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祠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原是一所面积约五亩的中式庭院,经过历年不断添修扩建,现已占地六十二亩。
挡眼即是南大门,门楣上悬挂黑底金字横匾,上镌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三苏祠”三字。门柱“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走进三苏祠,只见祠内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屋宇典雅,堂廊相接,匾额对联,缤纷耀彩。
远古的中式庭院,已截截枯槁,苏宅古井,绿苔丛生,黄荆树盘曲出枝,枯木逢春。现存的三苏祠建筑,大多数是清朝修建的。前厅为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三楹四柱二室。前厅之后是一四合小庭院,穿庭院正中石权路,上三级垂带式台阶进入正殿。正殿又名飨殿,大殿内塑有三苏父子像,正中悬挂一匾“养气”。正殿前廊两侧,置放有铁铸钟一口,大鼓一架;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
饶正殿后房廊,下三级踏道,顺石板路前行十余步即到启贤堂,启贤堂原是苏家供奉祖先,神位的祭堂,堂前有正殿,东厢房和快雨亭三间构成不规则的四合庭院,正值八月中秋时节,园内,金银月桂争艳吐蕊,香溢满园。启贤堂后为木假山堂,据说,苏询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叹其:“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漂沉汨没于湍沙之间,拖泥沙而远斧斤”之幸者。赞其“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着,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中峰,而岿然决无阿附意。”木假山峰昭示着不朽的道德精神和高风亮节。
整个祠堂并不大,而建筑颇不少,如抱月亭、木假山房、百坡亭、启贤堂等,但给人的感觉并无壅塞。因为已被古木竹石间隔包围,反倒显得古意盎然。
看过木假山堂、来凤轩,转向披风榭,此处有东坡石像。只见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
医圣祠是坐落在豫西南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人们尊为“医圣”的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医圣祠建筑群具有汉代艺术风格,博大雄浑,巍峨壮观。
张仲景,名玑,东汉南阳人(公元150-219年)。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甘愿弃长沙太守而行医济世,所著不朽名著《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辩证率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被医林后学奉为“医中之圣”、“万世医宗”。
走进威仪肃穆的医圣祠大门,迎面就是赫然挺立的照壁。照壁后面的院落,优雅宁静,独具匠心,令人心旷神怡。庭院里十大名医塑像中间有一尊高大的医圣塑像,后面的六角碑亭里,是我国***的题词。院内两侧的东西长廊,分别镶嵌着《张仲景组画》、《历代名医评赞》、《历代名医画像》石刻200余方。另有“百寿亭”等景观。
沿青石大道穿过宏伟的朱红色三孔拱形山门,便来到清雅肃穆的“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之墓”。墓呈俯斗形,四角各有石刻羊头,代表吉祥如意,墓顶一莲花台坐,象征着张仲景高尚的品德。后院里各类塑像丰富多彩,厢房里各类文物琳琅满目。西苑里古井森森,杨柳依依,蟠龙怪石,小桥亭阁,也不失为现代的后花园。
医圣祠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以其丰厚的医学文化内涵,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炎黄子孙的勤劳智慧。医圣祠博物馆自重建以来,已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团体进行了学术交流和建立了业务关系,仲景医学思想正以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为全人类造福!
整治放假期间父母带我游览了坐落在广饶的唯一名胜古迹:孙武祠。看后令我感慨万千,从内到外装饰一新。看上去第一感觉不是古老建筑,而是刚刚新建的一处建筑。你说它是名胜古迹,恐怕没有人会相信的。
那里从内到外装饰一新,外面用油漆重新粉刷了一便。里面铺了新地毯,墙上的油漆刚刚干,屋内还有一股浓浓的油漆味。看上去并不像什麽名胜古迹,而像刚刚装修的新楼房,其内摆设豪华端庄。电视上的广告作的挺好的.。可是,与实际相差太远了。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呀!我们在里面整整转了一圈可是就碰上了几个人,其中里面还包括一个看大门的。里面根本没有名胜古迹的神圣,因为他的本质已经被改变了,走进去让人浑身不自在。
你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在一个全是古老建筑的屋里,而里面却有电灯、监控器、电脑。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是否会令你不自在。
是的现在得人们往往会这样,为了转钱不惜把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给改变掉。我认为这些人不配做一个
南阳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坐落在豫西南的医圣祠。
