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拙政园的大门,后面是一条小路,越往里走视野越开阔。渐渐地,小路变成了大路,眼前也出现了一个大池塘,里面开满了荷花,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娇艳欲滴。欣赏完荷花,我们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一个长廊,我和爸爸在长廊休息片刻,休息时爸爸对我说:“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大的一个,占地约5公顷,这里本是唐代文人陆龟蒙的故宅,元代是太宏寺,到了明代嘉靖初时,御史王给它起名为拙政园。‘拙政’之意,出自西晋文人潘岳的《闲居赋》。”听完后,我不禁感叹拙政园那悠久的.历史。
短暂休息后,我们沿着长廊,来到了园林西面。园林西面以一座滨水的方形鸳鸯厅为主。主要建筑有见山楼、远香堂,玲珑馆等。这些建筑物都传承了中国古典建筑方法。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远香堂了。它把“厅台楼阁廊”这五种中国古典建筑方法都结合在一起,设计非常精巧。爸爸还告诉我,中国南方的园林与北方不同,南方园林建筑以黑白为主,比较内敛秀美,如拙政园,而北方的园林却相对比较豪放大气一点,就像北京西郊的颐和园。我想,如果北方的园林是大家闺秀的话,那南方的园林应该就是小家碧玉了吧。
拙政园的设计精巧,结构紧凑,小巧的亭楼伴以湖水光影,美不胜收,真不愧是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首啊!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我认为,苏州园林也甲天下。假期中,我有幸来到苏州拙政园,一睹中国古代园林的美貌与风采。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因官场失意而返乡的御史王献臣是它的第一位主人,后经几代主人修葺而愈发精致。“拙政”二字是根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缩写而成。相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他的祖父曹寅都曾住在拙政园里。
走进这古色古香的园门,我便感到一阵微风拂面,是那么清凉、那么舒服。环顾四周,整座园林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切又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宁静,真像个世外桃源。往前进几步,一座巨大的假山立在眼前,像一扇巨大的屏风,挡住我们的视线,真是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绕过假山,顿时豁然开朗。只见眼前遍布清幽的小桥流水、精美的亭台楼阁,迎春花、凤仙花、蔷薇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园子里的参天古木枝繁叶茂,我们走在树荫之下,十分凉快!一条条小路蜿蜒曲折,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失去方向。每当我以为已走到小路尽头时,谁知一拐,却又发现了一处新天地,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整座园林最美之处便是中园了。我们从东园进入中园,站在梧竹幽居西侧,一处开阔的水面便映入眼帘。听说拙政园最美的季节是夏季,那时站在荷风四面亭内,刚好可以欣赏“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美景。而此时的池塘中,一群鸳鸯正惬意地戏水,它们成双成对地在湖面上,好似互诉衷肠,像一对对恩爱的情侣;或是在一块枕水的石头上,把头缩进自己的身体,晒干体毛,享受着属于它们的暖阳,惬意极了!真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南唐李中有诗云:“听雨入秋竹,留僧复旧棋”;宋杨万里《秋雨叹》曾诗:“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是啊!听雨轩以“听雨”二字出名,院内遍植荷花、芭蕉、翠竹,相映成趣。荷花清秀脱俗、芭蕉身姿婀娜、翠竹挺拔秀丽,一年四季总有植物开放。每当下雨时,雨点拍打在各种植物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好像编织着一首首曲子。更绝的是,无论你此刻的.心情或喜或怒或哀或惧,它好像都能读懂你的心思,随着你的心情变换调子,没过一会儿,你就会陶醉在这大自然的艺术之中,好不快乐!
与谁同坐轩是一座极小的扇形建筑。它得名于苏轼的《点绛唇》:“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首词题在这里,与这座轩互为呼应,刚好映衬了主人的落寞与清傲。轩内有一张长条石桌,石桌边只有两只小小的石凳。虽然这儿可以坐两个人,但这座园林的主人,恐怕觉得这世上再无一人能与他产生共鸣,一同欣赏这如画的美景了!
走出这座园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主人给我们留下的远非一座园林这么简单。他留下的,更多的是值得今人学习与欣赏的古典建筑美学与宝贵的人文底蕴!
拙政园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真是一座古典、幽静、充满文化气息的经典园林,令人流连忘返!
说句老实话,从中园转去西园,倒不是因为景。当然,我这并非是说西园景色却于其他二园。实实在在的,是那“别有洞天”四个字吸引了我。
东园开端,中园高潮,这西园如我思绪,则有些落幕的味道。但这“别有洞天”却恰反勾我心魄,忍不住,想探去前方,究竟这别有洞天之外,到底有何玄机妙意?
从南段进入。未进之前,便已略见其中佳色。只见里面桥段弯弯曲曲,或许是桥边流水缓缓,乱石堆叠,几簇夏花迷离,翠竹苍劲,倒有曲径通幽处的趣味。不由分说,忙投身于这“洞天”,不禁讶语!
