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新朋友”——水仙花。
上课一打铃,郑老师就踏着轻快的步伐,双手捧着一盆美丽的水仙花,满面的走进教室。我着那盆水仙花,感觉它是那么素雅、那么大方。真不愧是十大名花之一。
老师告诉我们了养花的过程:先把从市场里买来的鲮茎放瓷盆里。水仙花是很养的。只要往盆里放一点,和合适的温度,就足够让它茁壮成长
当我们把目光再回到那盆纯洁淡雅的水仙花时,就感觉它多姿多彩,就是包罗万象的水仙花世界呀!有探头露脸的花苞,有含苞欲放半开的花朵,但是已经娇羞欲语。最好看的就数盛开在蓝瓷盆里的正开的娇艳的花了,它的花瓣有六瓣,米白色的,但又如雪,它的大小如梅花般一样。我轻轻的走上前,手慢慢的放了上,呀!闻一闻,嗅一嗅,香气袭人的水仙花让我了。“啊!这盆水仙花真的好看呀!”我的跟同学们说。我仔细一看,那鹅黄色的花花蕊躺在像盆子似的花瓣中间,看到这幅画面我不由自主得想起秋瑾的两句诗:瓣疑呈平盏,根是滴瑶台。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水仙花为什么又名“玉玲珑”、“凌波仙子”了。我把目光朝下面移了移,就看到娇嫩的葱绿色的如兰草般青翠的叶交错着,像树枝一样。看到这么美丽的水仙花,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我还觉得我们应该学习水仙花在的冬天还傲然开放的精神!
我的家乡在宁波。说起宁波美食,我想到了《舌尖上的中国》里的宁波年糕。
我听妈妈讲过一个有关年糕的故事。古代有一次打仗的时候,因为粮食少,士兵们饿得没力气打仗,后来在宁波慈城的地下挖到村民们储藏的“城砖”年糕。士兵们吃了年糕,充满力气打了个大胜仗。哈哈!年糕是填饱肚子的好东西。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年糕的做法。首先,把新鲜的粳米用水浸泡,然后,用石磨磨成粉,再上锅蒸,米粉蒸熟后再捣成米团,最后,用模具做成年糕条。一条条白色的年糕就这样做好喽!我们用这充满米香的年糕可以做出很多好吃的美食。有青菜炒年糕,螃蟹炒年糕,雪菜年糕汤……美味的年糕吃起来滑滑的,糯糯的,满口一股米的清香,真是好吃啊!
在我们家乡还有一句常用的新年祝语:“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
我们家乡还有很多好吃的。有著名宁波汤圆,奉化水蜜桃,慈溪杨梅,还有鲜美的各种海鲜,想起来都要流口水。
我请您来宁波做客,品尝美食,宁波欢迎您!
美食给予味蕾不同的感受,让人爱得彻底,爱得真切。——题记
自古中国就是一个美食国度,古有“民有食为天”的理论,今有“吃货”一新名词。可见,人们对于美食的依赖,已不再是单纯的喜爱,更是一种追求,追求生活的爱,追求爱的享受。
难忘海边的鱼丸,几张简单的桌椅,一把把遮阳伞惬意地在路边等待着顾客,热情的主人拿着扇子,用笑脸去迎接每一位顾客。取一只普通得白碗,拿一只勺子,从那煮得冒泡的汤中,带着南方特有的慢捞出鱼丸,放入碗中,略带口音的声音同时响起:“慢点儿!烫!”热气笼罩住了双眼,但是遮不住那颗心。煮得浓白的汤汁,碧绿的小葱,又白又大的鱼丸,更像一幅画作,犹如江南女子的清秀,此时,那普通的白碗也变得高雅起来。
捺不住,拿起汤勺,捞一个鱼丸急忙送入口中,但是又烫得小嘴通红,待微凉,朱唇轻露鱼丸之上,咬一口,汤汁四溅,浓香四起,刺激着味蕾,洁白的鱼丸皮中包着诱人的馅料,让人食欲大开。品一口浓汤,有鱼丸的清香,猪肉的新鲜爽滑,小葱的独特,更有一份细心、贴心,让人爱上了它……
难忘家乡的饺子,一张巨大的圆桌,摆在屋中最显眼的位置。家人在厨房忙碌着,将绞好的肉,剁碎的姜末、葱末放下盆中,沿顺时针方向搅拌,拌到肉质融为一体,闪着晶莹的光泽。大家围坐在桌旁,在欢声笑语中,包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不一会儿,饺子上桌了。白白胖胖的饺子在冲着每一个人笑。一小碟醋配上香油。让人的视线不禁望向了那里。用筷子夹一个,蘸上醋,去品尝饺子与醋的完全结合,金黄的油伴着面香融在嘴中,蔬菜的清香伴着肉香在嘴中回味,香气弥漫在屋中,弥漫在家人的脸上,让人一下爱上了它……
南北方的美食纵有再多不同,但是都饱含着相同的爱,对美食无限的追求与热爱,对生活的喜爱,享受生活。享受爱。
自从上了一年级,校园里最令我着迷的,是春天里肆意绽放的紫藤花。当令人愉悦的下课铃声响起,我总会在花架下痴痴地望着在绿叶中脱颖而出的紫藤。多美的花啊,一丛一丛的紫藤单枝而立,半圆纤细的花瓣好像一只只单子的蝴蝶,傲立在枝头。悄悄吹起的风,将蝴蝶送落在草坪上,淡淡的清香拂过脸颊。
