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口,便是身置东园。
引入眼帘,不由见得一座颇似迎客的怪石,后得之石为迎客峰。似乎是历经百年风雨,各处菱角显得风化而些许圆滑。它高耸挺立在草木中,但教人犹为惊羡的是,四周竟然还有芙蓉相伴,因为正是盛夏时期,这芙蓉开的娇美,足使以迎客峰显得热情,大方,又不失羞雅。
伫立园口,敞拙政园开,正是点睛之笔,犹为生趣。
不同于他人,在迎客峰前驻留踪影。倒是前方左道,那一排种植在青瓷花盆里芙蓉,让我难以安分。或许是清风徐徐,那悄然送来的几许清香,着实令人忘却温度的炎热,倒有几分清凉。站在这些美人胚子前,我激动的有些失语了。她们或含苞待放,或低首呢喃,或许相间羞语,或迎面严颜一笑。
白如清身出淤泥而不染,粉如少女羞嫣颜而添韵。
这盛夏清风,送芙蓉佳色,教人不禁想首足芙蓉榭了。
只是沿途美景,也是不忍却去。
不过,这并不是真正的亲临园内。需穿门廊,踏前院,过兰雪堂,才能说真正的赏心悦目在拙政园东园。一路景色幽美,绿色盎然,建筑有老化有增色,却不失游人雅兴。到了这兰雪堂,不禁有些生疑。记得李白有首诗中写道: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难道此处与此诗还有个什么渊源?本着疑惑,忽听导游来了这么一句诗词,又听下文,才得知这堂名还真是与此诗有些渊源,故兰雪堂。
据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以堂为中心,东西桂树为屏,倘若此时九月,逢秋丹桂必是痴醉旁人。尽管时候不到,嗅不到这醉人香气,但看桂树充满生气,绿色盎然,其间此处碎花相应,俨然如屏绣画。其后山石作画,叠峦成障,形态各一,彷如是深山穿梭,偶见草堂,碧野溪水。站在堂前,面向堂前,抬首间,那“兰雪堂”匾额高挂。边周则是长窗落地,雕刻着精细致美的图纹。智慧的气息渲染着古老的朱红色,不禁抬手触摸,这有些被风化的痕迹,教人目光不禁转向堂中间的那一屏门。
屏门南为《拙政园全景》,北为《翠竹图》,其两边隔扇裙板上,还刻画着山水人物。皆是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与自己手心所触摸的门槛落窗上的图纹,不知是否都是古老的工艺文化。回首堂前,还种植着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尽管不知年史,但看其身高大挺拔,其貌显得风雨沧桑,必然是历经数朝春秋轮回。墙边修竹苍翠欲滴,几处矮石累堆,草木夹丛,这番堂前美景,似乎是引着游人快步一睹东园芳景了。
穿过兰雪堂,首先引我眼球的便是那缀云峰。不禁回想,初至园口,那一座迎客峰了。只是二者形态各一,各领风***。前者犹为大气凛然,后者,虽身为石,但意似韵。形态由下而上,逐渐壮大,其巅犹伟,石身苔藓斑驳,藤蔓纷披,古意犹存,又似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一枝独秀,不禁教脚下繁花草野,黯然失色,竟是躲不过这石峰云飘,花色也是不敢媲美。
不过,令人着奇的'是,这缀云峰此处是一只独秀,但与其对峙,还有一峰,名为联壁峰,如名所见,双峰如掌如帆,位于堂前,别是一格。
绕过池子,略见荷花几株,清香淡许。不禁犹见一座重檐八角亭。此亭出檐高挺,分两层,却一层耸一层,菱角鲜明彰显。外形底部形成回廊,围亭一圈,庄重质朴,其间设有坐槛,逢春夏花,丰秋冬雪,做在这里,听听小曲儿,谈谈心,赏赏景儿,可谓佳处。四周为坪,花木扶疏,四季如画四幅,如是坐这亭子里赏玩,必是一番清韵。
累的游人们不禁找了个槛儿坐下歇息,但目光都不禁投向亭子中间的一口井。据记载,元朝大德年间,这一带有一座寺庙,名为大宏寺。过了百年后,馀泽和尚居住这里,并建设了座“东斋”。斋前有井,故为天泉。
但教后人惊叹的是,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不亏是为天泉。而这亭子便得了个美誉,天泉亭。也不知是泉水清凉过盛的原因,坐在这里,竟然觉得思绪静安,如徐徐清风拂过。不过,边上的导游更是说的这井神乎奇乎——
低首看井里的水,竟然能看到自己的前身。
似乎是有些荒唐,但依旧惹得游人朝井里看去。路径曲幽,沿途怪石连连堆叠,花木穿丛,偶见流水潺潺淌过,几株芙蓉,犹如在水伊人,婀娜多姿。顿时,一阵飘香,扑鼻而来,彷如是秋来秫香,眼前顿现一座秫香馆。自然,这飘香算是自我痴醉,鄙人自想罢了。早在王心一的《归园田居记》中,就描写道,墙外皆为农田,硕果丰收,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清香,令人沉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园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赤色渲染香馆,四周“青山绿水”,不闻秫香,也是嗅得荷香。室内宽敞明亮,或古灯悬挂,红须轻曳,或红木工艺,淡淡气香;长窗裙板上刻有黄杨木雕,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试想一番,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将这木雕的生趣人物,显露得古朴,雅致。
而这座秫香馆更是显得静谧,清徐。
或许是我走的路线比较凌乱罢,总觉得这东园亭子颇多,穿来走去,虽转眼间又是亭子,但亭子形态各一,风***独领。
突然,一座别具风格的亭子,教我驻足三分。此亭为涵青亭,半座池上,犹如水榭,倘若伫立此处,观池中游鱼戏水,不觉一番意趣。伫远处看,亭子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如画中虚实。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翩飞的蝴蝶,在草木中,在芙蓉花间,给本来单一,直白的墙体增添了不少韵色。
这般亭子,名字如诗意古画,不知谁家小姐,手持小扇,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看锦鲤遨游,荷莲轻荡。犹为美哉!
