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己不喜欢的习惯说出来!
2、通过说出你的行动,指差确认将你的意识程度从下意识的习惯状态提升到警觉的水平。
3、即使是你只想提醒自己该办哪些事,这种方法也很有用。只需大声说出“明天午饭后,我要去邮局”,就能提高你去的可能性。
4、喜好绑定是让习惯更具吸引力的一种方式。具体做法就是将你喜好的高频动作与你需要做的低频动作搭配在一起。
5、一开始,他戴上耳机,播放一些他喜欢的音乐,并专注于工作。就这样做过五次、十次、二十次之后,戴上耳机的举动就自动成了他联想到注意力集中的提示,对戴耳机的渴望自然随之而来。
6、试图找到最佳转变方案的努力,比如试图寻找减肥捷径、强身健体的最优方案,以及开展副业的好点子等,很容易陷入困境。我们一门心思地要找到做事的最佳方式,却从来也不付诸行动。对此伏尔泰这样写道:“因追求最佳而丢掉了足够好。”
7、想画更多的画吗?把你的铅笔、钢笔、笔记本和绘图工具放在桌面上,触手可及。
8、想锻炼身体吗?提前准备好你的`健身装、运动鞋、运动包和水瓶。
9、想改善你的饮食吗?周末清洗并切好一堆水果和蔬菜,分装在容器里,这样你就可以在整个星期内随时吃到健康食品。
10、每当我想减少卡路里的时候,我都会让服务员在给我上饭菜之前就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打包带走。如果我一直等到饭菜端上来之后,再告诫自己“只吃一半”的话,那就太晚了。
11、我的一位读者和他妻子就是这么做的。他们想减少去外面吃饭的次数,开始在家一起做饭。他们把开立的储蓄账户标为“欧洲之旅”。每当他们放弃一次在外就餐的机会,他们就往这个账户里转入50美元。到了年底,他们就把这笔钱花在度假上。
12、每当我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试着提醒自己严格遵守一条简单的规则:绝不错过两次。
13、做力所能及、难易适中的事,似乎是保持激励水平居高不下的关键所在。要达到心流状态,你要完成的任务难度必须比你目前的能力高出大约4%。如果你本来就对某个习惯感兴趣,那么应对难易程度适中的挑战是保持事物趣味不减的好方法。
14、“有些时候,归根结底这取决于谁能应付每天枯燥乏味的训练,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做同样的举重动作。”
15、每当喜剧演员克里斯·洛克(ChrisRock)尝试新笑料时,他都会先去几十次小夜总会,测试数百个笑话。他在台上会随时记下哪些段子比较成功,哪些需要修改,精挑细选后的几条重磅笑话将成为他新节目的骨干。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这是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对书籍和知识的一段富含哲理又充满诗意的诠释,如果要讨论读书的意义,我想也能从这段话中找到答案。
当我们懂得了读书的意义,就会产生强烈的“博览群书”的愿望。的确,为尽可能多地获得知识,“博览群书”固然重要,然而人类历史悠久,书籍多如汪洋大海,有谁能在有生之年把这些书全读完呢?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才会告戒人们:“应该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否则象这样泛泛地读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 同学们听懂了吗?读书是为了“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这里的“系统”要求读书要有选择,包括选择书和书中的章节;而从读书中“学习东西”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写读后感。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想从读书中获益,就要始终做到“读书的选择”和“写读后感”,两者不可偏废:选择得好才会有读后感可写,选择得准才能写出主题突出的读后感。写读后感能使下次的选择更具系统性。
同学们,当你拿到一本新书时,有没有想一口气看完以便马上知道结果的***?没关系,就一口气看完吧,可以是走马观花式的,或是一目十行式的,先满足一下好奇心嘛。其实,此时的你只是在浏览,并不是在阅读。当你浏览了一本书后,想一想,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本书吗?还想再看一遍吗?想再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生动的故事情节、感人的思想内容、还是精彩的语言表达?不知不觉中,你开始了选择-------选择书的取舍、选择读书时的侧重面。然后当你真正仔细地阅读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时,你就会有意识地在你认为重要的、好的方面多想想、多看看,最好是再做一些记号,以便为了进一步的思考和体味再次阅读时容易找到。
同学们,如果你们在求知的道路上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读书时的选择和写读后感的重要性,也始终将读书时的选择和写好读后感的关系摆正,那么登上前景壮阔的知识颠峰的时刻就不会离你们太遥远!
两周前,阅读完《掌控习惯》之后,我针对自己的需求设定了6个新习惯。这两周,我用App“小日常”进行打卡、追踪,到今天,其中5个习惯都坚持了下来。
这对我来说是个新奇的体验,因为我以往养成好习惯的意图大都半途而废。这次获得阶段性的成功,有赖于作者JamesClear在《掌控习惯》中分享的真知灼见。我将尝试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为什么书中的建议非常实用。
书的第一章提到,想要改变习惯,先关注“你想成为谁”,从这个身份出发打造习惯,因为“行为是对身份的投票”。我想成为创作者、成为活力满满的人,因此我设定的六个习惯是:
1.我将于晚上八点在客厅铺瑜伽垫练习10分钟瑜伽。
2.我将于起床后用App“Forest”锁定手机25分钟,并用纸笔写晨间日记。
3.我将于睡前在手机上记录5件感恩的事。
4.每周周四、周日,我在网络上各发布一篇文章。
5.我将在从厨房取水后做20个深蹲。
6.在我开始碎片化阅读之前(刷微博、刷知乎等),我将设置一个十五分钟的定时器,并先做2-3分钟冥想,再碎片化阅读铃声响后。
上述习惯应用了书中介绍的习惯公式。作者根据习惯的生理、心理基础,将其拆成四个环节,提示、渴望、反应、奖励(Cue,craving,respond,reward),针对每个环节都提出了有助于习惯养成的建议,并把它们总结为几个公式。
公式一:我将于[时间]在[地点][行为]。
其原理为强化提示,让提示变得非常明确。1-4都应用了这个公式。其中,第一条还用了“小步子原理”,设定仅10分钟,减轻心理压力。大多数时候我都在做keep上一个25分钟的热汗瑜伽练习,但中间有一天很疲惫,如果此时看到目标是瑜伽半小时,很容易打不起精神放弃,但10分钟的压力很小,于是也坚持着做了一个17分钟的练习,练完瑜伽后状态反而变好了。
公式二:继[当前习惯]之后,我将[新习惯]。
公式原理是习惯叠加,用当前的习惯作为线索,提示自己新习惯。习惯5应用了这个公式,这是在家办公时觉得每天的活动量不够而设定的习惯,每天大概去厨房取三次水,就能把60次深蹲分散到每天的各个时间里。(后来因为回公司复工把这个习惯中断了。)
公式三:继[我需要的习惯]之后,我将做我渴望做的事。
这个公司在习惯叠加的基础上,又绑定了喜好。习惯6运用这个公司,用于增加自己冥想的次数,用定时的方式减少无觉察、无节制碎片化阅读。
书中提到,“习惯是重复了足够多次后变得自动化的行为”。这次我观察到了这种自动化的发展。比如瑜伽,最开始时到了8点要给自己做做心理建才能投入行动,这两天则是如行云流水一般,到了8点直接铺垫子去完成,不需要更多的考虑。
我计划不断更新这篇笔记,记录自己在本书的指导下养成的习惯,以及实践后对书中论述的进一步理解。
以上只提及了书中一小部分内容,非常推荐直接阅读这本旁征博引又简洁实用的《掌控习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