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似乎过得特别快,一眨眼的功夫,就又要上学了。开学我既期待又不喜欢,期待是因为我想看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又有什么新的变化,不喜欢是因为不能睡懒觉了,而且得随时预防“火山爆发”。
2月27日,开学的日子到了,我这个“小大人”背起书包,却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书包里明明装满了作业,为什么背着书包的感觉这么轻,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感觉。也许是我长大了吧,我这样说着,还是不放心的翻着书包,仔细检查有没有漏装的东西。
到了学校,老师以她惯有的.笑容迎接我们。在教室坐定之后,老师说:“下来我们选各小组组长。”自从开展271教学模式后,辅导同学学习和组内一切事物的担子就都落在了组长身上,所以组长的人选非常重要。大多数同学都不愿干这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都静静地坐。而我却勇敢地举起了手,因为我想要一个人——马超。和马超谈话,很有收获。他回答问题很积极,可以帮助我调动其他组员的情绪。有些同学见我举起了手,也相继举起了手,不巧的是,马超也举起了手,加上我刚好七个人,一人一个组。我着急了,我想要马超,可他却想当组长。
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老师说:“谁如果不服,可以向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发起挑战!”结果,两位同学被挑战了下去,其中一位就是马超。老师倒计时了:“还有没有了,没有可就定下了。”这时,两位男同胞雄纠纠气昂昂地走向讲台,挑战的对象都是肖杰,这使我们男同胞十分兴奋和骄傲,但遗憾的是,两位男同胞还是不敌这位铁齿铜牙、细心能干地女中豪杰——肖杰,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地败下阵来。
接下来是组长选同学,分abc三类。挑选刚开始,平时的好朋友就都向我蜂拥而至,这下可好,要谁不要谁,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中,我想都留下,可又不允许。最后,我干脆横下一条心,只要留下马超就行。老师对我们组的同学说:“其他组要谁,谁就无条件地走。”说走就走了,刚开始人数最多的组现在只有三个人了,好在马超没走,我正暗自庆幸,他可是我千拉万拽才留住的。谁知半路里***出个程咬金——肖杰那个组就要马超,老师偏偏就点头同意了。我顿时无语,原来那么多的精英,顷刻间就剩下我和叶子尧了,老师又给我加了一个人。就这样,我们组成了人数最少的组。
虽然我的愿望落空了,但我一定会带着我的组员在各方面争先创优,让弃我而去的朋友都吃后悔药去吧!
“这饼真好吃!”“ 山楂味道怎么样?”“……”看到这里,大家不禁会问:“你们是在开宴会吗 ?”不,这是在通往龙岩市永定县土楼风景旅游区的路上。那天,天公作美,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开开心心的出发了。约莫过了两个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永定土楼旅游风景区。
我们先爬上一个小山坡,朝下看土楼的全貌。哇!真像一个个分散的古铜钱呀!我不禁发出一声感叹。此时,我迫不及待地下山,想亲眼目睹一下土楼内部的雄伟壮丽。
我们参观了许多土楼,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土楼王子——振成楼了。他为何享有土楼王子的美称,且听我慢慢道来。
振成楼建于1912年,占地约5000平方米,分内外两圈。外圈四层,每层48间,按八卦图形设计,每卦六间,一梯楼为一单元。看到这里,我心想:当时人们的智慧可真是无穷无尽啊,竟能做出这般雄伟完美的楼房来!而且,你看,他还在1986年4月美国举行的建筑模型展览会上,与长城、雍和宫共同闻名于世。再次回顾土楼,瞧,他圆形中的舞台前有4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是如此的雄伟壮观!
望着眼前这巧夺天工之作,我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自豪感: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我们的人民多么聪慧啊!
