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了《最后一课》,感受颇深。
有一段让我心灵受到了触动: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忘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一段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比作监狱大门,把法语比做钥匙。这段比喻深刻,民族语言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能使人民不忘记祖国,团结起来与侵略者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是啊,语言是国家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还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如果我们不能学汉语,那么我们的祖国----中国会怎样?答案都在我们的心底,没有语言,何谈国家,何谈爱国?
语言和国家是紧紧相连的,因此我们要在现在,更好地学习我们的母语----汉语,它是如此之伟大!
也许你还留恋着假期里游览的名胜宝地,也许你的脑袋里还充满了游戏和小说,也许你还在回味着被窝的那一点余温,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对那段惬意的寒假说再见了。我们即将面临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每个人都即将迎来全新的自己。
当你穿上校服,就意味着你已经背负上了一个学生的使命,那就是学习。学习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迎接第枪响。但是,每一个人对于学习的态度却迥然不同。
某些同学认为学习背后是山大的压力,是成堆的作业,是题海的战术,是在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是考好的侥幸心理。也有同学认为学习胜过一切,分数才是硬道理,是学习的代言品,是满足虚荣心的工具。但是,在我看来,学习是一种享受,也应该成为一种享受。
青春就是一片写满幻想的蓝天,学习不是乌云,我们要让它成为一道绚丽的彩虹。享受学习的过程就是关键。我们不应该为作业而烦恼,作业是巩固知识的最佳方法,不管它有多么枯燥,多么繁重,我们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埋怨和抵触,而是以一种查漏补缺的心态去认真完成。做对了,说明你听课效果好;做错了,应该感到庆幸,发现了不足,提升了自我水平。做作业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检验,不要成了作业的奴隶,而是学会去享受做作业的过程。
我们要用乐观和不服输的心态去对待学习上的挫折。考差了要重整旗鼓,考好了要学会不卑不亢。当然,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是为了得到同学的崇拜,不是为了家长和老师的大拇指,更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将来。
学习不是折磨,是一种享受。不要让学习成为手铐,铐住你充满创造力的双手,不要让学习成为牢笼,困住你插翅的梦想。学会乐学,让学习点缀生活,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在此,我祝愿所有同学能奋发向上,有所进步,有所飞跃!
他们,没有干净的衣服,只有已经破旧的粗布衣服;他们,没有各种可口的饭菜,只有白馒头和一些自己家里做的咸菜。他们,就是靠自己双手赚钱的、朴实的农民工。
有一位富商家要盖楼,他没有请专业的人员来盖,而是请了农民工。请来的'农民工立刻开始干活。有时,富商会送来一些可口的饭菜,农民工们总是会道谢,却从不接受。他们说:“谢谢你们的饭菜,可太贵了,我们吃不惯。我们还是喜欢吃自己家的饭菜。”“自己家的饭菜”或许是一些馒头和一些咸菜,或许是一些小菜配上几瓶便宜的酒。
富商也会请农民工去自己家里去住,农民工们也不接受,他们笑着说:“谢谢了,可你们家的床太软了,我们睡不惯。”
不久后,富商的新房盖好了。富商给农民工们结算工钱时,要多给他们一些。可农民工们竟然也拒绝了,他们说:“我们靠自己双手赚来的钱,我们花着心里踏实。可你们多给我们的钱,我们花着不踏实。所以你多给我们的钱我们不能要。”
虽然农民工们说不出什么有哲理的话来,但从他们那朴实的语言中,可以看到农民工们那颗善良的心!
今天,我们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一课,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乞求帮助,在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那些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见都是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而被让.彼浩勒一看,连忙把木牌上的语言修改为“春天到了,可是……”,就因为这些话语,才打动了行人的同情心。难道这不是美妙语言产生的巨大力量吗?
木牌上的语言,都以老人双目失明为出发点,但老人的语言“我什么也看不见”,还没有他的外貌有说服力,难以打动行人。而诗人“春天到了,可是……”,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把美丽的春天,和可怜的老人形成对比。语言富有感情色彩,调动了行人隐藏的善良之心。由此可见,语言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无限的魅力,是人们连接爱的纽带。
诗人的话含有丰富的感情色彩,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春天到了,应该是春光明媚、鲜花开放的日子,人们可以尽情的享受。一个“可是……”,让人们想到老人的命运,产生了同情,这样强烈的反差,自然的调动了行人隐藏的善良之心。
而现实中的我也是这样,把美妙的语言传递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让他们也说出这样的语言,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