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最近你们心情好不好,我想,肯定好不到哪里。因为你们上课说话,老师罚全班同学写检查。你们让全班同学跟着你们挨批评,你们心里能心安理得吗?能好受吗?
老师教我们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里,老师把无数的知识教给我们,就像蜡烛把光芒给了我们,燃烧着自己,就像园丁用水壶浇灌着我们,把我们培养成茁壮的大树、鲜花。老师是辛苦的,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这段日子有一些同学老爱上课说话,昨天下午第一节劳技课,老师把教鞭敲得山响,说话声依然不断,课堂成了大集市,只差叫卖声了。于是,班主任要求我们每人写300字的检查。我们只有无条件地接受。
在此,我想对那些上课爱说话的`同学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有班纪,无论到哪里,都是不能违背的。上课说话就是违背了班纪。对己对他都没有好处。首先说对己,你上课说话,老师讲的知识没有听进去,就相当于你没有学,你已经失职了;再说对他人的影响,上课说话,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你罪不可恕;你打扰别人听讲,实在是罪大恶极。老师只让写检查,真是太便宜你们了。你们一定要改掉上课说话的坏毛病,如果小范围的纪律都不能遵守,到社会上违法时,等待你们的只有法律的制裁。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改掉坏毛病,同学们会原谅你们的,老师也会原谅你们的。
第一节课后,郭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的.郝老师出去学习了,两个星期后回来,这一段时间一位新老师来代她的课。”我们听了后,有了一些小***动。同学们小声议论着新老师长什么样,会不会是男老师?我也迷惑不解,想新老师上课是什么样,会不会和郝老师一样上课风趣幽默呢。
我想等到第二节课一上完,我心中的疑问就会消失了。
“叮铃铃”,随着清脆悦耳的上课铃声,我们的新老师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了教室里,我险些晕倒,我们的新老师竟然是个男老师。以前我们的正课老师可没有男老师,今天来了个男老师,也算是个新鲜事了。
我着意地看了看新来的老师,他大约40岁左右,有一张黝黑的脸,中等身材,不胖也不瘦。他还有一头蓬松的黑发,竟然没有一丝白发。天这么冷,他却只穿着毛衣和夹克,我估计他是从体校来的,身体素质好,居然不怕冷。
上课了,老师三步并做两步地走上讲台。老师刚一上讲台,我就有一种亲切感,因为他和我们的科学老师差不多,一样的黝黑脸庞,一样的中等身材。开始讲课了,他说了一声;“大家好”,唉,好没创意的一句话呀。然后他就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尊姓大名;李德全。我们以后就叫他毛老师了。毛老师告诉我们数学很简单,只要用心听讲,多动脑,多练习就会掌握所学的知识。毛老师讲课的时候,爱举例子说明,他一举例子,我们就明白了。毛老师写字一点也不潦草,很工整。而且,他和我们郝老师也不一样,郝老师讲课时,在黑板上写字时,是哪里有空写哪里,而毛老师写字很有规律,一样的问题放在一起,一竖行一竖行地写,很有顺序。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上完了,我们也喜欢上了毛老师。
我们喜欢上毛老师的课,我们也期待郝老师快点回来!
小安拿出蛋糕准备吃早餐,还是小熙的动作快,一把抢过了小安手里的蛋糕,他把蛋糕当成篮球,把蛋糕传给一个又一个人,蛋糕飞过的地方都充满了淡淡地香味。“小心!”没等阿帆反应过来,蛋糕已经毫不留情的打在她的脸上了,顿时她的脸变成了“花猫脸”。“哈哈……”班里爆发出的笑声让她伤心地哭了起来。
“都别吵了,我去找老师!”说话的是班长,他尽力大声喊着,可是乱成一片的教室哪里还听得见他的声音?这时又开始了“书本大战”,噼里啪啦,书本落地的声音大得仿佛整个世界都能听见。
说话声,吵闹声,哭声,笑声,融为一体,仿佛是安静的校园里一曲不和谐的乐章。
就在这时,教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班主任走了进来。“老师……”只听“砰”的一声,一本厚厚的词典不偏不斜的打在老师身上。同学们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的盯着老师,老师并没有发火,而是平静得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把语文书翻到第7页。”
“唉……”教室里又传出稀落的翻书声。
近日,听了几节新课程展示课,关汉卿《窦娥冤》(节选)、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钱钟书《谈中国诗》,三节课敦促我渐渐厘清了对于问题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上课?”
