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雾的变化的作文(描写雾的作文300字左右)

描写雾的变化的作文(描写雾的作文300字左右)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3-12-24 16:27:10
描写雾的变化的作文(描写雾的作文300字左右)

描写雾的变化的作文【一】

初冬的一个早晨,我开门看去,嗬,今天的雾真大!外面白茫茫的。大雾淹没了村庄,淹没了田野,连我家门前的那棵大榆树也只能模糊地隐现它的轮廓。

吃过早饭。我背上书包去上学。小路边的狗尾草上沾满了毛茸茸的霜雾,雪白雪白的,活像一条条白狗尾巴。平时人们不在意的、细微得无法看见的蛛网八卦阵,由于沾上了霜雾,看去沉甸甸的,像盛了食物的网络。走在桥上,只见河面上的雾气还在一团团的像炊烟似的升腾。走过桥去,在路口遇上了我的好友武英和梅。看着她们眉毛和头发上白花花的霜雾,我不由得笑道:“瞧,你们都成了自毛女啦!”她们也说:“看你自己,不也成了小老头了。”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一走到公路,雾气越加浓重了。柳树叶上的水珠在滴滴嗒嗒地往下落,有时滴进脖子里,凉飓飓的,不禁打个寒战。路面上光亮亮,湿漉漉的。平日疾驶而过的汽车,今天只能不住地响着喇叭,睁着失神的大眼,喘着粗气,像甲虫一样慢慢爬行。往日闪电似的一掠而过的自行车再也无法快行,骑车人有时不得不下车推行。行人着急得直嚷:“这雾真讨厌、我们快赶不上班了。”

我跨进校门,校园里也是大雾弥漫。那一幢幢教学楼影影绰绰,若隐若现,好似琼楼仙阁。第一节课散时,太阳已升得老高老高,这时空中下层有雾上层散,另有一番景色。我们站在三楼望去,操场上旗杆的下半截依然在烟雾中,可是上半截却看得非常分明。风中轻轻飘拂着的国旗,在阳光下显得分外庄严美丽。

直到下第二节课,雾终于真正完全散尽,金色的阳光照得大地一片光亮。

写法评点:的小作者细致观察了雾中的景象,人呀,车呀,树呀……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女同学“都快变成白毛女了”,“我”“也快变成白胡子老头了”。公路上的“平日疾驶而过的汽车,今天只能不住地响着喇叭,睁着失神的大眼,喘着粗气,像甲虫一样慢慢爬行。”描写的是多么生动有趣啊!借景写雾,以景说雾,大雾就妙趣无限了。

描写雾的变化的作文【二】

清晨,我刚出门,一股潮气迎面扑来,使我感到一丝凉意。原来是起雾了,它像一层巨大的纱罩,笼罩了大地。

大雾把整个大地笼罩得严严实实。人么走在雾里好像被托了起来,悬浮着。而大地好似仙境一般,使人们产生了种种神秘的感觉——雾一会儿聚拢,一会儿分散,一会儿徐徐升腾,一会儿滚滚向前。它那变幻莫测的千姿百态,恐怕连画家也画不出来。

雾越来越浓,像个幽灵,急速膨胀着,扩散着,弥漫着,它霸占了整个天,整个地!路上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往日那熟悉的地方,全部隐没在浓浓的雾里了。那本来雪亮的车灯则像若隐若现的小星星,眨呀眨的,美妙异常。

我背着书包,在雾中默默地走着,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安静,马路上,五步以外的东西像笼罩一层白纱,十步以外的东西就看不见了。在这弥漫的雾中,只听见人们的谈笑声,自行车的铃铛声和汽车的喇叭声。我赶紧向学校走去,这雾中隐藏着危险都不知道。

啊!这迷人的雾,你带给我无限的遐想!

描写雾的变化的作文【三】

不知什么时候。地上起了一层白茫茫的雾。早晨,当我推开门的时候,眼前一片迷迷蒙蒙。啊,雾真大!天灰蒙蒙的,地湿渡渡的,整个大地全被笼罩在晨雾中。朦朦胧胧的一片。没有熄灭的路灯,只能见到一个小亮点;汽车亮着黄灯,鸣着喇叭,缓缓地行驶着;那些穿着各色风衣、骑着自行车在雾中穿行的阿姨们,真像是仙女们乘着白云下凡来了。

雾,就像乳白色的牛奶一样,把我团团围住,不一会儿,我的睫毛上挂满了小小的水晶花。闭眼再睁开后,只觉得眼睛湿润润的,略有一丝凉意,非常舒服。多么奇怪的雾啊!我想伸手去摸它,可它却调皮地飞了,飞了,飞到我的脸上,沾到我的头发上,飘到了我的衣服上,浸人我的心里……

那群山之间的晨雾,时而聚合,形成一片乳白色的雾海;时而散开,像一朵朵在空中盛开的雾花。

晨雾像大海的波浪一样,一阵一阵地向市区扑来。瞬间,大桥看不清了,山城的万家灯火看不见了,一切景物都被晨雾吞没了。在雾中,五步以外的东西,像罩上了一层白纱。十步以外的东西就看不见了;树木则变得更加渺小模糊。

这时候,太阳渐渐升高,晨雾虽然弥漫着,但是已稀薄得像蝉翼般透明。

你瞧,那飘动的晨雾,宛如乳白色的轻纱,慢慢地,这轻纱染上朝霞,变成“金罗帷”。

散了,雾渐渐地散了,太阳露出了小半个脸蛋,通红通红,从那神气的脸庞上发出的光和热,给我们带来了生机和美好的一切。

不一会儿,整个太阳在东方出现了,光芒照射着大地、房屋,照射在孩子们的脸庞上……

漫天的晨雾完全散了。绿树青山显得格外的新鲜、明净,仿佛刚用水洗过一样。

啊!今天早晨的雾是多么壮观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