三年级时,我月朋友走在校园的小路上。也是春季,紫藤早在几天前就已绽放。朋友突然拉着我停了下来:“那花真美,叫什么?”我略带自豪地说。“这几天刚好都开了,我可喜欢了。”朋友露出兴奋的神情:“走,走,去仔细看看。”在走廊上,朋友兴奋地捡着花瓣,我认真地看着这泛着淡香的花。它似乎变了,又让我重新认识了它。
季羡林曾在文章中写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但我可以试一试。
再一次走到紫藤花架下,用不同的眼光看着那束束娇美的花朵,就像是找到了知己。一架子的紫藤好像一团团淡紫的火焰,在我眼前燃烧,似乎在对我倾诉衷肠。周围的草木仿佛都活了过来,一片生机盎然,像家人一般在亲切交谈。架子上阔大的叶子更绿了,细嫩的紫藤花更香了。花瓣在阳光的照耀下更耀眼了,校园里又添了一笔绚丽的色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道我们家乡的美食--开封灌汤包。
开封灌汤包原为宋朝皇家御用美食,流传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风味独特,是开封著名的美食之一。开封灌汤包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制作方法也很简单。首先,将猪肉绞成馅,放入盆内,再加入酱油、料酒、姜末、味精、盐搅拌。接下来和面,将面揉的不软不硬,光滑不粘手。然后,待面发开后,切成一个个的面剂,开始擀皮。擀皮是很有讲究的,擀好的面皮周围要薄一些,中间略厚一点。这样,汤包既能皮薄如纸,又不会破馅。万事具备,就开始包包子了!这一步很关键,不仅要掌握好肉馅的比例,而且还要在包子里加入些已经冻好的肉冻。正宗的开封灌汤包的包子皮上要捏制30道绉折,并且要求纤巧匀称。搁在白瓷盘上看,就像一朵朵丰满圆润、千瓣紧裹、含苞欲开的白菊。最后一步,就是上笼蒸制了,蒸大约10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蒸熟的汤包端上来,热气腾腾,雪白晶亮。抬箸夹起来,饱满的像盏小灯笼,隐约可见里面汤汁摇动。有一种吹弹就破的柔滑,不要说吃了,看着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对着一个个晶亮剔透的汤包,你可千万不要急着下口,否则热热浓浓的汤汁可要溅你一身。正确的方法是轻轻提起汤包上面的折皱、细细地咬上一小口,拌着扑鼻香味,徐徐地吸吮粉红色的汤汁,顿觉唇齿留香。这时,你再慢慢的品尝汤包,浓香的肉馅配上筋道的包皮,令你食欲大增。开封灌汤包不仅营养高,而且脂肪含量低,健康不发胖!
看了我的介绍,相信你早就坐不住了吧!还等什么,按照我介绍的办法,自己亲自做一次开封灌汤包吧!
是福州人都知道闽菜,而占据闽菜头把交椅的佛跳墙就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家乡美食。
关于“佛跳墙”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小故事:清朝某寺院旁有一个聚春园酒家,一天大厨用山珍海味秘制的一道菜,做完之时香传十里,禅僧闻得其香,竟不顾佛门戒律,放下木鱼,越墙前来觅食。故得其美名。
刚开始,我还不相信这个故事,可亲自品尝后才有所。有一次爷爷生日,我们到位于东街口的聚春园吃饭,爸爸特地点了佛跳墙,不一会儿,一个大坛子端了上来,服务员刚打开盖子,浓香四溢,久久没有散去。我不禁产生疑问:“这是用何时的东西做的?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用鱼翅、海参、鲍鱼、干贝、火腿、鸡鸭、羊等十几种食材做主料,加之花菰、冬笋、绍酒、桂皮、姜片、白萝卜为辅料,经过蒸、炸、泡等几种方法烹制,封贮于坛中,食前用谷糠皮文火煨热,启坛时香传十里。我的天哪!这么多种食材,这么多道程序,我可要好好品尝一下闽菜的头把交椅--佛跳墙。
我连忙用勺子舀了一碗,鱼翅入口滑嫩,海参有嚼头……吃完后口齿留香,回味无穷,难怪寺中和尚越墙觅食。也难怪佛跳墙扬名海内外,来福州的中外游客,无不以品尝“佛跳墙”为乐。
今天的家乡美食,都要归功于家乡的先人,假如没有他们闽菜能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吗?所以,爱家乡的美食,也要爱家乡,多了解家乡!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