首先,为了学生的需要。课堂的存在不是因为我们要“展示”什么,而是学生有需要,学生的需要是我们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尤其母语的学习,尤其是高中生的学习。因为是母语,人人都懂一点,并非零起点,并非空白,因为是高中生,知情行意“不必不如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了两个问题:学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简而言之,就是研究学情。从学情入手,立足文本,研究学生的已知和未知,研究学生的需要,研究文本的价值方向和利用点。这里的研究不是备课时的单相推定,而是基于细致的了解、征询,尤其是课堂现场的因势象形。要让学生自己知道自己的需要,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给时间、给空间,给指导、给方法。备课的着力点不在于怎样教,而在于让学生怎样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基于“学”,定乎教。课堂的起点应该始于学生的阅读、思考、体验,以及随之而来的疑惑和需要。这才是“教-学”的本义。
钱钟书《谈中国诗》一文处在必修五第三单元,该单元是必修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文艺随笔,阅读有一定的难度,但因为“唯一”其教学价值更重要。单元提示即要求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学习关于欣赏、评论文艺作品的规律的知识,参照文章的写法尝试作一点分析和评论,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增强文艺评论能力。研究学生的需要就是研究学生的“能”与“不能”,作为高二的学生是能够理清本文思路把握基本观点的,也就是说不需要我们帮助。本文所谈的中国诗的四个特点以及最后的观点是很明朗的,如果作为重点,可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用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之,这一点倒是学生未必都“能”的。对于其中的“不能”也未必都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有些是我们“教也不能”的,比如本文的钱式语言的幽默智慧。而有些是我们“能教”的,也是必须教的,否则文本的教学价值将被流失。比如本文作为“唯一”的文艺评论性随笔,其比较文学的立场,(谈中国诗的传统方法一般是纵向的,而钱钟书先生则从横向的角度,在全球诗境中谈中国诗特征,具有很高的智性)对于诗歌等文艺作品欣赏评论的规律方法,以及此类随笔的写法(开篇取其大意,卒章显其精神,中间横加铺排,一以贯之,形成一个整体)是值得我们研习追摹的。此外,大家学者严谨周密的论述风格也是“需要”追随的。学生的“不能”在此,需要在此,我们的价值也在此。
其次,为了课程的目标。准确地说,是课程目标的分解细化与落实。具体到文本,应该就是其教学价值的设定。尤其当文本的价值因为学生的未知而不知道“需要”的时候,我们必须“强加”,否则就是“”。当前,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的非指示、课堂的生成等等概念常常被误解,造成课堂的媚俗与低就,丧失教学的引领拉动功能。我们之所以“教”不仅基于学生的“不能”还要着力于学生的“不知”,目的之一就是对学生的空白有所填补。
关汉卿《窦娥冤》(节选)出自必修四第一单元,节选的是《窦娥冤》第三折。应该认识到,戏剧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盲区”或者说薄弱环节,尽管新课程设计了《中外戏剧名作欣赏》选修,但我们实际上未必“选修”,这就造成学生对于戏剧这一悠久艺术门类认识的空白,不能不说这是极大的缺失。所以,必修中的`这一单元显得尤为难得,值得重视。但我们处理戏剧文本时常常把它混同于小说和诗词教学,分析其情节设计、人物形象无异于小说,欣赏曲词又几近乎诗词鉴赏,全然不关乎戏剧文本的特点,失去了“这一篇”的教学价值,即教会学生读剧本,看出剧本的特殊“门道”。本文属于元杂剧,对诸如结构设计、情节推进、人物塑造、舞台布置等分析,都应体现这一“类”的不同。譬如,剧本中的说白主要是为了推进故事情节,曲词只是辅助,曲词主要为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对于戏剧(剧本)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是本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需要”。当然,不能陷入知识性讲座的误区,也不必上升到专业的高度。结合文本,接触样式,认识规律,就是“门道”。
