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与虫子作文(麻雀和椋鸟作文)

麻雀与虫子作文(麻雀和椋鸟作文)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10-16 22:53:33
麻雀与虫子作文(麻雀和椋鸟作文)

麻雀与虫子作文【一】

今天放学回家,我把作业做完了,爷爷说带我到菜田里捉虫子。

爷爷还对我说:“现在人们都提倡吃绿色食品,菜里不能打药水,用手捉虫子才是最好的方法。”我听了点了点头,心想虫子真可恶,今天要把它们全消灭光。我带了一只瓶子跟爷爷来到菜田里。

哇,田里的青菜绿油油的,就是有一条条绿绿的小虫子躲在叶子的背面,不仔细看,还看不清楚呢!开始捉虫子了,我们把虫子都装在瓶子里,虫子真多呀!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半瓶子青虫。

忽然,我听到“呱呱”的叫声,低头一看,一只浑身绿绿的小青蛙在菜叶上快乐地叫呢,一边叫还一边对我们说:“你们真聪明!”我也对小青蛙说:“辛苦你了,整天帮我们捉害虫,谢谢你!”小青蛙对我点点头:“不辛苦,不辛苦,这些虫子全交给我们啦!”我听了,开心地笑了。

麻雀与虫子作文【二】

“啊!”沉睡的清晨被我的“河东狮吼”给吓醒了。妈妈立即以百米冲刺般的速度冲到我面前,揪着我的耳朵斥责道:“你叫什么呀?别人不要睡觉了?”我用发颤的手指了指窗台上,妈妈终于松开了“九阴白骨爪”,快步走向走向窗台。刚瞥了一眼,原本阴沉的脸一下子“拨开云雾见太阳”,并紧接着变成哈哈大笑。随即,她拎着那条让我见了就发狂的菜青虫走过来,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当是什么呢?就一条菜青虫就把你吓成这样?哈哈……”我一边揉着通红的耳朵,一边反抗:“你又不是不知道别人天生就怕虫子。”妈妈边笑边揉肚子地走了,扔下令我厌恶的那个东西,走了。

我颤巍巍地走到离它只有30厘米的地方,迅速地拿起桌上的餐巾纸,把我的手围的是里三层,外三层,才敢去排除这个“绿色炸弹”,我徐徐地拿起它,它也许是饿坏了吧,连餐巾纸都啃。它一下一下地啃,发出细微的声音。这时,我突然觉得它也很可爱,便仔细地观察起来。绿色而不到几厘米的身体,和蚕有些儿相似;娇小玲珑的小嘴,乍一看,根本看不出来。

原来,坏的东西也有好的一面啊!

麻雀与虫子作文【三】

一天上午,我在我的卧室里做作业。突然,爸爸叫我上楼看一看他捉的虫子。我走上去一看,吓我一大跳,这只虫子全身褐色,翅膀上亮闪闪的,六条脚。爸爸把它关在一个透明的罐子里。我就问爸爸这是什么虫子?爸爸说:“这是金虫。”

到了下午,我想这只虫子是不是已经死了?我拿起罐子看了看,金虫一动不动。我又使劲地摇了摇,金虫突然在罐子里乱飞,我吓了一大跳,差点把手中的罐子扔到地上。这时爸爸说:“孩子,你快去拿一根细线,我们把金虫的头和前面的`两只脚套在这根细线上,这样我就可以牵着金虫当风筝玩了。”我说:“爸爸,这样行吗?”爸爸说:“行!”。于是说干就干。干完了,爸爸牵着细线来追我,金虫到处乱飞,我吓得左躲右闪,嘴里不停地哇哇大叫。爸爸说我是个胆小鬼,他把金虫挂在了我们家的一棵小树上。过了一会儿爸爸说:“快来看,金虫不见了。”我马上跑上前去一看:“它去哪了?”我和爸爸仔细地找了找,原来金虫钻进了土里。我又问:“它在干什么呢?”爸爸说:“夏天土里是凉的,它躲在土里乘凉呢!”

