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人,他热爱蓝天,热爱飞行;他团结友爱,情意深重;他果敢坚定,敢作敢当;他勇往直前,全力御敌。他是谁?他就是爱国主义影片《歼十出击》中的主人公——岳天龙。
岳天龙是空军903师师长。他飞行技术过硬,带领903师共同抵御外来入侵的敌机。在一次演讲中,他这样说:“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我们的歼十战机,核潜艇都不比别人差!”这句话深深地鼓舞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他的副师长印双虎虽直爽,但两人一直在暗地里较劲。对于印副师长,岳师长总是怀着宽容的态度,强烈地推荐提拔印双虎。他这种海纳百川,不斤斤计较的胸怀,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最让我难忘的是岳师长在空中练习“眼镜蛇机动”的特技飞行动作时,引挚突然发生故障。印副师长下令返回,可印师长仍坚持练习。突然,引挚熄火,歼十战机急速下降。在这危难关头,印双虎命令岳师长跳伞,岳师长为了保全战机,减少国家损失,毅然决定作最后的尝试。最终,飞机平安降落。大家紧缩的心才放了下来。又有几个人,能到飞行员爱机如命的心情?这一次,岳师长凭借他不畏一切的勇气,在中国、在世界飞行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看到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每一次,想和同学一起聊天,但又望而却步,只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每一次,老师提问,一紧张便什么也忘记了,只有过后一次又一次的悔恨;每一次组织活动,我始终不敢举起自己的手;每一次被误解,我也总是不敢向别人解释。自己缺少的,不正是一份岳师长般过人的勇气吗?
每个人的心里,都深藏一份勇气,如果可以拿出来,面对一切困难,任何人都可以实现一个个的不可能!
相信自己吧!今天,用勇气面对困难;明天,用勇气为祖国增光添彩!
让勇气伴我们飞翔!
今天,我们七年级全体同学在操场观看了《歼十出击》这部电影,我有了很深的感触。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名叫岳天龙的空军师长与副师长印双虎之间所发生的故事,他们由竞争对手变成生死战友,最后成为手足情深的兄弟,还一同扛起了保卫祖国领空的光荣任务,顺利完成了演习。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心中的自豪感情不自禁地流露了出来,我看到了我们国家空军的伟大,看到了空军飞行员高超的技艺,看到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看到了他们的大无畏,看到了……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师长岳天龙向副师长印双虎学习“眼镜蛇机动”的招式时,他的飞机进入“螺旋状态”,飞机失控“空中停车”,在即将机毁人亡时,岳天龙凭借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迫降。面对挫折,他不改初衷,继续从难从严苦练,终于完成“眼镜蛇机动”动作,并发挥成更加高难度高风险的战术动作,被印天虎戏称为“岳氏猛龙出击”。
我想:在最危急的时刻,岳天龙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战机,面对困难和挫折迎难而上,最终胜利完成了演习和保卫祖国领空的光荣任务,无愧于中国军人的神圣使命。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我们拥有的是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面对学习上的暂时困难、挫折,我们很多人恰恰缺乏像空军飞行员那样的勇敢和坚持,甚至出现逃学与厌学的念头,想想是多么不应该呀!倘若我们是空军飞行员,学习便是我们的战机,在任何时刻都不能丢掉它,要像空军飞行员那样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将学习这架战机飞得更高、更远,不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让我们永记歼十飞行员的精神,树立远大的志向,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穿越硝烟的歌声》是一部视角独特、风格鲜明的抗战题材电影,与时下大热的青春片相比,《穿越硝烟的歌声》表现的革命青春更具崇高情怀。影片中,那些耳熟能详的音乐家们,以青年的面容出现在我们眼前:贺绿汀、聂耳……其时不过20多岁,诚可谓锐气逼人、气宇轩昂,在民族危亡时刻,他们毅然决然投身抗战洪流,让青春在抗日烽火中得到洗礼,让我于“爱国主义”精神之中,觅到了一重别样的青春内涵。
若问那时的青春是什么颜色的,大家一定会说——红色,青年音乐家们用热血和赤诚为祖国奉献了火红的青春。那么在和平安宁的今天,青春的颜色是否随之发生了变化?在人生的画布上,你为青春添上了怎样的色彩?
