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理念习惯于让受教育者严格按照教育主持者的意志、愿望、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几千年以来,无论是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还是近代现代的教育体制,虽然在教育的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这种关系,却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变,学生与教师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的距离。
现在的教育虽然倡导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由于受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的影响,教师学生都有一种“放不开”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按教师的目的去学习,能考出好成绩吗?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既让学生成才又要与教育要求相协调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那么教育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的对生活、对学习、对工作、对行为等方方面面的一种良好的综合习惯的培养。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隐含了这样一个道理:学习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无论是少年、青年还是老年,都要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这实际上与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是一脉相通的。而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对事物开始感知认知的青少年阶段尤为重要。这个阶段如果养成了良好的综合习惯,对一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养成这种良好的综合习惯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做好对学生从小就进行“习惯成自然”的培养。前几年媒体上曾报道过这样的新闻:中日两国青少年学生举行“冬令营”联欢活动,日本的学生只有教师组织带队,而中国的学生大多数有家长陪护;日本的学生能够自己亲手制作饭菜,而中国的学生却需要大人们的照顾;日本的学生在寒冷的冬天仅穿着单薄的衣裳,而中国的学生却着数件棉袄还不停地颤抖。两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日本的学生有自己照顾自己的习惯,中国的学生有依赖大人照顾的习惯。
此处笔者并非是褒日贬中,举这个例的目的是要说明:同是生活在一个星球上、同食五谷杂粮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难道还不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吗?日本的孩子为什么从小就会自己照顾自己,而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不会照顾自己,这应该与从小接受的教育习惯有关,而且至关重要!
国外发达国家究竟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们大多数人只能从媒体的报道上了解一些。但我们是怎样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的呢?我们完全可以对照自己的教育方式来进行一下反思:孩子在未入学之前,我们对他们进行的是“孔融让梨”的“礼义”式教育;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事先要对孩子进行“循规蹈矩”的“规矩”式教育;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事,则对孩子进行“棍棒成才”的“打骂”式教育;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就要对他们进行“爱护新装”的“干净”式教育。孩子在入学之后,我们对他们的教育要求就相应地升了一级:成绩在班上一定要进入前三名,一定要获得“优秀三好学生”的荣誉,各种比赛一定要获奖,在学校一定不能犯任何错误,一定要遵守校规班纪,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考上重点大学;更甚者还对孩子作出了许多“不能”的要求:不能与同学追逐打闹,不能与异性交朋友,不能多管与学习无关的“闲事”,不能去同学家玩,不能带同学来家里玩,不能看电视,不能去上网。凡此种种,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少见吗?这样教育培养的结果,不难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才”!如果我们的教育总是这样延续下去,那恐怕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综上,我们对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报予重新认识和理解。笔者以为,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教给学生全部的“师知所知”的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师知所会”的方法,进而使学生养成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对做人、对劳动、对行为、对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良好的综合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良好的综合习惯,就能使这种习惯伴随一生。这种习惯一旦形成,我们的孩子还需要大人们处处都去呵护吗?所以,我们需要的教育并不是教多少知识给孩子,而是要教会孩子养成一种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
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
——莎士比亚
习惯的养成有如纺纱,一开始只是一条细细的丝线,随着我们不断地重复相同的行为,就好像在原来那条丝线上不断缠上一条又一条丝线,最后它变成了一条粗绳,把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给缠的死死的。
——马甸
一个人的成功,从良好的习惯开始。成功的人做习惯的主人,失败的人做习惯的俘虏。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培养的,许多习惯是因为经常做一件事自然形成的,还有一些习惯是人为的,刻意养成的。利用假期读了《让好习惯成全你》这本书后从中感悟许多,总结一下大家共勉。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社交场合里,亦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均不能缺少礼仪。否则,会招致不懂礼貌之嫌。只有把注重礼节当成一种习惯,走到哪儿用到哪儿,才能给对方或周围的人留下知情懂礼的好印象。所以我们在日常中要做到注意仪表,得体大方;保持端庄的行为举止;称呼恰当,讲究分寸;多用谦辞敬语;真情付出,笑脸迎人;礼貌待人,谦让出真情。
不停的学习是提高能力,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不管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都应该把学习当成一件大事。只有不断学习,人生的原动力才不会枯竭。所以要开卷有益,勤于学习,多向他人学习,与能人多交流;善于了解,精于观察,用知识指导实践,养成看报纸看电视新闻的习惯。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时间一去不复返,抓住时间的“盗贼”,不要让实践在自己身边悄然溜走,应合理科学安排时间,分清主次,提高时间利用率,聚零为整,拼凑时间边角斜。