似乎是在东园,绕来绕去,又回到了入口不远处。但能这般看景,却是别有趣味。或者是潜意识里,故意这样的罢!
——因为芙蓉榭!
说句实话,不论是观亭子,还是看香馆,一片芙蓉胜美人的风中摇曳,教我心中最为痴醉。故,也算是有意留在最后品赏。
芙蓉榭位于兰雪堂之北,前有一池荷花,又名芙蓉,故小榭之名由此得来。不知是否因这荷池较为明显,走到何处,都能略见,或是犹望,这芙蓉依旧醉人心扉。可惜此时不是夜晚,否则皓月当空,犹见明月,徐徐清风,朦胧月色,醉人荷香纷纷齐至,实在是美不胜收。彷如走进画中,难分虚实。这景美,而小榭也是极为精美。其屋顶为卷棚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在岸,一半伸向水面,凌空架于碧水微波上,秀美精巧。似那水中央,伊人在水一方。此榭面临广池,鲤鱼涟涟,池水清清,夜来盛夏赏荷,也是美煞了一轮清***。临水的西面刻有花雕的圆光罩,东面为落地罩门,南北两面为古朴窗格,颇有古雅书卷之气。站在罩门之中,看眼前水景,清风徐徐拂来丝丝淡香,顿时教人心旷神怡。
看这东园,虽是不大,但却犹为幽美。只是,这东园仅仅也只是拙政园一角罢了。
石桥、古亭、流水、绿树。从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笔墨来描述它的魅力和美丽。引得无数人慕名而来,再一次感受一下当年的丰采。而今,我就是那慕名而来的游人中的一个,带着虔诚之心,来到了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的拙政园。
刚进门,里面的世界与外面就已截然不同。绿树成荫的园林,养眼至极,使人不由得惊叹一声,立刻觉得名不虚传。直至走遍整个拙政园,都没有发现一处不绿的地方。
总结起来,苏州园林内有六大美景:荷池、小桥、流水、绿树、古亭、假山。
庆幸着我们是夏天来的。荷池里正是一派好风光。亭亭玉立的荷花,青翠欲滴的荷叶,配上这“绿如蓝”的.水,背景是古亭,再加上身着蓝印花布衣裤,坐在小木桶里泛舟河上的采荷奶奶,也真可谓“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了。想呀,如此山水,做梦也会流口水吧?陶醉,也是必然的吧。
这么美的河上,自然要建上一些小桥来增色。桥自然是多的,样式也是各种各样。有最普通的拱桥,也有廊桥,很长,像长廊一样。一样的古色古香。最有趣的当属石桥,用一个个的假山排列而成。路很窄,要小心翼翼的走。一不小心,掉下去也不是不可能。当然,这也是它有情趣的地方,不是吗?
走累了,眼前就是可供休息的亭子。亭子各式各样,有八角,六角,四角和圆顶的。不过,无论有什么不同,风格总是一样的。红木顶,白墙面,灰桌椅,棕栏杆,这些就足够构成一个古朴的亭子了。放眼望去,一色的绿中,有了亭子,才能撑起场面来,没有亭子就不完整似的。
苏州园林,果真名不虚传啊。
我和好朋友菁菁,李红艳阿姨和她的宝宝朱可言,还有菁菁的爸爸妈妈一起去。我们买了门票到门口排队进园。天哪!这哪里是来有拙政园的呀,分明就是来游“人山人海”的嘛!大家都像逃难一样挤呀挤,都快挤扁了。朱可言因为太小了,只好被妈妈抱着,观赏“人山人海”图。
终于进了拙政园,妈妈请了一位导游姐姐给我们讲解。导游姐姐穿着古代的罗裙,给我们讲解拙政园的.景色。姐姐说:“这个园林之所以叫拙政园,是因为修建它的人是一个被皇帝免职的官员,他被免了职后,花了十六年才建好这个园林,因为有感于自己的政绩不被肯定,所以就起了’拙政’二字,意思是像我这样不擅长管理朝政的人,也就只能种地养花了”。姐姐还给我们讲了见山楼、远香堂、小飞虹等等风景趣事和典故。只可惜,因为人太多,所以,很多地方我们都没有游成。姐姐还说,五一的三天假期加起来都没有今天一天的人多…
后来,妈妈问我有什么感想,我告诉她:“拙政园的美景确实不可多得,但有一景现在一定在各个景区都可以看见,那就是——人山人海图!”