我觉得当代的青春应该以蓝色为底,孕育梦想,厚积薄发,期待展翅高飞。房子、车子、票子固然重要,但别忘了人不能脱离时代存在,不能脱离国家和民族存在,人的成才成长,恰在于在参与、推动时代进步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单纯是以利己的“精算”谋划个人的名利占有。台湾作家九把刀曾说:“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价值。”那无数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恰恰是中国的未来。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有梦想、有追求、有勇气、有坚守的青年一代。
《穿越硝烟的歌声》中众多人物形象都比较出彩,他们甘洒热血、力挽狂澜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彰显了时代召唤下进步青年的集体成长历程。其实革命青年和当代青年的`青春一样,充满奋斗,也充满自由奔放。这个奋斗和自由奔放,都与国家息息相关。正如歌中所唱:“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心系国家,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对谁都并不抽象。不管每个人的力量或大或小,脚步或快或慢,心系国家,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青年人才能因这梦想的共振而更有激情,更具力量,更具使命感和成就感。
现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网络来蛊惑年轻人,把国家现状与前途说得十分不堪,把“爱国主义”污名化,消解着青年人为祖国奋发图强的信心。“让一个国家变得前途迷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的青少年失去了对祖国的期盼。”试想一下,倘若一个国家的下一代都不再相信自己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又怎么能焕发出强大的力量呢?青春期的迷惘与热望,与时代的前进、变革与激荡息息相关,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国家的影响,应该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精神资源,一个精神图腾。如果没有爱国这样的精神积淀,青春的底色将会黯然无光。
今天的青年,其实一样适逢伟大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为了这个梦想,一代代先辈付出太多的鲜血、生命和汗水。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新一代青年手中,“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历史大潮正赋予青年发展的无限可能,在国家和时代前进的轨迹中嵌进自己坚实的步履,让“穿越硝烟的歌声”在新时代唱响最强音,是每一个新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当无数朝气蓬勃的青春浪花汇聚在一起,必将汇成前进的洪流,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荣,助推青春中国在圆梦路上不断抵达新的高度!
那年的秋天,是一生中最金黄,灿烂的季节。他早已攀爬上山顶,俯视世间,立于天地之间。我气喘嘘嘘的怕了上来,干嘛那么快,我费了很大劲啊!他依然在看山下风景,淡淡的说:知道了。夕阳斜晖照在他身上,仿佛镀了一层闪烁的铂金。我没有说话,也静静的看着他,他抿了抿唇后,眼光变得更凛冽了,露出一种坚定。我低下头来,看着脚尖。我我听说什么没什么了,下去吧,这里冷。努力的挤出一个笑容。是的,我听妈妈说他已经申请了国外留学那年秋天麦穗都金黄的灿烂。
那年的冬天,冬天的风总是那么冷,心却如此暖和。这天是这个学期的最后一天了,喜悦的心情是有的,但被不舍给吞噬了。铃一阵铃声为着学期画上完美的句号。而我还默默地趴在桌子上久久未离。一阵薄荷清香袭来:怎么还不回去?寂静怎么啦?还是寂静走吧,要关门了。仍然寂静突然间,桌子上多了一盒东西,终于好奇的抬起头来,对上他那明澈的眼睛。是什么?哈!你猜!杂果味软糖咦?白了他一眼老套数。那年那盒糖果温暖了寒冬。
那年的最后一天,他走了。那年,2011。
那痛苦的记忆忘不了,为何你还来拨动我的心跳。说过要忘了你,但心犹在,终难忘。
麦德林是名美国海军中尉,代号“独行侠”。他的父亲是个战功显赫的老飞行员,也是他心中不可动摇的偶像。一次,他与同是海军军官的古斯一起被派到专门用于训练顶级战机师的“蓝天利剑”训练基地接受最严格的训练。在第一堂训练课上,麦德林的训练并不顺利,他在空中总是惊慌失措,教官对他的成绩一直不满意。他在一堂教学课上的有意刁难使女教官查丽陷入难堪,俩人之间产生了分歧与隔阂。
在他们在进行“蓝天利剑”毕业前的一次训练时,他与搭档古斯由于引擎失灵,两人被迫跳伞,古斯不幸牺牲,这使本已整天不悦的麦德林更为痛苦,甚至想要离开“蓝天利剑”,放弃自己的梦。这时,与父亲曾是战友的.教官麦卡鼓励麦德林,不论环境如何,优秀的飞行员都不会被吓倒的,并以其父的事迹教他不要气馁。查丽也来鼓励他要有雄心,力争成为优秀的飞行员。
毕业典礼时,麦德林他们被带到印度洋上进行实弹训练,此时有人还不想与麦德林合作。刚上云霄的麦德林自己也因想起已死的搭档古斯而战绩不佳,甚至离开战场。终于,他还是找回了信心,振作起来,与队友全歼敌机而归……
看完这篇电影,我陷入了沉思。主人公几经沉沦,终于实现了梦想,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是的,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不应该被困难吓倒!