对待工作问题,我们应摆正心态,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才能在工作处有突出的成就,要学会忍耐,善于与他人合作,博采众议,不断的完善自己,善于与他人分享荣耀,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把敬业变成习惯,承担份外工作,全方位提高个人能力。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有人能做的很完美,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如果个人想彻底戒除坏习惯,除了要有坚定的毅力,还要培养自身的好习惯,要用好习惯来克服坏习惯。
每个人都会有好习惯和坏习惯,就拿我弟弟的好习惯和坏习惯来当例子好了,我觉得弟弟的好习惯当中,最值得学习的是他每次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帽子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子,他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就可以很快速的找到帽子,不像我,每次放学回家一进门,就把帽子乱丢,到了第二天早上要赶着上学时才急急忙忙到处寻找,害得上学时都差一点迟到呢! 再来,弟弟的坏习惯当中,我觉得最糟糕的是每次放学回家后,都会把鞋子随地一丢,就跑出去玩了,害奶奶每次都帮他把鞋子放好,避免别人不小心绊倒,希望弟弟能丢鞋子乱丢的\'习惯改掉。我问妈妈我和弟弟共同的好习惯是什么?妈妈说:我和弟弟上学从不赖床,这就是我和弟弟最值得称赞的好习惯,并且要我们二个能持续保持这种好习惯。
每个人都友値得称赞的好习惯和需要改进的坏习惯,好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发现有坏习惯时,就要马上改进,这样长大以后才会有好的成就。
听了毛老师讲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良好习惯》的网课,我受益匪浅。
有位教育名家曾经说过:“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也就是说,父母只有放下成人的架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做老师的更应该放下架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一,我们要做一名倾听者。孩子一犯错我们会利用惯有的思维去判断孩子,然后一顿斥责,最后总会补上几句“听懂了吗?知道自己错了吗?改了就是好孩子?”自以为做好了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做错了,我们应该先去倾听孩子,通过倾听了解孩子是不是真的错了。要是真的错了,就应该通过孩子的诉说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错?因为有些时候孩子出错并非本意,所以我们不应一味地斥责,而是要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第二,我们要尊重孩子。孩子的隐私权是天生的,“没有隐私的孩子是长不大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孩子虽然是父母创造出来的,但孩子仍然是不同于父母的独立的个体。因此,父母要想走进孩子的小世界,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在学校,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充分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实际上就是爱护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真诚地热爱学生。事实上,凡是优秀教师,无一例外都是关爱学生的典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教师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时,才能使师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让学生更喜欢教师,更乐于接近教师,喜欢和你谈心,爱听你讲课,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在不知不觉中,教师 的言行就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第三,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作为班主任,班级是我们的家,班主任作为“家长”绝对不能置身事外。如果班主任能和学生们共同参与活动,对孩子们来讲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会从心底里热爱和尊敬我们。
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关爱孩子、尊重孩子,遇到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孩子们把事情干好了,既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也能提升其自我价值感,还能养成认真干事情的好习惯,真是一举多得啊!
——莎士比亚
习惯的养成有如纺纱,一开始只是一条细细的丝线,随着我们不断地重复相同的行为,就好像在原来那条丝线上不断缠上一条又一条丝线,最后它变成了一条粗绳,把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给缠的死死的。
——马甸
一个人的成功,从良好的习惯开始。成功的人做习惯的主人,失败的人做习惯的俘虏。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培养的,许多习惯是因为经常做一件事自然形成的,还有一些习惯是人为的,刻意养成的。利用假期读了《让好习惯成全你》这本书后从中感悟许多,总结一下大家共勉。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社交场合里,亦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均不能缺少礼仪。否则,会招致不懂礼貌之嫌。只有把注重礼节当成一种习惯,走到哪儿用到哪儿,才能给对方或周围的人留下知情懂礼的好印象。所以我们在日常中要做到注意仪表,得体大方;保持端庄的行为举止;称呼恰当,讲究分寸;多用谦辞敬语;真情付出,笑脸迎人;礼貌待人,谦让出真情。
不停的学习是提高能力,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不管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都应该把学习当成一件大事。只有不断学习,人生的原动力才不会枯竭。所以要开卷有益,勤于学习,多向他人学习,与能人多交流;善于了解,精于观察,用知识指导实践,养成看报纸看电视新闻的习惯。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时间一去不复返,抓住时间的.“盗贼”,不要让实践在自己身边悄然溜走,应合理科学安排时间,分清主次,提高时间利用率,聚零为整,拼凑时间边角斜。
对待工作问题,我们应摆正心态,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才能在工作处有突出的成就,要学会忍耐,善于与他人合作,博采众议,不断的完善自己,善于与他人分享荣耀,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把敬业变成习惯,承担份外工作,全方位提高个人能力。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有人能做的很完美,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如果个人想彻底戒除坏习惯,除了要有坚定的毅力,还要培养自身的好习惯,要用好习惯来克服坏习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