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有个习惯,午睡醒来后再做家务活。这时,妈妈在午睡,我看到碗没洗,便认真地洗了起来,洗完后,蹑手蹑脚地回到房间。
妈妈醒来后,看到洗干净的碗,十分奇怪,问我:“这碗是谁洗的?”“我不知道啊。”“奇了怪了,那是谁洗的?”“是不是你睡觉前洗的?”“不可能,我记得很清楚。”“不管是谁洗的`,洗了不就行了。”“也是。”就这样,我混过去了。下午,妈妈出去买菜,我看见洗衣机上有很多脏衣服,便把脏衣服放到洗衣机里洗了起来,洗完有放在晾衣架上了。妈妈回来了,看见晾衣架上晾着她准备洗的衣服,便问我:“谁洗的衣服?”“我······我不知道。我刚才去小红家玩了。”
第二天中午,妈妈在睡午觉,我又把碗洗完了,准备回房间时,妈妈出来了,原来她一直纳闷,便在门缝里看,妈妈对我说:“昨天那些家务活,都是你做的?”“嗯。”······
上面我们说了,做笔记不能“满堂记”,于是就会有小朋友想那我该记些什么内容呢?这个时候,就会有孩子遇到第二个误区,就是只把老师的板书抄下来就好了。这样做虽然能够记录下要点,也不会把太多精力分散在记笔记这件事上,但是这种记笔记的方式,可能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这样记笔记比较机械,老师写什么,孩子们就跟着写什么,记笔记的时候容易不加思考,不容易培养抓重点的能力;二是虽然小学低年级阶段,老师们都会尽量把板书写全,但是说到底,板书只是一个引导性的东西,而真正的重点老师可能会在板书的概括之下反复重申,所以,如果笔记只是把老师的板书抄下来,很有可能会忽略掉一些最重要的内容,课后回想起来可能会产生一些困难,
说完记笔记的方式,我们再来说说笔记的内容上孩子们容易遇到的误区。很多孩子记笔记的时候只拿一只笔,按照老师讲的条目一条一条地记录下来,没有任何区分,打开笔记本你无法找到哪部分是重点,哪部分只是需要了解,或者是课外拓展的内容。这样的笔记如果让我打个分的话大概只能算60分。拿东学堂的课来讲,一节课2个小时,每节课的内容都比较充实,对于孩子们一节课认真记的话笔记量还是比较大的。如果笔记的内容没有区分,所有的形式都一样,我们就很难在课后回顾的时候抓住重难点,复习的效率就会被拉低。所以说在记笔记的时候应该有所思考,哪里是重点,哪里是老师反复强调的,或是课上反复练习的,我们可以给他标记出来。当然,抓重点这件事本身是比较难的,需要逐步培养的',而且很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甚至是初中生都很容易陷入这个误区中。
今天,天气晴朗,太阳照着大地,小华和蓝蓝穿着校服一起跑进了公园。
他们在一棵大树旁边做早操,伸伸手,弯弯腰,连树上的小鸟都想和他们一起锻炼,叽叽喳喳地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太阳公公微笑地对小华和蓝蓝说:“你们做得可真好呀!”
小华和蓝蓝开心地笑了,他们做起早操来就更认真了。
最后一个误区,我们来说说做完笔记之后的事情。很多孩子记笔记和积累的时候热情很高,但是下课之后笔记本往书包里一放,直到下节上课之前都不会再打开笔记本了。虽然看起来做笔记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但是这样做我们做的笔记也损失了很大一部分意义。记笔记本来是为了帮助我们捋顺思路,把课堂上比较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以方便下课后的独立自主地复习。如果记了笔记之后我们在课下不去翻看它,那想必过段时间之后孩子们学过的知识就会全都还给老师了,这样做的笔记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笔记本不光应该在课上发挥作用,更应该在课堂外发挥作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