种比较特别水果,它皮薄肉厚,鲜甜爽口,肉的外面包着一层薄薄的`黄“外衣”,它的形状呈球形。
哈哈!你一定猜到这是什么水果了吧,那就是苏州有名的特产:白沙枇杷。白沙枇杷产于苏州的东山和西山,一到初夏时节,枇杷树上挂满了黄色的枇杷。枇杷先是青颜色的,随后变成黄色的,从远处看,就像一盏盏黄色的小灯笼,挂在枇杷树上。没有熟透的枇杷吃起来又酸又甜,熟透了枇杷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想吃。
有一次,妈妈买了很多的白沙枇杷,我连蹦带跳地跑过去,抓起一个,剥去它的“外衣”,顿时,一股枇杷的清香钻进了我的鼻子,我闭上眼睛,享受着枇杷的清香,然后往枇杷上咬了一大口,啊!枇杷真甜。
我爱这皮薄肉厚,鲜甜爽口的白沙枇杷。
今天我早早的起床,因为我要去塘栖采枇杷。我非常激动,所以七点我就开始催妈妈快点起床。九点我和同学出发了,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
我们下了车,跟着农民伯伯来到了枇杷园,看着一个个成熟的枇杷挂在枝头,我看得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地跑上前去,摘下几个枇杷尝了一尝,真甜。妈妈告诉我一个秘密,她说有阳光照到的地方枇杷才是最甜的。这边不仅有枇杷,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比如一只蟾蜍进入了我的视线,我用一根木棍去弄它,它一下子跳进水沟逃走了。我们在林子里面快活象一只小鸟。
到了中午我们又去农民伯伯家里吃农家饭,吃完饭就结束了今天的活动。我不会忘记和同学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简洁地说,就是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细节细小,却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读过《儒林外史》的人,可能对严监生临死时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闭目归天的细节记忆犹新吧。他看见屋里的灯盏里燃着两根灯草,心疼费油,放不下心,闭不上眼。只到他小老婆走过去挑掉了一根灯草时,悭吝鬼才“点一点头,把头垂下,顿时就没了气。”这个艺术形象的不朽魅力,不能不说得力于入木三分的细节描写。人上一百,种种色色,要使笔下的“他”有别于任何一个另外的“他”,请突出“他”独有的个性化细节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