哈哈,你看这只金虫多有意思啊!

麻雀与虫子作文【四】

去年秋季发现它们的时候,麻雀一家定居可能很久了,能隐隐约约听到小麻雀的叫声。冬去春来,小麻雀们已经长成了青年,叫声清脆的在小房子顶上飞来飞去。冬天的时候,一次和儿子趴在阳台上看麻雀,“两只、三只、四只,一共有四只,爸爸。”儿子数着像发现了什么稀罕物似的,高兴的喊。“哪两只是爸爸妈妈呢?”儿子好奇的问。这个问题难住了我,我想了想说:“颜色深的那两只吧。”儿子若有所思的仔细观察,“是这只和那只?”他自问又像问我,一会儿又改变了注意,说另外两只是。我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闲暇的时候,喜欢捧本书坐在阳台上静静地看。眼睛累了,就望望窗外。与麻雀一家并不总是遇见,大多数时候它们不在窝里,或许是出去找食吃,或许是与伙伴们一起飞着游玩儿去了。它们的世界和视野一定比我大的多,从阳台上望向窗外,不及五十米就有楼房遮挡住了视线,而麻雀飞起来十秒钟的工夫都不到,就消失在视野之外。

每天清晨,醒来的第一眼就能听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在睡意朦胧和清醒之间,麻雀的叫声总是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忍不住爬起来跑到阳台上看它们一眼。麻雀一家的生活很有规律,晚上早早的就睡了,早上早早就起了。清晨对它们来讲也是新的开始,它们心情大好的飞到阳台的护栏上,大声的\'叫着,叽叽喳喳的追逐着、嬉戏着。

去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儿子在阳台外面的护栏上放了一个小木盒,里面放上小米,麻雀一家发现后,先是一只小心翼翼的飞过来,试着吃几粒,然后就惊慌失措的飞回去了,接着两只,三只,最后一家都飞过来,旁若无人的大吃起来。有只麻雀甚至发现儿子在看,也没有惊慌,竟然好奇的蹦过来,隔着玻璃往里看。儿子倒是有些惊慌,生怕被发现麻雀会飞走。每个星期天是喂小麻雀的日子,儿子郑重的在本上记了下来。

与麻雀相伴的日子里,就这样平平谈谈的过着,有时候独自享受着麻雀一家给我带来的小快乐,心情总是很快意。城市生活隔离了与生命和自然的接触,在儿时的记忆里,屋檐下有麻雀,堂屋里有燕窝,院子的树上有灰喜鹊,田野里有鹌鹑和野鸡,还有许许多多叫不上名的小鸟。而如今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那些自然的生命已经毫无踪影,只留下小小的麻雀偶尔飞过城市灰色的天空。想到儿子能够在童年的时候,如此近距离的接触麻雀,心中感到很欣慰。

在人类克服自然的过程中,也失去了许许多多曾经伴随人类共同前行的生物。而这小麻雀却顽强的留了下来。它们一定习惯了那些焦躁的汽车喇叭声,楼房阳台外家家户户抽油烟机的轰鸣声……我在看它们,或者羡慕它们自由自在的时候,它们会不会羡慕我?隔着玻璃窗,侧着小脑袋往里看的时候,它们在想什么?

今年春节过后,新房装修好了,全家高高兴兴的搬家了。与麻雀为邻的日子就这样一去不复返。麻雀一家还在小房顶上,过着自己快乐的日子。从新房的阳台往下看,是一个家具商场,屋顶丑陋斑驳,偶尔会有麻雀飞过来落在上面,心情激动的想是不是麻雀在这屋顶上做窝了?可不一会儿麻雀就飞走了。

麻雀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一定与我一样,会发现好多快乐的事情,每个星期天阳台上的小米粒,是不是麻雀快乐的理由?快乐是心的感受,只要你善于发现,生活总是处处充满了有趣和生动的色调。

麻雀与虫子作文【五】

我们客厅的一盆花总是落叶子,每次妈妈扫地都会说:又落了这么多叶子,过不了几天叶子会掉完的。爸爸说:可能是需要晒太阳了。于是,爸爸就把它搬到外面,有了阳光的照耀,希望它的 叶子能茂密起来。

可是,几天过去了,叶子好像更少了,除了枝头上有些绿色,其他的地方都是光秃秃的,妈妈说:这花半死不活的,赶快给它加些的.肥料吧!