今天,我和外公、外婆、妈妈来到了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去看土楼。永定县是福建省拥有土楼最多的县,据说永定县大约有20000多座土楼。
土楼的形状主要有圆形、方形、五凤形,另外还有椭圆形、八卦形、半月形、交椅形等等。所有的土楼都是用夯土和石头建成的,不费一砖一钉。所有的土楼,一楼都是灶间,是做饭、用餐和会客的地方;二层则是禾仓,放置各种谷物和农具杂物;三楼以上是卧室,才对外开一孔小窗。所有房间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由一条畅通无阻的走廊把它们连成一个整齐的圆环,或者一个巨大的“口”字。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去了“土楼王”承启楼所在的高头镇高北村。
我们来到了承启楼楼前,楼门上贴着一副,也是承启楼的祖训:“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取对联首字,得名承启楼。承启楼是高头楼群中最著名的,是至今住人最多的土楼,最多时有600多人,现在还住着300多人。承启楼也很庞大,占地5376平方米,直径73米,外墙周长229米,走进楼门厅,发现三环主楼层层叠套,中心位置耸立着一座主堂。承启楼外环楼四层,每层72个房间,第二环两层,每层40个房间,第三环是单层,有32个房间,中心是祖堂。有首顺口溜来形容承启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尽沧桑三百年。”
我们离开了承启楼,又去了深远楼、五云楼、世泽楼和五角楼。其中深远楼和五云楼最有名。深远楼是三环式圆楼,直径70米,外环72开间,建于1935年左右。它与其它土楼不同的是:它不像其它土楼有一扇坚固的大门,而是根本没有建过大门,一条窄窄的通道直通楼内。五云楼是座方楼,建于明代,至今有六百多年历史了,它被称为“不倒楼”,听楼里人讲是因为几百年前发生特大地震,墙体都被震出很大一条裂缝,楼里人都以为楼要倒了,没想到后来裂缝竟然慢慢愈合,只留下淡淡的痕迹。
以前曾听说过土楼,这次亲眼见到了,土楼的建造凝聚了客家人的智慧,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观,我为中国有这样伟大的建筑感到非常的自豪。
早就听说福建土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群包括华安土楼群、南靖土楼群和永定土楼群。这个周末,我们一家人决定慕名前往,对永定土楼群进行了一番“文化探索”。
怀着愉快的心情我们向目的地出发了。一路上,青蛙“呱呱呱”直叫,真是“听取蛙声一片。”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好像是土楼居民专程派来迎接我们的。一阵阵微风掠过树梢,传来“沙沙”的声音,好像是土楼居民欢迎我们的歌声呢。一路上,我还看到了许多奇花异草,大小不一、奇形怪状的石头。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我还真有那种感受呢。不知不觉间,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土楼。远望,它像点缀在山谷里的蘑菇,近看,它像一个从天而降的大飞碟。听爸爸说,土楼是明、清时期的劳动人民设计和建造的,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不禁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下了车,我们一边走一边谈。不一会儿,我们就走进了最引人注目的集庆楼。集庆楼是圆形的,有几十米高,里面的空间很大,大约有2000平方米。乌黑的瓦、洁白的.墙把土楼打扮得甚是好看。一楼的七十二间房都被打扫得干净整洁的,里面还摆放着不少的精美器皿。这些器皿都是以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过的东西。我还从导游的口中了解到他们劳动、读书、结婚、祭祀等一些趣事。二楼摆放着不同姓氏的牌匾,旁边还有各个姓氏中的名人介绍资料。三楼则是整齐地矗立着好多牌子,牌子上详细地介绍着土楼的资料。
我站在土楼的“防卫洞”边,驻足观望。蓝蓝的天空中飘动着洁白的云朵。远望楼外,蓝天下,青青的山峰,高低起伏着,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这里的空气十分新鲜,我深深地吸了一口。
这里不仅风景好,人也好。土楼里居住的人们看到我们正要找地方歇息的时候,立即站起来,把自己的座位让给我们坐歇脚,还给我们冲上一泡茶,和我们聊天。时间像流水似的悄悄地流走了。转眼间,太阳要回家“睡觉”,月亮起床“开工”了。夜幕降临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美丽的土楼。
看土楼,什么土楼必须要看呢?那当然是“土楼之王”承启楼了。
“土楼之王”承启楼位于福建省永定县高头镇高北村。你如果问承启楼大吗?我告诉你,它很大:承启楼高四层,整幢楼有四圈,圆中圆,圈套圈,最大直径73米,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上上下下有四百多间房。光是墙就有1.8米厚。墙为什么要造这么厚呢?因为承启楼盖在深山里,墙造得厚,可以防止野兽和强盗来袭。你如果问承启楼有多少年历史了?我告诉你,它已经历经沧桑三百年了,光是建造它,就用了三代人大约七、八十年的时间。你如果问承启楼功能齐全吗?我告诉你,它的功能非常齐全,设有会客厅、私塾、更衣室等,真是一应俱全、应有所有。承启楼还能排水、通风,是一座冬暖夏凉的土楼。看到这里,我又情不自禁得想起了长城,这么雄伟的建筑物,都是古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以前我总觉得古人不如现代人,现在感觉,古人丝毫不比现代人逊色。
承启楼旁边还有几幢土楼:侨福楼也称博士楼,为什么叫博士楼呢?因为这家人中出了10多位博士。还有一座我叫不出名字的土楼,它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在1921年时曾遇到过七级多的大地震,仍屹立在那儿,只是墙面有点陷进去。
土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它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博得了无数赞誉。让我们共同呵护土楼吧,让这一宝贝永远流传下去。
在我们年底回老家过春节的时候,爸爸带着我去玩了永定客家的土楼。永定土楼可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国家五星级的景区。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土楼几百座,有圆型的,有方型的,有大有小散落在各个小村里。这些土楼都是客家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的。
我们去看的第一座土楼叫振成楼,它有103年的历史。它从规划到建成共用了5年的时间,花了8万的银元,导游说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多万元。它是很具表代性的圆形土楼,它利用八卦的原理把整个圆形土楼分成十六间房子,每间房子的第一层是厨房,第二层粮仓,第三和第四层是住人的。它的窗只开在第三,第四层,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范强盗的打劫。它更有很好的防火设计,当一间房子着火时,它每间房子墙壁的青砖可防止大火烧到另外一间房子。
我们看的第二座的土楼是方形的,它叫奎兴楼,它是根据老虎的形象设计的,土楼后面的山坡是老虎身子,而土楼是老虎的头,非常的形象。后来我们还看了各种各样的土楼,让我流连忘返,大开眼界!我下次还要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