导游说:“园林是古代富人所居住且拥有的地域,大得很呢!”一进入园区,首先就看到那一池子淡雅秀美怒放的荷花。那花白的'透明 ,粉的柔润,紫的醉人,朵朵都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甚至在荷叶丛中,还有几个翠绿的小莲蓬。
我们沿着羊肠小径往前走,走进一座小棚稍作歇息,便又向前走去。上了几层台阶,只见有一座巨大的亭子里挤满了乘凉的人们。我们也在亭子里找到了一个好位子坐了下来,吹着凉爽的湖风,舒服极了。
我往左边望去,只见有一座小桥横跨河流,延伸至对岸。我带着好奇心踏过桥梁,哇,原来是一座假山!几缕青草围绕着假山,看起来是那么和谐、自然和美妙!假山矗立,云天碧蓝,杨柳依依,小桥蜿蜒,无数美景融入了古代人民辛勤的汗水里,投入到大大的园子里,注入到每位的心里。荷花散香,巨亭满客,湖风轻抚,绿叶遍野,锲成了这样一个天堂!
拙政园,不愧是苏州的瑰宝;拙政园,不愧是中国的最美;拙政园,不愧是一座永不毁灭的长城;拙政园,不愧是美丽的仙境!它附着每一位建造者永垂不朽、 勤劳智慧、辛勤付出的灵魂!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我认为,苏州园林也甲天下。假期中,我有幸来到苏州拙政园,一睹中国古代园林的美貌与风采。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因官场失意而返乡的御史王献臣是它的第一位主人,后经几代主人修葺而愈发精致。“拙政”二字是根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缩写而成。相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他的祖父曹寅都曾住在拙政园里。
走进这古色古香的园门,我便感到一阵微风拂面,是那么清凉、那么舒服。环顾四周,整座园林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切又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宁静,真像个世外桃源。往前进几步,一座巨大的假山立在眼前,像一扇巨大的屏风,挡住我们的视线,真是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绕过假山,顿时豁然开朗。只见眼前遍布清幽的小桥流水、精美的亭台楼阁,迎春花、凤仙花、蔷薇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园子里的参天古木枝繁叶茂,我们走在树荫之下,十分凉快!一条条小路蜿蜒曲折,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失去方向。每当我以为已走到小路尽头时,谁知一拐,却又发现了一处新天地,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整座园林最美之处便是中园了。我们从东园进入中园,站在梧竹幽居西侧,一处开阔的水面便映入眼帘。听说拙政园最美的季节是夏季,那时站在荷风四面亭内,刚好可以欣赏“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美景。而此时的池塘中,一群鸳鸯正惬意地戏水,它们成双成对地在湖面上,好似互诉衷肠,像一对对恩爱的情侣;或是在一块枕水的石头上,把头缩进自己的身体,晒干体毛,享受着属于它们的暖阳,惬意极了!真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南唐李中有诗云:“听雨入秋竹,留僧复旧棋”;宋杨万里《秋雨叹》曾诗:“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是啊!听雨轩以“听雨”二字出名,院内遍植荷花、芭蕉、翠竹,相映成趣。荷花清秀脱俗、芭蕉身姿婀娜、翠竹挺拔秀丽,一年四季总有植物开放。每当下雨时,雨点拍打在各种植物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好像编织着一首首曲子。更绝的是,无论你此刻的.心情或喜或怒或哀或惧,它好像都能读懂你的心思,随着你的心情变换调子,没过一会儿,你就会陶醉在这大自然的艺术之中,好不快乐!
与谁同坐轩是一座极小的扇形建筑。它得名于苏轼的《点绛唇》:“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首词题在这里,与这座轩互为呼应,刚好映衬了主人的落寞与清傲。轩内有一张长条石桌,石桌边只有两只小小的石凳。虽然这儿可以坐两个人,但这座园林的主人,恐怕觉得这世上再无一人能与他产生共鸣,一同欣赏这如画的美景了!
走出这座园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主人给我们留下的远非一座园林这么简单。他留下的,更多的是值得今人学习与欣赏的古典建筑美学与宝贵的人文底蕴!
拙政园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真是一座古典、幽静、充满文化气息的经典园林,令人流连忘返!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