我和爸爸正在看电视,妈妈在外面大叫:老公,老公,快出来。我和爸爸赶紧出去,妈妈说:你快看花上,哪绿色不是叶子是虫子。我凑近一看,吓了一跳,天呀,就是虫子,一个个有三四厘米 长,都趴枝头上一动不动,不仔细看和花的叶子真一样,这虫子可真是伪装高手呀!

爸爸找了一个细细的小棍子,一个一个把这些害虫从花枝上剔除下来,妈妈数了数一共五条。把那五条害虫除了之后,妈妈还是不放心,又仔仔细细的看每一个花枝。花杆,果然又在花杆上发现 了两条和花杆一个颜色的虫子,和那五条应该是同一类,只不过为了保护自己颜色变了。这狡猾的虫子,最终也没有逃过妈妈的眼睛。

妈妈还很自责的说:我怎么早就没有发现呢?好好的花被这些害虫祸害成了这个样子。我说:妈妈不是你太粗心了,是敌人太狡猾了,它还会变色,我们为花儿看好了病,相信要不了多长时间它 就会茂密旺盛了。

妈妈笑着说:借你吉言。

麻雀与虫子作文【六】

一个夏天的晚上,我正在房里享受着空调带来的凉爽,忽然发现在妈妈的床上有一只小飞虫。它悠然自得在那爬来爬去。我最受不了有虫子在床上,所以我决定赶紧消灭它。

首先,我给这只小虫子设置了一个障碍:轻轻地把手移到它身边,把被子往下压一压,做出一个大坑,让它爬不出来。然后用我的“五指山”猛扑过去,想闷死它,谁知它居然从我的手指缝中逃脱了,“跑”到了其他地方休息。这回我可不再有耐心设置障碍了。我又想出另一条妙计:直接挑出一块积木,狠狠地朝着它砸了过去。心想:看你还能不死?!可是,等我得意洋洋地拿起积木时,那只虫子不但没死,反倒跑得更快了。它似乎发现了敌人,有点惊慌失措,不断地转移着“根据地”,我紧追不舍,不断攻击它,但最终没有追到它。我想:这只小虫子太狡猾了,我非得想办法治治它才行,最近不是有“莫拉克”台风吗?我嘴里的风使劲地吹,对它来说不就是台风吗?于是,我悄悄地靠近它,鼓足劲一吹,它连滚带爬地被吹进了床底下。虽然我没打死它,但是它却不肯出来了。

我与虫子的斗争就此结束了——不分胜负。现在想来,这场战争倒也带给我一些快乐。我要总结战斗经验,下次再遇到它,一定不会留下遗憾!

麻雀与虫子作文【七】

我们上了一节十分有趣的科学课——观察蚂蚁。

顾老师把我们分成九个组,接着让我们把抓到的蚂蚁放进一个小盒子里,用放大镜来仔细观察蚂蚁。

通过反反复复地观察,我发现蚂蚁分为三个部分:头部、胸部、腹部,3对脚全都长在胸部。而且还发现蚂蚁没有眼睛,它们只能靠触角来传递信息。

我们还把两只不同地方抓来的蚂蚁放在一起,它们就会打架。真奇怪!连自己的同类也要打。而把一个地方的蚂蚁放在一起,它们不但不打架,还非常团结友爱。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带着疑问,我到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每个蚂蚁都有自己熟悉的“窝味儿”,如果是一个窝的,那么“窝味儿”就相同,就不会打架;而不是一窝的蚂蚁,它们的“窝味儿”不同,所以十分有可能打架。

通过这次有趣的科学课,我学到了平常学不到知识。我真喜欢上科学课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