难以捉摸,这是一座桥,但从外看,的确是桥,奈何真身别是赋于白墙灰瓦,几处洞窗,刻有花雕,如是探洞望去,犹见中园美景。倘若别首回顾,此时正是波形廊上惊叹。这般借墙为廊,以廊成桥,不失于中园,也雅胜于西园,如此妙哉,教人兴叹。
这墙本是僵直、沉闷,单一的色白调,配上青灰瓦片,似乎是挽回了尴尬局面。只是工匠巧夺天工,力挽狂澜,将廊下架空,流水潺潺,似那栈道一般,依水势作成高低起伏、弯转曲折的幽径桥段,使这没有生命力的廊桥,扭转乾坤般的富于弹性,具有韵律美和节奏感。
走在这桥上,步伐变得犹为缓慢。朋友笑我又痴念于遐想,其实不然。
这眼前水景,虽无清风送芙蓉,但看水清映山竹,碧潭灵秀相惜,已然教我沉醉。难观这廊桥下,诸多男女不忍离去,或留影,或相惜,或携手信步,或并肩不离。我等虽是孤身独旅,但看苏州江南处,园林西园成双影,默然有些感动!也不知是景醉了我,还是人动了我的心弦,这西园,果真是别有洞天。
顺着廊桥走去,不知前方何景佳人。只是看这碧水倒青瓦,白墙成画廊,这男女成痴,难以走出画中,必然为画添色,此等涵韵,似乎也就是有心之人,方能领会了。廊桥由南往北,止于倒影楼。经过一系列曲径通幽,起伏妙趣,突然出现惊世转折,不由是暗自惊了一把。廊桥犹长曲折不断,将之离园墙一段距离后,使之突出于碧潭之上,近临水面,彷如一抹青丝,拂面而去,幽幽荡开涟漪,使人出奇意外。且是左右凌空,边景一览无遗,观石林翠滴,碧水无痕;嗅荷香清雅,微风淡许。难以便出方才与此时,是虚实还是穿越?
廊顶顿如那亭盖,临水处设立小石栏柱两根,遥远望去,犹如两根花茎,托着芙蓉含羞,欲开欲就。不过,令人倒有意外的是,在廊桥靠近倒影楼的近终点处,其下设一孔洞,让廊跨越而过,使园的中、西两处水系相通,生生不息,鲤鱼跨景而戏,荷香穿洞而韵,而廊桥本体自然也就拔至最高点,如一朵骄傲绽放出水芙蓉。倘若远看,更似长虹卧波,气势不凡中透露出一股姑娘家的秀气。
站置此处,油伞已经收了去。朋友趁我神游时,偷拍了几张。事后笑我是——小姐迷离约相公,廊墙曲折只见桥。这似乎有些嘲意,但也没有在意。如我是那小姐,此处犹等相公,即便不见君来,但看佳色,也是芳心绯动。正要离去,朋友又让我撑开油伞,欲要是与清荷堪比。自然,我是没有理睬。
油伞为西塘女子,这清荷乃是苏州小姐,二者如此堪比,岂不是折煞了我这郎君所意?固,拙政园一游,东为景,中为赋,西为幕,我又是园外邂逅于扇面美人,朋友这般话意,必然是有些醋味。
彷如是那宜两亭,“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何故理会凡夫俗子拙见?似乎有些言重,却也不妨此般说辞。
宜两亭位于别有洞天靠左(如是心思细腻,便是不会错过这等美景,乱石假山一座,边周苔藓蔓藤,不乏古意真实。山中小径一道,曲径盘沿而上,一座六角亭台便现于此处。这亭台也就是那宜两亭了。
介于中园与西园,驻西园见中园美景,立中园揽西园全景。两园惜惜相处,柳风吹拂两家春,这般和睦,犹为暖心。
不禁,天色渐晚,黄昏暮色,夕阳斜照廊桥,晕韵描辉,这西园也是羞却游人,竟然远处阁楼中,点起了灯火。奈何又是临水而建,火光隐隐投窗,摄影水面,夜风轻拂,些许涟漪犹动。游人相继离去,却依旧是西园不舍。
或许,性情所致,我竟然是意味未尽,索性坐在水边,看黄昏夕照,观楼榭落水,听清风呢喃,闻花香摇曳。不禁怀想,众人西园读景为午晨,黄昏夜后不曾意。只是时辰稍短,也容不得如西塘那般,彻夜流连。尽管是不甘,也只能怯怯离去。
出了西园,离了拙政园,朋友说是明日继续狮子林。我默然一笑,依旧是未走出西园念想。尽管一日看尽拙政园,有些走马观花的味道,但是这三园布景,各有千秋,实在难辨其一。只能说,个人所好!出了大门,暮色中,忍不住再回首“拙政园”三个大字。
此园归于中国四大名园之首,不负盛名,也难怪是令今人这般垂爱不舍,流连忘返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