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语文课我们学习了叶圣陶老先生写的一篇文章《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前预习我朗读了两遍,我感觉这是一篇游记,以后我写游记的时候也可以这么写。
然后按照游览双龙洞的路线顺序开始写游记。先写在路上,然后写洞口,再写外洞,写孔隙,写内洞,最后写出洞。按路线写的时候把它们的特点突出的写出来。首先在路上是明艳的景色,然后写洞口是宽大的,外洞是宽敞的,孔隙是狭小的\',内洞是黑暗的 ,最后出洞的感觉是别有洞天。
妈妈和我一起重温了一遍这篇文章,当我看到满山的映山红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映山红还有一个别名叫野杜鹃,这个名字我还是看《淘气包马小跳》的时候知道的,杜鹃花是红色的,所以叫映山红。
文章写道溪流的时候我能感受到溪流的流动,就好像我在溪边一样,能感受到溪水带来的凉爽。进入洞口我都能感觉到作者当时的心情,突兀森郁,透着一股凉气袭来,让我感觉到我好像回到了原始人居住的山洞里一样。
当我阅读到孔隙的时候,我感觉好挤啊,就好像我被挤在船底一样透不过气,希望管理员快一些把我拉出去,虽然我只是一个读者,但是我感同身受。不知道这个景点真正的惊喜在哪里呢?我继续阅读着。原来真正的惊喜在内洞,里面盘着两条龙,一条青龙,一条黄龙,这是天然的石钟乳和石笋形成的样子,能有这样的景观真是太不容易了,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样的奇观,可以一直被我们观赏。
我还看过何捷老师出的一本书叫做《三十六计》,那里面有一篇文章是,一个学生写过一篇关于这篇课文的文章,他们的语文老师正是这个何捷老师,他把这一刻重现在他们班里,他们请了一个同学扮演叶圣陶老先生,还有巨石七人组扮演石头,扮演内洞,让他们感受当时拥挤的感觉,同学们都举手想参与进来,有同学扮演带他们进洞的工人,很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场景,那堂语文课真是别开生面啊。那个同学写的很有趣,我也开始觉得应该对读过的文章写一写感想,这样我才能提高我的作文。
说到云南,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应该是昆明、大理、丽江这些地方,应该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叫做建水的小地方。而就是在这小地方,有一个闻名天下的溶洞——燕子洞。
燕子洞,顾名思义,就是有很多燕子的溶洞。没错,在那里的确有很多的燕子,燕窝便也成了那里的特产。除了这些,燕子洞的“亚洲第一大溶洞”的称号,可不是徒有虚名的。
在水洞口,有一个神奇壮观的景色,高而陡峭的洞壁上,挂满了匾。真是不知道古人是如何挂上去的,不过在看了徙手攀岩之后,也就明白了。不仅是这样挂匾,采集燕窝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不过,据说能办到不采取任何措施就在洞壁徒手攀岩的人,就只有20来个人了。这溶洞分为一干一湿,一上一下,上为旱洞,下为水洞。旱洞形似一座大桥,两面透光。洞厅宽敞可容纳上千个人,宽大、豪气。当然这还不算什么,沪江河奔腾入洞,气势雄伟,十分壮观。燕子洞的奇美绝伦还在水洞。由于千百万年的急流的冲刷和溶蚀,洞中峭崖嵯峨,钏乳垂悬,千姿百态,如鬼斧神之作,探所其间,如游海底龙宫,艺术殿堂、神话世界,真可渭古、奇、幽、深。
在水洞中,又分三个景观。第一个,便是“龙泉探幽”。伴着喜庆的红光亮起,一个蒙着盖头的新娘正静坐在那里,听说,她的夫君太贪玩了,让她等了三百多年,也没有等来。导游让我们帮忙,找找她的丈夫到哪里玩去了,还有擎天玉柱,那是个不可多见的神奇景观,那是一个拨地而起高达34米的石笋,更奇妙的是,这个玉柱,还正在以每一千年长高四点一毫米的速度成长着。
第二在景观,则叫“天街撷美”。连接那里的,是一个“天梯”,在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罗汉醉归和那三道门。罗汉醉归,描写的罗汉们从瑶池赴宴归来。酒量一般的,有些歪斜地站在那里,酒量不好的,则坐在地上睡的正香呢;酒量不错的,还站在那里气宇轩昂。三道门,左边是平安之门,中间是财富之门,右边则难走一些,是成功之门。
燕子洞中每一个景色都是那么奇丽,可所谓是“洞幽燕奇,南天一绝”。
我喜欢看杨红樱写的《笑猫》系列,其中我最喜欢看《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笑猫带着自己的爱妻虎皮猫,生活在一个秘密山洞中。在一个夜晚,虎皮猫生下了四只小猫,老大叫“胖头”,老二叫“二丫”,老三叫“三宝”,老四叫“小可怜”。
小可怜一生下来就瘦弱多病,为了使小可怜的病快点好起来,她的哥哥姐姐们就过桥、走墙边,是为了“祛百病,散百病”,希望小可怜健康成长。可是,小可怜还是没有熬过这个冬天,她死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亲情永远是最伟大的。小可怜生病时,她的哥哥姐姐们过桥、走桥边,就连懒惰的胖头也咬着牙走了99圈,他们还在寒流来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为小可怜挡风,这就是可贵的手足之爱。
笑猫自从当了爸爸后,他的责任感越来越强,小猫们在笑猫和虎皮猫的万般呵护下成长。小可怜去了天堂后,虎皮猫伤心地十天十夜没吃饭。这就是伟大的父母之爱。我们生活在爱的怀抱中,我们要珍惜亲情,好好生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