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主体的主动点赞举动(寒暄社交)以及违背主体意志的点赞举动(道德绑架)是我们分析点赞这一虚拟性社交行为的两个层面。换句话讲,本文将点赞放在现代化社交网络中,通过人际关系重建以及道德绑架两个维度对寒暄性社交进行理解。
其一,是社交关系维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对人际关系重整的方式的思考(信息化、虚拟化的交往是否可以取代现实生活)。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的社会转型期,不可逆的现代化进程往往会导致传统与现代在价值观、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方面的冲突,这导致中国社会不可能回到以往的人际关系模式,需要一些新的形式去满足人们对关系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种主动对于现代化要求的适应。
其二,中国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的道德话语、实践分析。需求引导行为目的,并决定行动方向,通过点赞来达到的人际关系重构是一种需求,而对道德绑架带来的反抗以及主观性屈服也是需求的一种表现。这表面上是一种社会变迁(转型背景下)人们价值观、个体主义张扬中对道德绑架的控诉,实质上“浅尝辄止”的人际关系(表面意义上的弱关系)在当代中国人际关系中是重要的,寒暄性社交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巨大的。而点赞从单纯道德上讲可能是令人恼火的,但通过各种诱因的全面考量,我们会更好理解事件发生的合理性,或者会成为其效益的获利者。
其三,研究群体的选择及研究方法的使用。之前我们提到要对事项研究框定一个范畴,从而制造一个可以讨论的平台,我们也不断看到过多的特例对本次研究主题的挑战,那么道德绑架是否真的过于沉重其实是一个时间(历史)范畴及其适用性的过程,在研究中不能以一概全、也不能以某类边缘群体的状态来否定问题本身的存在,过多地限定是否还具有原本的研究价值以及具体方法的选择成为我们下一步讨论所在。
落叶不是风的追念,不是树的舍弃,而是我成长的足迹。从一个小屁孩成长到一个对事物不断有新认知的少女,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过程。我为成长点个赞。
十一岁,我读小学,似乎是那心里少女渴望新裙子的种种子萌发。我迫切地向亲人索要着我想要的。无理取闹地,一条粉色系裙子挂在我偌大的衣橱。我忍不住穿上它,左摆摆,右弄弄,又脱下它。紧妆着下一秒,又穿上。像是一个贪吃的小孩,打开糖纸,舔一口,再包上,用手放在口袋里,又忍不住打开,再舔一下。忽地,冲向门口捂着嘴笑的妈妈,亲了又亲,抱的死紧,像是要妈妈溶在我的血液里,参与我身体的血液循环。
十五岁,仅四年的时光。我俨然已成为母亲面前一个不善表达,却将爱意蒸发在冷酷的空气中的女孩。仍是最喜爱衣服,但妈妈却用再美的裙子也不能将我牵到那以前容易满足的小女孩。
又是一顿吵。激烈的争吵叫声回荡在客厅……“我不想做你女儿!”这话一被我喊出,妈妈呆了。片刻,一个响亮的耳光与微微泛冷的手印同时出现在我的脸上,我将僵直的身躯挪回卧室,只是轻轻地关了门,沙沙的摩擦声却像一把铁刷子在刷着我的心……我蜷缩在卧室的角落,眼前不断浮现出朦胧却又清晰的争吵画面。世界安静地仿佛只有我一个人,我不知该做什么。其实在与母亲争吵的那一刻,我就后悔了,但我不知怎么抑制自己,母亲的爱护我历历在目,为什么长大后会有脉络清晰的心痛,会有复杂的思绪?
