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浓于水的感情,不用甜言蜜语来维持,只需要相互之间的尊重。?
(一)泄密
母亲的眼中藏满了猜疑,仿佛想从我眼神读出什么,茶几上放着一条黑色长裙。
“说,哪儿来的?”母亲的眼神仿佛告诉我,只要我一说谎她全都知道。
“笔友送的。”
“男的还是女的?”
“他在信上说他是男的。”
母亲的眼神中带着无法掩饰的愤怒,但她绝不会打骂人,即使在我这样一个女儿面前,她仍保持着一如往常的高雅。
“你自己想清楚,你可玩不起。”
我讨厌母亲这眼神,将这一切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眼神。愤怒使我失去了理智,轻柔的布料在我手中变成了两半,我回到房中,反锁上门,这才流下了忍了许久的眼泪。
母亲呀!你为什么不尊重我?
(二)冷战
吃饭了!”母亲在叫我。
我走出房门,冷着脸吃着饭,什么味道我完全感觉不到,只是机械地动作着。
吃完了,我起身走回房间,母亲似乎想说什么,但她什么也没说,不经意的一眼,我似乎看见她在用手擦着什么……
冷战持续了一个星期。
母亲呀!我多么渴求你的尊重!
(三)融化
我打开房门,外面放了一个方方的盒子。
我惊呆了,里面是那条黑色长裙,还有一张卡片,上面有一行我再熟悉不过的字迹:原谅我。
夜晚我抱着枕头来到了母亲的房间,我知道她没有睡,尽管在别人面前她总保持女强人的样子,但在夜晚,她会一个人看着父亲的照片流泪,我知道。
我抱着她,什么都没说,但我似乎感觉心里什么东西裂了,变暖了……我明白,我们的心合在了一起……
母亲呀,谢谢你的尊重!
只要我尊重她,她也尊重我,这份幸福,这份感情永远不变!对吧?母亲。
当我们走在干净、宽敞的街上时,当你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时,你是否想过这舒适、优美环境的创造者呢?这一切,都是环卫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她就是我最尊敬的人——城市美容师。
记得那时刚刚过完年,我嚼着糖果走在大街上,看到许多家庭都把凋谢的年花扔出家门外,霎时间,一盆盆凋谢的花摆在我们小镇的马路旁,显得格外刺眼。这时候,我们的环卫工人开始忙碌了,他们开来卡车,戴上手套,两个环卫工人把影响我们小镇容貌的残花败柳统统除掉。
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注意其中一个身材瘦小,看起来并不是本地人的阿姨,她干活特别地卖力,别看她瘦骨嶙峋,搬起花盆来可是不遗余力。“啊!”那位阿姨突然尖叫了一声,好像是被一些有刺的年花刺伤了手臂。我心里想:“她被刺伤了,应该就不搬花了,看她那么瘦,休息一下也好,可是就是苦了她的那个同伴。”可是事情出乎了我的意料,那位阿姨用衣服抹了抹伤口,操着浓重的外地口音对她的同伴说:“没关系的,只是刺了一下,没什么大不了,我可不能占了你的便宜呀!”“可是……”“不要可是的了,”她打断了同伴的话“快点干活吧!”
我听了这些话,心里感慨万分:“这位阿姨相貌看似平凡,可是我看见了她那出众美丽的心灵,她能做到不占别人的便宜,我真敬佩她!”看着他们几经辛苦,把镇面打扫的干干净净。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对那位不知名的清洁工阿姨肃然起敬,虽然她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她那种不占别人便宜的高尚品质永远留在我心中,值得我永远地尊敬她。
仪式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意义在于当我们进行一些仪式时,它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悠然的古意,知道自己是一个有根之人。柳永的《抛球乐》言道“乍疏雨,洗清明。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竟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清明的祭拜祖先的仪式一直传承到了今天。不少人即便在春节由于繁忙难以与家人团聚,但在清明节不管怎样都有以祭扫的名义回到故乡,回到亲人的身旁,团聚于先辈的墓前。正是这古老而悠远的仪式,揭示出“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特质:反哺与感恩。倘若没有或除去这些庄严的感恩之行的仪式,民族精神,宗族观念也无法得到延续。所有的家规、家训、家风通过祭奠的仪式被重新传承,仪式承载的不仅是简单的几个动作,而是历经数千年厚重的人文情怀,是一种在快速运转利益优先的社会中对生命本源和自然状态的.回溯的难能可贵的传承之美。
仪式像一条没有尽头的轨道,若以时代步伐的加快,生活节奏时间紧张为理由而舍去,那我们也将“脱轨车翻人亡”。《乱世佳人》里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一个文明是随风而飘的,最终是要飘散的;一个人的命运是随风飘散的,最终也会飘散的。其实又岂止是一个文明的飘散,随着文明飘散的,是无数个生命个体,一代人,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仪式也在历史长河中随风飘散,倘若我们仍要人为地将其除去,那终有一天,所有的仪式都会被我们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而自私、功利地除去,最终,我们也将成为无根之人。《乱世佳人》里,不同于所谓“独立勇敢”地抛弃母亲的教导和宗教信仰的斯嘉丽,梅兰妮在文明仪式消逝面前,包容着开始新生活的人给予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却又深深地把过去的仪式的精华烙在心里。毕竟,我们仍不算处于乱世,我们更无理由白白地除去珍贵的仪式,只关注眼前的表象,这无疑是愚昧的选择。
