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穿一件普通的衬衣,胸上几枚军功章却是赫然醒目。他脚步稳健,脸上半是激动,半是兴奋。他坐在那儿,背挺得笔直,一副军人的模样与气势。
我们相对坐下,一行中的一位少先队员,捧上了红领巾,告诉老人“我们要将这红领巾献给您,为您系上它,这代表红旗的一角。”
老人是惊喜,是激动,似还有些许的紧张。他挺着腰坐在那儿。少先队员缓缓上前,为老人系上它。那一抹鲜红的色彩在老人的胸前漾着,老人的脸上满是欣喜。
我们慢慢谈着,老人絮絮叨叨地讲着他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在老人的口中缓缓流淌出来,那些岁月在老人的每一根皱纹间流露,流入我们的心田。
那段历史离我们如此之遥远。老人娓娓讲来,将那段活生生的历史拉到我们面前。从飞机轰炸,讲至美军的军舰巡逻;从天气严寒,讲至食物贫乏。那是一些平凡而又震人心魄的故事。
讲至激动处,老人便轻轻晃动着身子,那根红领巾,跟着,轻轻晃动,如此耀眼。
抗美援朝,抗日战争,只在那些印满铅字的书页上呈现,黄继光,邱少云,那是多么神化的人物。这些统统显得可望而不可及,遥远而空洞。
而一位老人,却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让我们看到了那段往事。那是活的',活的照片,活的子弹壳,活的军功章,活的复员证。在今天,远离战争的和平年代,不知触摸这些算不算得上是一种奢侈。
凉风吹来,红领巾在老人挺起的胸脯上晃荡。随着那抹红色,这已不止是了解,我们已走进了那段历史。
老人的腰板是笔直的,他的胸脯顶起了那根鲜艳的红领巾。
渴望做一个行者,在旅途中,感知世界,感知未来,因此走遍了许许多多的名山名水,江南的婉约,塞北的粗犷,西北的苍凉,这些都曾感受过。但心中一直有一个早去想实现的愿望,那就是想去一次青海。它如一颗璀璨的繁星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夏末,我们去了青海湖,终于圆了我的梦。
去青海湖,必须经过塔尔寺。山上一排排二人高的象牙白塔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寺的周围挂着五彩的藏文彩旗,给人一种超凡的神秘。寺中的喇嘛穿着藏红色的僧袍,手里拿着转经筒,心地虔诚。他们跟着老师傅在学习经文。他们对我们视而不见,依旧嘴中念念有词。藏传佛教和中原佛教不一样,那里供奉的佛穿的是真真正正的丝绸,而且很干净。身上缀着一些宝石--红珊瑚,玛瑙,松石等,能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领略了藏传佛教的精髓,我们便去往青海湖。
翻过了日月山,便离青海湖不远了。路边不时出现藏民经营的小摊,飘荡的哈达提醒着我,离青海湖越来越近。远处是高大的雪山,身旁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头顶上是蓝如明镜的天空,向上望去,那明镜好像映出了自己的灵魂。也许是高原反应,是耳膜有些鼓胀,初入草原的新鲜渐渐成为满眼是蓝和绿的视觉疲惫,但一起想起前面就是青海湖了,我的心不免激动了起来。极目远眺,貌似能看出湖岸。路旁的戈壁滩变成了草原,还有一群群牦牛在悠闲地吃着草。
于是,青海湖就这样从天际而来。大,清,沉稳,凝重,高远。从湖畔眺望,雪山倒映,万鸟翱翔。四周金黄色的油菜花迎风飘香,绿茵如毯的草原上,是牧民们的帐篷,星罗棋布,蛮有诗意。青海湖上的波浪,如同是孩子眼睛里的一缕缕欣喜的目光闪烁而成,但老牧民脸蛋上被风吹出的沟壑,却又写尽了青海湖的苦涩。细看,我仿佛看到了青海湖的内在本色。
离别之时,我没有留恋青海湖,我依旧凝视着天空,我想,在那段美好的时光里,我已把那全部的记忆,都装入了内心深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