原因尽在我与母亲和解时,那不言而喻的心情,母亲的欣慰,我的'感慨,不需再像小时候的拥抱来表达,只需长大后理解母亲的眼神,与内疚的心理足以表达,足以让母亲明白我的悔改与成长。
原先的我,不再是我。过去的幼稚已是我生命中的景观。在成长,不断有犯错,不断会有心痛,不断会长大。成长过程中,我不断体会到亲人之间的曼妙而微妙却又愈加强烈的情感。
我喜欢成长,喜欢享受成长的过程,更愿意去珍惜我的成熟。我为成长点个赞,我为自己点个赞,我为亲情点个赞。
爱是一架神奇的相机,当心灵触动着按下快门,那充满爱的瞬间就化为永恒。
四年前盛夏的一天,我在青岛的中山公园中漫步,心中一直有一个念想,去看看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于是我把公园中的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抛到一边,急匆匆的在公园中奔走。忽然,一个银铃般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下意识停下了脚步。“老奶奶,您要不要塑料瓶呀?”只见一个眉目清秀、清新脱俗的姑娘,她手中握着还有半瓶水的瓶子。她身旁有一位衣衫褴褛,头发银白的年迈老人,老人的脸上泛起柔光,慈祥地说:“孩子,这瓶里还有水呢,奶奶只收空瓶子。”那女孩用纤细的双手握住老人布满沧桑的手说:“您收下吧!您看这蝉鸣声声、酷暑难耐的夏日,您的口也一定渴了吧!”老人的脸颊上流下两行浊泪,感动的说不出话来。我的心灵为之一震,这不就是人间的真情吗?这不是我既陌生而又熟悉的爱吗?我的心颤抖着按下快门,爱让这段记忆永恒。在这记忆中,女孩的身后是一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纵使荷花有千万般的姿容也比不上一位善良女孩对穷苦老人的爱。那爱是比荷花更娇柔的粉,是比荷叶更浓密的绿。当时光逝去,当流年从水中飘走,却也不会带走那段泛着爱的记忆,因为爱让我记忆永恒。
同样是一段深刻的记忆,同样是爱让记忆永恒后留下的片段。那一年秋天的黄昏,母亲和我去摘酸枣,通往酸枣树的路弯弯曲曲,好似和远方染上红晕的天连接在一起,路边的野花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着金灿灿的光芒。我一边摘酸枣一边贪看乡村落日的美景,谁知一不小心酸枣树尖锐的刺扎到了我的手指,我疼得“啊”了一声。母亲本在专心摘酸枣,可听我一叫,她的手一抖也被刺扎出鲜红的血。母亲捧着我的手心疼的左吹吹右摸摸,可是她全然不顾她的手也在滴血呀!我的心猛然按下快门,又一次爱的柔光让我记忆永恒。
一次次心灵的触动,爱如春风吹绿荒芜之地,爱如阳光照耀晦暗角落,爱让我的心灵在颤动中成长,那些我用爱留下的记忆化为永恒。爱让我记忆永恒,记忆在爱中深深不息。
这世界上,有一种爱不被距离所阻碍;有一种爱,不被利益所迷惑;有一种爱不被世俗所玷污。它可以使千千万万个孤单的人有了归宿,使在大海上行驶的水手有了航标。
爱,也许是一杯香甜可口的牛奶,当它静静的立在你的桌前,你就会发现,它所散发出来的醇香里聚集了多少父母对你的爱?这种爱中,又包含着对你的理解与怜惜?又是否会成为你刻苦奋斗的动力?这种爱,是世间万物中最纯净,也是最伟大的爱。
爱,也许是一句轻柔的问候。当你卧病在床时,这句问候,足以让你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哪怕只是不经意间的一句关心。这里又包含了多少朋友对你的爱?蕴含了多少你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又是否会成为你往日拼搏中的港湾?这种爱,会让你的心灵瞬间划过一丝丝的温暖。这种爱,是世间万物中最珍贵,也是最真挚的爱。
爱,也许是一声温柔的鼓励。当你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时,当你坠入了一个低谷时,那是一双手,一双强壮有力的手,将你从那里拉出来,重见太阳又一次升起。同时,也会成为你今后成长中遇到困难时的力量。它让多少人在跌倒时又有了勇气站起来?让多少人在想退缩时又有了前进的动力?这种爱,是世间万物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的爱。
人生就像在汪洋大海中行驶的一艘小船。然而,在抵达胜利彼岸之前的某一刻,必将受到狂风暴雨的洗礼。这些风风雨雨就好比人生中的磕磕绊绊。但是,无论是风雨也好,还是挫折也好,总会有一些爱给予着你力量。鼓励着你前行。所以这一路上,不能少了爱。
在成长的路上,我不会选择放弃,也不会选择逃避,因为我有爱,它让我充满力量!