仪式当中自然有束缚思想,蒙蔽理性的糟粕,理应除去。但即使如此,它们也都是真实而鲜活地存在过我们的文明之中,反思其不足之余,我们更应该珍惜对美的仪式的心怀感恩地传承。
托尔维克曾言;“当过去不再照耀未来,人得心灵就会荡然地游荡。”一个人对于仪式地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一生是否能够拥有一种丰厚的蕴味,而非急匆匆地一味向前,徒留飘零之感。
表示议论思维的说法,先秦多用单个汉字,议、论、辩、述、说,偶尔也用两个汉字的,议论、论述、论说、讨论、辩论、论辩。近代引进西方逻辑之后,才有论点、论据、论证等等系统性的表述。
现代汉语关于议论思维的说法,已经受到形式逻辑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当西方学界反对理性主义,试图摆脱形式逻辑的羁绊而提出非形式逻辑的时候,现代汉语反而显得无所适从了,虽然众人的日常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并不严谨。
幸好人类的论证思想是相通的,示—告—断,这个论述思维程序也是可以有相应表述的:
观念—问题—观点(道理)
观念—论域—论点—论证(讲道理)
一个人静思默想,根据自己的观念,针对问题产生看法,形成观点,这就构成一种道理。在没有吭声之前,道理就静默在脑子里,旁人不知道。王充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文章尚未写出来,还隐藏在内心的时候,就好比美玉隐藏在石头里,珍珠蕴藏在鱼腹中一样,不为人所知。
要是这个人说,我发表一下我的观点,那就进入讲道理的状态。实际的问题情境于是转化为讨论的场域,称为论域,同样由观念引领,就论域里的问题产生看法,因为要表达出来加以讨论,所以这种看法就由观点变为论点,然后展开论证,这就是讲道理所蕴含的内在机制。
道理和讲道理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内在思维特征相同,外在表现形式不同,讲道理需要把内在思维用论述话语表达出来。
由观念出发,对具体问题形成看法,然后加以论述,一切都有序展开,王充有一个生动的说法:及出荴露(敷陈表露),犹玉剖珠出乎!烂若天文之照,顺若地理之晓,嫌疑隐微,尽可名处。且名白,事自定也(《自纪》)。等到文章一经出于胸中展露在外,就如同美玉从石头里剖出珍珠从鱼腹中取出一样了!它的光辉像天上的日月星辰一般灿烂,条理像地上的山脉河流一样清楚,凡是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全都能说得清清楚楚,况且事物的名目一旦表示清楚了,所论述的事情也就确定无疑了。
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很多人来说,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其最终学历,以后读专著写论文,都是在此基础上的自我摸索。而高中议论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恰恰是对观念的塑形作用缺少足够的认识。
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用一个明确的判断句说出自己的观点,再从观点追索其背后的观念,此时的观念总是以评判标准的姿态出现的,相对比较容易把握。组织辩论是比较好的具体方式,双方针锋相对的观点,更易凸显深藏的观念。
从观念出发,论证的程序变得清晰可见,接下来《理》要对论证的展开机制进行讨论。
在这个社会生活,我们必须尊重别人。尊重是人基本的美德。其实这所有人都知道。只是我们所了解的尊重,只是一种表面上的态度。其实真正的尊重,是在舍弃自己而为他人的一种无私。有些时候,你会觉得你从未发现,尊重其实是一种美,而不仅仅是美德。它可以温暖你心中的那份僵持。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美国印第安保护区有个原始部落,在集会时有一个规定,就是得赤身裸体地一起活动。这个特别的风俗,让他们饱受外人的白眼与嘲笑,但即使如此,他们仍然不愿意改变这个传统。有一年,这个原始部落不幸发生瘟疫,全部的族人几乎都被感染。于是,他们决定到邻近的城镇里,邀请一位当地有名的医生前来帮助他们治病。然而,这位医生一想到他们的传统,便感到相当为难,但是,看着跪在地上的求助者,医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不断地被激起,最终他还是勉为其难答应了。为了迎接医生的到来,原始部落的族人们紧急开会决议,为了尊重这位名医,他们决定破例穿上衣服。所以,这天所有人都特别穿上了衣服,有的人甚至打上了领带,聚集在教堂里,等待医生的到来。悠扬的钟声响起,医生缓缓地走了进来,然而眼前的情景,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愣住了,这也包括医生本人。因为,老医生背着沉重的医疗器材走进来时,身上居然一丝不挂!
我看着这个故事,心里是说不出的感动。其实,尊重,它是一种心灵的虔诚。人人之间有了尊重,世事都会变得明了。或许人人之间就会少了争吵,多几分和谐。或许战争就会少了许多。
有多少人会为了别人,而放弃自己的习惯。又有多少人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替他人着想。
其实世上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在爱着这个世界,请不要让他们失望或者是对世界丧失了原来那股信任。他们的心里,有种爱,叫做尊重。请不要让这种爱消失。我们可以试着去相信,人心都是美的。
不知道有谁说过,世界上最黑暗的角落是人的心灵。那么,有一盏灯,可以将它点亮。那盏灯,叫做尊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