还记得在看电影前不久,我闲着没事把家里的一台落地电风扇拆散了,好好的一台落地扇拆得只剩下了一堆零部件和螺丝,两个和在一起的零件都没有。可当妈妈让我把它们再装起来时,早已忘记各个零件所在的位置,又要怎么装上去呢?总不能一个一个试吧!于是我只好以装上也不能用为由,偷工减料磨洋工,害得老妈说我是遇见困难就退缩,管拆不管修……
当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为他百折不挠的精神而感动,为麦德林的成功而感到高兴,同时,也为了我遇见困难就退缩感到很羞愧。我开始后悔,为了我在困难前低头,我决心改正,正如那句话所说:不论环境如何,我们都不应该被吓倒!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
《穿越硝烟的歌声》是一部视角独特、风格鲜明的抗战题材电影。影片突破了以往作品从政治和军事角度切入抗日战争的惯常做法,将目光聚焦于投身抗战的文化精英,讲述了音乐家贺绿汀青年时期创作《游击队歌》等抗战歌曲,以音乐为武器进行救亡的革命往事,从艺术家的个人成长折射出全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
影片以贺绿汀创作《游击队歌》的传奇经历为轴,将镜头聚焦在贺绿汀的青年时代,并根据时空变化将故事分为三个段落:一是上海阶段,贺绿汀在音乐界声名鹊起,凭借《牧童短笛》蜚声国际,后投身影坛创作了《四季歌》《天涯歌女》等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并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与日本琴王“斗艺”,塑造了一个富有爱国热情的青年艺术家形象。二是抗战爆发后,贺绿汀放弃优渥的生活,告别妻女,同师友参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延安途中遭遇日军轰炸。在食物短缺、生活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演出,这是贺绿汀革命意志成长的阶段。三是到达山西临汾根据地之后,贺绿汀被游击队抗战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创作了战歌《游击队歌》,歌曲广泛传唱,产生了很大影响,终成“红色经典”。
通过时空转换,影片表现了贺绿汀“音乐要从民间来”这一创作思想的不断深化,展现了一个文艺青年成长为文艺战士的蜕变过程。影片中众多人物形象都较为出彩,他们在民族危亡时刻毅然决然投身抗战洪流,让青春在抗日烽火中得到洗礼,彰显了时代召唤下进步青年的集体成长历程。从这个角度讲,《穿越硝烟的歌声》不仅是一部抗战题材电影,也是一部诗意化的青春片,体现了创作者将革命精神、爱国情怀和崇高理想与当下年轻观众对接的努力。
观看这部影片,也能感受到创作者风格化表达的艺术功力。电影用心挖掘题材的独特性,充分运用音乐元素进行主题表达,将《游击队歌》中乐观的节奏转化为电影中激昂的抗敌精神,渲染了全民抗战的历史氛围。影片还采用大量贺绿汀的早期音乐作品,通过《牧童短笛》《摇篮曲》写出初到上海的明快,《四季歌》和《天涯歌女》则是家国遭难时的哀吟,再到轻快乐观的《游击队歌》鼓舞士气,音乐运用与情节推进相得益彰,赋予了该片独特的文艺气质,让观众从熟悉的歌声中回到激荡人心的抗战年代。电影音乐的巧妙使用,还有效地促成了人物形象塑造。其中《天涯歌女》的多次变奏更是呼应不同空间中人物的心境转折。此外,影片剪辑紧凑流畅,贺绿汀挺身而出代替张一凡与日本琴师“斗艺”的场景,动作性剪辑将文人斗琴拍出了剑客对决般的快感与气势。
《穿越硝烟的歌声》表达的是艺术与时代的共振、与人民的交融,影片中青年们甘洒热血、力挽狂澜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是应该得到传承光大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下中国电影应当努力开掘的文化资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