走上九级台阶,迎面看到的是一个子母阙,下面雕刻着一对朱雀,代表方位和吉祥。走进医圣祠,看见的是一个长3。5米的照壁。照壁的正面刻有已帮中医黄竹斋老先生所著的《医圣张仲景传》。两侧分别刻着著名学者任应秋给《张仲景传》写的一幅:阴阳有三,辨病还需辨证;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救人。照壁后面刻有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的续言。走过照壁就可以看到一座表情庄重,深想苦思的张仲景石像。我想可能是张仲景为了如何编写好《伤寒杂病论》而思考吧!石像的两边有两条长廊,长廊的花岗石上刻着许多医学知识,还有十大名医的塑像:他们有的和张仲景一样苦思;有的背着药筐准备上山采药;有的则是慈祥地站在那里,可能是在不厌其烦地回答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吧?总之是形态各异。
走过一道朱红色拱形的门庭,就到了医圣祠的后祠,这里长眠着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张仲景,我们轻轻地走过,怕要惊醒沉睡的他。张仲景就葬在那个俯斗形、四角用石斗雕成羊头的棺材中,这就是他的墓地。
如今医圣祠的名字,已经享誉中外了,许多外国游客都来游览医圣祠,这不都是托了张仲景的福吗?而医圣祠也正是我们南阳走向新时代的坚固桥梁。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成都参观中外闻名的武侯祠。据说这里是为了纪念诸葛亮、刘备等众多三国蜀汉英雄所修建的祠庙,这一去参观,更是让我对三国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走进大门,就看见了武侯祠的简介,因为许多外国朋友喜欢中国的三国人物,所以有不同的文字来介绍:汉语、英语、韩语、日语。这里不仅有三国蜀汉人物的雕像,这里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君臣合祀的祠庙,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更有三国圣地的美誉。爸爸告诉我:所谓君臣合祀,就是君王和大臣在一起祭拜的意思,这里君王和大臣指刘备和诸葛亮。诸葛亮在刘备统一蜀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家都很熟悉他,草船借箭、借东风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两边的唐碑和明碑更是后人给予他的高度评价。
通过林间小道,我们走到了武侯祠的正门,又看到了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名垂宇宙”、“万古云霄一羽毛”,评价的多高啊!跨进正门,我们看到了诸葛亮的雕像,他头戴蓝帽,手握孔明扇,穿着长袍,面带微笑,神态安详,仿佛一切都逃不过他的手掌心,这就是诸葛亮—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我买了一个纪念章,上面刻着诸葛孔明的图案,渴望和他一样有智慧,希望跟他一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穿过武侯祠,我们来到了三义庙,这座庙是为了纪念刘关张三结义的寺庙,建于清康熙年间。里面坐着三位英雄的雕像:胸怀大志的刘备、重情重义的关羽、英勇豪迈的张飞,个个气势威武,来到“桃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虽然没有桃子,但是又见到三位英雄,他们举起酒杯,仿佛在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看到了他们的决心,看见了他们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
这就是武侯祠,一个汇聚三国蜀汉英雄的地方,是一个不错的旅游胜地,有机会可以来参观参观。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参加北域老师主讲的'“行走的课堂”。
我们一大早就出发去眉山了,不久来到了三苏祠。我们到的时候,老师已经开始讲苏东坡的祖先的故事了,原来苏东坡的祖先在陕西,后来经过了唐朝末期的战争来到了这里。
我们一路听,一路看。
到了洗砚池,一个五边形的水池,苏东坡当年洗毛笔和砚台的地方。洗砚池前方有一堵墙,上面刻着一些诗词。墙头有瓦,立着一只石狮子。墙上“洗砚池”三个字旁边,画着两条跳出水面的鱼和一些水花。池子有围栏,池水面上有很多落叶,小虫在落叶上嬉戏,水底有绿色的水草和沙石。我们听着老师讲课,旁边还有哥哥姐姐在画和记。
我们还去了瑞莲池。瑞莲池是一个很大的水池,夏天的时候会有荷花从荷叶间钻出来。 此时,池中没有荷叶,只有水草和一条旧木船。
我们最后去了苏氏祠堂,正殿里有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殿外院子中还有一口井,这口井是一口古井,因为井口有一两道井绳磨出的沟槽。那时,有的哥哥姐姐在画这口井,大家也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这口井的故事。
三苏祠之旅,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我今天玩得很开心!
到了于谦祠,我发现前面有个铁犀牛,讲解员阿姨说镇河铁犀,还给我们讲解了镇河铁犀的故事。镇河铁犀的来源是因为之前黄河经常泛滥,于谦带领大家治好了洪水。为了不让洪水再发大水,大家建造了这头铁做的犀牛,后来放进了这个祠里。讲解员阿姨还和我们讲解了祠堂和故居不同的地方。她说,祠堂是纪念他的地方,故居是他原来居住的地方。
我们进了前殿,里头有一座于谦的雕像。它雕得很好,栩栩如生,就好像真的于谦就站在那边。雕像于谦双眼直视前方,两脚前后分开,两只手是并着的,好像着急地要去做一件事情。看到他的像,我觉得于谦很正义。
接着我们去了于谦祠。于谦祠有很多有关于谦一生的画。讲解员阿姨说,于谦那时候考得挺好,可是因为有坏人,他的成绩就从第一名变成了第92名。这让他很生气。我想大概这和他写那首诗有关吧。
参观完于谦祠,我们又去了于谦墓。墓前面有个花坛,接着是个墓碑,最后是埋于谦的地方。我们从书包拿出了各自准备的小白花,恭恭敬敬地放在花坛前。我一直以来心中的问题突然有了答案:于谦写的这首石灰吟是因为他心里很正直,他要写出来告诉大家。
这次春游我对于谦的了解就更多了,我很佩服于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