此外,更深远的取向是为了学生的“不需要”。教学上,牵手就是为了放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课的教学几乎就是大包大揽,从作者简介到注音解词、从词意概括到即兴写作。这首词出自教材必修四,单元目标设定为品味赏析,这节课的实际教学两点都没有完成,至少没有到位,尤其品味语言这一目标。这里,我想说的是,所谓文本只是一个例子,长期误导了我们。因为把它当例子,只顾迁移拓展,举一反三,忘却了文本、语言本身,大而无当,玄远缥缈。基础教育的语文学习在于培养语言的敏感、美感,在于深入、细读,语文教师惯常以似是而非、若即若离的东西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顺便显示自己的“渊博”、“高深”。正是这种游离使得我们的学生长不大、放不了手,高三备考时的窘迫即全线暴露。就本课而言,并不是教学内容的问题,而是达成方式的问题,主要是结论给出得太快,课堂陷入“听讲”的窠臼,学生只是被动的受众。当然,这与课堂内容“太满”有关。诗词的学习关键在于让学生静心、尽力地深入文本、深入语言,体察、还原作者的情绪,进而了解诗词。
表现情感的特殊体式和方法,最终达成“不需要”我们也会读诗词这样的目标。为此,根本在于还给学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为了把自己的“准备”尽数倾泻。日常教学的“慢”功,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且为之计深远。
我们为什么上课?为了学生的“不知”、为了学生的“不能”、为了学生最终的“不需要”。所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直是一个口号。学生是我们课堂的服务对象,而不是被动的受众,我们不知道所服务对象的需要,或者根本不管不顾对象的需要,只是一味地灌输下去,不管其已知还是未知。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被动充当老师“多情”的受众,作虔诚状,作欣欣状。坐在课堂上,面对母语的学习,居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是我们语文课堂最大的悲哀,但学生是无辜的。我们让学生忍受这样的“被服务”时日久矣。
校园里原本沸沸扬扬所有声音在上课铃打响后立即变得鸦雀无声。而我们班还仍然沉浸下课的喜悦当中。一声“老师来啦”打响了所有人的警钟。班里忽然安静了许多,所有的人都低下头写起了各自的作业,教室里顿时只能听见笔尖写字的“沙沙”声,过了一分钟,老师没有来,王智诚探头一看,大声喊道:“那个白痴说的,老师都没来。”经过排查,原来是孙晨旭呀,吓死我了。这下班级又回到了原来的模样。
我环顾四周,只见范浩然(“江湖”人称小范),他一声不吭的写着作业,谁知还不到半分钟,他就掉过头去跟陈丹讲话了,哇,真是神速呀!我似乎听见了他们的谈论声:“陈丹你说韩老师是不是不来了呀?”陈丹说:“怎么可能呢,也许是老师在忙吧,一会儿就应该来啦。”
我又换了一个方向,突然看见了赵越(“江湖”人称造孽),他有时在学海豚音,真是令人毛骨悚然,他有时还在唱“死了都要爱”真是人家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呀!”一个字“惨”。不知道他的音乐是在哪学的,我想全班的人都不喜欢听他唱歌吧。
再转一点就是孙晨旭,他可是我们班的调皮蛋,原来他正在跟赵越一起哼歌呀。呵呵,真是奇葩!他总是喜欢在角落里大喊“老师来啦,老师来啦。”过了一会儿,老师没来,他捧腹大笑,说:“哈哈,你们都被我骗了。”大家怒气冲冲的看着他。
这是一声“老师来啦”打破了班级体里的喜悦。我看了看原来是坐在窗口的徐民叫的。教室里立刻变得安静起来。这时老师进来了,我们就开始上课。
多彩的校园里有欢乐多彩的我们,而同学之间更加重要的当然就是友谊啦!让我们珍惜友谊,友谊万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