中国有中国的好声音,八年一班有八年一班的好声音。她的嗓音时而清脆,时而尖锐。音乐课上,她甜美的嗓音一展风采,令音乐老师为她竖起了大拇指。家长会之前,每个小组都在为朗读比赛做准备。课间、饭后,所有人都在排练,她没有搭档,一次都没有练过。比赛时,轮到她朗读了,有些人是在等看笑话,觉得她不可能得高分。“春风吹过的每一个地方……”
她一开口,所有的人都震惊了,再配上好听的音乐,谁都不会想到,她的声音震撼了全场。间操课上的发言,更是一展尖锐嗓音的好时机,她向全校证明了自己,博得了全体同学热烈的掌声。
“放手”,还没来得及收回手,有些话就已在不经易间说出了口。冷冷的,保存在一丝陌生的气息,使这个冬天,冻住了我们仅剩的最后一点余温。
我漫无目地的走着。走过了很多熟悉的地方,再次遇到熟悉的人,却不去做熟悉的事,仍是在这个冰冷的冬日麻目的穿过一条条街道。脑海里,只是不断一次又一次的浮现着让我忍不住落泪的场景。苦苦的哀求,无情的目光。最后,我们所有的快乐,还是在一个冬天收场。它刚来,我们之间那些裂口,便无限放大。让寒气得以有地生长,迅速覆盖身体的每一寸皮肤。
我开始恨这个冬天,故意去读那些同样不喜欢它的文章。冷,冬天。除也冷以外,它没留下任何快乐中。无止步的冷下去。让人心慌,欲罢不能。
停下了凌乱的脚步。突然觉得,或许,这件事的确是错的;这个人,的确是要分开的。而这个冬天,的确应该是冷的。早晨,这里十分的寂静,我可以好好想想,我的故事,我们的故事。又在自我感伤,又在隐藏,天,更亮了。从刚才零碎的心理便可得知,我离开了某个人,心里难受,怪起这冬天。因为,我们的友谊是那么的美好而微妙。待不了长久,等不了冬天。还是不停的争吵,我反复回想,到底谁是谁非。一阵风刮来,是我刚才厌过的冬吹来的风,那些同样厌它的文章,被吹得散落了一地。它,也在默默的抗争么?不知为什么,觉得自己十分可笑。为一个人,为一点小事……何必闹得满城是非,去怪这冬,这冬,该被我责怪么?快步走到家中,趴在堆满书的桌子上我随手拿起一本书,书中掉下一张纸:
致未来的明天:
我不知道,未来的我,会不会痛。但我知道,伤,都会愈合,再冷的气息,即使是也会在那一丝起伏争闹的心理中,不会坚强。一切都会过去。
这些话,是幼时在一本书上看到过的句子,当时满心的喜欢,便抄了下来,随手放入一本书中。隐隐记得,篇名就叫《冬天》。
经过一场友谊,由最初心痛的厌恨你,到最后坚强的抱歉你,冬,谢谢你让我承载了那么多。你的冷让我看清事实,让我反思醒悟。发自内心的笑。
冬,我为你点个赞!
这一场争吵后,我觉得冬很冷。在漫步行走中通过自己的想法,就那么一指间,冬教给我坚强。
首先,人类学当代研究范畴涉及到“人类学的想象力”,即将问题放在整体性、历史性视角下关照人类,不能只看人类学学科的实用性,更应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层面;其次,从学科性划分来看,网络文化人类学相关问题,如现实的社会建构、人的社会化、不同人群的位置与体验等。
有别于传统人类学研究的实体社会,本文跨空间的虚拟社交网络研究具有研究展开价值。除了学术价值与大众问题的比较,我们更多地强调在考虑某个事项时如何将其由抽象化转向具体化的,而又是如何变成事件后转变为研究课题的。点赞是在某类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而先前对于其行为目的的分析也多集中在社会关系网络的重构或者两种空间的对接,但在现代化背景下,新的价值观转变会带来一种对传统的反抗,即认为点赞行为本身已逐渐失去其本初目的,那么其隐藏在背后的因素的讨论总结其实已经由事件再次抽象化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